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47)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47)
1. 雜病
病原
婦人雜病,亦血分病也。婦人雜病,豈異男子之臟腑經絡乎?然不止妊娠產後另立病名,而雜病亦分篇者,正緣婦人血分之雜病迥不同於男子凡幾,故必出此篇之論法。其他雜病,同於男子者尚多,則可賅於前諸篇之中,不必贅及矣。何也?婦人妊娠,其血在胞養胎;產後,其血舊者泄盡,新者化乳,一定之理也。
至平居無孕之時,血分之枯榮,全視乎經行之進退通閉,故為病大半感於經血來去之候。經來血室開,經去血室虛,開者邪易入,虛者邪易乘也。陽邪入而血傷熱,則漏下;陰邪入而血傷寒,則經閉。無不於此肇端焉!此婦人雜病,必關血分,而另立一篇,於妊娠、產後合為三大法門也。
(魏荔彤)
論難易
諺云:寧治十男子,莫治一婦人。此謂婦人之病不易治也。何也?不知婦人之病,本與男子同,而其情則與男子異。蓋以婦人幽居多郁,情性偏拗,或有懷不能暢遂,或有病不可告人,或信師巫,或畏藥餌,故染著堅牢,而治之有不易耳。此其情之使然也。然尚有人事之難,如黃帝論曰:凡治病須察其形氣色澤。
又曰:診病之道,觀人勇怯、骨肉、皮膚。此治病之大則也。今富貴之家,居奧室之中,處帷幔之內,復有以綿帕蒙其手者,既不能行望色之神,又不能盡切脈之巧。使脈有弗合,未免多問,問之覺繁,必謂醫學不精。不知問亦非易,非醫之善者不能也。望、聞、問、切,欲於四者去其三,吾恐神醫不神矣。
世之通患若此,此婦人之治所以不易也。(張景岳)
驗手法
婦女深居閨閣,密護屏幃,不能望見顏色,但須驗其手腕之色澤,蒼白肥瘠已見一斑。至肌之滑澀,理之疏密,肉之堅軟,筋之粗細,骨之大小,爪之剛柔,指之肥瘦,掌之厚薄,尺之寒熱,及乎動靜之安危,氣息之微盛,更合之以脈,參之以證,則氣血之虛實、情性之剛柔、形體之勞逸、服食之精粗、病苦之逆順,皆瞭然心目矣。(張路玉)
寡婦師尼
宋褚澄療師尼、寡婦,別制方。蓋此二種寡居,獨陰無陽,欲心萌而不遂,是以陰陽交爭,乍寒乍熱,形類瘧狀,久則為勞。《史記》載濟北王侍人韓女,病腰痛寒熱。倉公診曰: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。何以知之?診得肝脈弦出寸口,是以知之。蓋男子以精為主,婦人以血為主。
男子精盛則思室,婦人血盛則懷胎。厥陰脈弦出寸口,則陰盛可知。褚氏之言有謂矣。(《東醫寶鑑》)
寡婦師尼,鬱抑成病,其證乍寒乍熱,面赤心煩,自汗體痛,肝脈弦出寸口,治宜柴胡抑肝湯、抑陰地黃丸、越鞠丸。(《醫方類聚》)
熱入血室
婦人中風七、八日,續得寒熱,發作有時,經水適斷,此為熱入血室,其血必結,故使如瘧狀,發作有時,小柴胡湯主之。○婦人傷寒發熱,經水適來,晝日明瞭,暮則譫語,如見鬼狀,此為熱入血室,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,必自愈。○婦人中風,發熱惡寒,經水適來,得之七、八日,熱除,脈遲,身涼和,胸脅滿,如結胸狀,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,當刺期門,隨其實而取之。
白話文:
雜病
婦女的雜病,其實也是血分的疾病。婦女的雜病,難道和男子的臟腑經絡有什麼不同嗎?但除了懷孕和生產後另外設立病名,就連雜病也分篇來討論,正是因為婦女血分的雜病與男子有很大的不同,所以才需要特別寫這一篇來探討。其他和男子相同的雜病,多半可以包含在前面的篇章中,就不必重複贅述了。為什麼呢?婦女懷孕時,血液在子宮內養育胎兒;生產後,舊的血液排盡,新的血液轉化為乳汁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
到了平常沒有懷孕的時候,血分的盛衰,完全取決於月經的來潮、停止和通暢,所以生病大多和月經週期有關。月經來時,血室打開,月經結束時,血室空虛。打開時邪氣容易侵入,空虛時邪氣容易乘虛而入。陽邪入侵導致血分受熱,就會漏下(出血);陰邪入侵導致血分受寒,就會閉經。各種婦科疾病都是從這裡開始的!這就是婦女雜病必定與血分有關,所以才要獨立成篇,與妊娠、產後病合稱三大婦科疾病的原因。
(魏荔彤)
論難易
俗話說:「寧願治療十個男子,也不願治療一個婦人。」這話說明婦女的病不好治。為什麼呢?不是說婦女的病與男子不同,而是婦女的「情」與男子不同。因為婦女多半深居內宅,容易心情鬱悶,性格也比較偏執,可能有些心事無法傾訴,有些病痛難以啟齒,有的人相信巫師,有的人害怕吃藥,所以病根就變得根深蒂固,難以治療。這是情緒造成的。而且還有客觀的困難,比如黃帝說過:「凡是診斷疾病,都要觀察病人的形體、氣色。」
又說:「診斷疾病的方法,要觀察病人的勇敢與膽怯、肌肉、皮膚。」這是診病的基本原則。但現在富貴人家,住在深閨內室,處在重重帷幔之後,甚至還用棉帕遮住手,這樣既無法觀察臉上的氣色,也不能完全準確地把脈。如果脈象不符,難免要多問幾句,問得多了,病人就會覺得醫生醫術不精。卻不知道問診其實並不容易,只有好的醫生才能做到。望診、聞診、問診、切診,如果想要去掉其中三項,恐怕神醫也沒辦法變成神醫了。
世人普遍都有這樣的毛病,這就是婦女的病難治的原因。(張景岳)
驗手法
婦女深居閨閣,被重重帷幔遮擋,不能直接看到她們的臉色,只能通過觀察她們手腕的顏色來了解一些情況,比如蒼白、肥胖或消瘦等。接著再觀察她們皮膚的滑澀、紋理的疏密、肌肉的軟硬、筋的粗細、骨骼的大小、指甲的剛柔、手指的肥瘦、手掌的厚薄、尺部(手腕)的寒熱,以及活動時的安穩或不安穩、呼吸的微弱或旺盛,再結合脈象、證候來綜合判斷,那麼氣血的虛實、性格的剛柔、形體的勞逸程度、飲食的精粗、病情的順逆,都可以瞭然於心了。(張路玉)
寡婦師尼
宋朝褚澄治療尼姑和寡婦的疾病,特別制定了不同的藥方。因為這兩類人獨自寡居,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,性慾產生卻無法滿足,導致陰陽之氣互相爭鬥,時冷時熱,症狀類似瘧疾,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虛勞。《史記》記載,濟北王侍女韓女,患腰痛發冷發熱。倉公診斷說:這是因為想要男人卻得不到造成的。怎麼知道的呢?因為把到肝脈弦滑而浮在寸口的位置。男子以精為主,女子以血為主。
男子精氣旺盛就會思念女人,女子血氣旺盛就會想懷孕。厥陰脈弦滑而出於寸口,說明陰氣太盛。褚澄說的話很有道理。(《東醫寶鑑》)
寡婦和尼姑,因為鬱悶而生病,症狀表現為時冷時熱,臉色發紅、心煩意亂,容易出汗、身體疼痛,肝脈弦滑而出於寸口。治療上應當使用柴胡抑肝湯、抑陰地黃丸、越鞠丸等藥方。(《醫方類聚》)
熱入血室
婦女得了風病七八天後,又出現時冷時熱,發作有規律,並且剛好月經停止,這就是熱邪進入血室,導致血瘀積,所以才會像瘧疾一樣發作有規律。應當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婦女得了傷寒發燒,正好月經來潮,白天神智清醒,晚上卻胡言亂語,像是看到鬼一樣,這就是熱邪進入血室,治療的時候不要傷到胃氣和上焦(心肺),這樣自然會痊癒。婦女得了風病,發燒怕冷,正好月經來潮,過了七八天後,熱退了,脈搏遲緩,身體涼爽,但胸脅部脹滿,像結胸的症狀,並且出現胡言亂語,這就是熱邪進入血室,應當刺期門穴,根據實際情況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