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44)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44)
1. 產後
大便不通,在雜證,有陽明實熱之積,有腸胃瘀血之阻。而在產後,則專責在氣血之虛也。夫陰血驟脫,氣亦驟虧,少陰失開闔之司,大腸少津液之潤,是以秘結不解。醫藥求其暫通,取快一時,因而重虛其虛,元氣更傷,緩則復秘而變脹滿,速則亡陰而致虛脫。夫產後新血未生,元氣未回,幸得後門堅固,旬日未解,亦自無妨。
雖有滯澀,當從緩治,宜用生化湯加人乳、蓯蓉,以潤枯涸。倘氣因血耗,傳化失職者,宜用八味湯加人參、蓯蓉,以助真氣。古人有言,產後大便日久不通,由於血少腸燥,參乳湯多服則血旺氣順,自無便澀之患。(《會心錄》)
小便不通
產後小便不通,腹脹如鼓,緣胎前內積冷氣所致。用鹽填臍中,蔥白搗餅安於鹽上,以艾灸之,熱氣入腹即通。(《產乳集》)
胎前腸胃本有挾熱,產後水血俱下,津液益加燥澀,故令二便不通。有產婦患此證,飲牛乳而利,人乳尤善。(《女科大全》)
溲數
產後小便頻數,乃氣虛不能制水也,用補中湯加車前、茯苓;若屬膀胱陰虛者,用六味湯合生脈散滋其化源。(張路玉)
遺溺
產後小便有頻數不禁、遺尿淋瀝之證。《經》云:腎主二便,開竅於二陰。產後氣血大虛,動傷臟腑,非肺氣虛而不能約製為遺尿為不禁,即腎氣竭而熱移膀胱為瀝為淋。總以補養氣血為主,酌加升提固竅。若用滲利疏導,是重虛也,戒之!(蕭慎齋)
脬破
產後損傷,脬破,終日小便淋漓,用黃絲二兩,丹皮、白芨,人參各一錢煎服。不可作聲,作聲則泄氣無效,名補胞飲。○又用參、耆、朮、草熬膏,豬羊胞煎湯調服,月餘胞長自止。(張路玉)
淋
產時下焦空虛,熱氣客於脬中,虛則小便頻數,熱則小便澀痛,故謂之淋。又有因產後血虛挾熱,熱邪搏血,流滲胞中,血從小便而出,則為血淋。(《女科大全》)
小便淋證,《三因》云:產前當安胎,產後當去瘀。二語最為吃緊。如產前淋,由於氣虛不化,當用參、耆補氣安胎,不可過用滲利。產後淋,由於瘀血阻滯,當以瞿麥、蒲黃為要藥。若血虛熱鬱,當用六味、逍遙,補陰養血,滋其化源,佐以導血之藥。(蕭慎齋)
大小便血
產後既亡血,而二便復有下血之患者,此非尋常火熱滲於膀胱歸於大腸可例治也。然非血虛,即氣脫之故。蓋心主血,脾統血,心虛則小腸不能制而血流,脾弱則大腸無所蔭而血下,故二便出血,當責之心脾二經為病也。(蕭慎齋)
產後小便出血,因血氣虛而熱乘之,血得熱則流散,滲於胞內,故血從小便出。有產婦尿血,脅痛少食,此肝木乘脾土也。用加味逍遙散、補中湯兼服而愈。(《女科大全》)
白話文:
產後便秘
產後大便不通暢,通常有幾種情況:一是體內陽氣過盛,導致腸道積熱;二是腸胃中有瘀血阻礙。但產後便秘,主要是因為氣血虛弱。因為生產時大量失血,氣也隨之虧虛,導致身體的陰陽平衡失調,大腸缺乏津液滋潤,所以造成便秘。如果為了快速通便而使用藥物,雖然能暫時見效,但會加重氣血虛弱,反而傷害元氣。這樣可能導致便秘反覆發作,甚至出現腹脹;或者因為過於追求快速通便,而導致陰液耗損,出現虛脫。產後新血尚未生成,元氣也還沒恢復,如果能夠維持正常的排便功能,即使十天半個月沒有排便,也沒什麼大礙。
如果大便有滯澀的情況,應該慢慢調理,可以使用生化湯,再加入人乳和肉蓯蓉來滋潤乾燥的腸道。如果氣虛是因失血過多導致的,影響了腸道傳導功能,就應該使用八味湯,再加入人參和肉蓯蓉,來幫助恢復元氣。古人說,產後長期便秘,是因為血少腸燥,只要多服用人參和人乳的湯劑,使血氣旺盛,自然就不會便秘了。
產後小便不通
產後小便不通,腹脹如鼓,是因為懷孕前體內積存了寒氣。可以用鹽填滿肚臍,再把搗碎的蔥白做成餅敷在鹽上,用艾灸來溫熱腹部,熱氣進入腹部後,小便就會通暢了。
還有一種情況,如果懷孕前腸胃裡就比較燥熱,生產後又失血,體內的津液就會更加乾燥,導致大小便不通。有產婦是因為喝了牛奶才排尿順暢,但最好的還是人乳。
產後小便頻數
產後小便次數頻繁,是因為氣虛,不能控制水分的代謝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車前子和茯苓來改善;如果是膀胱陰虛導致的,就用六味地黃丸合生脈散來滋養身體。
產後遺尿
產後小便頻數,控制不住,或是有遺尿淋漓的狀況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腎主管大小便,在生殖器開竅。產後氣血大虛,損傷臟腑,可能是肺氣虛弱,不能約束小便,導致遺尿;也可能是腎氣虛竭,導致膀胱有熱,出現淋漓不止。總的來說,應該以補養氣血為主,可以酌情加入一些升提固澀的藥物。如果用利尿的方法,反而會加重虛弱,要避免。
產後膀胱破裂
產後因為外傷導致膀胱破裂,小便持續淋漓不斷,可以使用黃絲(一種中藥材)二兩,加上丹皮、白芨和人參各一錢,煎湯服用。煎藥和服藥時都不能發出聲音,否則會洩氣影響藥效,這個方子叫做「補胞飲」。也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和甘草熬成膏,用豬或羊的膀胱煎湯調服,一個月左右膀胱的傷口就會癒合。
產後小便淋瀝
生產時下焦(指腹部下方)空虛,熱氣進入膀胱,虛弱就會導致小便頻數,有熱就會導致小便澀痛,這就是所謂的淋症。還有一種情況,是產後血虛夾熱,熱邪侵入血液,流到膀胱,血就會從小便排出,形成血淋。
關於小便淋症,《三因方》說:懷孕時要注意安胎,產後要注意去除瘀血。這兩句話非常重要。如果是懷孕時出現淋症,是因為氣虛無法化生津液,應該用人參、黃耆來補氣安胎,不要過度使用利尿藥。如果是產後出現淋症,是因為瘀血阻礙,應該用瞿麥、蒲黃作為主要藥物。如果屬於血虛有熱的情況,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和逍遙散來補陰養血,滋養身體,再佐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。
產後大小便出血
產後已經失血,大小便又出現出血的情況,不能把它當作一般的膀胱或大腸有熱來治療。這通常不是血虛,就是氣脫的原因。心主管血液,脾統攝血液。如果心虛,小腸就不能控制血液而導致出血;如果脾虛,大腸就會失去滋養而導致出血。所以大小便出血,應該從心脾兩經來治療。
產後小便出血,是因為氣血虛弱,導致熱邪趁虛而入,血遇到熱就會流散,滲入膀胱,所以血從小便排出。有產婦尿血,並且伴隨脅痛、食慾不振,這是因為肝氣過盛而影響了脾胃功能。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和補中益氣湯一起服用來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