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36)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36)
1. 產後
產門不閉
產門不閉者,多由血氣虛弱,不能收攝故也,宜十全大補湯。又有初產,陰戶腫脹焮痛而不閉者,宜加味逍遙散;但腫而不閉者,宜補中湯加五味子,切忌寒涼之藥。(陳良甫)
產後諸證,總以氣血大虛為治,況陰挺下脫,玉門不閉乎?閱丹溪、立齋醫案,有產戶下物如手帕者,有如合缽者,有二歧者,有出肉線者,有子宮損落者,凡此皆屬氣虛血脫之故。其立方處治,不過參、耆、歸、地,加以升提收澀,臨證神而明之。(蕭慎齋)
產門不斂,用香油數斤,燉溫傾入盆內,令產婦坐油中一食頃,另用皂角末吹鼻取嚏即收。(《丹溪心法》)
選案
一婦產後,產門不閉,垂下肉帶一條,約長尺余,腰痛不能轉動。醫疑小腸未收,誤用蓖麻子貼頂,神昏喘嘔,命在須臾。予謂,此帶脈下也。與迴天飲加白果、升麻、樗皮,服二劑,喘定嘔止,帶亦收入。再與佛手散加蛤蜊齒末,產門始閉。(程華仲)
一婦產後,水道中垂出肉線一條,長三、四尺,動則病絕。令先服失笑散,次用生薑三斤,搗爛入香油二斤,炒乾為度,用絹兜起肉線,屈盤水道邊,以熱姜熏之,姜冷再炒。一日即縮,二日收盡,服芎歸湯調理而愈。肉線一斷,則不可救。(《丹溪心法》)
瘀血流注經絡
產後血泄過多,氣因血耗,不能逐瘀下出,流注經絡,阻塞關節,證見惡寒發熱,或腫或痛。醫家不明其故,概以風寒蓄滯目之,藥非表散,即是消導,豈知血因散而益虧,氣因消而益弱,變證危矣。余每遇此證,急培其氣血,俾脈中脈外營衛之氣得以通暢流行,而在經在絡蓄積之瘀不待攻逐而從外自走。成膿而潰者有之,故道而出者有之。
若一味逐瘀,不救根本,未有能生者也。即體氣稍實,法宜攻補兼施,或先補後攻,或先攻後補,是在臨證之權衡也。《經》曰:營氣不從,逆於肉理。今瘀血逆於腠理,其為營氣不從,乃此證之確據乎!(《會心錄》)
中風
產後,風續之數十日不解,頭微痛,惡寒,時時有熱,心下悶,乾嘔,汗出,雖久,陽旦證續在耳,可與陽旦湯。○產後中風,發熱,面正赤,喘而頭痛,竹葉湯主之。(《金匱》)
陽旦湯,為桂枝湯加附子。人多疑之,以為無所本。試觀此條之用陽旦治風,與後條竹葉湯中加附子治風,則陽旦湯確為桂枝湯加附子明矣。無熱之陽虛感風,陽旦湯正治也;有浮熱而陽虛感風,竹葉湯之治也。竹葉湯中且用附子以治風,況桂枝湯之義原為助陽氣、除邪風之用乎?孰謂仲景原文,明言因加附子參其間,而謂非加附子乃加黃芩也?(魏荔彤)
傷食
凡遇產後發熱,須問飲食有無傷積。如見飽悶、惡食、泄瀉等證,作傷食治。若飲食調者,方用補血正法。(王節齋)
白話文:
產後
產門鬆弛不閉合
產門無法閉合,多半是因為產婦氣血虛弱,無法收縮所導致,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來補養。另外,有些初產婦的陰部會出現腫脹發熱疼痛,導致產門無法閉合,則應該服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。若只是單純腫脹而無法閉合,則宜服用補中湯並加入五味子,切記不可使用寒涼的藥物。
產後各種病症,主要都是因為氣血大虛所引起,更何況是陰道鬆弛下垂,產門無法閉合呢?翻閱丹溪、立齋的醫案,有產後陰道垂下如手帕、合缽狀、或分叉、或垂下肉線、甚至子宮脫落等各種情況,這些都是因為氣虛血脫所導致的。治療方法不外乎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熟地等藥材來補氣養血,再搭配升提收澀的藥物來治療。至於如何使用,則需要醫師在臨床上仔細判斷。
產門無法閉合時,可以取數斤香油加熱,倒入盆中,讓產婦坐在油中約一個時辰。同時,另取皂角末吹入鼻中,讓產婦打噴嚏,產門就能收縮。
案例選錄
有一位婦女產後產門無法閉合,垂下一條長約一尺多的肉帶,腰部疼痛無法轉動。醫生懷疑是小腸沒有收縮,誤用蓖麻子貼在頭頂,導致婦女神志不清、呼吸急促、嘔吐不止,情況非常危急。我認為這是帶脈下垂的緣故,給她服用迴天飲,並加入白果、升麻、樗皮,服用兩劑後,呼吸平穩、嘔吐停止,肉帶也縮了回去。再給她服用佛手散並加入蛤蜊齒末,產門才得以閉合。
有一位婦女產後,陰道中垂下一條長三、四尺的肉線,只要一動就會加重病情。先讓她服用失笑散,接著用生薑三斤搗爛,加入香油二斤炒乾,用絹布兜住肉線,將其彎曲盤在陰道邊,用熱薑熏蒸,薑冷了就再炒熱,一天後肉線就開始縮回,兩天後完全收回,再服用芎歸湯調理才痊癒。若肉線斷裂,則無法救治。
瘀血流注經絡
產後如果失血過多,導致氣隨血耗,無法將體內瘀血排出,瘀血就會流注到經絡,阻塞關節,造成惡寒發熱,或腫脹或疼痛。有些醫生不了解這個原因,一概認為是風寒淤積所導致,使用發散或消導的藥物,卻不知道這樣反而會讓氣血虧損更加嚴重,使病情更加危險。我遇到這種情況,都會先補養氣血,讓體內營衛之氣能夠暢通運行,而積存在經絡中的瘀血,自然就會從體表散出。有些會形成膿包而潰破,有些則會從其他途徑排出。
若一味只知道清除瘀血而不顧根本,是無法痊癒的。若產婦體質較好,則應該攻補兼施,或者先補後攻,或者先攻後補,這需要醫師在臨床上權衡判斷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營氣不順從,反而逆行於肌肉紋理。」現在瘀血逆行於皮膚紋理之間,這就是營氣不順從的明顯證據。
中風
產後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,持續數十天無法緩解,出現頭部微微疼痛、怕冷、時而發熱、心胸鬱悶、乾嘔、出汗等症狀,即使病程久了,仍然屬於陽旦證,可以使用陽旦湯治療。產後中風,出現發熱、臉色潮紅、喘氣、頭痛等症狀,則可以使用竹葉湯治療。
陽旦湯是桂枝湯加上附子。很多人質疑這個說法,認為沒有根據。但如果仔細觀察,會發現這條文是用陽旦湯治療風邪,而後面的竹葉湯中也加入了附子來治療風邪,由此可以證明陽旦湯確實是桂枝湯加上附子。陽虛但無發熱的產後感冒,可以用陽旦湯治療;有虛熱的產後感冒,則可以用竹葉湯治療。竹葉湯中都用附子來治療風邪,更何況桂枝湯本來就是用來扶助陽氣、驅除風邪的呢?仲景的原文中並沒有提到要加入黃芩,為何要說陽旦湯不是桂枝加附子,而是加入黃芩呢?
傷食
凡是遇到產後發熱,必須詢問產婦飲食是否有傷到脾胃。如果出現飽脹、厭食、腹瀉等症狀,就應當按照傷食來治療。如果飲食正常,則應該使用補血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