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34)

1. 產後

按丹溪云:芍藥酸寒,大伐生氣,產後忌之。此言過也。夫芍藥之寒,不過於生血藥中稍覺其清耳,非若芩、連之大苦大寒可比也。使芍藥猶忌如此,則他之更寒者,尤為不可用矣。每見產家過慎,或因太暖,或因年壯,飲食藥餌,補之過度,以致動火病熱極多。若盡以產後為虛,必須皆補,豈盡善哉?且芍藥性清,微酸而收,最宜於陰氣散失之證,豈不為產後要藥乎?○產後有不虛證者,或其人年少當時,或素耐辛勞之質。此輩本無不足,一旦受孕,腹中參入此物,血氣壅塞,為脹為嘔,是皆添設有餘。

及其既產,所留得去,仍復故吾。常人之產,此類極多,何虛之有?然或內傷外感,產後之病,難保必無,倘有所犯,去之即愈。即臨盆帶去血氣,未免暫見耗損,然以壅滯之餘,不過護胎隨從之物,去者當去,生者旋生,何至是產皆虛也?凡此,但當因證施治,若執云產後必當大補氣血,則實實之病,有所不免矣。

○產後有全實證者,如外感風寒,頭痛身熱,便實中滿,脈緊數洪大有力者,此表邪之實證也;又火之盛者,必熱渴躁煩,便結腹脹,舌焦喜飲,眼眵尿赤,脈見洪滑,此內熱之實證也;又鬱怒動肝,胸脅脹痛,大便不利,脈弦而滑,此氣逆之實證也;又惡露未盡,瘀血上衝,腹痛拒按,大便難,小便利,此血逆之實證也;又凡富貴之家,保護太過,或過用參、耆,以致氣壅,或過用糖酒,以致內熱,此調攝之實證也;又或因產過食,以致停蓄不散,此內傷之實證也。以上諸證,姑舉其概。

然既有表邪,則不得不解;既有火邪,則不得不清;既有內傷停滯,則不得不為消導。且人有強弱,產有虛實,病有真假,治有逆從,不可同日語也。(張景岳)

《良方》云:產後以去敗血為先。血滯不快,乃成諸病。夫產後元氣既虧,運行失度,不免瘀血停留,治法必先逐瘀,瘀消然後進補。今人治產後諸病,不問虛實,遽用補劑,以致瘀血攻心而死。慎之!(葉以濟)

產後服生化湯加人參,須崩暈形脫者宜之。若無此證,則不可加。若有血塊痛甚,止加紅花、肉桂,不可遂用補藥。(單養賢)

血暈

婦人分娩,昏冒瞑目,因陰血暴亡,心神失養。心與包絡,君火、相火也。得血則安,亡血則危。新產昏冒瞑目,是陰血暴亡,虛火上熾,不能鎮撫也。但補其血,心得血養,神自安矣。(李東垣)

如敗血入肝,惡露上攻,皆由瘀血為患,此血暈之屬有餘也,治當行血逐瘀;若陰血暴亡,虛火上升,皆由腹中空虛所致,此血暈之屬不足也,治當滋陰降火。但滋陰不可用地、芍,降火不可用苦寒。(蕭慎齋)

產後血暈,有虛實之異。實者,瘀血之假實也;虛者,氣血之真虛也。夫血由氣化,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阻,是血隨氣而流轉者也。胎下之後,陰血暴行,氣分驟虧,失於運動,故將下未下之血,停蓄成瘀,上衝胸腹,因而作痛。斯時頭暈眼花,劇則人事昏憒,牙關不開。

白話文:

產後:

丹溪說芍藥性酸寒,會大量損耗生氣,產後應該避免使用。這種說法太過於絕對了。芍藥的寒性,不過是在補血藥中稍微感到它有清涼的作用而已,並不像黃芩、黃連那樣大苦大寒。如果連芍藥都要如此忌諱,那其他更寒涼的藥物,就更不能用了。常見產婦過於小心謹慎,有時因為太過溫補,或者因為年輕力壯,在飲食藥物上過度進補,導致火氣旺盛,產生許多發熱的疾病。如果把所有產後都當作虛弱,必須都要進補,這怎麼會是正確的呢?而且芍藥性清涼,味道微酸具有收斂作用,最適合用於陰氣散失的症狀,難道不是產後重要的藥物嗎?

產後也有不是虛弱的狀況,有些人年輕力壯,或者平時就耐勞。這些人本身就沒有不足,一旦懷孕,腹中多了胎兒這個東西,導致血氣壅塞,出現腹脹、嘔吐等症狀,這些都是多出來的。等到生產完畢,該排出的排出,就恢復到原本的狀態。一般人的生產,這種情況非常多,哪裡有什麼虛弱呢?然而,產後難免會有內傷或外感等疾病,如果出現這些狀況,只要對症治療就能痊癒。即使生產時帶走了一些血氣,難免會暫時出現損耗,但這只是因為懷孕時的壅塞所造成的,胎兒只是附帶的物質,該排出的就讓它排出,新的自然會生成,怎麼能說生產後就一定虛弱呢?總之,產後應該根據實際的症狀來治療,如果執著於產後必須大補氣血,那麼那些本身是實證的疾病,就難免會被耽誤了。

產後也有完全是實證的情況,例如外感風寒,出現頭痛、身體發熱、大便乾硬、腹脹滿,脈象呈現緊張、快速、洪大有力等,這是外邪實證;又例如火氣旺盛,一定會出現發熱口渴、煩躁不安、大便乾結腹脹、舌頭乾燥想喝水、眼睛分泌物多、小便赤黃,脈象呈現洪大滑數,這是內熱實證;又例如因為生氣動怒而導致肝氣不順,出現胸脅脹痛、大便不通暢、脈象呈現弦滑等,這是氣逆實證;又例如惡露沒有排乾淨,瘀血上衝,出現腹痛拒絕按壓、大便困難、小便順暢,這是血逆實證;又例如富貴人家,過度保護,或者過度使用人參、黃耆等補藥,導致氣機壅塞,或者過度飲用糖酒,導致內熱,這是調養不當所造成的實證;又例如因為生產後飲食過多,導致食物停滯不化,這是內傷實證。以上這些症狀,只是概括地列舉一些。

既然有外邪,就必須要解除;既然有火邪,就必須要清除;既然有內傷停滯,就必須要消導。而且每個人的體質有強弱之分,產後的情況有虛實之分,疾病有真假之分,治療有順逆之分,不可以一概而論。

《良方》說:產後首要任務是排除惡血。如果惡血停滯不順暢,就會引起各種疾病。產後元氣虧損,運行失調,難免會有瘀血停留,治療方法必須先排除瘀血,瘀血消除後才能進補。現在的人治療產後各種疾病,不論虛實,就立即使用補藥,導致瘀血攻心而死。一定要謹慎啊!

產後服用生化湯加人參,只適合那些崩潰暈厥、虛脫的人使用。如果沒有這種情況,就不能加人參。如果出現血塊,疼痛劇烈,只能加紅花、肉桂,不能隨意使用補藥。

血暈:

婦女分娩時,突然昏倒,閉上眼睛,是因為陰血突然大量喪失,心神失去了滋養。心和包絡,屬於君火和相火。得到血液就會安穩,失去血液就會危險。剛生產完昏倒閉眼,是因為陰血突然大量喪失,虛火上炎,無法鎮定。只要補養血液,心得到血液的滋養,神就會自然安穩了。

如果惡血入肝,惡露上攻,都是因為瘀血作祟,這種血暈屬於有餘的,治療應該要活血化瘀;如果陰血突然大量喪失,虛火上炎,都是因為腹中空虛所導致,這種血暈屬於不足的,治療應該要滋陰降火。但是滋陰不能使用生地、芍藥,降火不能使用苦寒的藥物。

產後血暈,有虛實之分。實證,是因為瘀血引起的假實;虛證,是因為氣血真正虧虛。血液是靠氣的推動而運行的,氣運行,血液就運行,氣停滯,血液就阻礙,可見血液是隨著氣而流轉的。胎兒產出後,陰血大量排出,氣機驟然虧損,失去運動能力,所以本來應該要排出的血液,停滯蓄積形成瘀血,上衝胸腹,因而產生疼痛。這時候會頭暈眼花,嚴重的話會人事不省,牙關緊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