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29)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29)
1. 臨產
將息
妊娠臨月,當安神定慮,時常步履,不可多睡飽食、過飲酒醴。產時不可多人喧鬧。若見漿水,腰間痛甚,是胎已離經,方可用藥催生,坐草。(《婦人良方》)
保護
冬月天冷,產母經血得冷則凝,致兒難生。故冬月產者,下部不可脫去綿衣坐臥寒處,須要房內圍爐,令產母身背向火,腰腹腿膝和暖,血得熱則流通,兒易生也。○夏月產者,須要溫涼得所,不可恣意取涼,傷損胎氣;房內不可人多,熱氣逼襲,致令產母心煩,血熱沸騰,而有鬱冒沖暈之患。(楊子建)
產侯
產候有十:一曰正產;二曰坐產;三曰臥產;四曰橫產;五曰逆產;六曰偏產;七曰礙產;八曰盤腸產;九曰熱產;十曰凍產。(《婦人良方》)
臨產真言:一曰睡,二曰忍痛;三曰慢臨盆。○孕婦臨月,腹痛或作或止者,名曰弄胎,非正產之候。或腹雖痛,而腰不甚痛者,非正產之候。胎高未陷下者,非正產之候。穀道未挺進者,非正產之候。水漿未破,血未出者,非正產之候。漿血雖出,而腹不痛者,非正產之候。且令扶行熟忍,不可坐草。(《達生編》)
欲產之時,覺腹內轉動,當正身仰臥,待兒轉身向下。試捏產母手,中指中節跳動,方與臨盆,即產矣。(薛立齋)
用力及時
臨產必俟臍腹痛極,腰間重痛,眼中如火,穀道迸急,胞水與血俱下,脈見離經,此時子已出胎,產母方可用力。(《馮氏錦囊》)
或曰:大便亦須用力,如何生產不用力?不知大便呆物,必須人力;小兒自會轉動,不但不必用力,而且切忌用力。蓋小兒端坐腹中,及至生時,垂頭轉身向下。腹中窄狹,他人有力難助,須聽其自家慢慢轉身,逼到產門,頭向下,腳向上,倒懸而出。若兒未轉身,早妄用力,一逼則腳先出,俗贈美名曰:腳踏蓮花。
或轉身未定,早妄用力,一逼則橫臥腹中,一手先出,又名之曰:討鹽生。即或轉身向下,未得條直,用力過早,或左或右,偏頂腿骨,而不得出。此等弊病,皆由時候未到,妄自用力故也。然亦非全不用力,但用力只須一盞茶時耳。即如大便,未到肛門,縱然用力,亦不能出,況於人乎?○臨產,小兒力盡,不能得出,宜令產母安睡,使兒在腹亦安睡歇力,少刻自生。
蓋小兒向下時,而大人坐立,則倒懸矣,豈能久待?今大人睡下,兒亦睡下,有何妨礙?或曰:倘悶壞奈何?曰:他在腹中十個月不悶壞,今片時乃得悶壞乎?○臨產誤用力,以致橫生、倒產,急令產母安睡,用大劑加味芎歸湯服之,將手足緩緩托入,再睡一夜,自然順生。(《達生編》)
穩婆
穩婆須擇老成忠厚,預先囑之,及至臨盆,務令從容鎮靜,不得用法催逼。嘗見有穩婆忙冗性急者,恐顧此失彼,因而勉強試湯,分之掐之,逼之使下,多致頭身未順,而手足先出,或橫或倒,為害不小。若未有緊陣,不可令其動手。又或有生息不順及雙胎未下之類,但宜穩密安慰,不可使產母聞知,恐驚則氣散,愈難生下。
白話文:
臨產
懷孕到了快生產的時候,應該保持心情平靜,不要過度憂慮,要時常散步活動,不要睡太多、吃太飽、過度飲酒。生產時,不要讓太多人在旁邊喧嘩吵鬧。如果發現羊水破了,腰部非常疼痛,表示胎兒已經開始離開子宮,這時才能使用藥物幫助生產,並準備生產的姿勢。
保護
冬天天氣寒冷,產婦的經血如果受寒就會凝結,導致胎兒難以產出。因此冬天生產的產婦,下半身不能脫去棉衣,坐臥時也要避開寒冷的地方,需要在房內燒火爐,讓產婦背部向著火爐,保持腰部、腹部、腿部和膝蓋的溫暖,血液遇熱才能流通,胎兒也容易順利出生。夏天生產的產婦,則要注意保持溫涼適宜,不要隨意貪涼,以免損傷胎氣;房間內不要有太多人,避免熱氣過多,導致產婦心煩意亂,血液過熱沸騰,產生昏厥的危險。
產兆
產兆有十種:一是正常生產;二是坐著生產;三是躺著生產;四是橫位生產;五是胎位不正生產;六是偏位生產;七是難產;八是腸子盤繞的難產;九是產時發熱;十是產時受寒。
臨產的要訣:第一是睡覺,第二是忍痛,第三是慢慢等待生產。懷孕後期,如果腹痛時有時無,這叫做「假性陣痛」,不是真正要生產的徵兆。如果腹部雖然疼痛,但腰部不太痛,也不是真正要生產的徵兆。胎兒位置還很高沒有下降,也不是真正要生產的徵兆。肛門還沒鬆弛打開,也不是真正要生產的徵兆。羊水還沒破,血還沒流出來,也不是真正要生產的徵兆。即使羊水和血都出來了,但肚子不痛,也不是真正要生產的徵兆。這時要讓產婦多走動、學著忍耐,不要急著躺下生產。
快要生產時,如果感覺肚子裡胎兒在轉動,應該正躺著,等待胎兒轉為頭下腳上的姿勢。試著捏產婦的手,如果中指中間的關節有跳動的感覺,表示快要生產了,胎兒很快就會出生。
用力時機
生產時,必須等到臍部和腹部非常疼痛,腰部感覺很沉重,眼睛好像冒火,肛門感覺很急迫,羊水和血都流出來,脈象出現變化,這時胎兒已經快要出生,產婦才能開始用力。
有人說:大便也需要用力,為什麼生產不用力?這是因為大便只是呆滯的物質,需要用力才能排出;而胎兒自己會轉動,不但不需要用力,而且切忌用力。胎兒在腹中是坐著的,到快生產時,會自己轉動頭朝下。腹中狹窄,旁人很難幫忙,需要讓胎兒自己慢慢轉動,接近產道,頭朝下,腳朝上,倒著出來。如果胎兒還沒轉正,就過早用力,一用力可能導致腳先出來,俗稱「腳踏蓮花」。
或者胎兒還沒轉好,就過早用力,一用力可能導致胎兒橫躺在腹中,一手先出來,又叫做「討鹽生」。即使胎兒已經轉成頭朝下,但還沒轉正,過早用力,可能會讓胎頭偏向左邊或右邊,頂住腿骨而無法順利產出。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時機未到,就過早用力造成的。當然也不是完全不用力,但用力只需像喝一杯茶的時間就好。就像大便,還沒到肛門口,就算用力也無法排出,何況是生產呢?生產時,如果胎兒力氣用盡,無法出來,應該讓產婦好好睡覺,讓胎兒在腹中也安靜休息恢復力氣,過一會兒自然就會生出來。
因為胎兒向下時,大人如果坐著或站著,就會讓胎兒倒掛,怎麼能撐得住?現在大人躺下來,胎兒也跟著躺下,有什麼妨礙?有人問:這樣會不會悶壞?回答是:胎兒在腹中十個月都沒悶壞,怎麼會短暫時間就悶壞呢?生產時如果用力不當,導致橫位或胎位不正,要趕緊讓產婦安靜睡覺,服用大劑量加味芎歸湯,慢慢地將胎兒的手腳推回子宮,再睡一個晚上,自然就會順利生產。
穩婆
穩婆要選擇年長穩重、忠厚老實的,事先就囑咐她,等到快生產時,務必要從容鎮靜,不能使用催產的方法逼迫。曾經見過有些穩婆忙亂急躁,擔心顧此失彼,就勉強使用湯藥、按摩或掐捏等方法,逼迫胎兒下來,結果導致胎兒頭部和身體位置不順,反而讓手腳先出來,或是橫位、倒位,造成很大的傷害。如果還沒出現強烈的陣痛,不能讓穩婆隨意動手。另外,如果遇到胎位不正或雙胞胎還沒出來的情況,要穩妥地安慰產婦,不要讓產婦知道,以免驚慌導致氣散,反而更難順利生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