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25)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25)
1. 胎前
天之德,地之氣,陰陽至和,流薄一體。因氣而左動則屬陽,陽資之則成男;因氣而右動則屬陰,陰資之則成女。(《聖濟經》)
經後一、二日,血海始淨,精勝其血,感者成男;四、五日後,血脈已旺,精不勝血,感者成女;六、七日後,雖交感亦不成胎。(李東垣)
《易》云: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夫乾坤者,陰陽之性情也。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也。男女者,陰陽之儀象也。父精母血,因感而會,精之泄,陽之施也。血能攝精,精成其骨,此萬物之資始於乾元也。血之行也,精不能攝血成其胞,此萬物之資生於坤元也。陰陽交媾,胚胎始凝,胎之所居,名曰子宮。
一系在下,上有兩岐,一達於左,一達於右。精勝其血,則陽為之主,受氣於左子宮,而男形成;精不勝血,則陰為之主,受氣於右子宮,而女形成。孕成而始化胞也。(朱丹溪)
信褚氏之言,則人有精先泄而生男,精後泄而生女者。信東垣之言,則有經始斷交合生女,經久斷交合生男。亦有四、五日以前交合無孕,八、九日以後交合有孕者。俞子本又謂:微陽不能射陰,弱陰不能攝陽,信斯言也。世有尫羸之夫,怯弱之婦,屢屢受胎;而血氣方剛,精力過人者,往往不育。
丹溪專以婦人經水為主,然富貴之家,侍妾亦多,其中豈無月水如期者?大抵父母生子,如天地生物。易曰: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。知地之生物,不過順承乎天,則知母之生子,亦不過順承乎父。知母之順承乎父,則種子者,果以婦人為主乎?以男子為主乎?若主男子,則不拘老少強弱,康健病患,精之易泄難泄,只以交感之時,百脈齊到為善耳。
若男女之辨,不以精血先後為拘,不以經淨幾日為拘,不以夜半前後交感為拘,不以父母強弱為拘,只以精血百脈齊到者別勝負耳。故精之百脈齊到,勝乎血則成男;血之百脈齊到,勝乎精則成女矣。(程鳴謙)
《經》云: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也。男女者,陰陽之儀象也。故陰陽和而萬物生,夫婦合而男女形。可見男女之生,未有不本於陰陽之理者也。褚澄以精血先後分男女,東垣以日數奇偶分男女,鳴謙以百脈齊到分男女,皆為理之未確。丹溪議褚、李之論為末融,而以易道之乾元資始、坤元資生為證。
婁全善嘆為造極精微,發前人之所未發。若以子宮分左右,而以兩歧辨男女之說,夫子宮為命門,女子系胞,形如合缽,何嘗兩岐而分左右?則是有兩子宮矣。此說為鑿空無據。《聖濟》以左右陰陽分男女,未嘗以子宮有左右之分也。況男女交媾時,均有其精,何嘗有血?褚氏、東垣、丹溪俱以精血混言,幾見男女媾精,婦人以血施也。前賢之論多謬,故僭辨之。
白話文:
天地的能量,陰陽達到和諧,就會在一個整體中流動。如果因為氣的運行而向左邊移動,就屬於陽,陽氣充足就會生男孩;如果因為氣的運行而向右邊移動,就屬於陰,陰氣充足就會生女孩。(《聖濟經》)
月經結束後一兩天,血海(指女性的血脈)開始清淨,精子的力量勝過血液,懷孕就會生男孩;月經結束後四五天,血脈旺盛,精子的力量不如血液,懷孕就會生女孩;月經結束後六七天,即使有性行為也不會懷孕。(李東垣)
《易經》說:「乾道成就男性,坤道成就女性。」乾和坤代表陰陽的特性。左右代表陰陽運行的途徑。男女則是陰陽的具體表現。父親的精液和母親的血液,因為相互感應而結合。精液的釋放是陽氣的作用。血液能夠攝取精液,使精液形成骨骼,這是萬物開始於陽剛之氣的表現。血液的運行,如果精液無法攝取血液形成胚胎,這是萬物開始於陰柔之氣的表現。陰陽交合,胚胎開始形成,胎兒居住的地方叫做子宮。
子宮下面有一條連接的組織,上面分出兩個分支,一個通向左邊,一個通向右邊。如果精子的力量勝過血液,陽氣就佔主導地位,從左邊的子宮接受能量,就會形成男孩;如果精子的力量不如血液,陰氣就佔主導地位,從右邊的子宮接受能量,就會形成女孩。懷孕成功後就開始形成胚胎。(朱丹溪)
如果相信褚氏的說法,就會認為精液先射出就會生男孩,精液後射出就會生女孩。如果相信李東垣的說法,就會認為月經剛結束就同房會生女孩,月經結束很久才同房會生男孩。也有些人認為月經結束後四五天前同房不會懷孕,月經結束後八九天後同房才會懷孕。俞子本又說:微弱的陽氣無法射入陰,微弱的陰氣無法攝取陽。如果相信這種說法,世上那些體弱多病的丈夫和虛弱的妻子,反而常常懷孕;而那些血氣方剛、精力過人的人,反而常常無法生育。
朱丹溪專門以婦女的月經為主來探討,但是富貴人家,妾侍很多,其中難道沒有月經按時來潮的人嗎?父母生孩子,就像天地產生萬物一樣。《易經》說:「坤道順應天道而運行。」知道大地產生萬物,不過是順應天道,就能明白母親生孩子,也不過是順應父親。了解母親順應父親,那麼決定種子的,究竟是以婦女為主呢?還是以男子為主呢?如果以男子為主,就不應該拘泥於男子的年老體弱,健康生病,精液容易射出或難以射出,只要在性交時,全身血脈都能同時達到最佳狀態就可以了。
關於男女的區別,不應該拘泥於精液和血液的先後順序,不應該拘泥於月經乾淨幾天,不應該拘泥於半夜前後同房,不應該拘泥於父母的強弱,只要精液和血液都能達到最佳狀態,就能夠分出勝負。所以,如果精液的全身血脈都同時達到最佳狀態,勝過血液,就會生男孩;如果血液的全身血脈都同時達到最佳狀態,勝過精液,就會生女孩。(程鳴謙)
《經典》說:「左右代表陰陽運行的途徑,男女則是陰陽的具體表現。」所以陰陽和諧才能產生萬物,夫妻結合才能產生男女。可見男女的出生,沒有不是根據陰陽的道理而來的。褚澄用精液和血液的先後順序來區分男女,李東垣用月經結束後的天數來區分男女,程鳴謙用全身血脈同時達到最佳狀態來區分男女,這些說法都沒有確切的道理。朱丹溪認為褚氏和李氏的觀點不夠完善,並以《易經》中「乾元資始,坤元資生」的道理來驗證。
婁全善認為朱丹溪的說法精微至極,發揮了前人沒有發揮的觀點。但是如果用子宮的左右來區分男女,用子宮的分支來辨別男女的說法,那麼子宮是人體的命門,女性用來孕育胎兒的地方,形狀就像合起來的缽,哪有分出左右兩個分支呢?這不是變成有兩個子宮了嗎?這個說法是憑空捏造沒有根據的。《聖濟經》用左右陰陽來區分男女,並沒有說子宮有左右之分。而且男女交合時,雙方都有精液,哪來的血液?褚氏、李東垣、朱丹溪都把精液和血液混為一談,難道有見過男女交合時,女性是用血液來施與的嗎?前人的許多觀點都有錯誤,所以我冒昧地提出辨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