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22)

1. 胎前

尿血易混於胎漏,得李氏一辨,已見多晰。但胎漏是無時頻出;尿血是心火移於小腸,滲入膀胱,溺則下,不溺則不下。(蕭慎齋)

轉胞

婦人病,飲食如故,煩熱不得臥,而反倚息者,何也?師曰:此名轉胞,不得溺也。以胞系了戾,故致此病,但利小便則愈,宜腎氣丸主之。(《金匱》)

《素問》云女子胞,又云胞移熱於膀胱。《靈樞》云衝脈、任脈皆起於胞中。此「胞」字皆音「包」,以子宮為言也。《靈樞》又云膀胱之胞薄以懦。此「胞」字音「拋」,以溲脬為言也。蓋音有二,而字則相同。後人不解其意,或認膀胱與尿胞為二物。又因《類纂》則曰:膀胱者,胞之室。

反以子胞與膀胱為一物,其誤甚矣。夫膀胱即脬,脬即膀胱也。焉得復有一物居於膀胱之內者乎?其以子胞與膀胱為一物者,試思轉胞下壓膀胱,則小便不通,其胞在上,而膀胱在下,部位各別,而非一物更明矣。(《馮氏錦囊》)

妊婦轉胞,不得小便,由於中氣虛怯,不能舉胎,胎壓其胞,胞系了戾,以補中益氣湯升舉之。(《趙氏醫貫》)

轉胞之病,孕婦稟受弱者,憂悶多者,性急躁者,食厚味者,大率有之。古方皆用滑利疏導藥,鮮效。因思胞為胎所壓,展在一邊,以致胞系了戾,水道不通也。胎若舉起,懸在中央,胞系得疏,則水道自行矣。治用參朮飲,服後,隨以指探吐,俟其氣定,又飲又吐,小便立通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胎前轉胞,多因氣虛血少。血少則胎無以養,氣弱則胎不能舉。下墜壓於膀胱,胞為之轉,而溺不出。丹溪雖有憂悶、性躁、厚味諸因,其立方處治,自探吐推託之外,惟以補氣血為主。然有脾肺氣虛,不能下輸膀胱者;有氣熱鬱結,膀胱津液不利者;有金為火爍,肺燥熱甚而不利者。當詳審施治也。(蕭慎齋)

子淋

子淋與轉胞相類。小便頻數,點滴而痛者為子淋;頻數出少不痛者為轉胞。(《證治要訣》)

子淋須分二證:一則妊母自病;一則子為母病。妊母自病,又分二證:或服食辛熱,因生內熱者,或自汗自利,津液枯燥者。子為母病,亦分二證:或胎氣熱壅者;或胎形迫塞者。證既不同,治亦有別。熱則清之,燥則潤之,壅則通之,塞則行之。(萬密齋)

孕婦小便澀少,由於氣血聚養胎元,不及敷榮滲道,遂使膀胱鬱熱。當用養血藥以榮滲道,加麥冬以滋水源,滑石以清鬱滯,名安榮散。若月分未多,減滑石,加石斛、山梔。然欲清膀胱之熱,必疏厥陰之氣,蓋溺竅乃厥陰之部分耳。(陳良甫)

妊娠小便澀少淋瀝,用安榮散。若肝經虛熱,用加味逍遙散;若服燥劑而小便頻數或不利,用生地、茯苓、知、柏、芎、歸、甘草;頻數而色黃赤,用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;肺氣虛而小便短少,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子;熱結膀胱而小便不利,用五淋散;脾肺燥熱,不能生化,用黃芩清肺飲;膀胱陰虛,陽無所生,用滋腎丸;膀胱陽虛,陰無所化,用腎氣丸。(薛立齋)

白話文:

胎前

尿血容易和胎漏混淆,幸好經過李氏的辨別,情況已經比較清晰。但是胎漏是隨時都會頻繁出現;而尿血是心火轉移到小腸,滲入膀胱,排尿時才會出現,不排尿時就不會出現。(蕭慎齋)

轉胞

婦女得了這種病,飲食和平時一樣,卻感到煩熱難以入睡,反而要靠著東西才能休息,這是為什麼呢?醫生說:這叫做轉胞,是無法排尿的疾病。因為胞系的韌帶錯亂了,所以導致這個病,只要能順利排尿就會好,應該使用腎氣丸來治療。(《金匱》)

《素問》說女子的胞,又說胞移熱到膀胱。《靈樞》說衝脈、任脈都從胞中發出。這裡說的「胞」字,都讀音「包」,指的是子宮。而《靈樞》又說膀胱的胞壁又薄又軟。這裡的「胞」字,讀音「拋」,指的是膀胱。所以「胞」字有兩個讀音,但字卻相同。後人搞不清楚,有人認為膀胱和尿胞是兩個東西。又因為《類纂》說:膀胱,是胞的房間。

反而把子宮和膀胱當成同一個東西,這是大錯特錯。膀胱就是尿脬,尿脬就是膀胱。哪裡還會有一個東西在膀胱裡面呢?那些把子宮和膀胱當成一個東西的人,想想看,轉胞是子宮下壓膀胱,導致小便不通,子宮在上,而膀胱在下,位置不同,很明顯不是一個東西。(《馮氏錦囊》)

孕婦發生轉胞,無法排尿,是因為中氣虛弱,無法托舉胎兒,胎兒壓迫到膀胱,造成胞系的韌帶錯亂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胎氣。(《趙氏醫貫》)

轉胞這種病,孕婦體質比較弱的,常常憂愁煩悶的,性情急躁的,喜歡吃油膩食物的,大多都會有這個問題。古時候的處方都用滑利疏導的藥物,效果卻不好。思考後認為,這是因為膀胱被胎兒壓迫,擠到了一邊,導致胞系的韌帶錯亂,水道不通。如果把胎兒舉起來,懸掛在中間,胞系就會疏通,水道自然就通了。治療可以用參朮飲,喝了之後,用手指探喉催吐,等氣息平穩後,再喝再吐,小便就能暢通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懷孕期間發生的轉胞,多半是因為氣虛血少。血少了,胎兒就沒有營養;氣弱了,就無法托舉胎兒。胎兒下墜壓迫膀胱,導致胞系錯亂,小便就排不出來了。雖然丹溪說有憂愁煩悶、性情急躁、喜歡吃油膩食物這些原因,但他開的藥方治療,除了探喉催吐之外,都以補氣血為主。但也有脾肺氣虛,無法將水液輸送到膀胱的;也有氣鬱結,導致膀胱津液不利的;也有肺燥熱盛,影響膀胱功能的。要仔細辨別情況,再進行治療。(蕭慎齋)

子淋

子淋和轉胞的情況很相似。小便次數頻繁,點滴而且疼痛的,是子淋;次數頻繁,量少但不痛的,是轉胞。(《證治要訣》)

子淋要分為兩種情況:一是孕婦自己生病;二是胎兒造成母體生病。孕婦自己生病,又分兩種情況:一是吃了辛辣燥熱的食物,導致體內生熱;二是自己出汗或拉肚子,導致津液枯竭。胎兒造成母體生病,也分兩種情況:一是胎氣熱盛;二是胎兒壓迫到膀胱。情況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熱就清熱,燥就滋潤,壅塞就疏通,壓迫就使之運行。(萬密齋)

孕婦小便澀滯,量少,是因為氣血都用來養胎,沒有充分滋養泌尿系統,導致膀胱鬱熱。應該用養血的藥來滋養泌尿系統,加上麥冬來滋潤水源,滑石來清除鬱滯,這個方子叫做安榮散。如果懷孕時間不長,就減少滑石的用量,加上石斛、山梔。想要清除膀胱的熱,必須疏通肝經的氣,因為排尿的通道是肝經的範圍。(陳良甫)

妊娠期間小便澀少,淋漓不盡,可以用安榮散治療。如果是肝經虛熱,可以用加味逍遙散;如果吃了燥熱的藥物,導致小便頻繁或不利,可以用生地、茯苓、知母、黃柏、芎藭、當歸、甘草;如果小便頻繁而且顏色黃赤,可以用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;如果是肺氣虛弱,導致小便短少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子;如果是熱結膀胱,導致小便不利,可以用五淋散;如果是脾肺燥熱,無法運化水液,可以用黃芩清肺飲;如果是膀胱陰虛,導致陽氣無所依附,可以用滋腎丸;如果是膀胱陽虛,導致陰氣無法化生,可以用腎氣丸。(薛立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