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21)

1. 胎前

此"絕"字當作"阻"字解。(張嶟璜)

妊娠不語,經旨固無治法,後人不敢強立方論,獨子和以降心火為治,元臺以補心腎立法。則以胞之絡脈屬於手、足少陰二經故也。但產後不語,屬敗血之入心。中風舌喑,屬痰涎之滯絡。則胎前子喑,亦必有所感,更當詳證參治,以補張、馬二公之未盡。(蕭慎齋)

子煩

煩者,心中煩亂不安也。由於受胎之後,血熱干心,故令人鬱悶撩亂不安。因在妊娠,故曰子煩。非子在腹中而煩也。古云: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,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,故煩。夫煩固多屬火,今胎既受君相之火以養,豈有反令母煩之理?若曰母虛而煩,則當每月皆然,何獨拘於四月、六月?此說似屬不通。(李太素)

妊娠煩悶有四證:有虛煩,有心中煩,有胸中煩,有子煩,俱屬於熱。臟虛而熱氣乘心,令人煩者名虛煩,亦即心中煩;痰飲凝積,嘔吐痰沫者,名胸中煩;血積飲停,寒熱相搏,致胎不安者,名子煩。(齊仲甫)

火入於肺則煩,入於腎則躁。胎繫於腎,腎水養胎,則不足以滋腎中之火,火上爍肺,則為煩躁。此金水虧涸之候,法當滋其化源,清金壯水為主。(蕭慎齋)

子鳴

妊婦腹中臍帶上疙瘩,兒含口中,因登高舉臂,脫出兒口,以此作聲。令妊婦曲腰就地,如拾物狀,疙瘩仍入兒口,即止。又腹中兒哭,用鼠窟土同黃連汁飲之即止。(《產寶百問》)

腹內鐘鳴,與兒哭同類。故治法無異。立齋云:黃連性寒,麝香開竅,當酌用。(蕭慎齋)

腹痛

婦人懷妊六、七月,脈弦,發熱,其胎愈脹,腹痛惡寒,少腹如扇。所以然者,子臟開故也。當以附子湯溫其臟。○妊娠腹中痛,為胞阻,膠艾湯主之。○婦人懷胎,腹中㽲痛,當歸芍藥散主之。(《金匱》)

胎前腹痛,有風寒客邪,痰飲七情,為有餘之病也;有氣阻、氣虛、血虛,為不足之病也。脾胃氣虛而腹痛者,用補氣調氣之法。陰虧血虛而腹痛者,用補血溫經之法。臨證審之。(蕭慎齋)

腰痛

妊娠腰痛,最為緊要。蓋以胞胎繫於腰,故腰疼酸急,胞系欲脫,必將產也。即不然,或因勞傷,損動其經;或因冷氣乘襲,腹痛引於腰背;或因挫閃氣滯,或因腎元虛損;或因怒動肝火;或因肝脾氣鬱;或因膀胱風邪乘襲;或因血熱血滯。雖由來不同,若其痛不止,多動胎氣。大抵治法總以固胎為主。(沈金鰲)

脅痛

妊婦脅痛有三:哭泣也,內傷也,惱怒也。不可服行血破氣藥,宜用童便,或紫蘇飲去人參加當歸、白芍為穩。(《見聞錄》)

尿血

胎漏之血,自人門而下;尿血之血,自尿門而下。妊娠尿血,屬胞熱者居多,治宜四物湯加發灰、山梔、阿膠。(李梴)

白話文:

胎前

這裡的「絕」字應該解釋為「阻礙」的意思。(張嶟璜的觀點)

關於懷孕期間孕婦不說話,經典醫書中確實沒有治療方法。後代醫家也不敢隨意提出治療的理論,只有朱丹溪認為應該以降心火為治療方向,而元臺則主張從補益心腎的角度來處理。這是因為子宮的經絡與手、足少陰兩條經脈相連的緣故。但是,產後不說話,多是因為敗血進入心臟;中風導致舌頭不能轉動,多是因為痰液阻礙經絡。所以,懷孕期間孕婦不說話,一定是有原因的,更應該詳細辨別病因,綜合治療,以彌補張嶟璜和馬元儀兩位醫家論述的不足。(蕭慎齋的觀點)

子煩

所謂「煩」,指的是心中煩躁不安。這是因為懷孕之後,血熱擾亂心神,所以使人感到鬱悶煩躁。因為發生在懷孕期間,所以稱之為「子煩」,並不是因為胎兒在腹中感到煩躁。古書上說,懷孕四個月時,胎兒接受少陰君火來滋養精血,六個月時接受少陽相火來滋養氣血,所以產生煩躁。煩躁的原因大多歸於火,現在胎兒已經接受君相之火的滋養,怎麼反而會讓母親感到煩躁呢?如果說母親虛弱而煩躁,那應該每個月都這樣,為何獨獨在四月和六月?這種說法似乎不合理。(李太素的觀點)

懷孕期間的煩悶有四種情況:有虛煩、心中煩、胸中煩和子煩,都屬於熱證。臟腑虛弱,熱氣侵擾心神,導致煩躁,稱為虛煩,也就是心中煩;痰飲積聚,嘔吐痰沫,稱為胸中煩;血瘀飲停,寒熱交戰,導致胎兒不安,稱為子煩。(齊仲甫的觀點)

火邪進入肺臟會導致煩躁,進入腎臟會導致焦躁。胎兒與腎臟相連,腎水滋養胎兒,就不足以滋潤腎中的火,火向上侵擾肺臟,就會出現煩躁。這是金水虧損的表現,治療方法應該以滋養腎的陰液、清肺熱、壯腎水為主。(蕭慎齋的觀點)

子鳴

孕婦腹部肚臍上方出現疙瘩,胎兒含在口中,因為孕婦登高舉手,疙瘩脫離胎兒口中,因此發出聲音。讓孕婦彎腰像撿東西一樣,疙瘩就會回到胎兒口中,聲音就會停止。另外,如果胎兒在腹中哭鬧,可以用老鼠洞的泥土混合黃連汁飲用,就能止住哭鬧。(《產寶百問》中的記載)

腹中出現像鐘鳴的聲音,和胎兒哭鬧的情況類似,因此治療方法也相同。李時珍認為,黃連性寒,麝香能開竅,應該酌情使用。(蕭慎齋的觀點)

腹痛

婦女懷孕六、七個月時,脈象弦緊,發熱,胎兒逐漸增大,出現腹痛、怕冷,小腹像扇子一樣展開的感覺。這是因為子宮開始張開的緣故。應該用附子湯溫暖子宮。妊娠期間腹中疼痛,是因為胞胎受到阻礙,應用膠艾湯治療。婦女懷孕,腹中隱隱作痛,應用當歸芍藥散治療。(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記載)

懷孕期間的腹痛,有因為風寒入侵、痰飲、情緒波動等引起的,屬於有餘的病症;也有因為氣滯、氣虛、血虛引起的,屬於不足的病症。脾胃氣虛導致的腹痛,應用補氣調氣的方法治療。陰血虧虛導致的腹痛,應用補血溫經的方法治療。臨證時應仔細辨別。(蕭慎齋的觀點)

腰痛

懷孕期間的腰痛,是最為緊要的。因為胞胎與腰部相連,所以腰痛、酸楚、急迫,表示胞胎可能要脫落,即將分娩。即使不是要分娩,也可能是因為勞累損傷經絡;或者因為受寒邪侵襲,腹痛牽引至腰背;或者因為扭傷導致氣滯;或者因為腎氣虛損;或者因為憤怒導致肝火旺盛;或者因為肝脾氣鬱結;或者因為膀胱感受風邪;或者因為血熱血瘀。雖然原因不同,但是如果疼痛不止,大多會影響胎氣。總的治療原則應以安胎為主。(沈金鰲的觀點)

脅痛

孕婦脅痛有三種原因:一是哭泣,二是內傷,三是惱怒。不可服用活血破氣的藥物,應該使用童子尿,或者用紫蘇飲去除人參,加入當歸、白芍,比較穩妥。(《見聞錄》中的記載)

尿血

胎漏的出血,是從陰道流出;尿血的出血,是從尿道流出。妊娠期間尿血,多數屬於胞胎有熱,治療應該用四物湯加入頭髮灰、山梔子、阿膠。(李梴的觀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