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18)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18)
1. 胎前
痢疾
妊娠痢疾,有三禁、五審。一禁盪滌腸胃,二禁滲利膀胱,三禁兜澀氣滯。蓋盪滌則陽氣下陷,胎氣愈墮;滲利則陰精脫亡,胎失榮養;兜澀則濁氣壅滯,後重轉加。故善治孕婦之痢者,宜以調氣為先,如爐冶分金,已敗之血,則隨之而下;未傷之血,則統之而安。所謂五審者:一審飲食之進與不進。
夫下痢乃腸胃受傷,若痢雖甚,而飲食如常者易已,故痢以噤口為最重。在初胃氣全盛之時,猶不足慮;但須理其滯氣,則飲食自進矣。或初時能食,旬候之外反不能食,脈息不振,此必盪滌太過,胃氣受傷所致。亦有過服苦寒破氣之藥,而致呃逆嘔穢者,此為胃敗危候。惟峻與溫補,庶可挽回。
二審溲之通與不通。蓋下痢清濁不分,痢頻而小便通利者,胎必無虞。或胎壓膀胱而小便不通者,名曰轉胞。切忌利水,急與升提,自效。三審腹之痛與不痛。蓋痢證有寒、熱、虛、實之分。痛有止歇,奔迫下墜,至圊不及者,火也;痛自下而攻擊於上者,火也;痛而脹滿,不勝摩按,服熱湯而愈痛者,火也;實也。
痛無止歇,而無絞刺之狀者,寒也;痛自上而攻注於下者,寒也;痛而不滿,時喜熱手摩按者,寒也,虛也。大約初痢脹滿為實熱,久痢㽲痛為虛寒。即或初因火起切痛,久痢氣傷,亦必變為虛寒也。急須溫補,切勿利氣。四審後之重與不重。夫下痢後重,濁氣壅滯故也。開通壅滯,必以調氣為主,在妊娠尤為切要。
調氣則後重自除,而胎息自安矣。初痢後重,治宜開其壅滯。久痢後重,又當升其陽氣,陽氣升則胃氣運,胃氣運則周身之氣悉皆條達,而無壅塞之患矣。五審身之熱與不熱。蓋下痢為裡氣受病,若見身熱,表裡俱困,元神將何以恃而得振驅邪之力耶?如人迎之脈浮數,可先用和營透表之藥,分解其勢,然後徐徐清理。
若初痢不發熱,至數日,半月後始發熱,脈來漸小,或虛大無力者,此真陰內亡,虛陽發越於外也。其在平人,可用辛溫峻補;若在孕婦,桂、附又難輕用,惟藉參、朮、薑、萸、膠、艾之屬。使非大補峻投,難望迴天之勣也。(《痢證匯參》)
妊娠飲食生冷,脾胃不能克化,致令心腹疼痛。傷血則赤,傷氣則白,血氣俱傷則赤白相雜,腹內重墜,胎氣不安,此由於脾胃氣虛,不能升舉而下陷也。治用補中益氣湯,病退而胎自安。切勿浪投順氣行氣,益增墜下之患。蓋胎繫於腎,如鍾繫於梁,若柱不固,其梁必撓,而鍾豈能獨全乎?況似痢非痢者多,中氣虛則不能上升,脾氣虛則不能滲濕,腎氣虛則不能閉藏。慎勿以有形之假滯而傷無形之元氣。
元氣一傷,變證百出,胎能保乎!(《馮氏錦囊》)
胎前痢疾,亦有暑邪、濕熱外感致病,不可專主飲食生冷為患。但妊娠痢疾,本於脾胃不和,因而氣血受病。若守河間之法,降氣後重自除,行血便膿自止,不知胎前之氣果可降乎?氣降則胎下墜。胎前之血果可行乎?血行則胎必墮。莫若用木香以調氣,當歸以養血,此二藥乃胎前痢疾妙品。
白話文:
懷孕期間的痢疾,有三項禁忌和五項審查要點。第一禁忌是使用藥物劇烈清洗腸胃,第二禁忌是使用藥物過度利尿,第三禁忌是使用藥物收澀止瀉,導致氣機阻滯。因為劇烈清洗腸胃會使陽氣下陷,導致胎氣更加不穩;過度利尿會使陰精流失,導致胎兒失去營養;收澀止瀉則會使濁氣壅塞,反而加重腹瀉後重感。因此,善於治療孕婦痢疾的醫生,應該以調理氣機為優先,就像煉金一樣,已經敗壞的血會隨著排泄而下,未受損的血則會保持安穩。所謂的五項審查要點是:第一,審查飲食的進食情況。
腹瀉是因為腸胃受損,如果腹瀉嚴重但飲食如常,就容易痊癒,所以痢疾最怕的是無法進食。在初期胃氣旺盛時,還不需要過於擔心,但必須調理滯氣,飲食自然就能恢復。或者初期能吃,但過幾天反而不能吃,脈搏微弱,這必定是使用過多瀉藥,導致胃氣受損。也有因為服用過多苦寒破氣的藥物,而出現呃逆嘔吐的情況,這是胃氣衰敗的危險徵兆。只有立即使用溫補的藥物,或許可以挽回。
第二,審查小便是否暢通。腹瀉時,大小便混雜不清,如果腹瀉頻繁但小便通暢,胎兒就沒有危險。或者因為胎兒壓迫膀胱而導致小便不通,這稱為「轉胞」。切忌使用利尿藥,應立即使用升提藥物,自然有效。第三,審查腹痛的情況。痢疾有寒、熱、虛、實之分。腹痛時好時壞,疼痛急迫,甚至來不及上廁所,這是熱證;疼痛從下腹向上攻竄,也是熱證;疼痛伴隨腹脹,不能按壓,喝熱湯後疼痛減輕,也是熱證、實證。
腹痛持續不斷,但沒有絞痛的感覺,這是寒證;疼痛從上腹向下腹蔓延,也是寒證;疼痛不伴隨腹脹,喜歡用熱手按壓,這是寒證、虛證。一般來說,初期痢疾腹脹滿是實熱,久病痢疾隱隱作痛是虛寒。即使初期是因為熱引起的劇烈腹痛,久病後氣機受損,也必定會轉為虛寒。必須立即溫補,切忌使用利氣藥。第四,審查腹瀉後是否有裡急後重感。腹瀉後裡急後重,是因為濁氣壅塞。疏通壅塞,必須以調理氣機為主,這在懷孕期間尤其重要。
調理氣機後,裡急後重感自然消除,胎兒也能安穩。初期腹瀉後裡急後重,治療應以疏通壅塞為主。久病腹瀉後裡急後重,則應當升提陽氣,陽氣上升,胃氣就會運行,胃氣運行,全身氣機就能暢通,而沒有壅塞的問題了。第五,審查身體是否發熱。腹瀉是身體內部的氣機生病,如果出現發熱,就表示表裡都受困,元氣將無所依恃而無法驅除邪氣。如果人迎脈浮數,可以先用和營透表的藥物,分解病勢,然後慢慢清理內裡。
如果初期腹瀉沒有發熱,過了幾天、半個月後才開始發熱,脈搏逐漸變小,或者虛大無力,這是真陰虧損,虛陽浮越於外。在一般人,可以用辛溫峻補的藥物;但在孕婦,桂枝、附子又不能輕易使用,只能藉助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山茱萸、阿膠、艾葉等藥物。必須大量峻補,才能有希望起死回生。
孕婦飲食生冷,脾胃無法消化,導致心腹疼痛。傷血會出現紅色痢疾,傷氣會出現白色痢疾,血氣俱傷則會出現紅白相雜的痢疾,腹內重墜,胎氣不安,這是由於脾胃氣虛,不能升提而下陷。治療應用補中益氣湯,病退胎兒自然安穩。切勿隨意使用順氣行氣的藥物,反而會加重下墜的病情。因為胎兒依附於腎,就像鐘懸掛在樑上,如果柱子不穩固,樑就會彎曲,鐘又怎麼能獨自保全呢?況且類似痢疾但又不是痢疾的情況很多,中氣虛弱就不能上升,脾氣虛弱就不能滲濕,腎氣虛弱就不能閉藏。千萬不要因為有形的假象而損傷無形的元氣。
元氣一旦損傷,就會出現各種變證,胎兒又怎麼能保全呢!
懷孕期間的痢疾,也有因為感受暑邪、濕熱等外感因素導致的,不能只認為是飲食生冷的緣故。但懷孕期間的痢疾,根本原因在於脾胃不和,導致氣血生病。如果按照河間學派的觀點,降氣就能消除裡急後重感,行血就能停止膿血便,但要知道懷孕期間的氣可以隨意降嗎?氣一旦下降,胎兒就會下墜。懷孕期間的血可以隨意運行嗎?血一旦運行,胎兒必定會流產。不如使用木香來調理氣機,當歸來滋養血液,這兩味藥是治療懷孕期間痢疾的妙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