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九·雜證匯參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·雜證匯參 (3)

1. 大便

經義

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。○脈盛,身熱,腹脹,前後不通,悶瞀,此謂五實。身汗得後利,則實者活。○熱氣留於小腸,腸中熱,癉熱焦渴,則堅幹不得出,故痛而閉不通也。○陽不勝其陰,則五臟氣爭,九竅不通。(《素問》)

哲言

一日一便為順,三、四日不便為秘,一日便三、四次為利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仲景云:脈有陽結陰結者,何以別之?曰其脈浮而數,能食不大便者,此為實,名曰陽結。其脈沉而遲,不能食,身體重,大便反硬,名曰陰結。實秘、熱秘,即陽結也。虛秘、冷秘,即陰結也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白話文:

經義

北方屬黑色,與腎經相通,開口於二陰(即陰道和肛門)。○脈象盛實,身體發熱,腹部脹滿,大小便不通暢,昏沉不清,這是五實之證。如果出汗後大便通暢,則實證可解。○熱氣停留在小腸,小腸內熱,發熱口渴,糞便乾燥堅硬難以排出,因此疼痛且閉塞不通。○陽氣不能勝過陰氣,則五臟氣機相互爭奪,九竅不通。 (《素問》)

哲言

每天排便一次為正常,三、四天不排便則為便秘,一天排便三、四次則為腹瀉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張仲景說:脈象有陽結和陰結兩種,如何區分呢?答曰:脈象浮而數,能吃卻不大便的,屬於實證,稱為陽結。脈象沉而遲,不能吃,身體沉重,大便反倒堅硬的,屬於虛證,稱為陰結。實秘、熱秘屬於陽結;虛秘、冷秘屬於陰結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實秘者,秘物也;虛秘者,秘氣也。(張潔古)

秘結一證,在古方書有虛秘、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等證,東垣又有熱燥、風燥、陽結、陰結之說。立言太煩,徒滋疑惑,不知此證之當辨者惟二,則曰陰結、陽結而盡之矣。蓋陽結者,邪有餘也,宜攻宜瀉;陰結者,正不足也,宜補宜滋。知斯二者,即知其綱領矣。

欲究其詳,則凡云風秘者,蓋風未必能秘,但風勝則燥,而燥必由於火,熱則生風,即陽結也。豈謂因風而宜散乎?有云氣閉者,蓋氣有虛實,氣實者,陽有餘,即陽結也;氣虛者,陽不足,即陰結也。豈謂因氣而宜破乎?至若熱秘、寒秘,亦不過陰陽之別名耳。再若濕秘之說,則濕豈能秘,但濕之不化,由氣之不行,氣之不行,即虛秘也,亦陰結也。

白話文:

便秘症狀可以分為實秘和虛秘,實秘是腸道內積存了食物,而虛秘則是腸道機能不足導致氣機運行不暢。古書中對於便秘的分類很多,包括虛秘、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等等,還有熱燥、風燥、陽結、陰結等說法。這些分類過於繁雜,容易讓人困惑,其實便秘的關鍵在於陰結和陽結。陽結是因邪氣過盛,應該使用攻瀉的方法;陰結是因正氣不足,應該使用補益滋養的方法。只要理解了陰陽結的概念,就能掌握便秘治療的綱要。

更詳細的說法是,所謂風秘,其實風並不直接導致便秘,而是風勝則燥,而燥火生風,這其實是陽結的表现,因此應該使用攻邪的方法。氣秘也是一樣,氣有虛實之分,氣實屬於陽有餘,即陽結;氣虛屬於陽不足,即陰結。至於熱秘、寒秘,只是陰陽的另一個說法而已。濕秘也不是濕氣直接導致便秘,而是濕氣不化,是因氣機運行不暢導致的,這屬於虛秘,也就是陰結。

總之,有火者便是陽結,無火者便是陰結。以此辨之,豈不了然。(張景岳)

凡人大便秘結,皆由房勞過度、飲食失節,或恣飲酒漿、過食辛熱。飲食之火,起於脾胃;淫欲之火,起於命門,以致陰虛而血耗,火盛水虧,津液不生,故傳道失職,漸成燥結之證。又有年高血少,津液枯涸;或因有所脫血,津液暴竭;或新產之婦,氣血虛耗,以致腸胃枯澀;或體虛之人,攝養乖方,三焦氣澀,運化不行,而腸胃壅滯,遂成秘結。惟當養血滋陰,滑澀潤燥,不可妄用通利,恐傷元氣,耗散真陰,則秘結愈甚也。

(《醫學正傳》)

濁氣在上,則填實肺氣,肺不能行降下之令,故大便閉。(周慎齋)

白話文:

總之,有火氣的就是陽結,沒有火氣的就是陰結。用這個方法來辨別,難道還不清楚嗎?

一般人便秘,都是因為房事過度、飲食不節制,或是貪杯飲酒、吃太多辛辣熱性食物。飲食的火氣,源於脾胃;縱欲的火氣,源於命門,導致陰虛血虛,火旺水虧,津液不能生成,因此腸道傳送的功能失常,逐漸形成燥結的症狀。還有一些人,年老血少,津液枯竭;或是因失血過多,津液突然耗盡;或是產婦氣血虛弱,導致腸胃乾燥;或是體虛的人,飲食不當,三焦氣血阻滯,運化功能失調,造成腸胃堵塞,進而便秘。這種情況應該以養血滋陰、潤腸通便為主,不可隨意使用通便藥物,以免傷及元氣,耗損真陰,反而會使便秘更加嚴重。

濁氣上升,就會阻塞肺氣,肺氣無法正常下降,因此大便就會不通。

內傷大便不通,月餘亦不欲去,飲食至多而皆化者,以五臟六腑悉皆燥火,水穀被火銷爍,直待久久,脾氣漸旺,邪氣漸衰,始成糟粕。須至糟粕欲去而不能,可潤大腸以導之。(查了吾)

陰血外溢則為汗,陰血下潤則便通。(《己任編》)

凡小便閉而大便通調者,或膀胱熱結,或水源不清,濕證居多。若大便閉而小便通調者,或二腸氣滯,或津液不流,燥證居多。若二便俱閉,當先通大便,小溲自利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補編

少陰不得大便,以辛潤之;太陰不得大便,以苦泄之。陽結者清之,陰結者溫之,氣滯者疏導之,津少者滋潤之。大抵以養血清熱為先,急攻通下為次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白話文:

內傷導致大便不通,一個多月也排不出來,吃再多東西都消化不了,這是因為五臟六腑都積聚了燥火,食物被火燒灼,直到很久之後,脾氣逐漸旺盛,邪氣逐漸衰弱,才變成糞便。等到糞便想要排出卻無法排出時,可以用潤腸藥引導它出來。

陰血外溢就會變成汗,陰血向下滋潤則大便通暢。

如果小便閉塞但大便通暢,可能是膀胱熱結,或水源不清,屬於濕證。如果大便閉塞但小便通暢,可能是腸道氣滯,或津液不流,屬於燥證。如果大小便都閉塞,應該先通大便,小便自然會順暢。

少陰經脈不通導致大便不暢,可以用辛溫藥物潤滑腸道;太陰經脈不通導致大便不暢,可以用苦寒藥物瀉下。陽氣鬱結者要清熱,陰氣鬱結者要溫補,氣機阻滯者要疏導,津液不足者要滋潤。總體來說,以養血清熱為先,急於通便為次。

秘結之由,除陽明熱結之外,則悉由乎腎。蓋腎主二陰而司開闔,故大小便不禁者,其責在腎。然則不通者,獨非腎乎?故腎熱者,宜涼而滋之;腎寒者,宜溫而滋之;腎虛者,宜補而滋之;腎乾燥者,宜潤而滋之。《經》曰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開腠理,致津液,通氣也。

○陽結,必因邪火有餘,以致津液乾燥。或以飲食之火起於脾,酒色之火熾於腎,時令之火蓄於臟。凡因暴病年壯氣實之人,有火證火脈相符者,方是陽結,治當察其微甚。邪結甚者,非攻不可。○陰結有二:一以陽虛,一以陰虛也。凡下焦陽虛,則陽氣不行,不能傳送而陰凝於下,此陽虛而陰結也。

白話文:

便秘的原因,除了陽明經熱結之外,都跟腎臟有關。因為腎臟主宰著陰氣,負責開合調節,所以大小便失禁,都是腎臟出了問題。既然如此,不通暢的情況,難道不是腎臟的問題嗎?因此,腎臟有熱,就要用涼性的藥物滋養;腎臟寒冷,就要用溫性的藥物滋養;腎臟虛弱,就要用補益的藥物滋養;腎臟乾燥,就要用滋潤的藥物滋養。《經》書上說:腎臟苦燥,就要趕緊吃辛辣的食物來滋潤它,打開毛孔,讓津液流通,促進氣血運行。

陽結,一定是因為邪火過盛,導致津液乾燥。可能是因為飲食引起的脾胃之火,也可能是因為酒色縱慾引起的腎火,還可能是因為季節因素導致的臟腑之火。凡是因急性病、年輕力壯、氣血充實的人,出現了火症以及相應的脈象,才是陽結,治療時要仔細觀察病情輕重。邪結嚴重者,必須要攻邪才行。陰結則分為兩種:一種是陽虛,一種是陰虛。凡是下焦陽氣虛弱,陽氣不能運行,就無法輸送到下焦,導致陰氣凝結,這就是陽虛而陰結。

下焦陰虛,則精血枯燥,津液不致而腸臟乾槁,此陰虛而陰結也。治陽虛而陰結者,但益其火,則陰凝自化;治陰虛而陰結者,但壯其水,則涇渭自通。二者欲其速行,於前法中各加肉蓯蓉二、三錢,其效尤速。(張景岳)

《經》曰: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。則知大便秘結,專責少陰一經。證狀雖殊,總之津液枯乾,一言以蔽之也。分而言之,則有胃實、胃虛、熱秘、冷秘、風秘、氣秘之分。

胃實秘者,善飲食,小便赤;胃虛秘者,不能飲食,小便清利;熱秘者,面赤身熱,六脈數實,腸胃脹悶,時欲得冷;冷秘者,面白或黑,六脈沉遲,小便清白,喜熱惡冷;氣秘者,氣不升降,穀氣不行,其人多噫;風秘者,風搏肺臟,傳於大腸。更有老年津液乾枯,婦人產後亡血,及發汗利小便,病後血氣未復,皆能秘結。

白話文:

下焦陰虛會導致精血枯竭,津液無法滋潤腸臟,導致腸臟乾燥,這就是陰虛而陰結。治療陽虛而陰結,只要補益陽氣,陰氣就能自然化解;治療陰虛而陰結,只要滋補陰液,就能使津液暢通。如果想要快速見效,可以在上述方法中加入肉蓯蓉二、三錢。

古籍中說,北方屬黑色,與腎經相通,其開竅於二陰。因此,我們可以知道便秘主要歸屬於少陰經。雖然便秘的表現形式不同,但總體來說都是由於津液枯竭造成的。具體而言,便秘可以分為胃實秘、胃虛秘、熱秘、冷秘、風秘、氣秘。

胃實秘的人喜歡吃東西,小便發黃;胃虛秘的人吃不下東西,小便清澈;熱秘的人面色紅潤,身體發熱,脈象數而有力,腸胃脹滿,經常想喝冷飲;冷秘的人面色蒼白或發黑,脈象沉而遲,小便清白,喜歡熱,厭惡寒冷;氣秘的人氣機升降失調,飲食不消化,常有噯氣;風秘的人風邪侵入肺臟,影響到大腸。除此之外,老年人津液枯竭,婦女產後失血,以及發汗、利尿之後,病後氣血尚未恢復,都容易導致便秘。

法當補養氣血,使津液生則便自通,誤用硝黃,多致不救。若病雖屬陰寒,而脈實微躁者,宜溫藥中略加苦寒以去熱燥,或煎理中湯冷服;不應,宜蜜煎導之。冷秘者,醬生薑導之;熱秘者,豬膽汁導之;虛秘者,煮豬血臟湯加酥食之,血仍潤血,臟仍潤臟,此妙法也。(《醫宗必讀》)

東垣云:腎主五液,津液盛則大便如常。若飢飽勞役,損傷胃氣,及食辛熱厚味,而助火邪,伏於血中,耗散真陰,津液虧少,故大腸結燥。又有老年氣虛,津液衰少而結燥者。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是也。予嘗法東垣之論,不用東垣之方,惟用六味丸料,兼氣虛者內加參、耆,此因氣虛不能推送,血虛不能濡潤故耳。或問:何不用四物湯?曰:四物湯特能補血耳。

白話文:

便秘應該以補氣血的方式治療,讓津液充足就能自然通便。錯誤地使用硝石和黃連,往往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。如果病症屬於陰寒,但脈象卻實而微躁,應該用溫性的藥物,加入少量的苦寒藥物來去除熱燥,或是將理中湯煎好後冷服;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使用蜂蜜煎服來導瀉。對於寒性便秘,可以用醬生薑導瀉;對於熱性便秘,可以用豬膽汁導瀉;對於虛性便秘,可以用煮豬血臟湯加入酥油食用,豬血潤血,豬臟潤臟,這是一個妙方。

東垣說:腎主五液,津液充足則大便正常。如果經常飢餓飽食、勞役過度,會損傷胃氣,再加上食用辛辣、燥熱的食物,會助長火邪,潛伏在血液中,消耗真陰,導致津液虧損,因此大腸就會乾燥結燥。還有老年人氣虛,津液衰少而導致便秘。腎臟怕乾燥,所以急於食用辛辣食物來潤燥。我曾經效法東垣的論述,但沒有使用東垣的藥方,只用六味丸的藥材,並且針對氣虛者,在藥方中加入人參和黃耆,這是因為氣虛不能推動,血虛不能滋潤的緣故。有人會問:為什麼不用四物湯?因為四物湯只擅長補血而已。

此是先天津液不足,故便難。《經》曰:腎主五液。津液皆腎水所化,與血何干?或又曰:如干結之甚,硝黃亦可暫用否?曰:承氣湯用硝、黃,乃為傷寒從表入里,寒變為熱,熱入三陰,恐腎水乾枯,故用硝、黃以逐外邪,急救腎水。老人、虛人及病後人,腎水原不足,以致乾枯,若再用硝、黃下之,是虛其虛也。

今日雖取一時之快,來日必愈結,再下之,後日雖鐵石亦不能通矣。(趙養葵)

腸痹,較之燥矢堅結欲便不通者稍緩,但開降上焦肺氣,上竅開泄,下竅自通矣。若燥矢堅閉,則有用三承氣、潤腸丸、通幽湯之類。然傷寒急下之條無幾,余皆六淫之邪病後而成者為多,斯時胃氣未復,元氣已虛,下藥難進,莫若外用導法為穩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患者先前津液不足,所以排便困難。《經》書上說:腎臟主管五種液體。津液都是腎臟的水分轉化而來,與血液有什麼關係呢?也有人問:如果便秘非常嚴重,是否可以暫時使用硝石和黃連?回答是:[承氣湯] 使用硝石和黃連,是因為傷寒從表皮侵入內臟,寒邪轉變成熱邪,熱邪侵入三陰,擔心腎臟水分枯竭,所以使用硝石和黃連來驅逐外邪,緊急救治腎臟水分。老年人、虛弱的人以及病後的人,腎臟水分本來就不足,導致枯竭,如果再使用硝石和黃連瀉下,就是虛上加虛了。

今天雖然取得一時的快感,但明天一定會更加便秘,再瀉下去,以後就算鐵石也無法通暢了。(趙養葵)

腸痹,與乾燥的糞便堅硬阻塞,想要排便卻不通暢相比,症狀稍輕,但只要疏通上焦的肺氣,上竅開泄,下竅自然就會通暢了。如果是乾燥的糞便堅硬阻塞,就可以使用三承氣湯、潤腸丸、通幽湯等藥物。但是傷寒急需瀉下的情況很少,大多數都是六淫邪氣侵襲後導致的疾病,這時胃氣尚未恢復,元氣已經虛弱,服用藥物難以進食,不如採用外用的導引方法比較穩妥。

○按:大便不通,有血液枯燥者,則用養血潤燥;若血燥風生者,則用辛甘熄風,或酸苦入陰,如三才、五仁、通幽等法;若血液燥而氣亦滯,致氣血結痹者,又當於養陰潤燥劑中酌加行氣活血之品;若火腑秘結,宜苦滑重鎮者,用更衣丸;老人陽衰風閉,用半硫丸;腑陽不行,則用玉壺丹;陽窒陰凝,清濁混淆痞脹者,則用來復丹;若鬱熱阻氣,則用苦寒泄熱,辛以開鬱,或用三焦通法;若濕熱傷氣,阻遏經腑者,則理肺氣以開降之。○大便燥結,本有承氣湯、更衣丸下之,外用豬膽、蜜煎導之,可謂無遺蘊矣。

白話文:

便秘時,若糞便乾燥並帶血,就需要滋養血液、潤滑腸道;如果血燥導致風邪入侵,則要用辛甘之物熄滅風邪,或用酸苦之品入陰,例如三才湯、五仁湯、通幽湯等;如果血液乾燥,氣血也瘀滯,導致氣血凝結不通,就需要在滋陰潤燥的藥物中加入行氣活血的藥材;若是腸胃火熱導致便秘,需要用苦寒滑利且重鎮的藥物,例如更衣丸;年老陽氣衰微,導致風邪閉塞,可以用半硫丸;腸胃陽氣不足,可以用玉壺丹;陽氣受阻,陰氣凝結,清濁混淆導致腹脹,可以用來復丹;如果鬱熱阻礙氣機,可以用苦寒泄熱、辛溫開鬱的藥物,或用三焦通法;若濕熱損傷氣機,阻礙經絡和腸胃,則要用理肺氣的方法來疏通下降。便秘本來就有承氣湯、更衣丸等藥物可以治療,外用豬膽汁與蜂蜜煎煮導瀉,可以說是沒有遺漏的治療方法了。

然竟有效有不效者,蓋因燥糞未嘗不至肛門,奈肛門如錢大,燥糞如拳大,縱使竭力努掙,終不肯出,下不得出,則上不能食而告危矣。余友教人先以膽汁或蜜煎導之,俟糞既至肛門,令病者以中指染油,探入肛內,將燥糞挖碎而出,竟有一次燥糞挖作百餘塊而出者。此法輾轉救人多矣,勿嫌穢而棄之。

(《臨證指南》)

大便欲去不去,或著而不出,氣虛;了而不了,血虛。俱宜補中。裡急後重,初起皆屬於熱,日久作虛治之。(周慎齋)

世人但知熱秘,不知冷秘。冷秘者,冷氣凝結,津液不通,如天寒地凍,水結成冰之義,治宜八味丸、半硫丸溫而通之。(張潔古)

白話文:

有些時候,便秘的人即使用力排便,依然無法排泄,因為乾硬的糞便卡在肛門,就像拳头卡在硬币大小的洞口一样,怎么也出不来。如果一直排不出来,就无法进食,性命堪忧。我的朋友教我用胆汁或蜂蜜煎煮导泻,待粪便到达肛门口后,用沾油的中指伸入肛门,将粪便挖碎取出。有些病人一次就挖出了上百块粪便。这种方法已经救过很多人,不要嫌它脏而放弃。

便秘的原因很多,有些人是气虚,有些人是血虚,都要以补中为先。便秘初期属于热症,久了就会变成虚症,需要根据情况用药。

人们只知道热性便秘,却不知道还有冷性便秘。冷性便秘是因为寒气凝结,津液不通,就像天寒地冻,水结成冰一样。治疗冷性便秘要用八味丸、半硫丸等温热通便的药物。

桃、杏仁俱治大便秘,當以血氣分之。晝則便難行,陽氣也,宜用杏仁;夜則便難行,陰血也,宜用桃仁。(王海藏)

古方通大便,皆用降氣之劑,蓋肺氣不降,則大便難於傳送,用杏仁、枳殼、沉香等是也。老人、虛人、風人,津液少而秘者,宜以藥滑之,用麻仁、芝麻、阿膠等是也。若妄以峻劑逐之,則津液走,氣血耗,雖暫通而復秘,更生他病矣。(朱丹溪)

有病大小便秘者,用通利藥而罔效,重加升麻而反通。(《醫方集解》)

白話文:

桃仁、杏仁都可治便秘,但要分清是血气问题。白天便秘,是阳气的问题,应该用杏仁;晚上便秘,是阴血的问题,应该用桃仁。

古方通便,大多使用降气的药物,因为肺气不降,就会导致大便难以排出,所以用杏仁、枳壳、沉香等。老人、虚弱的人、风寒体质的人,津液不足而便秘,应该用润滑的药,比如麻仁、芝麻、阿胶等。如果胡乱使用峻猛的药物来通便,就会损伤津液,消耗气血,虽然暂时通畅,但之后更容易便秘,还会引发其他疾病。

对于大小便不通的人,使用通利药物无效,如果再加升麻,反而会通畅。

古方治老人燥結,多用蓯蓉,不知胃氣虛者,入口即作嘔吐,肥人胃多痰濕,尤非所宜。惟命門火衰,開闔失職者,方為合劑。然須丸服,作湯亦必作吐,以其味鹹氣濁也。○豬膽導,非傷寒邪熱不可輕試。胃氣虛者用之,往往有呃逆之虞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脈候

便閉脈多沉伏,陽結沉數,陰結沉遲;風燥則浮,血燥則洪。老人、虛人便秘,脈見雀啄者不治。(《脈訣》)

選案

一儒官初患小便時閉,服五苓散、八正散不效。醫診尺脈俱無,作下元虛涸,用八味丸,服之三日,大便亦閉,渴干煩滿。又用脾約丸、潤腸丸,小便點滴,大便連閉十日,腹滿難禁。眾議承氣下之,微利隨閉,更加少腹脹痛。復投舟車丸,日利數次,裡急後重,糞皆赤白,如此半月,日夜呻吟,惟飲米湯盂許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書記載,治療老年人便秘的方子常使用蓯蓉,但如果胃氣虛弱的人服用,就會立刻嘔吐,而肥胖的人胃裡痰濕較多,更不適合使用。只有腎陽不足,開合功能失調的人,才適合用蓯蓉。但必須製成丸劑服用,如果用湯劑,也會造成嘔吐,因為蓯蓉的味道鹹且氣濁。豬膽導藥只能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熱邪,不能輕易使用。胃氣虛弱的人服用,往往會出現呃逆。

診脈方面,便秘患者脈象多沉伏,陽結脈沉而數,陰結脈沉而遲,風燥則浮,血燥則洪。老年人或虛弱的人便秘,脈象呈現雀啄狀,則無藥可治。

有一個案例,一位儒官患了小便閉塞,服用五苓散和八正散無效。醫生診脈發現尺脈無力,認為是下元虛涸,於是用八味丸治療,服藥三天後,大便也閉塞了,而且口渴、乾燥、心煩意亂、腹部脹滿。接著又服用脾約丸和潤腸丸,小便量很少,大便也持續便秘了十天,腹部脹滿難以忍受。大家商量著用承氣湯瀉下,雖然略有通便,但很快又閉塞了,而且腹部更加疼痛。再次服用舟車丸,每天大便數次,但有裡急後重,大便呈赤白色,這樣持續半個月,日夜呻吟,只能喝少量米湯。

余診兩寸沉伏有力,兩關洪緩無力,兩尺不見。謂曰:關尺無恙,病在膈上,此思慮氣秘病也。進越鞠湯,一服噯氣連聲,再服二便若傾,所下皆沉積之物,渾身稠汗;進薑湯一盞,熟睡就榻;次早復診,六脈和均,調理數日全愈。

一士夫問曰:吾友病,眾皆以為尺脈無根,君獨以為尺脈得體;眾皆曰痢疾,君獨曰氣秘;且便閉其病在下,用下部藥者近理,君反以上部藥取效,何也?余曰:人身之病,上下表里,雖有不同,不過一氣為之流通耳。氣之通塞,又於脈辨之。今兩尺皆無,眾泥《經》文,謂如樹之無根矣,不知今年己卯,燥金司天,君火在泉,君火不行令,兩尺當不應,若尺盛於寸,則為反矣。《經》曰:尺寸反者死。

白話文:

我診斷病人脈象,寸關尺三部中,寸部沉伏有力,關部洪緩無力,尺部則摸不到。我判斷病症不在關尺,而是在膈膜之上,這是思慮過度導致氣機鬱滯的病症。我給他開了越鞠湯,服下第一劑就連連打嗝,第二劑後大便通暢,排出許多積存的宿便,全身冒出黏膩的汗水。我再給他喝了一碗薑湯,他很快就熟睡過去。第二天早上我再次診脈,發現六脈平和,調理幾天後就痊癒了。

一位士大夫問我:「我朋友生病,大家都認為他的尺脈無根,只有你說他尺脈正常;大家都說他是痢疾,只有你說他是氣秘;而且他的病症在下焦,用下焦藥物更合理,你卻用上焦藥物治好了病,這是為什麼?」我回答說:「人體的疾病,上焦、下焦、表裡等部位雖然不同,但都是由氣機運行的異常所致。氣機的通暢與否,可以從脈象中辨別出來。現在病人的兩尺脈都摸不到,大家都拘泥於《經書》上的理論,認為就像樹木沒有根一樣,卻不知道今年是己卯年,燥金司天,君火在泉,君火不主令,所以兩尺脈應該不顯現,如果尺脈比寸脈強盛,那就反常了。《經書》上說:『尺寸反者死。』」

豈八味丸所能治乎?裡急後重,赤白相雜,似乎滯下,但滯下之脈,見於兩關,今關脈不浮不緊不數,明非滯下,誤用承氣等藥,元氣更傷,而病愈增也。病原由於上焦氣秘,以至下竅不通。

蓋心肺居上,兩寸當浮,今不浮而沉,下手脈沉便知是氣,氣鬱不行,則升降失職,譬如注水之器,閉其上竅,則下竅不通,水安從出?乃不治上而專治下,攻之愈急,則氣愈陷,二便何由而利耶?予用越鞠湯,使上竅一通,則下竅隨開,裡氣一順,則表氣自暢,是以周身汗出,二便俱利,所謂一通百通也。氣秘者,病之本;便閉者,病之標。

惟治其本,故效速也。(易思蘭)

白話文:

這哪裡是八味丸所能治療的?患者出現裡急後重、赤白相雜的症狀,看似是腸胃滯塞,但觀察脈象卻發現,兩關脈不浮不緊不數,顯然不是腸胃滯塞。如果誤用承氣湯等峻下藥物,只會損傷元氣,反而加重病情。

病根在於上焦氣機阻滯,導致下竅不通暢。

因為心肺居上,脈象應該浮於寸口,但現在脈象沉而不浮,這就表明是氣機阻滯。氣機鬱結不通,就會導致升降失調,就像一個注滿水的容器,如果封閉了上面的開口,下面的開口自然就無法排水。同樣的道理,如果只治下而不治上,一味攻下,只会讓氣機更加下陷,排泄功能又怎麼會恢復正常呢?

我採用越鞠湯,使上焦氣機通暢,下焦自然也随之開利。裡面的氣機一順暢,表面的氣機也自然流通,所以患者全身出汗,大小便也順暢了,這就是所謂的「一通百通」。氣機阻滯是病根,排泄不通是病症。

我針對病根進行治療,所以療效迅速。(易思蘭)

劉泰來新秋病瘧,用藥截住,遂覺胸腹脹滿,不旬日腹大胸高,上氣喘急,二便全無,食飲不入,能坐不能臥,能俯不能仰。醫以下藥不應,商用大黃二兩作一劑服,余駭曰:此名何病,而敢放膽殺人耶?!醫曰:傷寒腸結下而不通,惟有大下一法。余曰:世間有不發熱之傷寒乎?傷寒發熱,津液枯槁,腸胃乾結,故用下藥以開其結。

然有不轉失氣不可攻之戒,正恐誤治太陰之腹脹也。此因腹中之氣散亂不收,水津隨氣橫決四溢而作脹,全是太陰脾氣不能統攝所致。一散一結,相去天淵,再用大黃猛劑大散其氣,若不脹死,定然腹破。遂以大劑理中湯少加黃連與服,疾勢略減。次日,病者問藥,予曰:腹中原是大黃推蕩之泄糞,其所以不出者,以膀胱脹大,腹內難容,將大腸撐緊,任憑極力努掙,無隙可出。看吾以藥通膀胱之氣,不治大便而大便自至,足為證驗。

白話文:

劉泰在初秋時患上了瘧疾,醫生用藥控制住病情,卻導致他胸腹脹滿,不到十天,肚子就變得很大,胸部也高聳起來,呼吸急促,大小便都無法排出,吃喝也進不去,只能坐著,不能躺下,只能低頭,不能抬頭。醫生繼續用藥,卻沒有效果,於是商量著要用大黃二兩做一劑藥給病人服用。我驚訝地說:「這是什麼病,怎麼敢這麼大膽地用藥,簡直是要殺人啊?」醫生回答說:「這是傷寒,腸道阻塞不通,只有用大黃瀉下才能治好。」我說:「世上會有不發熱的傷寒嗎?傷寒發熱,津液耗竭,腸胃乾涸,所以才用瀉藥來開通阻塞。

然而,有一條不可攻破的禁忌,就是不要誤治太陰證的腹脹。這是因為腹中之氣散亂不收,水津隨著氣橫向流溢,導致腹脹,完全是太陰脾氣不能統攝所致。瀉下和收斂,兩者相去甚遠,再用大黃猛劑大力瀉氣,如果不脹死,肚子肯定會破裂。於是,我用大劑量的理中湯,稍微加了一點黃連,讓病人服用,病情略微減輕。第二天,病人詢問藥方,我說:「肚子裡原本是大黃推動瀉下的糞便,之所以無法排出,是因為膀胱腫脹,腹內容納不下,把大腸撐得很緊,即使用力努掙,也無縫隙可以排出。你看看我用藥通暢膀胱之氣,不治療大便,大便自然會排出,足以為證。」

於是用五苓散本方,藥才入喉,病者即索穢桶,小便先去,大便隨之,頃刻泄下半桶。觀者動色,競稱華佗再出,然亦非心服也。余恨不能分身剖心,實無居功之意也。(《寓意草》)

吳章成弟,發熱悶亂,大便不通,醫作外感治。予曰:此得之傷食,因發散太過,遂成虛熱。風藥燥血,故不便耳。以六味湯加肉蓯蓉飲之,下黑矢十數枚,諸病悉除。(《己任編》)

江蕃仲病後便秘,醫以潤劑不效,改用元明粉、大黃亦不效,更服補中升提之劑,脹悶難忍。予與熟地、元參各二兩,麥冬一兩,五味子一錢,火麻子二錢,煎好沖牛乳一碗服之,隨手而應。此腎家真水乾涸,不可以有形之陰陽治之也。(程華仲)

白話文:

醫生用五苓散,病人剛喝下藥就馬上要便盆,先是小便,接著是大便,一下子就排泄了半桶。在場的人都驚訝不已,紛紛稱讚醫生是華佗再世,但其實心裡還是半信半疑。醫生心裡也很難過,因為他希望能讓大家明白他的醫術,並不是為了想要邀功。

吳章的弟弟發燒昏迷,大便不通,醫生誤認為是外感而用發散藥治療。我認為他是因為飲食不當,再加上發散藥用得過度,導致虛熱。風藥會耗損血氣,所以大便才不通。我用六味湯加肉蓯蓉飲,他排泄出十幾顆黑屎,病就好了。

江蕃仲生病後便秘,醫生用潤腸藥沒效果,又換用元明粉、大黃也無效,還用補中升提的藥,結果反而腹脹難受。我給他開了熟地、元參各兩錢,麥冬一錢,五味子一錢,火麻仁二錢,煎好後加一碗牛奶,馬上就見效。這是腎陰不足,不能用有形的寒熱藥物來治療。

一婦大便燥結,小便淋澀,半生不娠,常服疏導藥則大便通利,廢藥則結滯。續得孕四、五月,醫禁疏導,大便為難,圊則努力,胎墜者三。又孕四月,溲溺結澀,自分胎隕,乃訪戴人。診脈滑大,以其孕不敢陡攻,遂以食療之,用花鹼煮菠菱、葵菜、車前子苗作茹,豬、羊血作羹,食之半載,生子,燥病亦愈。(張子和)

白話文:

有一個婦女,大便乾燥難解,小便排泄不順暢,結婚多年卻始終沒有懷孕。她經常服用疏導藥物,大便就會通暢,停止服用藥物後,大便又會變得阻塞。後來她懷孕了,懷孕四、五個月的時候,醫生禁止她服用疏導藥物,結果大便就變得難解,排泄時需要費力,導致胎兒流產,發生了三次。

又有一次,她懷孕了四個月,小便排泄困難,她自己感覺胎兒快要流產,就去找戴醫生看診。戴醫生診脈發現她的脈象滑而有力,由於她懷孕了,醫生不敢用猛烈的藥物治療,於是就用食療的方法治療她。戴醫生用花鹼煮菠菱、葵菜、車前子苗作為菜餚,用豬血、羊血做成羹湯,讓她食用。她持續吃了半年,終於生下了孩子,原本的燥熱病症也痊癒了。(出自張子和醫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