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二·醫學溯源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醫學溯源 (2)

1. 望色

○蒼黑屬肝與腎。蒼而理粗,筋骨勞勩也;蒼而枯槁,營血涸也。黑而肥澤,髓充也;黑而瘦削,陰火內戕也。蒼黑為下焦氣旺,雖犯客寒,亦蘊為熱,無虛寒之候。(張路玉)

凡人病見青黑諸色者凶,惟黃色為吉。黃為胃氣,故面黃者不死,然必黃而有神乃可,若久病枯黃,豈有生乎?(鄒丹源)

色赤為熱,人所易知。然有寒鬱而赤者,《經》云:太陽司天,寒淫所勝,民病面赤。又當治以熱劑。(《金匱直指》)

面色黃中見青,肝木乘脾土也,用四君湯加升、柴治之。(吳篁池)

凡診病不知察色之要,如舟子不識風汛,動罹覆溺。鹵莽粗疏,醫之過也。(《醫門法律》)

白話文:

[望色]

臉色蒼白或發黑,屬於肝腎問題。蒼白而粗糙,表示筋骨勞損;蒼白而枯萎,則表示氣血不足。黑色而潤澤,說明髓液充盈;黑色而消瘦,則表示陰虛火旺。蒼黑面色也代表下焦氣盛,即使受寒,也會蘊積成熱,不會出現虛寒的症狀。(張路玉)

一般來說,病人出現青黑色等面色,預後凶險,只有黃色是吉利徵兆。黃色代表胃氣,所以臉色發黃的人不會死,但是必須是面色黃潤有神采才行,如果久病面色枯黃,哪還有活路呢?(鄒丹源)

臉色發紅代表發熱,這是很容易判斷的。但是也有寒邪鬱結導致臉色發紅的情況,《經》書上說:太陽主宰天象,寒邪盛行,人們就會面紅。這時反而要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(《金匱直指》)

面色黃中帶青,是肝木克脾土的表現,要用四君子湯加升麻、柴胡治療。(吳篁池)

診病時不懂得觀察面色的重要性,就像船夫不懂得觀察風向一樣,很容易招致覆滅的危險。粗心大意,是醫生的過錯。(《醫門法律》)

2. 聆音

經義

聞而知之者,謂之聖。○視喘息,聽音聲,而知病所苦。○肝在音為角,在聲為呼;心在音為徵,在聲為笑;脾在音為宮,在聲為歌;肺在音為商,在聲為哭;腎在音為羽,在聲為呻。(《素問》)

哲言

病人語聲寂寂然,喜驚呼者,骨節間病。○語聲喑喑然不徹者,心膈間病。○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,頭中病。○吸而微數,其病在中焦,實也,當下之即愈,虛者不治。在上焦者其吸促,在下焦者其吸遠,此皆難治。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。(《金匱》)

聲者,氣之從喉舌而宣之於口者也。新病之人聲不變,小病之人聲不變,惟久病、苛病,其聲乃變。迨聲變,其病機顯呈而莫逃,所可聞而知之者矣。古人聞隔垣之呻吟,未見其形,先得其情。若精心體驗,積久誠通,如瞽者之耳偏聰,豈非不分其心於目耶?(喻嘉言)

肝為呼,心為笑,脾為歌,肺為哭,腎為呻,此聲之可知者也。肝為角,心為徵,脾為宮,肺為商,腎為羽,此音之不易知者也。方土不同,語言分別,五音未有不相混者,何從窺其病而別之乎?然常者不易辨,而變者則可辨,人有生平並未離鄉,而大病忽作他處方言者,則病情之所由見也。不病時五音難別,方病時五音不難別,以其病在一臟,則一臟之音多,諦聆之而自審也。

或一臟之音全無,則一臟已絕,其為病亦彰矣。五音之可辨者:喉音宮,舌居中。(即鼻音);齶音商,開口張;舌音角,舌縮卻;齒音徵,舌點齒;唇音羽,口撮聚。五音如笙簧然,何音啞,則簧之壞在何孔。○脾虛者,惡聞木聲;心虛者,惡聞鼓聲;肺虛者,惡聞金聲;腎虛者,惡聞人聲,肝虛者,惡聞啾唧之聲。(《醫參》)

喘粗氣熱為有餘,喘急氣寒為不足。息高者,心肺之氣有餘;吸弱者,肝腎之氣不足。怒罵冤苦者,肝逆氣抑也;鼻塞聲重噴嚏者,風寒未解也;言語輕遲短促者,中氣虛也;呻吟者,痛也;噫者,脾困也,噯者,胃不寬也,實噯聲長而緊,得噯則快;虛噯聲短而促,得噯雖鬆,不覺其快。噯冷氣者,胃寒也;嘔酸苦者,肝火也。

自言死者,元虛也;喜言食者,胃火也。言傢俬者,心慮少睡也;言負德者,肝鬱多怒也。乾咳無痰者,胃中伏火也。譫語收財帛者,元氣竭也;狂言多與人者,邪氣實也。(《四診抉微》)

凡聞聲不能分呼、笑、歌、哭、呻,以求五臟善惡,五邪所幹,及神氣所主之病者,醫之過也。○凡辨息不分呼出、吸入,以求病情,毫釐千里,醫之過也。○凡聞聲不別雌雄長短,出於三焦何部者,醫之過也。(《醫門法律》)

白話文:

[經義

能聽到一些訊息就能知道病情的人,我們稱之為醫學聖手。透過觀察患者的呼吸,聆聽他們的聲音,就能瞭解他們正在承受什麼樣的痛苦。肝病患者發出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角音,且傾向於呼喊;心病患者發出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徵音,且傾向於笑聲;脾病患者發出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宮音,且傾向於歌唱;肺病患者發出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商音,且傾向於哭泣;腎病患者發出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羽音,且傾向於呻吟。(《素問》)

哲言

如果病人說話聲音低沉且時常驚叫,這可能是骨節之間的疾病。如果病人的說話聲音含糊不清,這可能是心膈之間的疾病。如果病人的說話聲音細微且拖長,這可能是頭部的疾病。如果病人的吸氣聲微弱且頻繁,這表明病在中焦,若是實證,應當用下法治療就會好,若是虛證,則難以治療。若病在上焦,吸氣會比較急促;若病在下焦,吸氣會比較緩慢,這些都是較難治療的情況。如果病人的呼吸頻繁地動搖,這樣的病情也是難以治療的。(《金匱》)

聲音是氣體從喉嚨和舌頭透過口腔傳遞出來的結果。新發病的人,聲音通常不會改變;小病的人,聲音也不會改變。只有那些長期患病或者病情嚴重的人,他們的聲音才會有所改變。等到聲音改變,病情的發展就變得明顯,無法逃避,可以透過聲音來得知病情。古人在牆壁另一側聽到呻吟,即使看不見病人,也能先掌握病情。如果用心去體驗,經過長時間的練習,就像盲人耳朵特別靈敏一樣,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將注意力分散在眼睛上。(喻嘉言)

肝病患者的聲音傾向於呼喊,心病患者的聲音傾向於笑聲,脾病患者的聲音傾向於歌唱,肺病患者的聲音傾向於哭泣,腎病患者的聲音傾向於呻吟,這些都是可以從聲音中得知的。肝病患者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角音,心病患者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徵音,脾病患者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宮音,肺病患者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商音,腎病患者的聲音類似音樂中的羽音,這些則是不容易從聲音中得知的。由於各地的方言不同,語言差異,五音經常混雜在一起,如何才能從聲音中發現病情並加以區別呢?然而,正常的聲音不易分辨,但異常的聲音則可以分辨。有些人一生都未離開家鄉,但在大病時突然開始說其他地方的方言,這就是病情的反映。當人沒有生病時,五音很難區別;但當人生病時,五音就不難區別,因為病在一臟,那一臟的聲音就會增多,仔細聆聽就能自我判斷。

有時一臟的聲音完全消失,表示那一臟已經衰竭,病情也就顯而易見了。五音的區別方法如下:喉音是宮音,位置在中央(即鼻音);齶音是商音,開口張大;舌音是角音,舌頭縮回;齒音是徵音,舌頭觸碰牙齒;脣音是羽音,嘴巴聚攏。五音就像笙簫一樣,哪個聲音沙啞,就表示那個部位的簧片壞了。脾虛的人,不喜歡聽見木質的聲音;心虛的人,不喜歡聽見鼓聲;肺虛的人,不喜歡聽見金屬的聲音;腎虛的人,不喜歡聽見人的聲音;肝虛的人,不喜歡聽見細微的聲音。(《醫參》)

喘氣粗重且氣溫高是實證的表現,喘氣急促且氣溫低是虛證的表現。呼吸高亢的人,心肺氣血充沛;吸氣微弱的人,肝腎氣血不足。怒罵冤屈的人,是肝氣逆行且受到抑制;鼻塞聲音重且打噴嚏的人,是風寒未消;說話輕微遲緩且短促的人,是中氣虛弱;呻吟的人,是感到疼痛;噁心的人,是脾氣受困;噯氣的人,是胃部不舒適,實證的噯氣聲音長且緊繃,噯氣後感覺舒服;虛證的噯氣聲音短且急促,噯氣後雖然放鬆,但並不覺得舒服。噯出冷空氣的人,是胃寒;嘔吐酸苦的人,是肝火旺盛。

自言自語說自己要死的人,是元氣虛弱;喜歡談論食物的人,是胃火旺盛。談論家事的人,是心神煩亂,睡眠不足;談論虧欠他人的人,是肝氣鬱結,容易生氣。乾咳無痰的人,是胃中有潛藏的火氣。胡言亂語想要收集財物的人,是元氣耗盡;瘋狂說話要送給別人的人,是邪氣充實。(《四診抉微》)

如果醫生聽到聲音卻無法區分呼喊、笑聲、歌唱、哭泣、呻吟,進而無法判斷五臟的健康狀況,以及判斷五邪所幹擾的病情,還有神氣所主導的疾病,這就是醫生的失誤。如果醫生在區分呼吸時,無法區分呼出和吸入,進而無法判斷病情,哪怕是一點點的差異也會導致巨大的誤差,這也是醫生的失誤。如果醫生聽到聲音卻無法區別雌雄長短,以及無法判斷聲音出自三焦的哪一部位,這同樣是醫生的失誤。(《醫門法律》)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