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二·醫學溯源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醫學溯源 (1)

1. 卷二·醫學溯源

2. 望色

經義

望而知之謂之神。○凡治病察其形氣、色澤:形氣相得,謂之可治;色澤以浮,謂之易已,形氣相失,謂之難治;色夭不澤,謂之難已。○生於心,如以縞裹朱;生於肺,如以縞裹紅;生於肝,如以縞裹紺;生於脾,如以縞裹栝蔞實;生於腎,如以縞裹紫。○赤欲如白裹朱,不欲如赭;白欲如鵝羽,不欲如鹽;青欲如蒼璧之澤,不欲如藍;黃欲如羅裹雄黃,不欲如黃土;黑欲如重漆色,不欲如地蒼。○青如草滋者死,黃如枳實者死,黑如炲者死,赤如衃血者死,白如枯骨者死。

青如翠羽者生,赤如雞冠者生,黃如蟹腹者生,白如豕膏者生,黑如烏羽者生。○肺熱病者,色白而毛敗;心熱病者,色赤而絡脈溢;肝熱病者,色蒼而爪枯,脾熱病者,色黃而肉蠕動;腎熱病者,色黑而齒槁。○面黃目青,面黃目赤,面黃目白,面黃目黑者,皆不死也。面青目赤,面赤目白,面青目黑,面黑目白,面赤目青。

皆死也。(《素問》)

黑色出於天庭,大如拇指者,必不病而卒死。赤色出於兩顴,大如拇指者,病雖小愈必卒死。○肝熱病者,左頰先赤;心熱病者,額先赤;脾熱病者,鼻先赤;肺熱病者,右頰先赤;腎熱病者,頤先赤。(《靈樞》)

哲言

鼻頭色青,腹中痛苦冷者死。鼻頭色微黑者,有水氣。色黃者,胸中有寒。色白亡血,設微赤,非時者死。又色青為痛,色黑為勞,色赤為風,色黃者便難,色鮮明者有留飲。(《金匱》)

人之五官百骸,賅而存者,神居之耳。色者,神之旗也,神旺則色旺,神衰則色衰,神藏則色藏,神露則色露。帝王之色,龍文鳳彩;神仙之色,岳翠山光;榮華之色,珠明玉潤;壽者之色,柏古松蒼。乃至貧夭之色,重濁晦滯,枯索堊黧,莫不顯呈於面也。○察色之妙,全在察神。

血以養氣,氣以養神。失睡之人,神有飢色;喪亡之子,神有呆色。氣索自神失所養耳。(喻嘉言)

赤屬心。深赤色堅,稟多火也,赤而䐃堅,營血充也;微赤而鮮,氣虛有火也;赤而索澤,血虛火旺也。赤為火色,只慮津枯血竭,無虛寒之患。大抵火形之人,未有多濕者。即有痰嗽,亦燥氣耳。○面赤多熱,而有表裡虛實之殊。午後面赤為陰火,兩顴赤色如妝為陰火亢極,雖愈必死。

○黃屬脾胃,黃而肥盛,胃有痰濕也;黃而枯癯,胃有火也;黃而色淡,胃虛也;黃而色暗,津液耗也。其虛實寒熱之機,又當以飲食便溺消息之。○白而淖澤,肺胃充也;肥白綿軟,氣虛有痰也;白而消瘦,爪甲鮮赤,氣虛有火也;白而不澤,爪甲色淡,肺胃虛寒也;白而微青臂多青脈,氣不統血也,若兼爪甲色青,則為陰寒之證。白為氣虛之象,縱有火熱,皆為虛火,無實熱之理。

白話文:

【觀顏色辨病情】

看病時,單憑觀察就能洞悉病情,這就是高明的醫生。一般來說,醫生會根據病人形體和氣色來判斷病情:如果形體和氣色相符,說明病情較易治療;若氣色外顯,則表示病情容易好轉;反之,若形體和氣色不協調,則病情較難治癒;如果臉色憔悴無光澤,則病情難以康復。

不同臟腑疾病,臉色會呈現不同顏色:心臟疾病臉色如白布包裹硃砂;肺部疾病臉色如白布包裹紅色;肝臟疾病臉色如白布包裹深藍;脾臟疾病臉色如白布包裹栝樓果實;腎臟疾病臉色如白布包裹紫色。

正常情況下,紅色應如白布包裹硃砂,不該像赭石;白色應如鵝毛,不該像鹽粒;青色應如青玉光澤,不該像藍色;黃色應如織物包裹雄黃,不該像黃土;黑色應如濃厚的漆色,不該像灰土。

若臉色像青草般綠色、像枳實般黃色、像煤灰般黑色、像凝固血液般紅色、像枯骨般白色,這些都是死亡前兆。

然而,若臉色像翠鳥羽毛般青色、像雞冠般紅色、像螃蟹腹部般黃色、像豬油般白色、像烏鴉羽毛般黑色,則代表生命活力。

肺部發熱的病人,臉色會偏白且毛髮顯得無光澤;心臟發熱的病人,臉色會偏紅且血管明顯;肝臟發熱的病人,臉色會偏青且指甲乾枯;脾臟發熱的病人,臉色會偏黃且肌肉顫抖;腎臟發熱的病人,臉色會偏黑且牙齒乾枯。

臉色偏黃,但眼睛分別呈現青、紅、白、黑,這些病人仍可能活著。但是,臉色偏青、紅、黑,眼睛卻分別呈現紅、白、白,這些病人可能會死亡。

《素問》記載,如果眉心出現拇指大小的黑色,即使沒有生病,也可能突然死亡。若兩頰出現拇指大小的紅色,即使病情稍有好轉,也可能突然死亡。

《靈樞》記載,肝臟發熱的病人,左頰會先變紅;心臟發熱的病人,額頭會先變紅;脾臟發熱的病人,鼻子會先變紅;肺臟發熱的病人,右頰會先變紅;腎臟發熱的病人,下巴會先變紅。

《金匱》提到,鼻尖若出現青色,腹部可能劇烈疼痛,並因寒冷而死亡。鼻尖若出現淡黑色,可能有水氣滯留。臉色黃色,胸中可能有寒氣。臉色若呈現白色,可能失血。若臉色微紅,且不是在炎熱季節,可能是死亡前兆。臉色青色代表疼痛,黑色代表勞損,紅色代表風邪,黃色代表排泄困難,明亮顏色代表飲食滯留。

人的五官和身體各部位,都存有精神狀態的反映。臉色是精神的表現,精神旺盛,臉色也會旺盛;精神衰退,臉色也會衰退;精神隱藏,臉色也會隱藏;精神暴露,臉色也會暴露。

觀察臉色的關鍵,在於觀察精神狀態。血液養護氣息,氣息養護精神。失眠的人,臉色會顯得飢餓;失去親人的人,臉色會顯得呆滯。氣息不足,精神就會缺乏養分。

紅色屬於心臟。深紅色且堅韌,代表火氣旺盛;紅色且富有彈性,代表血液充足;淡紅色且鮮艷,代表氣息虛弱且有火氣;紅色且缺乏光澤,代表血液虛弱且火氣旺盛。紅色代表火氣,需要擔心的是津液枯竭和血液耗盡,而不是虛寒症狀。大多數火形的人,不會有濕氣過重的情況。即使有痰和咳嗽,也只是因為乾燥。

臉色偏紅,通常表示體內熱度高,但也有表層和內層虛實之分。下午臉色偏紅,可能代表陰火旺盛。兩頰泛紅,像化了妝一樣,可能是陰火過剩,即使病情好轉,最終仍可能死亡。

黃色代表脾胃。臉色偏黃且肥胖,可能是胃部有痰濕;臉色偏黃且消瘦,可能是胃部有火氣;臉色偏黃且淡,可能是胃虛;臉色偏黃且暗沉,可能是津液耗盡。虛實寒熱的情況,還需通過飲食和排泄來判斷。

臉色偏白且富有光澤,代表肺部和胃部健康。臉色偏白且柔軟,代表氣息虛弱且有痰;臉色偏白且消瘦,指甲鮮紅,代表氣息虛弱且有火氣;臉色偏白且缺乏光澤,指甲顏色淡,代表肺部和胃部虛寒;臉色偏白且帶有青色,手臂多青色靜脈,代表氣息無法統御血液;若指甲顏色也青色,則可能是陰寒症狀。臉色偏白代表氣息虛弱,即使有火熱症狀,也屬於虛火,不可能是實熱。

蒼黑色代表肝臟和腎臟。臉色蒼白且肌膚粗糙,代表筋骨勞累;臉色蒼白且枯槁,代表營養不足;臉色偏黑且富有光澤,代表髓質充足;臉色偏黑且消瘦,代表陰火傷害體內。蒼黑色代表下焦氣息旺盛,即使受寒,也會轉為熱氣,沒有虛寒症狀。

一般來說,病人出現青色或黑色,病情較為嚴重,但黃色代表吉祥。黃色代表胃氣,所以臉色偏黃的人不會死亡,但必須臉色有精神才對。若長時間生病,臉色枯黃,很難存活。

紅色代表熱氣,這是常識。但也有因寒冷而臉色泛紅的情況,《經》提到:太陽主管天空,寒冷佔據優勢,人民會臉色泛紅。這種情況需要使用熱性藥物治療。

臉色偏黃,夾雜青色,代表肝臟影響脾臟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升麻和柴胡治療。

看病時,如果不瞭解觀顏色的重要性,就像船伕不懂風向,容易遭遇危險。醫生應該謹慎仔細,避免魯莽粗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