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·雜證匯參 (6)

1. 痧脹

哲言

痧者,天地間之厲氣也。入於氣分,則毒中於氣而作腫作脹,入於血分,則毒中於血而為蓄、為瘀。凡遇食積痰火,氣血即因之阻滯而不散,此痧之所以由來也。故人之壯實者有痧證,即人之虛弱者亦有痧證,則痧之發,何論人之虛實乎?○痧證,先吐瀉後心腹絞痛,從穢氣而發者多。先心腹絞痛後吐瀉,從暑氣而發者多。

心胸昏悶,痰涎膠結,從傷暑伏熱而發者多。遍身腫脹,疼痛難忍,四肢不舉,舌強不言,從寒鬱為火毒而發者多。○痧證,若昏迷不醒,口不能言,其心胸煩悶難過之苦,將何以辨之?宜先觀其唇舌;色黑者凶,黃者重,淡紅者較輕。蓋黃色而知內熱,黑色而知熱極,淡紅色雖熱,然用藥不可太冷。

白話文:

哲言

,是天地之間的邪惡氣息。它進入氣分,就會毒害氣機,導致腫脹;進入血分,就會毒害血液,形成積聚和瘀血。凡是遇到飲食積滯、痰火內擾,氣血就會因此而阻滯不通,這就是痧的由來。所以,強壯的人有痧證,虛弱的人也有痧證,痧的發作,與人體的虛實無關。

痧證的表現,常常是先吐瀉,然後心腹絞痛,多由穢氣引起。也可能先心腹絞痛,然後吐瀉,多由暑氣引起。

心胸悶悶,痰涎粘稠,多由暑熱傷身而引起。全身腫脹,疼痛難忍,四肢無力,舌頭僵硬說不出話,多由寒邪鬱結化火毒而引起。

如果痧證患者昏迷不醒,無法言語,心中煩悶難過,應該如何辨別病情?應該先觀察其唇舌:舌頭顏色發黑者凶險,顏色發黃者病情較重,顏色淡紅者病情較輕。因為黃色說明內熱較重,黑色說明熱極,淡紅色雖然也熱,但用藥時不可過於寒涼。

○痧痛而絞動者,毒壅於氣而有積也。痛而不移者,毒壅於血而有瘀也。發於上部者,毒氣上壅也。纏於下部者,毒血下注也。有上吐下瀉者,痧氣上下衝激也。有煩悶䐜脹者,痧氣壅塞於心膈也。有惡寒發熱者,毒氣遏抑於肌表也。有肢體遍痛者,毒血流滯於經絡也。有結滯腸胃者,氣積血於而為腫、為脹也。

有吐血便血者,痧毒壅於血分而為泛溢也。有咳嗽喘急者,痧毒壅於氣分而生痰涎也。有立時悶傷者,痧毒攻心也。有腿足痿軟不能掉動者,痧毒入於血分而注於下部也。有腰脅俱痛者,痧毒阻於血分而有瘀也。有身重不能轉側者,痧之毒血壅瘀而不能轉運也。有變成腫毒潰爛者,痧血凝滯而攻壞肌膚也。

白話文:

痧痛的症狀與病機

○痧痛而絞動者,毒壅於氣而有積也。 痧痛伴隨絞痛,是因為毒氣阻塞在氣分,形成積聚。

痛而不移者,毒壅於血而有瘀也。 痧痛固定不移,是因為毒氣阻塞在血分,形成瘀血。

發於上部者,毒氣上壅也。 痧痛發於上半身,是因為毒氣向上阻塞。

纏於下部者,毒血下注也。 痧痛纏繞在下半身,是因為毒血向下流注。

有上吐下瀉者,痧氣上下衝激也。 痧痛伴隨上吐下瀉,是因為痧氣上下衝擊。

有煩悶䐜脹者,痧氣壅塞於心膈也。 痧痛伴隨胸悶腹脹,是因為痧氣阻塞在心膈。

有惡寒發熱者,毒氣遏抑於肌表也。 痧痛伴隨惡寒發熱,是因為毒氣阻塞在肌膚表面。

有肢體遍痛者,毒血流滯於經絡也。 痧痛伴隨四肢疼痛,是因為毒血阻塞在經絡。

有結滯腸胃者,氣積血於而為腫、為脹也。 痧痛伴隨腸胃脹痛,是因為氣血阻塞在腸胃,導致腫脹。

有吐血便血者,痧毒壅於血分而為泛溢也。 痧痛伴隨吐血便血,是因為痧毒阻塞在血分,導致血溢出。

有咳嗽喘急者,痧毒壅於氣分而生痰涎也。 痧痛伴隨咳嗽喘急,是因為痧毒阻塞在氣分,導致痰涎產生。

有立時悶傷者,痧毒攻心也。 痧痛突然發作,並且感覺胸悶難受,是因為痧毒攻擊心臟。

有腿足痿軟不能掉動者,痧毒入於血分而注於下部也。 痧痛伴隨腿腳無力,是因為痧毒進入血分,並向下流注。

有腰脅俱痛者,痧毒阻於血分而有瘀也。 痧痛伴隨腰部和肋骨疼痛,是因為痧毒阻塞在血分,導致瘀血。

有身重不能轉側者,痧之毒血壅瘀而不能轉運也。 痧痛伴隨身體沉重,無法翻身,是因為痧毒和瘀血阻塞,導致身體無法轉動。

有變成腫毒潰爛者,痧血凝滯而攻壞肌膚也。 痧痛嚴重者,可能會形成腫毒並潰爛,是因為痧毒和瘀血凝結,破壞了皮膚。

○痧證,最忌熱酒熱湯米食諸物,飲此則輕者必重,重者立斃。亦有吃米食諸物,結成痧塊,日久變疾難療。○痧證略鬆,胸中覺餓,驟食即復,必耐一、二日,乃可保全。○痧證;心胸高起如饅䰽者不治;角弓反張者死;腰背心胸左右有一點痛者不治;脅肋痛者不治;四肢腫痛者難治;鼻如煙煤者死;舌卷囊縮者死;昏迷不醒,放痧不出,服藥不應者死;痧塊大痛者死。(《痧脹玉衡》)

補編

痧證,實者犯之,固即以有餘治之;而虛者犯之,亦當以有餘治之。蓋有餘者非有餘於本,原乃有餘於痧毒也。夫人有痧毒,如家之遇賊寇也。人有虛實,如家之有厚薄也。若賊寇入室,豈以家之資薄不驅而出之乎?可知家有賊寇,必先驅之為是。人有痧毒,亦無不先驅之為是也。

白話文:

痧症最怕熱酒、熱湯、米飯等食物,吃了這些,輕者病情加重,重者當場就會喪命。甚至有些人吃了米飯等食物,會形成痧塊,久而久之變成難治的疾病。痧症稍微緩解,胸中感到飢餓,如果馬上吃東西就會復發,一定要忍耐一兩天,才能保住性命。痧症表現為心胸高高隆起像饅頭一樣的,無法醫治;手腳伸直不能彎曲的,會死亡;腰背、心胸、左右身體有一點痛的,無法醫治;脅肋疼痛的,無法醫治;四肢腫痛的,難治;鼻子像煙煤一樣的,會死亡;舌頭捲曲縮進去的,會死亡;昏迷不醒、放痧不出、服藥無效的,會死亡;痧塊很大很痛的,會死亡。

痧症,實證的人患上,就用實證的治療方法;虛證的人患上,也要用實證的治療方法。因為實證的治療方法,不是針對本體有餘,而是針對痧毒有餘。人得了痧毒,就像家裡遇到了賊寇一樣。人有虛實之分,就像家有貧富之別。如果賊寇闖入家中,難道因為家境貧寒就不驅趕出去嗎?可見家裡有賊寇,一定要先驅趕出去才行。人得了痧毒,也應該先驅趕出去才行。

故痧發不論虛實,驅毒在所當先,溫補必施於收後,此痧之所以有實無虛也。○痧者,熱毒也。誤飲熱湯,則痧筋隱而不見,即筋略見,放之血不流,刮之痧不出者,此熱湯之為害也。急飲冷水解之,然後再放而血流,再刮而痧出矣。又有痧毒方發,而為食滯所阻,凝結於中,放刮不出者,此食積之為害也。

當先消食而再放刮。又有痧毒凝滯,而於血不流,阻於胸腹,雖放刮有不盡者,當先散瘀而後放刮。又有痧毒方發,而遇惱怒氣逆助脹,致放刮難盡者,當先順氣,再行放刮,如此則痧毒可漸消矣。

○痧氣壅遏於中,故作痛脹,用荊芥、防風之類,從表而散也;用青皮、陳皮之類,從中而消也;用枳實、大黃之類,從大便而下也;用木通、澤瀉之類,從小便而行也;用山楂、卜子之類,治其食之阻也;用銀花、紅花之類,治其血之壅也;用檳榔、蓬朮之類,治其積之滯也。○痧筋有見,有微見,有乍隱乍見,有伏而不見。

白話文:

所以痧症出現,不論虛實,驅除毒素是首要之務,溫補則要等到收痧之後才施用,這就是痧症有實無虛的原因。痧症是熱毒引起的。誤喝熱湯,就會導致痧筋隱藏看不見,即使稍微露出來,放血也不流,刮痧也出不來,這就是熱湯的危害。要趕快喝冷水解毒,然後再放血,再刮痧,痧就會出來了。還有痧毒剛發作,卻被食物積滞阻礙,凝結在體內,放血刮痧都出不來的,這就是食積的危害。

應該先消食積,然後再放血刮痧。還有痧毒凝滯,導致血不流通,阻礙在胸腹,即使放血刮痧也不完全,應該先散瘀,再放血刮痧。還有痧毒剛發作,遇到惱怒,氣逆助長脹痛,導致放血刮痧難以完全,應該先順氣,再進行放血刮痧,這樣痧毒就能逐漸消退。

痧氣阻塞在體內,所以會疼痛脹滿,可以用荊芥、防風等藥物從表散寒;可以用青皮、陳皮等藥物從中消積;可以用枳實、大黃等藥物從大便排出;可以用木通、澤瀉等藥物從小便排出;可以用山楂、卜子等藥物治療食積阻滯;可以用銀花、紅花等藥物治療血瘀;可以用檳榔、蓬朮等藥物治療積滞。痧筋有明顯的,有微弱的,有時隱時現的,也有隱藏不顯的。

痧筋之見者,毒入血分居多,乍隱乍見者,毒入氣分居多。微見者,毒阻氣分居多。伏而不見者,毒結血分居多。夫痧筋之見者,人知刺而放之矣。其微見者,乃痧毒阻於腸胃,致筋不能大顯,故雖刺而無血,即微有血,亦點滴不流,治宜通其腸胃,則筋自見,然後刺放。若乍隱乍見者,人知俟其見而放之。

至有伏而不見者,雖欲放而無可放,人未有能識其為痧,受其害而不覺。若斯者,當從其脈之不合於證而辨之,又當察其所發之病在緩,所見之證倏而急者,即病與證之不合,更可辨也。治法:結於血者散其瘀,結於食者消其食,結於痰者治其痰。則結散之後,痧筋自見,然後刺放,其痧可得而治也。

白話文:

痧筋出現,多半是因為毒素進入血液。痧筋忽隱忽現,多半是因為毒素進入氣分。痧筋若微弱,多半是因為毒素阻滯在氣分。痧筋若潛伏不見,多半是因為毒素積聚在血液。

當痧筋明顯時,人們都知道可以用針刺來放血。但如果痧筋微弱,表示毒素阻塞在腸胃,導致痧筋無法完全顯現,所以即使針刺也流不出血,即使有血,也只是一點點滴下來,無法流暢。這時候應該先疏通腸胃,讓痧筋顯露出來,再進行針刺放血。

如果痧筋忽隱忽現,人們都知道要等它出現再放血。

但有些情況下,痧筋潛伏不見,即使想放血也無從下手。人們往往不知道那是痧,受害而不自知。遇到這種情況,應該根據脈象與症狀的不符來辨別,還要觀察發病過程是緩慢的,而出現的症狀卻突然急劇,這就表示疾病與症狀不符,更能確診。

治療方法:如果是毒素積聚在血液,就要散瘀;如果是食物積滯,就要消食;如果是痰濕阻滯,就要化痰。當毒素散開之後,痧筋就會顯露出來,然後就可以針刺放血,這樣才能治癒痧病。

○肌膚痧,用油鹽刮之,則痧毒不內攻。血肉痧,看青紫筋刺之,則毒有所泄。腸胃脾肝腎三陰經絡痧,治之須辨經絡臟腑在氣在血,則痧之攻內者,可消可散,而絕其病根也。放痧有十:一、頭頂百會穴;一、印堂;一、兩太陽穴;一、喉中兩旁;一、舌下兩旁;一、雙乳;一、兩手十指頭;一、兩臂彎;一、兩足十指頭;一、兩腿彎。(《痧脹玉衡》)

嘗考方書,從無痧證之名。惟觸犯臭穢而腹痛吐逆,俗以瓷器蘸油刮其背脊,隨發紅斑者,謂之痧。甚則欲吐不吐,欲瀉不瀉,乾嘔絞痛者,曰絞腸痧。近時有感惡毒異氣而驟發黑痧,其證卒然昏倒,腹痛面黑,不呼不叫,如不急治,兩、三時即斃。有微發寒熱,腹痛麻瞀嘔惡神昏者,或濈濈汗出,或隱隱發斑者,此毒邪焮發於表也。

白話文:

皮膚上的痧可以用油鹽刮除,這樣痧毒就不會入侵內部。血肉上的痧,可以根據青紫筋絡的走向用針刺,讓毒氣得以排出。腸胃、脾、肝、腎三陰經絡上的痧,治療時必須辨別經絡和臟腑,是氣虛還是血瘀,才能有效地消除痧毒,徹底根治。放痧的部位有十個:頭頂的百會穴、印堂、兩太陽穴、喉中兩側、舌下兩側、雙乳、雙手十指頭、雙臂彎、雙足十指頭、雙腿彎。

古籍中從未記載過痧證。人們通常認為,接觸到臭穢之物而腹痛嘔吐,用瓷器蘸油刮背,出現紅色斑點的,就是痧。嚴重的會出現想吐吐不出、想瀉瀉不出、乾嘔絞痛的,叫做絞腸痧。近來,有些人受到惡毒異氣的侵襲,突然發作黑色痧,症狀是昏倒、腹痛、面黑、不呼不叫,如果不立即治療,兩三個小時就會死亡。也有一些人出現輕微的寒熱、腹痛、麻痺、嘔吐、神昏,或冒汗、隱隱出現斑點,這是毒邪在體表發作。

亦有發即瀉利厥逆,腹脹無脈者,此毒邪內伏,不能外達也,其患最暴。《經》謂邪氣入於臟腑,雖不病而卒死者是也。初覺先將紙捻點淬頭額,即以蕎麥取末三錢,溫湯調服即安。蓋蕎麥能滌腸胃滓穢,降氣寬胸,而治濁滯為痧毒之專藥。其有毒甚面黑者,急於兩膝後委中穴砭出黑血,以泄毒邪。

蓋驟發之病,勿慮其虛,非此急奪,束手待斃。以此病起於漠北,流入中原,故以番痧目之。原夫此病,與瘴癘相似,瘴則觸冒山嵐瘴氣,此則觸冒惡毒異氣。又與時行疫癘不殊,但時疫則沿門闔境傳染,此則一人驟感,死於一日、半日之間,不似時疫之可以延日也。又與傷寒之伏氣相似,但伏氣熱毒自里達表,此則驟感異氣,無分表裡臟腑。

白話文:

有些病症會突然發作,伴隨腹瀉、嘔吐、昏厥、腹脹、脈搏消失等症狀,這是因為毒邪入侵身體,無法排出體外,病況非常危急。《經書》中提到,邪氣侵入臟腑,即使沒有明顯病症,也會突然死亡。

初期症狀出現時,可以用紙捻沾水輕輕塗抹頭額,並服用三錢蕎麥粉調和溫水,即可緩解病情。因為蕎麥可以清理腸胃中的污垢,降氣寬胸,是專門治療濁氣滯留導致的痧毒。如果中毒嚴重,臉色發黑,應立即在雙膝後面的委中穴針刺,排出黑血,以排毒解毒。

對於突然發作的疾病,不要擔心身體虛弱,必須採取果斷措施,否則只能坐以待斃。這種疾病起源於漠北,蔓延至中原,因此被稱為「番痧」。

這種疾病與瘴癘類似,瘴癘是接觸了山嵐瘴氣導致的,而番痧則是接觸了惡毒的異氣。它也和時疫類似,但時疫是通過門戶傳播,而番痧則是一個人突然感染,在一兩天內就死亡,不像時疫可以延續幾天。此外,它也和傷寒的伏氣相似,但伏氣的熱毒是由內而外發作,而番痧是突然接觸了異氣,不分表裡臟腑。

亦不似中寒暍暑,本虛不勝寒暑之暴也。又與霍亂相似,但霍亂是客邪與水穀之氣相併,此則正氣暴逆不能與邪相抗也。又與關格相似,但關格是上下不通,病純屬裡,此則兼有斑痧表證也。大略與臭毒相類,然臭毒所觸穢氣,此則觸冒惡毒,較之尤劇。初起昏憒不省,脈多沉匿不顯,或渾渾不清,勿以腹痛足冷而與溫藥。

倘蕎麥一時難得,或服之不應,即宜理氣為先,如香蘇散加薄荷、荊芥,辛涼透表。次則辟邪為要,梔豉湯加牛蒡、生甘草解毒和中。表熱勢甚,清熱為急,黃芩湯加連翹、木通分利陰陽。如見煩擾腹脹,脈來數疾,急投涼膈散,則毒從下奪。若熱劇神昏,雖合三黃,多不可救。

白話文:

這病症不像中寒暍暑(即中暑和受寒),也不像本虛不勝寒暑之暴(即體質虛弱,無法抵禦寒暑的突然變化),雖然也有相似之處。它又與霍亂相似,但霍亂是外邪與水穀之氣(食物與消化後的氣)相併而發作,而此病則是正氣暴逆(人體正氣突然反常)無法抵抗外邪。它還與關格相似,但關格是上下不通,病症純屬內裡,而此病則兼有斑痧(身上出現斑點和疹子)的表面症狀。

總體而言,此病類似臭毒,但臭毒是觸犯了穢氣(污濁的氣),而此病是觸冒惡毒(接觸到非常厲害的毒氣),比臭毒更嚴重。剛開始時會昏憒不省人事,脈象多沉匿不顯,或脈象模糊不清,切勿因為腹痛足冷而服用溫性藥物。

如果一時找不到蕎麥,或者服用後沒有效果,應當以理氣為先,比如用香蘇散加薄荷、荊芥,辛涼透表(辛辣涼性藥物,發散表邪)。其次要以辟邪(驅除邪氣)為重,用梔豉湯加牛蒡、生甘草,解毒和中(解毒並調和脾胃)。如果表熱症狀嚴重,需要急用清熱藥物,比如黃芩湯加連翹、木通,分利陰陽(清熱解毒,並疏通陰陽)。如果出現煩擾腹脹,脈象數疾(脈搏快速有力),應當迅速服用涼膈散,則毒氣可從下排出。如果熱症嚴重,神志昏迷,即使服用三黃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)也多半無救。

若煩渴引飲遺尿,速清陽明,白虎湯加蔥、豉,使毒從表化。若斑點深赤,毒在血分者,濃煎茺蔚,少投生蜜,放溫恣服,取效最捷,以其專下惡血也。或加萊菔汁者,取其散血之功也。以上諸法,惟未經誤藥,庶可挽回一、二。若病家疑信未真,慎毋輕治,變生反掌,取咎未便。

且有誤認傷寒而與發散,周身焮紫如雲而死者;亦有誤認麻疹與檉柳櫻桃核湯,咽痛失音而死者,以其卒犯惡毒異氣,無以脈診,故辨治尤難。近世多用火淬砭刺,須知因感惡毒異氣而致者,此屬外因,火淬為當。因觸臭毒穢氣而致者,屬不內外因,非砭刺不足以奪其勢。然刺之無血,不可救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口渴、頻尿的情況,應該迅速清熱,使用白虎湯加上蔥、豆豉,這樣可以使毒素從表面排出。如果皮膚上出現深紅色的斑點,表示毒素已經深入血液,可以濃縮煎煮茺蔚,加入少量生蜂蜜,溫和地服用,效果非常快,因為它能專門排除壞血。或者可以加入萊菔汁,利用其散血的功效。以上的各種方法,只要不是由於錯誤的藥物使用,或許還有可能輓救一些病情。但如果病人對病情的真實性有所懷疑,切勿輕易治療,因為情況可能會在瞬間惡化,結果並不好預測。

此外,有時候會誤判為傷寒而使用發汗藥物,導致全身紅腫像雲一樣,最後死亡;也有誤判為麻疹,使用檉柳櫻桃核湯,導致咽喉疼痛、聲音消失,死亡。這是因為突然遭受了惡毒異常的氣息,無法通過脈診來判斷,所以治療尤其困難。現代社會中,很多人會使用火炙或針刺,要知道,對於由接觸到惡毒異常氣息所引起的疾病,這屬於外部原因,火炙是適當的療法。但如果是因為接觸到臭毒穢氣所引起的,則屬於內外部原因,只有針刺纔能夠有效抑制其影響。然而,如果針刺後沒有出血,那麼就無法救治了。

(《張氏醫通》)

脈候

凡證類太陽寒熱,其脈或長或短,時大時小,忽有忽無,如祟脈者,即為痧證。(《痧證集要》)

痧證之脈,與他證不同。如傷寒、傷風,自有傷寒、傷風之脈;若兼痧證,其脈必變,病必凶暴。○痧毒阻抑經絡,故其脈多沉伏,與陰證脈相似,一服溫補藥,立刻變幻。余嘗見有沉微或伏之脈,一似直中三陰,設外證稍有不合,即取痧筋驗之,有則為痧,無為陰證,施治用藥,庶乎不失。俟放痧服藥後,經絡通而不阻,按其脈便不復如前矣。

○痧毒沖激於經絡血肉之分,其脈亦有洪數或沉緊,或大而無倫,或洪實有力,種種不一。若脈證不合,便當審其痧筋有無,有則候其放後,再診脈之何如,以斷病之寒熱虛實。○痧證脈微細者生,實大急數者重,洪大無倫者凶。一部無脈者輕,一手無脈者重,兩手無脈者死。

白話文:

《張氏醫通》 脈候

凡是屬於太陽寒熱的症狀,其脈象或長或短、時而強勁時而微弱,忽而有忽而無,如同祟脈一般,便是痧證。(《痧證集要》)

痧證的脈象,和其他症狀的脈象有所不同。例如傷寒、傷風,自然有傷寒、傷风的脈象;若同時伴有痧證,其脈象必定會改變,病情也會變得凶險。○ 痧毒阻塞經絡,因此其脈象多半沉伏,與陰證的脈象相似,只需服用溫補藥物,立刻就會變化。我曾經見過沉微或伏的脈象,看起來像是直中三陰,假如外在症狀稍有不符,就用刮痧的方法驗證,如有痧痕便為痧證,無則為陰證,施治用藥,便不會出错。待放痧服药之后,經絡暢通無阻,再按其脈象便不會像之前那樣了。

○ 痧毒衝擊经絡血肉的分界处,其脈象也會有洪数或沉紧,或大而无伦,或洪实有力,种种不一。若脉象与症状不符,就应该仔细判断其痧痕是否存在,如有則等待放痧之后,再診斷脈象如何,以判斷疾病的寒热虚实。○ 痧證的脈象,微細者為病情輕,實大急數者為病情重,洪大无倫者為凶險。單邊無脈者為病情輕,單手無脈者為病情重,雙手無脈者則會死亡。

六脈無根,諸怪脈見,放痧服藥不應者死。(《痧脹玉衡》)

選案

予荊人於初寒時,中陰寒痧毒,嘔惡,胸腹攪痛,勢不可當。用鹽湯探吐,痛不為減,連吐數次,氣愈升,痛愈劇,上塞喉嗌,聲不能出,水不可入,危在頃刻。因憶先年曾得刮痧法,擇一瓷碗,別用熱湯入香油一、二匙,將碗口蘸油湯內,令其暖滑,覆執其碗於病者背心,輕輕向下刮之,以漸加重,碗干而寒,再浸再刮。

良久胸脹漸寬,始能出聲,頃之腹響,大瀉如傾,其痛遂減,瀉後得睡,通身癢極,發出疙瘩風餅,不計其數。愈後細窮其義,蓋五臟之系,咸附於背,向下刮之,則邪氣隨降。凡毒氣上行則逆,下行則順。雖近有兩臂刮痧之法,然毒深病急,非刮背不可。至若風餅之由,正以寒毒之氣充塞,表裡經臟俱閉,臟氣未調,則表亦不解;表邪未散,則臟必不和。此其表裡相關,義自如此,故治分緩急,權衡在人矣。

白話文:

六脉无根,出现各种怪异脉象,放痧服药都没有效果的人,就会死亡。《痧胀玉衡》中记载,曾经遇到一个荆州人,在初冬时节感染了阴寒痧毒,出现呕吐、胸腹剧痛的症状,情况危急。用盐汤催吐,疼痛没有减轻,吐了几次后,气往上涌,疼痛更加剧烈,喉咙堵塞,无法发声,也无法喝水,情况十分危急。想起以前学过刮痧的方法,就找了一个瓷碗,用热水加一两匙香油,将碗口蘸上油汤,使其温滑,然后将碗盖在病人背部,轻轻向下刮,逐渐加重力度,碗干了就再浸油再刮。过了一段时间,胸部胀痛逐渐缓解,病人开始能发出声音,不久之后,肚子发出响声,开始拉肚子,就像倾倒一样,疼痛也减轻了,拉完肚子后就睡着了,全身奇痒无比,冒出很多疙瘩风疹,数不胜数。病好了之后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,因为五脏的经络都连着背部,向下刮痧,就能将邪气往下引。凡是毒气向上走就是逆行,向下走就是顺行。虽然现在有在两臂刮痧的方法,但如果毒气深重,病情紧急,就必须刮背。至于风疹的出现,是因为寒毒之气充塞,表里经络和脏腑都闭塞,脏腑气机不调,表层也就无法解开;表邪没有散开,脏腑就不会调和。这说明表里是相互关联的,道理就是如此,所以治疗要分缓急,权衡在于医者。

(張景岳)

一商初到吳會,暢飲酣歌,席間霎時不安,索薑湯一啜而逝。又有朔客到楓混堂洗澡,忽眩暈嘔逆,到舟即斃。繼有醫者飯後寒熱腹痛,手足逆冷,不終夕而殂。更有文學鄉居到郡作吊,歸即腹痛,坐立不安,語言不次,六脈模糊,是夜即便捐館。又有少年新婚,陡然腹痛麻瞀,或令飲火酒半甌,腹痛轉劇,旋增顱脹,身發紅點,與蘆根汁飲之,得吐乃解。

後有一人鼻衄口燥,胸腹略見紅斑,啜童子小便稍安,醫與蔥豉濃煎,仍入童便,得吐汗而痊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附方

防風散痧湯,痧證有因於風者,此方主之。防風、荊芥、細辛、枳殼、陳皮、金銀花。

白話文:

張景岳在吳地宴飲時突然感到不適,喝了薑湯後症狀消失。另有客人到楓混堂洗澡後頭暈嘔吐,上船後就去世了。之後,一位醫生飯後感到腹痛、手腳冰冷,不到晚上就過世了。一位文人到郡裡弔唁後回家就腹痛難忍,坐立不安,說話不清,脈象模糊,當晚也去世了。還有一位新婚的少年突然腹痛昏迷,喝了半杯熱酒後腹痛加劇,頭脹、身上出現紅點,喝了蘆根汁後吐了出來才好轉。

後來,有人鼻出血、口乾、胸腹出現紅斑,喝了童子尿後略有好轉,醫生用蔥豉煎湯,並加入童子尿,病人吐了汗後痊癒。

陳皮厚朴湯,痧證有因於氣阻者,此方主之。陳皮、厚朴、烏藥、青皮、山楂。

桃仁紅花湯,治痧證血結不散之劑。桃仁、紅花、蘇木、青皮、烏藥、獨活、白蒺藜。

沉香郁金散,治痧氣寒凝之劑。沉香、鬱金、木香、降香、烏藥細辛。共為細末,每服三分,砂仁湯調下,稍冷服。

白話文:

陳皮厚朴湯適合治療因氣阻引起的痧證。方劑包含陳皮、厚朴、烏藥、青皮和山楂。

桃仁紅花湯專門針對痧證導致血結不散的症狀。方劑包括桃仁、紅花、蘇木、青皮、烏藥、獨活和白蒺藜。

沉香郁金散用於治療痧氣寒凝的症狀。方劑包含沉香、鬱金、木香、降香、烏藥和細辛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分,用砂仁湯調服,稍冷即可服用。

冰硼散,治痧證咽喉腫痛。冰片、硼砂、元明粉、天竺黃。共研細末,吹入喉中。

寶花散,治痧之仙劑。鬱金、細辛、降香、荊芥。共為細末,每服三匙,清茶調下,稍冷服。

急救神方,治痧證牙緊目閉,喉腫,心腹絞痛危候。牙皂、細辛、防風、白芷、薄荷、半夏、陳皮、桔梗、甘草、木香、枯礬、雄黃、貫眾、硃砂。共為細末裝入瓷瓶。每用三分,先吹鼻內,再用淡薑湯沖服一錢,服後以紅紙捻照心窩、背心、舌底三處見有紅點,用銀針挑破。

白話文:

冰硼散,用來治療痧證引起的咽喉腫痛。將冰片、硼砂、元明粉、天竺黃研磨成細末,吹入喉嚨。

寶花散,是治療痧證的神奇藥方。將鬱金、細辛、降香、荊芥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匙,用清茶調服,稍微冷卻後服用。

這個急救神方用來治療痧證引起的牙齒緊閉、眼睛緊閉、喉嚨腫脹、心腹絞痛等危急情況。將牙皂、細辛、防風、白芷、薄荷、半夏、陳皮、桔梗、甘草、木香、枯礬、雄黃、貫眾、硃砂研磨成細末,裝入瓷瓶。每次取三分,先吹入鼻孔,再用淡薑湯沖服一錢,服用後用紅紙捻照心窩、背心、舌底三處,若出現紅點,就用銀針挑破。

刺腿彎痧筋法,腿彎上下有細筋,或紫或紅,即是痧筋。刺之有紫黑毒血出。其腿上大筋不可刺,刺亦無血,反令人心煩。腿兩彎硬筋不可刺,恐令人筋吊臂彎。筋色亦如此辨之,至頂心用針,惟取挑破,略見微血,以泄沙毒,不可直刺,指尖刺近指甲,令人頭眩。一應刺法,不過針鋒微入,不必深入。

刮痧法,背脊頸骨及胸脅兩臂等處,用銅錢或刮舌蘸香油刮之。頭額腿上用麻線蘸香油刮之。大小腹軟肉用食鹽擦之。

擦羊毛痧法,其證憎寒壯熱,頭身脹痛,嘔惡煩悶。先用生薑擦胸背肢體,再用青布蘸熱水頻擦,有白毛隨出即愈。亦有用粽糕擦者。湖北多有此證,稱為羊毛痧。

白話文:

在腿彎處的上下方,若有細小的筋脈,顏色呈現紫色或紅色,這就是痧筋。用針刺它,會流出紫黑色的毒血。腿上較大的筋脈則不可刺,刺了也流不出血,反而會令人心煩。腿彎處的硬筋也不可刺,否則可能會造成手臂筋攣。其他筋脈的顏色也要如此辨別,至於頂心處,用針刺時只需輕輕挑破,看到微血即可,以排出痧毒,不可直刺。指尖刺針要靠近指甲,否則會讓人頭昏眼花。所有刺針的方法,都只需針尖微入,不必深入。

刮痧的方法是,背脊、頸骨、胸脅、兩臂等部位,可以用銅錢或刮舌沾香油刮拭。頭額、腿上則可以用麻線沾香油刮拭。大小腹的軟肉則可以用食鹽擦拭。

擦羊毛痧的方法是,患者會出現怕冷、發熱、頭身脹痛、嘔吐、惡心、煩悶等症狀。首先用生薑擦拭胸背肢體,然後用青布沾熱水反复擦拭,直到有白色毛髮出來即可痊癒。也有人用粽糕擦拭。湖北地區這種病症較多,稱為羊毛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