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·雜證匯參 (5)

1. 霍亂

經義

歲土不及民,民病飧泄霍亂。○太陰所至為中滿,霍亂吐下。○土鬱之發,為嘔吐霍亂。○清氣在陰,濁氣在陽,營氣順行,衛氣逆行,清濁相干,亂於腸胃,則為霍亂。(《素問》)

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。(《靈樞》)

哲言

病有霍亂者何?曰:嘔吐而利,名曰霍亂。(張仲景)

病有乾霍亂、濕霍亂。乾霍亂死者多,濕霍亂死者少。蓋吐利則所傷之物得以泄出,泄盡則止矣,所以死者少。乾霍亂以其上不得吐,下不得利,則所傷之物不得泄出,壅閉正氣,隔絕陰陽,煩擾悶躁,喘脹而死者多矣。(成無己)

上吐下利,煩擾躁亂,謂之霍亂,與但稱吐利者有異。蓋暴於旦夕者為霍亂,可延至數日者為吐利。○傷寒吐利,由邪氣所傷。霍亂吐利,由飲食所傷。此病多發於夏秋之交,寒月亦間有之。昔人云:多由伏暑所致,未必皆然。大抵濕土為風木所克,故嘔瀉者,濕土之變也;轉筋者,風木之變也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白話文:

當土地之氣不足以滋養百姓時,百姓就會患上嘔吐腹瀉、霍亂等病症。太陰之氣到達腸胃,則會導致腹脹,並出現霍亂的嘔吐腹瀉症狀。土氣鬱結而外發,則會引起嘔吐和霍亂。清氣在陰,濁氣在陽,營氣順行,衛氣逆行,清濁之氣互相干擾,在腸胃中混亂,就會導致霍亂。足太陰經的厥氣上逆,也會導致霍亂。

什麼是霍亂?就是嘔吐腹瀉,稱為霍亂。

霍亂分為乾霍亂和濕霍亂,乾霍亂致死率高,濕霍亂致死率低。因為濕霍亂可以通過嘔吐腹瀉排出病邪,病邪排出後就會停止,所以致死率低。而乾霍亂因為無法嘔吐,也無法腹瀉,病邪無法排出,阻塞正氣,隔絕陰陽,導致煩躁、悶熱、喘脹,最終死亡。

上吐下瀉,煩躁不安,稱為霍亂,這與單純的嘔吐腹瀉不同。霍亂發病急劇,往往在朝夕之間發生,而嘔吐腹瀉則可以持續數日。傷寒引起的嘔吐腹瀉是由邪氣入侵所致,而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是由飲食不潔所致。這種疾病多發於夏秋之交,寒冬也有少量病例。古人說霍亂多由伏暑引起,但不一定完全正確。總的來說,濕土被風木克制,所以嘔吐腹瀉是濕土失衡的表現,抽筋則是風木失衡的表現。

霍亂者,以其上吐下瀉,反覆不定,而揮霍撩亂故名。此寒邪傷臟之病也。盡有外受風寒,寒氣入臟而病者;有不慎口腹,內傷食飲而病者;有傷飢失飽而病者;有水土氣令寒濕傷脾而病者;有旱潦暴雨,清濁相混,誤中沙氣陰毒而病者,總皆寒濕傷脾之證。邪在脾胃,則中焦不能容受,故從上而出則為吐,從下而出則為瀉。

且凡邪之易受者,以其脾氣本柔,既吐既瀉,則脾氣更虛。故凡治此證者,必以和胃健脾為主。若寒少滯多,則但以溫平調之;若滯因於寒,則非溫熱之劑不能調也。而諸家有言為火者,謂霍亂多在夏秋之間,豈得為寒?不知夏秋之交,正多臟寒之病。蓋一以盛暑將殺,新涼初起,天人易氣,寒之由也。

白話文:

霍亂的病因與治療

霍亂這個病名,是因為患者會上吐下瀉,症狀反覆不定,身體如同被揮霍撩亂一般而得名。這是一種寒邪傷及臟腑的疾病。

霍亂發病的原因有很多:

  • 有可能是外受風寒,寒氣入侵臟腑而導致;
  • 有可能是飲食不慎,內傷食飲而導致;
  • 有可能是飲食失衡,傷及脾胃而導致;
  • 有可能是水土氣候變化,寒濕傷脾而導致;
  • 有可能是旱澇暴雨,水質混濁,誤食含有沙氣陰毒的物質而導致。

總之,霍亂的根本原因都是寒濕傷脾。由於邪氣入侵脾胃,中焦無法正常運化,所以會從上而吐,從下而瀉。

治療霍亂,需要考慮病情的具體情況:

  • 因為脾氣本來就柔弱,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,一旦出現吐瀉,脾氣就會更加虛弱。所以治療霍亂的原則,必須以和胃健脾為主
  • 如果是寒邪少而濕氣滯留較多,則只需用溫平的藥物來調和;
  • 如果是濕氣滯留是因為寒邪引起的,則必須使用溫熱的藥物才能調理。

有些人認為霍亂是火熱之證,因為霍亂多發於夏秋季節,但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。夏秋之交,正是天氣由盛暑轉為新涼的季節,人體也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,導致臟腑寒氣加重。

所以,霍亂雖然多發於夏秋,但它並非火熱之證,而是寒邪傷脾所致。 治療時,要根據病情進行辨證論治,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

一以酷燥當令,生冷不節,疾病因時,寒之動也。人以夏秋之外熱易見,而臟腑之內寒難窺,故但知用熱遠熱,而不知用寒遠寒,多致誤也。○霍亂轉筋,甚至牽縮陰丸,痛迫少腹,最為危急,此足陽明、厥陰氣血俱傷之候也。觀河間曰轉筋,《經》云反戾也。熱氣燥灼於筋,則攣瘈而痛,火主燔灼燥動故也;或以為寒客於筋者,誤也。

蓋寒雖主於收引,然止為厥逆禁固,屈伸不便,安得為轉筋乎?所謂轉者,動也。陽動陰靜,熱證明矣。丹溪亦曰:轉筋屬於血熱。余謂此言,總屬偏見。試以《內經》質之曰:經筋之病,寒則反折筋急,熱則筋弛縱不收,此非反折筋急之病乎!而何以謂之熱也?夫所謂轉者,以其堅強急痛,有如扭轉之狀。而河間曰,轉者,動也。

白話文:

夏季炎熱,人們容易貪涼,不注意飲食節制,導致疾病。這時,身體內部容易出現寒氣。因為夏天和秋天以外的季節,熱容易被人察覺,而內臟的寒氣卻不易被發現,所以人們只知道用溫熱的方法來驅除外熱,卻不知道用寒涼的方法來驅除內寒,因此容易造成誤診。

霍亂引發的轉筋,甚至會牽動陰囊,疼痛難忍,這是陽明經和厥陰經氣血受損的徵兆。河間先生說轉筋,其實《內經》中稱之為反戾。熱氣灼傷筋脈,就會引起筋脈攣縮疼痛,因為火性燥熱。有些人認為是寒氣侵襲筋脈,這是錯誤的。

寒氣雖然會導致收縮,但只是讓身體僵硬、活動不便,並不會引起轉筋。所謂的轉筋,是指肌肉的劇烈活動。陽氣主動,陰氣主靜,轉筋是熱證的表現。丹溪先生也說,轉筋屬於血熱。但我認為,這只是一種偏見。我們可以從《內經》中找到答案:經筋病變,寒則會出現反折、筋急,熱則筋脈鬆弛,無法收縮,這不正是反折、筋急的病症嗎?為什麼要說是熱呢?

所謂的轉筋,是因為筋脈堅硬疼痛,就像被扭轉一樣。而河間先生說,轉筋是指運動。

則可謂強矣。且凡患者必於吐瀉之後乃有此證,未聞吐瀉之前而先見轉筋者也。若轉於吐瀉之前而謂之火,猶可云因火而病也。既轉於吐瀉之後,則上下皆已火去,豈因吐瀉而反生火耶?蓋陽明為臟腑之海,主潤宗筋。此證以陽明血氣驟損筋急而然,本非火也。陳無擇曰:轉筋者,以陽明養宗筋,今暴吐下,津液頓亡,宗筋失養,必致攣急,甚則卵縮舌卷,此說始為切當。(張景岳)

暑月痙證與霍亂同出一源。風自火生,火隨風轉,乘入陽明則嘔,戕及太陰則瀉,是名霍亂。竄入筋中則攣急,流入脈絡則反張,是名痙。但痙證多厥,霍亂少厥。蓋痙證風火閉郁,鬱則邪勢內熾,不免逼亂神明,故多厥。霍亂風火外泄,泄則邪勢外解,不致循經內走,故少厥。

白話文:

因此可以說很強壯。而且凡是病人,一定是在嘔吐腹瀉之後才出現這個症狀,從未聽說過在嘔吐腹瀉之前就先出現抽筋的。如果抽筋發生在嘔吐腹瀉之前,說是火氣導致的疾病還算合理。但既然是在嘔吐腹瀉之後才出現,那麼上下都已經把火氣排除了,怎麼可能因為嘔吐腹瀉反而生出火氣呢?其實,陽明經是臟腑之海,負責滋潤宗筋。這個症狀是因為陽明經的血氣突然損傷,筋絡收縮而造成的,本質上並不是火氣。陳無擇說:抽筋的原因是陽明經滋養宗筋,現在突然嘔吐腹瀉,津液大量流失,宗筋失去滋養,就會導致攣急,嚴重的話甚至會縮成一團、舌頭卷起來,這個說法才是最貼切的。

夏天出現的痙攣症和霍亂症其實都源自同一個原因。風由火生,火隨著風轉,進入陽明經就會嘔吐,侵犯太陰經就會腹瀉,這就是霍亂。如果竄入筋絡中就會攣急,流入脈絡中就會反張,這就是痙攣症。但是痙攣症多伴有昏厥,霍亂症則很少昏厥。這是因為痙攣症是風火閉塞鬱結,鬱結就會導致邪氣內熾,難免會逼迫神志,所以容易昏厥。霍亂症是風火外泄,外泄就會導致邪氣外散,不會循經脈內走,所以很少昏厥。

此痙與霍亂之分別也。然痙證邪滯三焦,三焦乃火化;風得火而愈煽,則逼入膻中而暴厥。霍亂邪走脾胃,脾胃乃濕化,邪由濕而停留,則淫及諸筋而轉筋。又痙之攣急,乃濕熱生風。霍亂之轉筋,乃風來勝濕。總由濕熱與風淆亂清濁,升降失常之故。夫濕多熱少,則風入土中而霍亂;熱多濕少,則風乘三焦而痙厥。

厥而不反者死。胃液乾枯,火邪盤踞也。轉筋入腹者死,胃液內涸,風邪獨勁也。厥證用辛,開泄胸中無形之邪也;乾霍亂用探吐,泄胃中有形之滯也。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,熱邪益熾;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,風邪更張,終成死候,不可不知。(薛生白)

白話文:

痙攣和霍亂是兩種不同的病症。痙攣是由於邪氣停滯在三焦,三焦屬火,風遇到火便更加旺盛,逼入膻中而導致突然昏厥。霍亂則是由於邪氣侵犯脾胃,脾胃屬濕,邪氣因濕而停留,進而蔓延到筋脈而引起抽筋。痙攣的抽搐是因為濕熱生風,霍亂的抽筋則是因為風勝過濕。總之,都是因為濕熱與風混淆了清濁,導致升降失調。濕氣多而熱氣少,風氣便會進入脾土而導致霍亂;熱氣多而濕氣少,風氣便會乘三焦而導致痙厥。

昏厥而不恢復就會死亡,是因為胃液乾涸,火邪盤踞。抽筋蔓延到腹部也會死亡,是因為胃液枯竭,風邪獨佔。治療昏厥要用辛辣之物,開泄胸中無形的邪氣;治療霍亂則要探吐,排出胃中已成形的積滯。但是,如果泄邪後胃液不能上升,熱邪會更加旺盛;如果探吐後胃液不能四散,風邪會更加猖獗,最終導致死亡,不可不知。

霍亂新定,不可即與穀食。恐中焦未清,反助邪氣,必待過一、二時,飢甚方可漸與米飲。若遽進穀食,下咽立斃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補編

霍亂,頭疼發熱,身疼痛,熱多欲飲水者,五苓散主之。寒多不用水者,理中丸主之。(張仲景)

冒暑之霍亂吐瀉,以治暑為主。避暑之霍亂吐瀉,以和中溫中為主。(喻嘉言)

霍亂,乃濕土兼風木為害,治宜疏風散寒,利濕降火。邪在上者宜吐,以提其氣。惟吐利不止,元氣耗散,病勢危篤或大渴喜冷,或惡寒逆冷,或發熱煩躁,欲去衣被,此陰盛格陽,不可誤認熱證,妄投涼藥,宜四逆理中湯冷服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白話文:

如果得了霍亂,剛開始不能馬上吃飯,因為中焦可能還沒清理乾淨,吃飯反而會助長病邪,必須過一兩個小時,實在餓得受不了了,才能慢慢喝點米湯。如果急著吃飯,一吞下去就會立刻死掉。

霍亂頭疼發熱,全身疼痛,很熱想喝水,用五苓散治療。如果很冷不想喝水,用理中丸治療。

夏天中暑引起的霍亂嘔吐腹瀉,主要以治暑為主。躲避暑氣引起的霍亂嘔吐腹瀉,主要以和胃溫中為主。

霍亂是由於濕土和風木入侵造成的,治療需要疏風散寒,利濕降火。如果病邪在上面,應該催吐,以提振元氣。但是如果吐瀉不止,元氣耗散,病勢危重,或者很渴喜歡喝冷的,或者怕冷,或者發燒煩躁,想脫衣服,這是陰盛格陽,不能誤認為熱證,亂用涼藥,應該用四逆理中湯冷服。

夏秋感冒,吐瀉霍亂,六和湯為要藥。其有身熱煩渴,氣粗喘悶,或吐瀉厥逆躁擾者,此傷暑霍亂也,宜香薷飲冷服。甚則厥逆少氣,唇面爪甲皆青,六脈俱伏,吐出酸穢,瀉下臭惡,便溺黃赤者,此火伏於厥陰,為熱極似陰之候,急作地漿煎竹葉石膏湯,誤作寒治必死。○舉世治霍亂,不問虛實寒熱,概用藿香正氣散。

不知此方專主胃氣不和,陰陽錯亂;或夏秋寒熱交加,飲食冷熱並進;及水土不服之霍亂,固為合劑。如見厥逆冷汗,虛煩喘噦,面赤戴陽,脈虛細無力者,此脾腎俱虛,虛陽失守之候,猛進理中四逆,尚恐不救,況堪從事耗氣之劑乎?○凡夏秋霍亂,有一毫口渴,即是伏熱,切不可用溫藥。如燥渴,小便不利,五苓散為主,方中肉桂亦宜酌用。

白話文:

夏秋感冒吐瀉霍亂之辨證論治

夏天和秋天容易感冒、嘔吐、腹瀉,甚至霍亂,六和湯是主要藥方。

如果患者出現發熱、口渴、氣粗喘悶,或嘔吐、腹瀉、昏迷、躁動不安,這是暑氣傷人引起的霍亂,應該服用香薷飲,而且要冷服。情況嚴重者,可能昏迷、氣息微弱、嘴唇、臉色、指甲都發青,脈搏全無,嘔吐物酸臭,腹瀉物惡臭,大小便黃赤,這是火熱鬱積在厥陰,雖然表現出像陰寒的症狀,但其實是熱極似陰,必須立即用地漿煎煮竹葉石膏湯,如果誤以為是寒症而用寒涼藥物治療,患者就會死亡。

如今世人治療霍亂,不分虛實寒熱,一律使用藿香正氣散。其實,此方專治胃氣不和,陰陽失調;或夏秋季節寒熱交替,飲食冷熱不節;或水土不服引起的霍亂,是合適的藥方。

但是,如果患者出現昏迷、冷汗、虛弱、喘息、口渴、臉色發紅、脈象虛弱細小无力,這是脾腎兩虛,陽氣虛弱,無法固守的症狀,即使使用理中湯和四逆湯,可能都無法挽救,更何況是耗氣的藥方呢?

總之,夏秋季節的霍亂,只要有一點口渴,就是體內有熱氣,絕對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。如果患者口渴、小便不利,五苓散是主要藥方,方中肉桂可以適當使用。

惟泄瀉不渴,二便清利者,方可用理中溫之。○乾霍亂者,心腹脹痛,欲吐不吐,欲瀉不瀉,煩躁悶亂,俗名攪腸沙。此土鬱不能發泄,火熱內熾,陰陽不交之故。或問方書皆言宿食與寒氣相搏,何以獨指為火耶?曰:昏亂躁悶,非諸躁狂越之屬火者乎?每致急死,非暴病暴死之屬火者乎?但攻之太過,則脾愈虛;溫之太過,則火愈熾;寒之太過,則反捍格;治須反佐,然後火可散耳。古法有鹽煎童便,非但用之降火,且兼取其行血。

又法鹽湯探吐,並用鹽填臍中,以艾灸二七壯,屢效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夏月不頭痛發熱,但少腹疼痛,或心腹俱痛,不能屈伸,醫疑為陰證,不知皆緣暑火流注臟腑。治宜六和湯解之;或四苓散加香薷、木瓜、紫蘇、半夏之類和之;或正氣散或二陳湯加厚朴、山梔,或炒鹽和滾湯吐之。大抵此證以吐法為上,若用熱藥,去生遠矣。○暑氣入腹,噁心腹痛,上吐下泄,泄如水注,此暑火暴發,升降不利,清濁不分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腹瀉不渴,大小便都十分清利,就可以用理中湯溫補脾胃。至於乾霍亂,症狀是心腹脹痛,想吐吐不出來,想瀉瀉不出來,煩躁不安,民間俗稱攪腸沙。這是因為體內濕氣鬱結無法宣泄,火熱內熾,陰陽失調導致的。有人會問,醫書上都說乾霍亂是宿食與寒氣相搏造成的,為什麼你卻說是由火引起的?我說:昏亂躁悶,不就是火熱症狀嗎?而且這種病常常導致病人迅速死亡,不就是火熱造成的急性病嗎?但是治療時,如果攻伐太過,脾胃會更加虛弱;溫補太過,火熱會更加熾盛;寒涼太過,反而會阻礙病邪的排出。治療乾霍亂需要寒熱並用,這樣才能散去火熱。古法中有用鹽煎童便治療乾霍亂的方法,不僅可以降火,而且還能行血。

另一個方法是用鹽湯探吐,同時用鹽填入臍中,用艾灸灸二七壯,屢試不爽。

夏季如果沒有頭痛發熱,只有少腹疼痛,或者心腹都疼痛,不能彎腰伸展,醫生可能誤以為是陰證,其實這是暑熱侵入臟腑造成的。治療應該用六和湯來解暑;也可以在四苓散中加入香薷、木瓜、紫蘇、半夏等藥物一起服用;或者用正氣散或二陳湯加上厚朴、山梔,或者用炒鹽和滾水一起服用來催吐。總之,這種暑熱證以催吐法為最佳,如果用熱藥治療,離治癒就更遠了。暑氣侵入腹部,噁心腹痛,上吐下瀉,瀉的像水一樣,這是暑熱暴發,升降失調,清濁不分導致的。

宜用五苓散或胃苓湯,分陰陽,去暑氣。○更有上下關閉,竟不吐瀉者為乾霍亂。惟心腹絞痛,令人立斃急行吐法,通則可救。(《瘟疫暑熱全書》)

肝雖主筋,而轉筋則因風寒濕熱襲傷脾胃所致。轉筋必起於足腓,腓及宗筋,皆屬陽明。用木瓜治轉筋者,取其理脾以伐肝也。土病則金衰而木盛,故用酸以收脾肺之耗散,而藉其走筋以平肝邪,乃土中瀉木以助金也。(李時珍)

脈候

脈伏或微澀者霍亂。霍亂脈得洪大者吉,虛微遲細者凶。脈見結促代伏者,不可便斷為死。其有吐瀉後,陽氣已脫,或遺尿不語,膏汗如珠,躁欲入水,舌卷囊縮者,乃為死候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白話文:

遇到暑气,应该服用五苓散或胃苓汤,根据阴阳虚实进行调整,去除暑气。如果上下关口闭塞,既不吐也不泻,就是干霍乱。只有心腹绞痛,马上就要命的情况,要尽快使用吐法,通畅之后才能救治。

肝虽然主筋,但转筋是因为风寒湿热侵犯脾胃导致的。转筋必从足腓开始,腓和宗筋都属于阳明经。用木瓜治疗转筋,是利用其理脾以抑制肝气的作用。土虚则金衰而木盛,所以用酸收敛脾肺的耗散,并利用其走筋的特性平肝邪气,是通过泻土以助金的方法来治疗。

脉象方面,脉伏或微涩是霍乱的表现。霍乱脉象洪大者吉,虚微迟细者凶。脉象结促代伏,不能马上断定为死。如果吐泻之后,阳气已脱,或者遗尿不语,汗出如珠,躁热想要下水,舌头卷缩,那就是死亡的征兆。

附方

治霍亂方,用食鹽炒熱絹包,令病人仰臥,將鹽包放臍上,鹽鍋入水一碗煎滾,候冷飲下。至臍寒熱合而陰陽和矣。

又方,用陰陽水浸汗腳布服之效。○又法地漿飲之即愈。

霍亂急救方,令病人偃臥,將膝腕內以手蘸溫水,輕輕急拍,待紫紅筋見出,用瓷鋒刺出血立愈。

治轉筋法,男子以手牽其陰,女子以手牽其乳,皆驗。

白話文:

附方

治霍亂方

方法:

  1. 將食鹽炒熱,用絹布包好。
  2. 讓病人仰躺,將鹽包放在肚臍上。
  3. 在鍋中放入一碗水,煎煮沸騰,待水溫涼後,讓病人飲下。
  4. 直到肚臍處感到寒熱交替,陰陽調和為止。

其他方法:

  1. 用陰陽水浸泡汗腳布,讓病人服用。
  2. 服用地漿水,可立即痊癒。

霍亂急救方

方法:

  1. 讓病人仰躺。
  2. 用手蘸溫水,輕輕拍打病人膝蓋和手腕內側。
  3. 拍打至出現紫紅色血管後,用瓷器尖銳處刺破血管,放血,即可痊癒。

治轉筋法

方法:

  1. 男性患者,用手拉扯其陰部。
  2. 女性患者,用手拉扯其乳房。
  3. 以上方法皆有效。

現代註解:

  • 以上方法皆為古代民間偏方,不具現代醫學依據,切勿自行嘗試。
  • 霍亂和轉筋皆為嚴重的疾病,若出現相關症狀,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治。
  • 本文僅供參考,不構成醫療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