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5)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5)
1. 月經
經期不通
婦人經水不利下,抵當湯主之。○婦人經水閉不利,臟堅癖不止,中有乾血,下白物,礬石丸主之。(《金匱》)
婦人經水不利下,言經行不通利快暢下也。乃婦人恆有之病,不過活瘀導氣,調和衝任,足以愈之。今曰抵當湯主之。夫抵當重劑,文內並無少腹結痛、大便黑、小便利、發狂、善忘、寒熱等證,恐藥重病輕,必有殘缺錯簡,讀者審之。○臟,陰內也,不止不去也。經水閉而不通,瘀宿血也。
陰中堅塊不去,血乾凝也。下白物,化血成帶也。用礬石丸坐藥治之。此方治下白物,若從濕化者可也,恐未能攻堅癖、乾血也。(《醫宗金鑑》)
婦人經閉不行,有因脾胃久虛,形體羸弱,氣血俱衰,以致經水斷絕者;有因勞心過度,心火上行,不得下通胞脈,是以月事不來者;有因中消,胃熱善飢,肌肉消瘦,津液不升,血海枯竭,名曰血枯經絕者;有因冷客胞門,血寒凝泣而不下者;有因軀肥,脂滿痰多,佔住血海地位,閉塞而不行者;有因挾寒挾熱,而汙血凝滯不行者;有因食與濕痰,填塞太陰,而經閉作痛者。寒、熱、虛、實,迥然不同,總不能遁乎脈之遲、數、有力、無力間也。
○血枯經閉者,指腸胃血少枯燥而言,故東垣分三焦論治。蓋上焦,心主血也,勞心過度,陰血隨耗,而無以藏之於肝,由是血海枯矣。中焦,胃為氣血之海,胃液不足,則穀氣不輸。夫血者,水穀之精氣,調和於五臟,灑陳於六腑者也。若化源既絕於中,經血自竭於下矣。
下焦,大腸主津,小腸主液,若二經津液不足,則二便尚然燥澀,何能經水運行不竭乎?明乎此,則以脈診而分上、中、下所因以調之,久則望其轉枯為澤,經自流通矣。(《馮氏錦囊》)
血枯之與血隔,本自不同。蓋隔者,阻隔也;枯者,枯竭也。阻隔者,因邪氣之隔滯,血有所逆也;枯竭者,因衝任之虧敗,源斷其流也。凡婦女病損至旬月半載之後,則未有不經閉者,正因陰竭,所以血枯。枯之為義,無血而然。欲其不枯,無如養營。欲以通之,無如充之。
但使雪消則春水自來,血盈則經脈自至。源泉混混,孰能阻之?奈何今之為治者,不論有滯、無滯,多兼開導,甚則專以通利為事,豈知血滯者可通,血枯者不可通也。血既枯矣,而復通之,則枯者愈枯,其與榨乾汁者何異?為不知"枯"字之義耳。(張景岳)
血滯、血枯,不越虛、熱、痰、氣四證而已。血滯亦有虛熱,血枯亦有虛熱。故滯者不宜過於宣通,通後又須養血益陰,使津血流通;血枯亦不可峻行補益,恐本主無力,而辛熱之劑反燥精血矣。(葉以濟)
婦人女子,經脈不行,有因脾胃損傷而致者,不可便認作經閉蓄血。輕用通經破血之藥,須審其脾胃何如。(王節齋)
白話文:
月經不通
女性月經不順暢,像是水流不下來,可以用抵當湯來治療。如果女性月經閉塞不通,體內有硬塊,而且很久都消不掉,裡面有乾掉的血塊,還會流出白色分泌物,這可以用礬石丸來治療。(《金匱》)
所謂月經不順暢,指的是月經來的時候不順利,流得不快也不暢通。這是女性常見的疾病,通常只要活血化瘀、疏通氣血、調理衝脈和任脈,就可以治好。但現在說要用抵當湯來治療,這個藥方藥性很強,但是原文中並沒有提到像是肚子痛、大便黑、小便順暢、發狂、健忘、忽冷忽熱等症狀,很可能是藥下太重而病又輕,一定是遺漏了或寫錯了,讀者要仔細辨別。身體裡面陰性的地方有硬塊,表示這個東西很久都沒消掉。月經閉塞不來,就是有瘀血積存。陰道裡面有硬塊消不掉,表示血已經乾枯凝結了。流出白色分泌物,是血化成了帶下。用礬石丸外敷治療這種白色分泌物,如果是由於濕氣引起的,或許有效,但恐怕很難攻破體內的硬塊和乾血。(《醫宗金鑑》)
婦女月經閉止不來,有的因為脾胃虛弱太久,身體很虛弱,氣血都衰退了,導致月經斷絕;有的因為過度勞累,心火往上跑,無法向下通到子宮的脈絡,所以月經不來;有的因為身體內部過熱,胃口很好容易餓,但肌肉卻消瘦,身體的水分無法上升,血海也乾枯了,這種情況稱為血枯經絕;有的因為寒氣入侵子宮,血遇寒凝結,所以經血下不來;有的因為身體肥胖,脂肪和痰太多,佔據了血海的位置,導致閉塞不通;有的因為夾雜寒氣或熱氣,導致污血凝結不通;有的因為飲食和濕痰,堵塞了太陰經,導致月經閉塞並且疼痛。寒、熱、虛、實的情況完全不同,總之都逃不過脈象的遲、數、有力、無力這些現象。
所謂血枯經閉,指的是腸胃的血量少而乾枯。所以李東垣將其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焦來論治。上焦,心臟主管血液,過度勞累會消耗陰血,使得肝臟無法儲存血液,這樣血海就會枯竭。中焦,胃是氣血的海洋,胃液不足,穀物的精華就無法輸送到全身。血是水穀的精華,可以調和五臟,輸送到六腑。如果血的源頭在中焦斷絕了,那麼經血自然就會枯竭。下焦,大腸主管津液,小腸主管液體,如果這兩個經脈的津液不足,大小便都會變得乾燥難排,更別說讓經血順利運行了。明白這個道理後,就可以通過脈象來分辨病因在上、中、下哪一焦,然後再加以調理。久而久之,就能夠讓乾枯的身體變得滋潤,月經自然就會暢通。(《馮氏錦囊》)
血枯和血滯的本質不同。所謂血滯,指的是阻礙不通;血枯,指的是乾枯耗竭。阻礙不通,是因為邪氣阻礙了血的運行,導致血逆流;乾枯耗竭,是因為衝脈和任脈虛虧衰敗,血的源頭斷絕。凡是女性生病時間長達數月或半年以上,都會出現月經閉止,這是因為陰液耗竭,所以導致血枯。血枯的意思就是沒有血了。想要讓血不枯竭,最好就是滋養營血。想要讓血脈暢通,最好就是補足血量。就像雪融化後,春天自然就會有水,血足了,月經自然就會來。源源不斷的水流,誰能阻擋呢?但是現在的醫生,不管病人是不是有血瘀的情況,都喜歡用疏通的方法,甚至專門用通利的方法來治療。他們不知道,血滯可以疏通,血枯卻無法疏通。血已經枯竭了,再用通的方法,只會讓它更枯竭,就像把乾枯的東西再榨汁一樣。這是因為他們不懂“枯”字的意思。(張景岳)
血滯和血枯,都離不開虛、熱、痰、氣這四種原因。血滯也會有虛和熱的情況,血枯也會有虛和熱的情況。所以血滯不能過度疏通,疏通後還要滋養血液和陰液,讓津液和血液流通。血枯也不能過度峻補,因為身體可能虛弱無力,而辛熱的藥反而會讓精血更乾枯。(葉以濟)
婦女月經不來,有的因為脾胃受損引起的,不能馬上認為是月經閉塞有瘀血。不要輕易使用通經活血的藥,要先仔細檢查脾胃的情況。(王節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