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36)
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36)
1. 詐病
哲言
師持脈,病人欠者,無病也。○設令向壁臥,聞師到,不驚起而盼視,若三言三止,脈之嚥唾者,此詐病也。設令脈自和,言此病大重,當須服吐下藥,針灸數十、百處乃愈。(張仲景)
病非人之所好,何有詐乎?蓋或以爭訟,或以鬥毆,或妻妾相妒,或名利相關,則人情詐偽出乎其間,使不有以燭之,則未有不為其欺者。其治之之法,亦為借其欺而反欺之,則真情自露而假病自瘳矣。此亦醫家所必不可少者。(張景岳)
選案
一友所狎之妓,忽僕於地,吐沫肢冷,氣息如無。陡見其狀,殊為驚駭。因診氣口平和,脈不應證,意其脈和如此,何以證危如此?第以初未經識,猶不知其為詐也。沉思久之,復診如故,豁然省悟,豈即仲景之說乎?遂大聲曰:此病危矣!使非火攻,用如棗慄之艾,連灸眉心、人中、小腹,必不可活。但火灸尚遲,姑先與藥,使其能咽,咽後有聲則生,不灸亦可。
彼狡奴聞言,竊已驚怖,惟恐火艾著身,藥到即咽,少頃即哼出聲而徐起矣。○一相契蓄二妾,其一燕姬,有母隨之。二姬相競,其母助惡,撒賴,遂厥若死,令婢抱坐,自暮及旦,絕無蘇意。延予入室,見其肉厚色黑,面青目瞑,手撒息微,脈伏若脫,亦意其真危也。斯時欲加溫補,慮其逆氣未散;欲加開導,慮其脈之似絕。
躊躇未決,乃復請診,則十指交叉抱腹,因疑前番撒手,今既能叉,豈他人之所為乎?及著手再診,似有相嫌之意,拽之不動,此更可疑。因出其不意卒猛一扯,頓脫有聲,力強且勁,由是疑釋,謂其將死之人,豈猶力有如此?思其脈伏,或肉厚氣滯,北人稟賦多有之;或兩腋夾緊,奸人狡詐亦有之。若面青息微,則怒氣使然。
識見既定,因聲言其危,使聞灸法以恐勝之,投藥到咽即活。次日,友詢餘日昨藥果何元妙?予曰:所秘在言,不過借藥為名耳。可見人情難測,使非再診而再察之,幾為所誑矣。○一戚子為人所毆,臥病旬日,吐血盈盆,喧傳人命。醫見危劇,束手防累。予後往視,察色無窘苦之意;診脈皆和緩如常,始疑繼悟,潛語之曰:他可欺耶,予亦可欺耶?此爾血耶,抑家禽血耶?其人愕然,遂為調和而散。○一婦妒妾,病劇僵厥,咬牙瞪目,夫驚無措。
脈非其病,遂用前法治愈。不但為人造福,且可防人之欺,紀資倉卒之用。(《景岳全書》)
白話文:
[詐病]
張仲景說,當醫生正在把脈時,如果病人打哈欠,那表示他其實沒有生病。假如病人面向牆躺着,聽到醫生來了也不驚訝起身看過來,如果這樣說了三次還是沒有任何反應,而且在診脈時還吞口水,這都是假裝生病的跡象。即使脈象正常,他說自己的病情很嚴重,必須要服用催吐或瀉下的藥,或者要鍼灸數十乃至上百處才能痊癒。
張景嶽認爲,人生病並非出於自願,怎麼會有人裝病呢?然而,有的因爲訴訟爭執,有的因爲鬥毆,有的因爲妻妾間的嫉妒,有的因爲名利相關,人性中的欺詐就會在這種情況下顯現。如果沒有洞察力,就很容易被欺騙。治療方法也是利用他們的欺騙反過來欺騙他們,這樣真實的病情就會顯露出來,假裝的病也會自行消失。這是醫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。
張景嶽舉了一個例子,一個朋友的妓女突然倒在地上,口吐白沫,四肢冰冷,呼吸幾乎停止,看到這樣的狀況讓人非常震驚。然而,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平和,並沒有病狀,他開始疑惑,爲什麼脈象如此正常,症狀卻如此嚴重?他初次遇到這種情況,不知道這是假裝的。思考良久,再次診斷,情況依舊,他突然醒悟,這難道就是張仲景所說的情況嗎?於是大聲說:“這個病很危險!如果不採用火攻,比如用棗慄大小的艾條連續灸眉心、人中、小腹,她不可能活下去。但是火灸太慢,先給她吃藥,如果她能吞下去,吞下後有聲音就表示有救了,不灸也沒問題。”
那個狡猾的女子聽到這話,已經嚇壞了,生怕艾灸燒到自己,藥一到就立刻吞下,過了一會兒,她哼了一聲,慢慢地站了起來。
又有一個朋友有兩個妾,其中一個來自燕地,她的母親跟着她。兩個妾互相競爭,那位母親幫助惡作劇,裝死,讓婢女抱着她從傍晚到天亮,完全沒有甦醒的跡象。我被請進房間,看到她皮膚厚實,臉色黝黑,面色青白,眼睛緊閉,手撒開,呼吸微弱,脈象沉伏,似乎快要斷氣,我起初以爲她真的病得很重。這時我想用溫補療法,但擔心她的逆氣還沒有散去;我想用開導的方法,但又擔心她的脈象像是斷絕了。
猶豫不決,我又請她讓我再次診斷,卻發現她的手指交叉抱着腹部,我懷疑之前她撒手,現在既然能交叉,難道是別人做的?當我再次把手放在她身上時,她似乎有些牴觸,我用力拉她的手,但她不動,這更讓我覺得可疑。於是,我趁她不注意,猛地一拉,頓時傳來一聲響,力氣強而有力,由此我解除了疑慮,心想,一個快要死的人,怎麼可能還有這麼大的力氣?我認爲她的脈象沉伏,可能是因爲皮膚厚實,氣血滯留,北方人常常有這樣的體質;也可能是因爲兩腋夾得太緊,奸詐的人也會這樣做。至於面色青白,呼吸微弱,則是因爲憤怒所致。
既然確定了病情,我大聲說她病得很重,讓她聽到灸法,以此來嚇唬她,告訴她只要吃藥,吞下去就能活。第二天,朋友問我昨天的藥有什麼神奇的功效?我說:祕密在於言語,不過是借藥爲名罷了。可見人心難測,如果不是再次診斷並仔細觀察,我差點就被騙了。
還有一個親戚被人毆打,臥牀十多天,吐了一盆血,大家都說他快不行了。醫生看到病情危急,束手無策,怕惹上麻煩。後來我去探望,觀察他的臉色並沒有痛苦的樣子;診脈後發現他的脈象都平和緩和如常,我開始懷疑,然後明白過來,私下對他說:別人可以騙,但我也可以被騙嗎?這是你的血,還是家禽的血?那個人愣住了,於是我給他調養了一下,事情就這樣結束了。
一個婦人嫉妒小妾,病情嚴重,僵硬昏厥,咬牙瞪眼,丈夫驚慌失措。然而,她的脈象並不符合她的病情,於是我用同樣的方法治療,她就好了。這不僅是在幫助別人,還可以防止別人欺騙你,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派上用場。(《景嶽全書》)
2. 補遺
煎厥
陽氣者,煩勞則張,精絕,闢積於夏,使人煎厥。○少氣善怒者,陽氣不治,陽氣不治,則陽氣不得出。肝氣當治而未得,故善怒。善怒者,名曰煎厥。(《素問》)
煩勞,煩擾也。煩擾乎陽,則陽氣張大而火炎矣。火炎則水乾,故令精絕。是以遷延闢積至於夏月,內外皆熱,則火益熾而精益虧。孤陽厥逆,如煎如熬,故曰煎厥。○陽氣不治者,陽氣不舒也。肝氣當治而未得者,木性不得條達也。肝志怒,故善怒煎厥者,怒志煎熬厥逆也。(吳鶴皋)
薄厥
陽氣者,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。(《素問》)
陽氣宜於沖和,不宜大怒。怒為肝志,肝者,藏血之臟,故怒則氣逆於肝,迫血上行,而菀積於胸中矣。搏,雷風相搏之搏,邪正摩蕩之名;厥,亦氣逆也。(吳鶴皋)
痤痱
汗出見濕,乃生痤痱。○勞汗當風,寒薄為皶,郁乃痤。(《素問》)
汗方出,則元府開,濕留膚腠,甚者為痤,微者為痱。痤,癤也;痱,疹也。(《類經》)
大僂
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開闔不得,寒氣從之,乃生大僂。(《素問》)
開,謂皮腠發泄;闔,謂元府封密。開闔失宜,為寒所襲,則不能柔養乎筋。而筋拘急,形容僂俯矣。(吳鶴皋)
風消
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,其傳為風消。(《素問》)
二陽者,足陽明胃經也。此病由心脾所發,正以女子有不得隱曲之事,郁之於心,故心不能生血,血不能養脾,始焉胃有所受,脾不能運化,繼則胃漸不納受矣,故知胃病發於心脾也。由是則水穀衰少,無以化精微之氣,而血脈遂枯,月事不能時下矣。血枯氣鬱而熱生,熱極則風生,而肌肉消爍,故謂之風消。(馬元臺)
隱曲
太陽之勝,凝慄且至,非時水冰,羽乃後化。痔瘧發,寒厥入胃,則內生心痛。陰中乃瘍,隱曲不利,互引陰股,筋肉拘苛,血脈凝泣,絡滿色變,或為血泄。○太陰在泉,客勝則足痿下重,便溲不時。濕客下焦,發而濡瀉,及為腫、隱曲之疾。主勝則寒氣逆滿,食欲不下,甚則為疝。
○腎風之狀,多汗惡風,面龐然浮腫,脊痛不能正立,其色炲,隱曲不利。○三陰三陽俱搏,心腹滿,發盡,不得隱曲,五日死。○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。(《素問》)
不得隱曲,陽道病也。隱曲二字,本經見者凡五,皆指陽道為言,以類察之,可得其義。(《類經》)
心掣
一陽發病,少氣、善咳、善泄,其傳為心掣。(《素問》)
心掣,心引而動也。心不易受邪,在五行為火。膽與三焦之火既熾,則同氣相求,必歸於心,心引而動,名曰心掣。(吳鶴皋)
結陽
結陽者,腫四肢。(《素問》)
白話文:
補遺
煎厥
當人過度勞累時,體內的陽氣會過度擴張,導致精氣耗竭。如果在夏天又積熱,就會使人產生煎厥這種疾病。 這種病症的人會感到氣短易怒,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無法正常運行,無法向外發散。肝氣應該被疏理卻沒有得到疏理,所以會容易發怒。這種容易發怒的病症,就叫做煎厥。 過度勞累會擾動陽氣,使陽氣過度擴張而產生火熱。火熱會使體內的水分乾枯,導致精氣耗竭。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到夏天,內外都會感到燥熱,火熱會更加旺盛,精氣也會更加虧損。這會導致陽氣虛弱而逆亂,身體會感到像被煎熬一般,所以稱為煎厥。陽氣無法正常運行,表示陽氣沒有疏通;肝氣應該被疏理卻沒有得到疏理,表示肝的疏泄功能失調。肝主怒,所以容易發怒。煎厥的發作,就是因怒火煎熬導致氣機逆亂。
薄厥
當人過度憤怒時,體內的氣會耗散,導致血液逆流到頭部,讓人產生薄厥這種疾病。 陽氣應該平和順暢,不應該因過度憤怒而受到擾動。憤怒是肝的情緒表現,而肝是儲藏血液的臟器。因此,憤怒會導致氣機上逆到肝臟,迫使血液向上運行,並積聚在胸中。這裡的「搏」,指像雷和風互相搏擊一樣,形容邪氣和正氣互相衝撞。而「厥」也是指氣機逆亂。
痤痱
當人流汗後又接觸到潮濕的環境,就容易產生痤瘡和痱子。或者當人勞動流汗後吹到風,寒邪會侵入皮膚,形成類似粉刺的東西,鬱積在皮膚內就會形成痤瘡。 當汗剛流出時,毛孔是打開的。如果濕氣停留在皮膚紋理中,嚴重的話會形成痤瘡,輕微的話則會形成痱子。痤瘡就是癤子,而痱子就是疹子。
大僂
陽氣的作用是:精氣充足可以滋養精神,柔和可以滋養筋骨。如果皮膚的開合功能失調,寒氣就會趁虛而入,導致身體產生大僂這種疾病。 「開」是指皮膚毛孔的發散,「闔」是指毛孔的閉合。如果開合功能失調,被寒氣侵襲,就無法柔和地滋養筋骨,導致筋骨拘急,身體彎腰駝背。
風消
足陽明胃經的疾病如果影響到心脾,使人有難以啟齒的心事,導致女子月經不來,這種情況會發展成風消這種疾病。 「二陽」指的是足陽明胃經。這種疾病是由心脾功能失調引起的,主要是因為女子有難以啟齒的事情,鬱結在心中,導致心無法產生血液,血液無法滋養脾臟。一開始是胃可以接受食物,但脾臟無法運化;後來胃逐漸不能接受食物。所以知道胃病是從心脾的問題引起的。因此,水穀精微之氣減少,無法化生精血,導致血脈枯竭,月經無法按時來。血枯氣鬱會產生熱,熱到極致就會生風,導致肌肉消瘦,所以稱為風消。
隱曲
太陽經氣過盛,會感到寒冷戰慄,即使不是寒冷季節,也會出現結冰的情況,而且冰會很難融化。出現痔瘡、瘧疾,或是寒邪侵入胃部,就會引起內心疼痛。陰部會長瘡瘍,導致陽道功能障礙,不利於排泄,還會牽引到陰股,使得肌肉拘急,血脈凝滯,絡脈充盈,顏色改變,甚至出現出血。 如果太陰經氣受到外邪侵襲,會導致腳部痿軟無力,感覺沉重,大小便失常。濕邪停留在下焦,會引起腹瀉或水腫,以及陰部疾病。如果太陰經氣過盛,會導致寒氣逆滿,食慾不振,嚴重時會出現疝氣。 腎的風邪症狀表現為多汗惡風,面部浮腫,背部疼痛不能站直,皮膚顏色晦暗,陰部功能障礙。如果三陰經和三陽經的邪氣同時搏動,會引起心腹脹滿,排泄困難,導致陽道功能障礙,五天後就會死亡。足陽明胃經的疾病如果影響到心脾,使人有難以啟齒的心事,也會導致女子月經不來。 這裡所說的「不得隱曲」,是指陽道的功能障礙。在《素問》中,「隱曲」二字共出現五次,都是指陽道功能方面的問題。從這些例子中,可以推斷出它的含義。
心掣
一陽經發病,會出現氣短、咳嗽、容易腹瀉的症狀,這種情況會發展成心掣這種疾病。 「心掣」指的是心臟牽引而動。心臟不容易受到邪氣侵襲,在五行中屬於火。如果膽和三焦的火氣過旺,就會同氣相求,聚集在心臟,導致心臟被牽引而動,這種情況叫做心掣。
結陽
「結陽」是指四肢腫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