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8)
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8)
1. 諸蟲
經義
腸中有蟲瘕及蛟蛕,皆不可取以小針。心腸痛,憹作痛,腫聚,往來上下行,痛有休止,腹熱喜渴涎出者,是蛟蛕也。以手按聚而堅持之,無令得移,以大針刺之,蟲不動,乃出針。○帝曰:人之涎下,何氣使然?岐伯曰:胃中有熱則蟲動,蟲動則胃緩,胃緩則廉泉開,故涎下。○中熱則消穀,消穀則蟲上下作,腸胃充郭,故胃緩。
胃緩則氣逆,故唾出。(《靈樞》)
哲言
蟲得木氣乃生,得雨氣乃化。故非厥陰風木之氣不生,非太陰濕土之氣不化。(張子和)
蟲由濕熱鬱蒸而生,觀之日中有雨,則禾節生蟲,其理明矣。善乎!張戴人推言之也。曰:水火屬春夏,濕土屬季夏,水從土化,故多蟲焉。人患蟲積,多由飢飽失宜,或過餐魚鱠酒酪,中脘氣虛,濕熱失運,故生諸蟲。小兒最多,大人間有其候。心𩞄腹痛,嘔吐涎沫,面色萎黃,眼眶鼻下青黑,飲食不進,肌肉不生,默默欲眠,微有寒熱,如不早治,相生不已。古人云:蟲長一尺,則能害人,蟲若串貫,殺人甚急。
(《證治準繩》)
濕熱生蟲,譬之溝渠汙濁積久不流,則諸蟲生於其中。(《推求師意》)
風字從蟲,蟲,風化也。濕熱鬱久則生蟲,腐草為螢,陳麥為蛾之類。果實外殼完整,蟲生於內,人之腸胃,無物不受,豈得無蟲?其猖狂於腸胃,為痛為嘔,為嗽為嗜,種種煩苦,須仗醫藥。至蛔蟲乃人之消化搬運者,偶為食傷,則或吐出,或瀉出,和中自安,不可攻伐。(《醫學六要》)
一曰伏蟲,長四寸許,為群蟲之長。二曰蛔蟲,長尺許,輕則嘔吐腹痛,多則貫心殺人。三曰白蟲,長五寸余,母子相生,其形轉大,至四五尺則殺人。四曰肉蟲,狀若爛杏,令人煩滿。五曰肺蟲,其狀如蠶,令人咳嗽聲嘶。六曰蝟蟲,狀如蝦蟆,令人嘔吐。七曰弱蟲,狀如瓜瓣,令人多唾。
八曰赤蟲,狀如生肉,令人腸鳴。九曰蟯蟲,狀如菜蟲,形至微細,居洞腸間,令人痔痢。又有三尸蟲,狀如馬尾薄筋,依脾而居,有頭尾,長三寸。又有勞蟲、隔噎蟲、癩蟲、蠱蟲、狐惑蟲,未易枚舉,類推而治之可也。(《醫統》)
蟲瘕之證,其痛則懊憹難忍,或肚腹腫起而結聚於內,或往來上下而行無定處,或蟲動則痛、靜則不痛,而有時休止,或腹熱喜渴而口涎出者,是皆蟲瘕之為患也,○蟲之為病,人多有之,由於化生,誠為莫測。在古書,雖曰由濕由熱,由口腹不節,由食飲停積而生,是固皆有之矣。
然以常見驗之,則凡臟強氣盛者,未見其有蟲,正以隨食隨化,蟲自難存。而蟲能為患者,終是臟氣之弱,行化之遲,所以停聚而生耳。然生蟲數者之中,又惟生冷為最,即如收藏諸物,但著生水,或近陰濕,則易蛀腐。故凡愛養小兒,極當節其水果。至治蟲之法,雖當去蟲,而欲治其生蟲之本,以杜其原,尤當以溫養脾腎元氣為主。
白話文:
經義
腸道裡有蟲瘕和蛟蛕這些寄生蟲,都不能用小針去刺。如果出現心腸疼痛,像扭絞一樣的痛,腹部腫脹,感覺蟲在肚子裡上下移動,疼痛時好時壞,而且腹部發熱、口渴、流口水,這就是蛟蛕在作怪。可以用手按住腹部腫塊,不讓它移動,然後用大針刺下去,如果蟲不動了,就拔出針。
皇帝問:人為什麼會流口水?岐伯回答說:胃裡有熱氣,蟲就會活動;蟲活動,胃就鬆弛;胃鬆弛,口裡下方的廉泉穴就會打開,所以就流口水。
身體裡有熱就會消化食物,消化食物後,蟲就會上下竄動,腸胃被撐滿,所以胃就鬆弛。胃鬆弛後,氣就會逆流,所以就吐口水。
哲言
蟲是靠木氣而生的,靠雨水之氣而成長變化。所以,如果不是厥陰風木的氣就不會產生,如果不是太陰濕土的氣就不會成長變化。
蟲是從濕熱鬱積蒸發出來的。看看下雨天的稻田,稻稈上就會生蟲,道理很明顯。張戴人說得很好:「水和火屬於春夏兩季,濕土屬於季夏,水會轉化為土,所以容易生蟲。」人患有蟲積,多半是因為飢飽不正常,或是吃了過多生魚片、酒或乳酪等食物,導致中脘氣虛,濕熱無法正常運作,所以才會生蟲。小孩子最容易有這種情況,大人偶爾也會有。症狀包括心口痛、肚子痛、想吐、流口水、面色蠟黃、眼眶和鼻子下方發青、食慾不振、身體虛弱、想睡覺、稍微發冷發熱。如果不早點治療,蟲會不斷生長。古人說:蟲長到一尺長,就會危害人體,如果蟲竄來竄去,會很快要人命。
濕熱會生蟲,就像水溝裡汙濁的水積久不流,就會滋生各種蟲子。
「風」這個字,從「蟲」字邊,說明風是蟲變化而來的。濕熱鬱積久了就會生蟲,就像腐爛的草會變成螢火蟲,陳年的麥子會變成蛾一樣。水果外殼完整,蟲卻生在裡面。人的腸胃,什麼東西都可能進去,怎麼可能沒有蟲呢?它們在腸胃裡作怪,會引起疼痛、嘔吐、咳嗽、怪癖等各種不舒服,必須依靠藥物來治療。至於蛔蟲,它其實是幫助人消化食物的,如果因為吃壞東西,可能會吐出來或拉出來,只要調理好腸胃就會恢復正常,不需要用藥去攻擊它。
一種叫伏蟲,長約四寸,是各種蟲的首領。第二種叫蛔蟲,長約一尺,輕微的會引起嘔吐腹痛,嚴重的話會穿破心臟,導致死亡。第三種叫白蟲,長五寸多,母子相生,越長越大,長到四五尺就會要人命。第四種叫肉蟲,形狀像爛杏子,會讓人覺得煩躁腹脹。第五種叫肺蟲,形狀像蠶,會讓人咳嗽聲音嘶啞。第六種叫蝟蟲,形狀像蛤蟆,會讓人嘔吐。第七種叫弱蟲,形狀像瓜瓣,會讓人流很多口水。第八種叫赤蟲,形狀像生肉,會讓人腸鳴。第九種叫蟯蟲,形狀像菜蟲,非常細小,住在肛門附近的腸道裡,會讓人得痔瘡或痢疾。另外還有三尸蟲,形狀像馬尾上的薄筋,依附在脾臟上,有頭有尾,長三寸。還有勞蟲、隔噎蟲、癩蟲、蠱蟲、狐惑蟲等等,無法一一列舉,可以根據它們的特性來推斷治療方法。
蟲瘕引起的疼痛,讓人難以忍受,有時會肚子腫脹,蟲子聚集在裡面;有時會上下移動,沒有固定位置;有時蟲子活動的時候會痛,安靜的時候就不痛,而且疼痛時好時壞;有時腹部發熱,口渴,並且流口水。這些都是蟲瘕引起的。
有蟲病的人很多,因為蟲是自己產生出來的,很難預料。古書上說,蟲是因為濕熱、飲食不節制、食物積滯而產生的,這些說法都有道理。
但是,從常見的情況來看,凡是臟腑強健、氣血旺盛的人,很少有蟲。因為他們吃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快消化掉,蟲很難生存。而蟲之所以能危害人體,是因為臟腑虛弱,消化吸收功能差,所以才會導致食物積聚而生蟲。在各種生蟲的原因中,吃生冷食物是最容易導致生蟲的。就像儲藏東西,如果碰到生水或靠近潮濕的地方,就容易腐爛生蟲。所以,如果照顧小孩,一定要注意不要讓他們吃太多水果。至於治療蟲病的方法,雖然要驅蟲,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治療,避免蟲再次滋生,所以要以溫養脾腎元氣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