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7)

1. 肺痿肺癰

胃脘癰有虛、實二種:實者易消,若成膿,必大吐膿血而愈;惟虛證則多不治,先則胃中痛脹,久而心下漸高,其堅如石,或有寒熱,飲食不進,按之尤痛,形體枯瘦,此乃思慮傷脾之證,不待膿成即死。故凡腹中有一定痛處,惡寒倦臥,不能食者,皆當番察,防成內癰。幸毋因循,以至久而膿潰,自傷其生也。

(徐靈胎)

咳即胸中隱痛,心胸甲錯,振寒脈數,咽乾不渴,時出濁唾腥臭,吐膿如米粥者,肺癰也。少腹重,按之痛,便數似淋,汗出惡寒,身皮甲錯,腹皮繃急如腫狀,脈滑數者,腸癰也。胃脘隱痛,手不可近,胃脈沉細,人迎逆而盛者,胃脘癰也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白話文:

肺痿肺癰

胃部癰腫有虛證和實證兩種:實證比較容易痊癒,如果化膿,通常會大量吐出膿血後就會好轉;但虛證則大多難以治癒,初期會感到胃部疼痛脹滿,久而久之,心下部位會逐漸隆起,堅硬如石頭,可能伴隨發冷發熱、食慾不振,按壓時會更加疼痛,身體也會變得消瘦。這通常是思慮過度損傷脾臟所導致的,這種情況甚至還沒化膿就可能死亡。因此,凡是腹部有固定痛處,怕冷、倦怠臥床、無法進食的人,都應該仔細觀察,預防形成內癰。千萬不要拖延,以至於久了膿腫潰破,白白喪失性命。

(徐靈胎)

咳嗽時胸部隱隱作痛,胸部感覺僵硬不適,發冷顫抖,脈搏跳動快速,喉嚨乾燥卻不口渴,時常咳出混濁腥臭的痰,吐出的膿液像米粥一樣,這就是肺癰。小腹感到沉重,按壓時會疼痛,頻繁想排便且有淋漓不盡的感覺,出汗怕冷,皮膚粗糙,腹部皮膚繃緊腫脹,脈象滑而快,這是腸癰。胃部隱隱作痛,不能用手觸碰,胃脈沉細,人迎脈搏卻逆向而強盛,這是胃脘癰。(《證治準繩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