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2)
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2)
1. 肺痹
經義
風者,百病之長也。病入舍於肺,名曰肺痹,發咳上氣。○白,脈之至也,喘而浮。上虛下實,驚有積氣在胸中,喘而虛,名曰肺痹,寒熱。○肺痹者,煩滿,喘而嘔。○淫氣喘息,痹聚在肺。(《素問》)
哲言
肺為呼吸之橐籥,位居最高,受臟腑上朝之清氣,稟清肅之體,性主乎降。又為嬌臟,不耐邪侵,六淫之氣一有所著,即能致病。其性惡寒、惡熱、惡燥、惡濕,最畏火風,邪著則失其清肅,降令遂痹塞不通爽矣。
治法:因於風者,則用薄荷、桑葉、牛蒡之屬;兼寒則用麻黃、杏仁之類;若溫熱壅遏而痹者,則用射干、連翹、山梔、兜鈴、竹葉、沙參、象貝;因濕則用通草、滑石、桑皮、苡仁;因燥則用梨皮、蘆根、枇杷葉、紫菀;開氣則用蔞皮、香豉、蘇子、桔梗、蔻仁。其葦莖湯、葶藶大棗湯,一切藥品總皆主乎輕浮,不用重濁氣味。
所謂微辛以開之,微苦以降之,適有合乎輕清嬌臟之治也。肺主百脈,為病最多,肺與大腸為表裡,又與膀胱通氣化,故二便之通閉,肺實有關係焉。(《臨證指南》)
肺為清虛之臟,喜通利,惡壅塞,毫髮不可干之。今為濁邪阻閉,非清虛通利之藥不可。古人治此證,每用瀉白散獲效。(方星岩)
白話文:
[肺痹]
風邪是各種疾病的根源。當風邪侵入肺部,稱為「肺痹」,會導致咳嗽及呼吸困難。如果看到白色舌苔,脈搏急促且浮動,表示上焦虛弱而下焦實滯,驚悸且胸部有積聚的氣,呼吸困難且虛弱,這就是「肺痹」,伴隨寒熱交錯的症狀。「肺痹」的患者,常感到胸悶、呼吸困難及嘔吐。如果邪氣使呼吸困難,那痹症就聚集在肺部。
肺部是呼吸系統的主要部位,位置最高,負責接收臟腑向上輸送的清新空氣,具有清肅的特性,功能在於下降。但肺部非常脆弱,一旦受到外來邪氣的侵害,就會生病。肺部害怕寒冷、高溫、乾燥及濕氣,最怕火和風,一旦邪氣入侵,就會失去清肅的本質,造成肺部機能受阻。
治療方法:如果是由風邪引起,可用薄荷、桑葉、牛蒡等藥材;如果併有寒症,可用麻黃、杏仁等藥材;如果是因溫熱過盛導致肺部受阻,可用射干、連翹、山梔、兜鈴、竹葉、沙參、象貝等藥材;如果是因為濕氣,可用通草、滑石、桑皮、薏仁等藥材;如果是因為乾燥,可用梨皮、蘆根、枇杷葉、紫苑等藥材;如果是為了開氣,可用蔞皮、香豉、蘇子、桔梗、蔻仁等藥材。像葦莖湯、葶藶大棗湯等,所有藥物都應以輕盈為主,避免使用沉重的藥材。
稍微辛辣的藥材可以幫助打開肺部,稍微苦澀的藥材可以幫助下降,這正好符合治療肺部疾病的方法。肺部主管全身的血液循環,因此肺部疾病最為多見。肺部和大腸互為表裡,並且與膀胱相關聯,所以排尿和排便的問題,肺部都有一定的影響。
肺部是一個清虛的器官,喜歡通暢,討厭阻塞,任何微小的異物都不能容忍。現在被混濁的邪氣堵塞,必須使用清虛通暢的藥物。古人治療這種症狀,常用瀉白散,效果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