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1)

1. 胸痹

哲言

胸痹與胸痞不同。胸痞有暴寒鬱結於胸者;有火鬱於中者;有寒熱互郁者;有氣實填胸而痞者;有氣衰而成虛痞者;有肺胃津液枯澀,因燥而痞者;有上焦濕濁瀰漫而痞者。若夫胸痹,但因胸中陽虛不運,久而成痹。《內經》未曾詳言,惟《金匱》立方俱用辛滑溫通,所云:寸口脈沉而遲,陽微陰弦,是知但有寒證而無熱證矣。治法亦惟溫通上焦清陽為主。

莫與胸痞、結胸、噎隔、痰食等證混治,斯得之矣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凡遇胸痹、心痛、短氣等證,以為虛而有邪在,非虛也;以為實而有邪乘,非實也。標本緩急之間,神明者顧可缺一不講也耶?(魏荔彤)

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氣,寸口脈沉而遲,關上小緊數,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。○胸痹不得臥,心痛徹背者,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。○胸痹,心中痞氣,氣結在胸,胸滿,脅下逆搶心,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;人參湯亦主之。○胸痹,胸中氣塞短氣,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;橘枳薑湯亦主之。○胸痹緩急者,薏苡仁附子散主之。(《金匱》)

胸所蘊者,氤氳之氣,此處宜空而不宜實。空者,陽氣宣也;實者,陰氣著也。氤氳之氣,一經沸郁,而營弗能從,則若痰、若瘀、若氣、若飲,皆刺而痛之之具也。治法有升、有降、有導、有泄之不同,總不若此之開鬱順氣,能宣發諸陽而使之開也。(程郊倩)

胸中陽氣,如離照當空,曠然無外,設地氣一上,則窒塞有加。故知胸痹者,陰氣上逆之候也。仲景微則用薤白、白酒以通其陽;甚則用附子、乾薑以消其陰。世醫不知胸痹為何病,習用豆蔻、木香、訶子、三稜、神麯、麥芽等藥,坐耗其胸中之陽,亦相懸矣。(喻嘉言)

胸痹三方,皆用栝蔞、薤白,按其治法,卻微分三焦。《經》言:淫氣喘息,痹聚在肺。蓋謂妄行之氣,隨各臟之內因所主而入為痹。然而病變不同,治亦稍異。止就胸痹喘息、咳唾、胸背痛、短氣者,君以薤白滑利通陽,臣以栝蔞潤下通陰,佐以白酒熟谷之氣上行藥性,助其通經活絡,而痹自開。若轉結中焦,而為心痛徹背者,但加半夏一味,和胃而通陰陽。

若結於胸脅,更加逆氣上搶於心,非但氣結陽微,而陰氣並上逆矣。薤白湯無足稱也,須以枳實、厚朴先破其陰氣,去白酒之醇,加桂枝之辛,助薤白、枯蔞通陽行痹。

脈候

師曰:夫脈當取太過不及,陽微陰弦,即胸痹而痛,所以然者,責其極虛也。今陽虛知在上焦,所以胸痹心痛者,以其陰弦故也。(《金匱》)

選案

文學錢尊玉,胸中不舒者年餘,不能自言其狀,頗以為慮。投以薤白栝蔞湯,次日云:一年之病,一劑而頓除,抑何神焉?不過以仲景之心法為法耳,何神之有?(喻嘉言)

白話文:

[胸痹]

胸痹與胸痞不一樣。胸痞可能是因爲突然受寒使胸部氣血鬱結;可能是內火積聚;可能是寒熱交雜鬱結;可能是氣過多導致胸部脹滿;可能是氣力衰弱造成虛痞;可能是肺胃的津液乾涸,因乾燥而產生痞感;可能是上焦溼氣過重瀰漫而產生痞感。至於胸痹,則是因爲胸中陽氣虛弱不流通,久而久之形成痹症。《內經》沒有詳細說明,只有《金匱》處方都使用辛辣滑潤溫通藥物,它說:寸口脈象深沉且遲緩,陽氣微弱陰氣偏盛,因此只存在寒證而無熱證。治療方法主要爲溫通上焦的清陽。

不要將胸痹、結胸、噎隔、痰食等症狀混淆治療,這樣就能掌握治療方法了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遇到胸痹、心痛、短氣等症狀時,認爲是虛症有邪氣侵入,其實不然;認爲是實症有邪氣侵襲,其實也不是。在根本和表象、緩急之間,精明的醫生怎能對其中任何一項視而不見呢?(魏荔彤)

胸痹病症表現爲喘息、咳嗽、胸背疼痛、短氣,寸口脈象深沉且遲緩,關上脈象輕微緊數,可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治療。胸痹無法平躺,心痛直達背部,可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。胸痹,胸中心中有痞氣,氣結在胸,胸滿,脅下逆氣衝心,可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或人參湯治療。胸痹,胸中氣塞短氣,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湯或橘枳薑湯治療。胸痹症狀緩急不定,可用薏苡仁附子散治療。(《金匱》)

胸中蘊藏的是氤氳之氣,此處應爲空曠而非實滿。空曠,代表陽氣宣發;實滿,代表陰氣凝滯。一旦氤氳之氣沸騰鬱結,營血不能隨行,那麼痰、瘀、氣、飲都會成爲刺痛的源頭。治療方法有升、降、導、泄的不同,總不如開鬱順氣,能宣發諸陽並使其暢通。(程郊倩)

胸中的陽氣,就像陽光普照,空曠無邊,如果地氣上升,就會產生窒塞。所以胸痹,是陰氣上逆的表現。張仲景對於輕微胸痹,使用薤白、白酒來通陽;嚴重則使用附子、乾薑來消除陰氣。一般醫生不知道胸痹是什麼病,習慣使用豆蔻、木香、訶子、三棱、神曲、麥芽等藥,消耗胸中的陽氣,這差距就大了。(喻嘉言)

胸痹的三個方劑,都使用栝蔞、薤白,按照治療方法,卻微妙地區分了三焦。《經》說:淫氣喘息,痹聚在肺。指的是妄行的氣,隨着各臟腑的內因所主而入爲痹。然而疾病變化不同,治療方法也稍有差異。僅針對胸痹喘息、咳嗽、胸背疼痛、短氣的情況,以薤白爲主藥,其滑利通陽;以栝蔞爲輔藥,其潤下通陰;佐以白酒,其熟谷之氣上行藥性,幫助通經活絡,痹症自然會緩解。如果轉移到中焦,形成心痛直達背部,只需添加半夏一味,調和胃氣並通陰陽。

如果結於胸脅,再加上逆氣上衝於心,不僅是氣結陽微,陰氣也上逆了。薤白湯不足以稱道,必須先用枳實、厚朴打破陰氣,去掉白酒的醇厚,加入桂枝的辛味,協助薤白、栝蔞通陽行痹。

[脈候]

老師說:脈象應當區分太過與不足,陽微陰弦,就是胸痹而痛的症狀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爲極度虛弱。現在知道陽虛在上焦,所以會有胸痹心痛,因爲陰弦的緣故。(《金匱》)

[選案]

文學家錢尊玉,胸中不適一年多,無法描述其症狀,頗爲憂慮。服用薤白栝蔞湯後,第二天說:一年的病痛,一劑藥就立刻解除,真是太神奇了!不過,這不過是遵循張仲景的心法而已,有什麼神奇的呢?(喻嘉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