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20)

1. 腳氣

夫病邪深伏於內,非此藥莫能通達。俗云此藥引風入骨,如油入面,以致人不敢服。大抵有此病,服此藥,豈可泥於俗說。(《薛氏醫案》)

附方

杉木湯,柳子厚救死方云:夜半得腳氣痛絕,腹塊如石,昏困且死,此湯服之大下,塊散氣通。方用杉木一節、橘葉一升(無葉以皮代之)、大腹檳榔七枚(連子捶碎)、童便三升,煮,分二服。若一服得快利,即停後服。

五枝湯洗方,足上紅腫疼痛者,為濕腳氣。不腫者,為乾腳氣。麻木者,為風。此方均治。柳枝、桃枝、楮枝、桑枝、槐枝各等分,水煎洗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邪氣深藏在身體內部,不是這種藥就無法讓它疏通。俗話說這種藥會把風邪引入骨頭,像油滲入麵粉一樣,導致人們不敢服用。大體上來說,有這種病,服用這種藥,怎麼可以拘泥於俗話呢?

附方

杉木湯,柳子厚的救命方說:半夜得了腳氣,痛到極點,腹部有硬塊像石頭一樣,昏迷快要死了,服用這個湯藥後會大量排泄,硬塊散開,氣就通了。藥方用杉木一節、橘葉一升(沒有葉子就用橘子皮代替)、大腹檳榔七枚(連同果核一起搗碎)、童子尿三升,一起煮,分兩次服用。如果服用一次後就快速排泄,就停止服用第二次。

五枝湯洗方,腳上紅腫疼痛的,是濕腳氣。不腫的,是乾腳氣。麻木的,是風邪引起的。這個方子都能治療。用柳枝、桃枝、楮枝、桑枝、槐枝各取等量,用水煎煮後用來洗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