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17)
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17)
1. 痹(附麻木、癢、鶴膝風)
附癢
諸痛癢瘡,皆屬心火。(《素問》)
痛者陰也,癢者陽也。○足厥陰虛則暴癢,任脈虛則癢搔。(《靈樞》)
人近火氣者,熱微則癢,熱甚則痛,附近則灼而為瘡,皆火之用也。癢者,美疾也,故火旺於夏,而萬物蕃美也。炙之以火,漬之以湯,而癢轉甚者,熱之所使也。因而癢去者,熱令皮膚緩縱,腠理疏通,陽氣得泄,熱散而去故也。夏熱膚癢,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,寒能收斂,腠理閉密,陽氣鬱結,不能散越,怫熱內作故也。癢得爬而解者,癢為火化,爬令皮膚辛辣而屬金化,辛能散,故金化見則火分解矣。
或謂痛為實,癢為虛者,非謂虛為寒也,正謂熱之微甚。(劉河間)
諸癢為虛,血不榮於肌腠,所以癢也。當用滋補藥以養陰血,血和肌澤,癢自不作。(《丹溪心法》)
附鶴膝風
鶴膝風,由於調攝失宜,虧損足三陰經,風邪乘虛而入,以致肌肉日瘦,內熱食減,肢體攣痛。初起蔥熨可消,久則膝大腿細。傷於脾胃者,用補中益氣湯;傷於肝腎者,用六味地黃湯;若欲作膿或潰後者,用十全大補湯;若見口乾頭暈,並用補中益氣湯;食少便泄者,用六君子湯;熱來復去,膿水清稀,肌肉不生者,用八珍、十全大補湯;臍腹冷疼,腳膝無力,頭暈吐痰者,用八味丸。(薛立齋)
鶴膝風,即風寒之痹於膝者也。膝骨日大,上下肌肉日漸枯細。且未可治其膝,先養其血氣,俾肌肉漸榮,後治其膝可也。此與治偏枯之證大同,夫既偏枯矣,急溉其未枯者,然後既枯者得其通暢而復榮。倘不知從氣引血,從血引氣之法,但用散風套藥,鮮有不全枯而速死者。古方治小兒鶴膝風,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、牛膝,不治其風,其意最善。(喻嘉言)
附方
再造丸,人參一兩、白朮八錢、茯苓一兩、甘草一兩、熟地一兩二錢、當歸一兩、川芎一兩、赤芍八錢、黃耆一兩二錢、首烏一兩、肉桂一兩二錢、附子八錢、麻黃一兩、防風一兩、靈仙一兩、白芷一兩、細辛一兩、羌活二兩、葛根一兩、桑寄生一兩、天麻一兩、殭蠶一兩、乳香一兩、沒藥一兩、丁香一兩、藿香一兩、海南香一兩、香附八錢、青皮八錢、烏藥八錢、松香六錢、草蔻仁一兩、白蔻仁八錢、萆薢八錢、骨碎補一兩、元參八錢、川連一兩,大黃一兩、天竺黃一兩、紅花八錢、薑黃一兩、硃砂一兩、琥珀一兩、血竭八錢、膽星一兩、蘄蛇四兩、龜版一兩、虎膝一對、犀角八錢、穿山甲四兩、雄鼠矢一兩、牛黃三錢、全蠍兩半、地龍八錢、冰片二錢、麝香八錢,制末蜜丸,每粒重一錢二分,金箔為衣,陰乾,蠟殼封好。
白話文:
[痹(附麻木、癢、鶴膝風)]
附癢
各種痛、癢、瘡,都屬於心火的表現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痛屬於陰,癢屬於陽。足厥陰經虛弱時會突然發癢,任脈虛弱時會癢得想抓。
人靠近火氣時,熱度輕微就會感到癢,熱度很強就會感到痛,如果太靠近火,就會被灼傷而形成瘡,這些都是火的作用。癢是一種美好的疾病,所以夏天火氣旺盛,萬物才會茂盛美好。用火烤、用熱水浸泡,如果癢反而加劇,是因為熱的作用;如果癢因此而減輕,是因為熱使皮膚鬆弛,毛孔疏通,陽氣得以宣洩,熱氣散去。夏天因為天氣熱而皮膚癢,用冷水沖洗卻無法止癢,是因為寒冷會收縮,使毛孔閉塞,陽氣鬱結,無法散發,熱氣在內作祟。癢的時候抓一抓就會覺得舒服,是因為癢屬於火氣所化,抓的時候皮膚會感到辛辣,而辛屬金,辛辣可以發散,所以當金的屬性顯現,火氣就會被分解。
有人說痛屬於實證,癢屬於虛證,並不是說虛證就是寒證,而是說熱的程度有輕微之分。(劉河間的觀點)
各種癢都屬於虛證,是因為血不能滋養肌肉,所以才會發癢。應該用滋補的藥物來養陰血,當血氣調和,肌肉得到滋潤,癢自然就會消失。(《丹溪心法》的觀點)
附鶴膝風
鶴膝風是因為生活調養不當,損傷了足三陰經,風邪乘虛而入,導致肌肉一天天消瘦,身體內熱,食慾下降,肢體攣縮疼痛。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蔥熨敷來消除,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膝蓋腫大,大腿變細。如果是因為脾胃受損,就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是因為肝腎受損,就用六味地黃湯;如果快要化膿或者已經潰爛,就用十全大補湯;如果出現口乾頭暈,就配合使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食慾不振、容易腹瀉,就用六君子湯;如果時而發熱,時而退熱,膿水清稀,肌肉無法生長,就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;如果肚臍腹部冷痛,腳膝無力,頭暈想吐,就用八味丸。(薛立齋的觀點)
鶴膝風,就是風寒侵犯膝蓋導致的痹症。膝蓋骨會一天天變大,上下肌肉會逐漸枯瘦。治療鶴膝風,不能直接治療膝蓋,要先滋養氣血,使肌肉逐漸恢復,然後再治療膝蓋。這跟治療偏癱的道理一樣,如果已經偏癱了,要先灌溉還沒枯萎的部分,這樣枯萎的部分才能夠暢通而恢復生機。如果不懂得通過氣來引導血,通過血來引導氣的方法,只用一些散風的藥物,往往會導致整個肢體枯萎而加速死亡。古方治療小兒鶴膝風,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、牛膝,不直接治療風邪,這個用意非常好。(喻嘉言的觀點)
附方
再造丸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黃耆、何首烏、肉桂、附子、麻黃、防風、威靈仙、白芷、細辛、羌活、葛根、桑寄生、天麻、殭蠶、乳香、沒藥、丁香、藿香、海南香、香附、青皮、烏藥、松香、草蔻仁、白蔻仁、萆薢、骨碎補、元參、黃連、大黃、天竺黃、紅花、薑黃、硃砂、琥珀、血竭、膽星、蘄蛇、龜版、虎膝、犀角、穿山甲、雄鼠屎、牛黃、全蠍、地龍、冰片、麝香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蜂蜜製成藥丸,每顆重一錢二分,外層用金箔包裹,陰乾,再用蠟殼密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