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15)
卷十二·雜證匯參 (15)
1. 痹(附麻木、癢、鶴膝風)
(《會心錄》)
痛痹之證,多有晝輕夜重者,正陰邪之在陰分也。其有遇風、雨、陰、晦而甚者,此陰邪侮陽之寒證也。或得暖遇熱而甚者,此濕熱傷陰之火證也。有火者宜從清涼,有寒者宜從溫熱。若筋脈拘滯,伸縮不利者,此血虛、血燥之證也,非養血養氣不可。○治痹之法,最宜峻補真陰,使血氣流行,則寒邪隨去。
若過用風濕等藥,再傷陰氣,必反增其病矣。(張景岳)
痹者,閉而不通之謂。正氣為邪所阻,臟腑經絡不能暢達,皆由氣血虧損,腠理疏豁,風寒濕三氣得以乘虛外襲,留滯於內,致濕痰、濁血流注凝澀而得之。有衛陽疏,風邪入絡而為痹者,治以宣通經脈,甘寒去熱。有經脈受傷陽氣不能護持而為痹者,治以溫養通補,扶持生氣。
有暑傷氣,濕熱入絡而為痹者,用舒通絡脈之劑,使清陽流行。有風濕腫痛而為痹者,用參、術益氣,佐以風藥。有濕熱傷氣,及濕熱入血絡而為痹者,用固衛陽以卻邪,及宣通營絡兼治奇經。有肝陰虛,瘧邪入絡而為痹者,治以寒苦滋陰,通逐緩攻。有寒濕入絡而為痹者,以微通其陽,兼以通補為治。
有氣滯熱鬱而為痹者,從氣分宣通為治。有肝胃虛滯而為痹者,以兩補厥陰、陽明為治。有風、寒、濕入下焦經隧而為痹者,用辛溫宣通經氣為主。有肝膽風熱而為痹者,用甘寒和陽、宣通脈絡為主。有血虛絡澀及營虛而為痹者,以養營、養血為主。又有周痹、行痹、肢痹、筋痹,及風、寒、濕三氣雜合之痹,亦不外乎流暢氣血,祛邪養正,宣通脈絡諸法。(《臨證指南》)
肩背、肢節、骨腕、筋會之處注痛,多屬痰凝氣滯。不拘男女,取神旺氣長者,令以口對患處,不呵不吸,極力努氣,使氣透入,覺暖至熱,又易一人,以愈為度。腎虛腰痛,令掌心摩擦萬遍,或令進氣於腎俞之穴。丹田冷者,亦摩擦而進氣於臍輪,其功尤烈。○痿痹疾者,偎臥於壯陰之懷,久之,生氣和浹,病氣潛消。(韓飛霞)
凡治痹證,不明其理,以風門通套藥施之者,醫之罪也。(《醫門法律》)
選案
陸文湖,兩足麻木,自服活血之劑不效,改服攻痰之劑又不效。半載後,兩手亦麻,左臍下有尺許不知痛癢。余曰:此《經》所謂著痹也。脈大無力,氣血皆損,用神效黃耆湯加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地黃,十劑有效。更用十全大補湯五十劑始安。(李士材)
周巡臺太夫人,先患手臂不仁,次漸足膝無力。服二陳、六君百劑,兩足不能起立。更服鹿茸、虎脛、人參,疼痛非常。予謂積熱在腸胃,治宜用攻。公畏甚。予曰:賊在關內,不速殲除,能安枕乎?公攢眉不敢,乃紿之曰:予家制有河車大造丸,權服半月,再攻何如?公許諾。私以承氣合白虎為丸與服,五日而痛止,十日而能行,更以迴天丸調治三月而愈。
白話文:
痹(附麻木、癢、鶴膝風)
(《會心錄》)
疼痛性的痹症,常常白天比較輕微,晚上比較嚴重,這是因為陰邪之氣停留在身體的陰分。如果遇到風、雨、陰天、晦暗天氣就加重,這是陰邪侵犯陽氣的寒性痹症。如果得到溫暖或遇到熱就加重,這是濕熱損傷陰液的火性痹症。有火熱症狀的應該用清涼的藥物治療,有寒冷症狀的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如果筋脈拘攣,活動不靈活,這是血虛、血燥的症狀,必須要補養氣血才行。治療痹症的方法,最適合用強力的補養真陰,使氣血運行暢通,這樣寒邪自然就會去除。如果過度使用祛風濕等藥物,反而會再次損傷陰氣,必定會使病情更加嚴重。(張景岳)
痹症,就是閉塞不通的意思。正氣被邪氣阻礙,導致臟腑經絡無法順暢運行,都是因為氣血虧虛,皮膚的毛孔疏鬆,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乘虛侵入體內,停留在體內,導致濕痰、濁血瘀滯凝結而得病。有因為衛陽虛弱,風邪侵入經絡而形成痹症的,治療要用宣通經脈、甘寒清熱的方法。有因為經脈受傷,陽氣不能護衛而形成痹症的,治療要用溫養通補、扶助正氣的方法。
有因為暑熱傷氣,濕熱侵入經絡而形成痹症的,用疏通經絡的藥物,使清陽之氣運行。有因為風濕腫痛而形成痹症的,用人參、白朮來補益氣,輔以祛風的藥物。有因為濕熱損傷氣,以及濕熱侵入血絡而形成痹症的,要用固護衛陽來驅除邪氣,同時要宣通營血絡脈,兼顧奇經八脈。有因為肝陰虛,瘧邪侵入經絡而形成痹症的,要用寒涼苦味的藥物來滋養陰液,慢慢地攻逐邪氣。有因為寒濕侵入經絡而形成痹症的,要用稍微疏通陽氣,同時用通補的方法來治療。
有因為氣滯熱鬱而形成痹症的,要從疏通氣分入手來治療。有因為肝胃虛弱停滯而形成痹症的,要用同時補養厥陰肝經和陽明胃經的方法來治療。有因為風、寒、濕侵入下焦經絡而形成痹症的,要用辛溫藥物來疏通經氣為主。有因為肝膽風熱而形成痹症的,要用甘寒藥物來平和陽氣、疏通脈絡為主。有因為血虛導致絡脈阻塞以及營血虛弱而形成痹症的,要用養營血、補養血的方法為主。還有周身痹症、遊走性痹症、肢體痹症、筋骨痹症,以及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混合的痹症,也都不外乎要暢通氣血、祛除邪氣、扶助正氣、疏通脈絡這些方法。(《臨證指南》)
肩背、肢體關節、骨骼腕部、筋脈交會的地方出現疼痛,大多屬於痰凝氣滯。不論男女,讓身體強壯、氣息長的人,用嘴對著患處,不呼氣也不吸氣,盡力鼓起氣,使氣透入患處,感覺到溫暖到發熱,再換一個人,直到痊癒為止。腎虛引起的腰痛,讓手掌心摩擦很多遍,或者讓氣進入腎俞穴。丹田發冷的人,也摩擦丹田,讓氣進入肚臍周圍,效果更為明顯。患有痿痹病的人,依偎在身體強壯、陰氣充足的人的懷裡,時間久了,就會生氣和諧,病氣就會自然消退。(韓飛霞)
凡是治療痹症,不明白它的道理,就用祛風濕的常用藥來治療的,是醫生的過錯。(《醫門法律》)
選案
陸文湖,兩腳麻木,自己服用活血的藥物沒有效果,改服祛痰的藥物也沒有效果。過了半年後,兩手也開始麻木,左側肚臍下方一尺左右的地方沒有知覺。我說:這是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“著痹”。他的脈象大而無力,氣血都虧損,我用神效黃耆湯加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地黃,服用十劑後有效。接著又用十全大補湯五十劑才痊癒。(李士材)
周巡臺的母親,先是手臂麻木,接著逐漸出現雙腿膝蓋無力。服用二陳湯、六君子湯等藥物一百多劑後,兩腳仍然不能站立。再服用鹿茸、虎脛骨、人參等藥物後,疼痛非常嚴重。我認為是積熱在腸胃中,治療應該用攻下的方法。周巡臺很害怕。我說:小偷在屋子裡,不趕快消滅掉,怎麼能安穩睡覺呢?周巡臺皺著眉不敢用。我就騙他說:我家裡有特製的河車大造丸,可以先服用半個月,再用攻下的藥物怎麼樣?周巡臺同意了。我暗中用承氣湯合白虎湯製成藥丸給他服用,五天後疼痛停止,十天後就能站立行走了,再用迴天丸調理三個月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