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5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51)

1. 腰腿痛

腰痛以腎為主,然有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之別。舊有五辨:一曰陽虛不足,少陰腎衰;二曰風痹;三曰勞役傷腎;四曰墜墮損傷;五曰寢臥濕地。景岳更增表、里、虛、實、寒、熱之論,尤為詳悉。夫內因治法:腎陽有虧,則益火以消陰翳;腎陰內奪,則壯水以制陽光。外因治法:寒濕傷陽者,用苦辛溫以通陽泄濁;濕鬱生熱者,用苦辛以勝濕通腑。

不內外因治法:勞役傷腎者,以先天后天同治;墜墮損傷者,辨傷之輕重與瘀之有無,或通或補。若夫腿足痛,外感者惟寒濕、濕熱、濕痰之流經入絡。《經》云:傷於濕者,下先受之。故當以治濕為主,其間佐溫、佐清、佐散,隨證制方。內傷則不外肝、脾、腎三者之虛,或補中,或填下,或養肝,隨證施治。

(《臨證指南》)

死血腰痛,轉動若錐刀之刺,大便色黑,日輕夜重,宜調營活絡湯。腎虛腰痛,不能反側者,宜羊腎丸。(朱丹溪)

腰痛有寒濕、傷損之異。腰痠悉屬腎虛,惟有峻補。男子用青娥丸或八味丸加補骨脂、杜仲,有熱去附子加五味子;婦人用六味加杜仲、續斷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腿痛:有屬濕者,脈沉濡或伏,兩膝隱隱作痛,或麻木作腫,遍身沉重,天陰益甚。初宜微表,後兼分利。有屬濕熱者,脈濡細而數,痛自腰胯至足,或上或下,或腫、或紅,小便赤澀。宜滲濕清熱,當歸拈痛湯。有屬濕痰流注者,脈沉滑或弦,腰腿一塊互換作痛,噁心頭眩。

宜豁痰行氣,羌獨、二朮、二陳,或加減豁痰湯。有屬陰虛者,脈細而數,或兩尺洪盛,肌體羸瘦,足心及脛俱痛,不能任地。宜滋陰降火,四物湯加知、柏、牛膝、杜仲。有屬陽虛者,脈沉而弱,或虛大,兩足浮腫,大便不實,小便短少,痛不能動,乃命門火衰,真陽虛極,宜金匱腎氣丸。蓋下部道遠,非烏附不能達;濕痰鬱久,非烏附不能開。

(《馮氏錦囊》)

環跳穴及腿根徹痛不已,外皮如故,脈沉數或滑,防生附骨疽。乃毒氣附著於骨而成。人多誤為濕熱,及至膿成,氣血大虧,不可救矣!不知此證腎虛者多患之,因真氣虛弱,邪氣得以深襲。前人用附子溫補腎氣,又能行藥勢、散寒邪也。(薛立齋)

脈候

腎脈搏堅而長。其色黃而赤者,當病折腰。(《素問》)

腰病之脈:大為腎虛,澀為瘀血,緩為濕,滑為痰,沉緊為寒,浮弦為風,沉實為閃肭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選案

一人體厚,酒色內傷,腰忽拘攣疼痛,口渴多汗,診脈弦洪,兩尺更甚。治用黃柏、元參,服之立愈。人問何故?曰:此相火上炎,衝於腰臀,黃柏去相火也。拘攣疼痛,則氣逆不舒,火盛,溫之不可;脈洪,補之非宜;汗多,風藥又不可用。元參性寒走腎,退六經之火,樞機上下通行,拘攣自舒矣。

白話文:

腰痛主要與腎有關,但原因可分為內在、外在和非內外因素三類。過去的說法有五種:一是腎陽虛弱,導致腎功能衰退;二是風邪引起的痹痛;三是過度勞累損傷腎臟;四是跌倒摔傷;五是睡在潮濕的地方。張景岳又補充了表、裡、虛、實、寒、熱等方面的論述,更加詳盡。

內在原因的治療方法:腎陽虛損,要用溫熱的藥物來驅散陰寒;腎陰虧損,要用滋陰的藥物來抑制陽氣過盛。外在原因的治療方法:寒濕損傷陽氣的,要用苦味辛溫的藥物來疏通陽氣、排出濕濁;濕氣鬱結化熱的,要用苦味辛味的藥物來去除濕氣、疏通腸胃。

非內外原因的治療方法:過度勞累損傷腎臟的,要同時調理先天和後天;跌倒摔傷的,要分辨傷勢的輕重和是否有瘀血,分別採用疏通或補益的方法。至於腿腳疼痛,外感引起的主要是寒濕、濕熱、濕痰侵入經絡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感受濕邪,下部會先受影響。」所以應該以治療濕邪為主,根據病情配合溫熱、清涼、發散的藥物。內傷引起的則不外乎肝、脾、腎三臟虛損,根據病情分別採用補中氣、滋補腎陰、或滋養肝臟的方法治療。

(《臨證指南》)

死血導致的腰痛,轉動時像錐子刀刺一樣疼痛,大便顏色發黑,白天症狀輕,晚上加重,適合服用調營活絡湯。腎虛導致的腰痛,無法翻身,適合服用羊腎丸。(朱丹溪)

腰痛有寒濕和損傷兩種不同的原因。腰痠都是因為腎虛,只能峻補。男子用青娥丸或八味丸加補骨脂、杜仲;有熱證時,去掉附子,加五味子;女子用六味地黃丸加杜仲、續斷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腿痛:有屬於濕邪的,脈象沉濡或沉伏,兩膝隱隱作痛,或麻木腫脹,全身沉重,陰天更嚴重。初期適合用微發汗的方法,之後再兼顧利尿祛濕。有屬於濕熱的,脈象濡細而數,疼痛從腰部髖部到腳,或上或下,或腫脹,或發紅,小便赤澀。適合用滲濕清熱的方法,可選用當歸拈痛湯。有屬於濕痰流注的,脈象沉滑或弦,腰腿一塊部位輪流疼痛,噁心頭暈。適合用化痰行氣的方法,可選用羌活、獨活、白朮、蒼朮、二陳湯,或加減豁痰湯。有屬於陰虛的,脈象細數,或兩尺脈洪盛,身體消瘦,腳心和小腿疼痛,無法著地。適合用滋陰降火的方法,可選用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、牛膝、杜仲。有屬於陽虛的,脈象沉而弱,或虛大,兩腳浮腫,大便不成形,小便短少,疼痛難以動彈,這是命門火衰,真陽極度虛弱,適合用金匱腎氣丸。下肢距離較遠,不用附子就無法到達;濕痰鬱積日久,不用附子就無法打開。(《馮氏錦囊》)

髖關節和腿根部劇痛不止,皮膚表面正常,脈象沉數或滑,要提防是附骨疽,是毒氣附著在骨頭上形成的。很多人誤以為是濕熱,等到膿液形成,氣血大虧,就無法救治了!不知道這種病多發於腎虛的人,因為真氣虛弱,邪氣才能深入侵襲。古人使用附子溫補腎氣,又能推動藥力、驅散寒邪。(薛立齋)

脈象診斷

腎脈搏動堅硬而長。脈色黃赤的,容易腰部折傷。(《素問》)

腰病脈象:脈大為腎虛,脈澀為瘀血,脈緩為濕邪,脈滑為痰濕,脈沉緊為寒邪,脈浮弦為風邪,脈沉實為閃挫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醫案選例

一人體格肥胖,因為飲酒和色慾過度導致內傷,腰部突然拘攣疼痛,口渴多汗,診脈弦洪,兩尺脈更甚。用黃柏、元參治療,服用後立即痊癒。有人問為什麼?回答說:這是因為相火上炎,衝到腰臀部,黃柏可以去除相火。拘攣疼痛是因為氣機逆亂不舒暢,火熱旺盛,不宜用溫熱藥物;脈象洪大,不宜用補益藥物;汗多,風藥也不適合使用。元參性寒,入腎經,可以退六經之火,使上下氣機暢通,拘攣自然舒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