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5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50)

1. 腰腿痛

經義

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(《素問》)

肝,足厥陰也;是動則病腰痛,不可以俯仰。○膀胱,足太陽也;是動則病沖,頭痛,目似脫,項似拔,脊痛,腰似折。(《靈樞》)

哲言

腰痛:有腎虛、有痰飲、有食積、有挫閃、有瘀血、有風、有寒、有濕、有熱、有氣,凡十種。(《東醫寶鑑》)

兩腰眼橫過處痛,乃足少陰;連腿痛,乃足太陽;連脊及項痛,亦足太陽,連胯痛,乃足少陽;連膝痛,乃足少陰、厥陰。(《醫階辨證》)

腰痛:悠悠不止,乏力痠軟者,房欲傷腎也。⿰骨監骨如脫,四肢倦怠者,勞力傷氣也。面黧腰脹,不能久立者,失志傷心,血脈不舒也。腹滿肉痹,不能飲食者,憂思傷脾,胃氣不行也。脅腰脹悶,筋弛白淫者,鬱怒傷肝,腎肝同系也。冷痛沉重,陰雨則發者,濕也。足冷背強,灑淅拘急者,寒也。

牽連左右,腳膝強急者,風也。舉身不能俯仰,動搖不能轉側者,挫也。有形作痛,皮肉青白者,痰也。無形作痛,脹滿連腹者,氣也。便閉溺赤,煩躁口渴者,膏粱積熱也。晝輕夜重,便黑溺清者,跌損血瘀也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腰者,肉之要處也,筋骨皆遠,惟帶脈為之收束。帶脈墜則腰重,帶脈縱則腰腫,帶脈敝則腰如折矣。腰者腎之府,一點痛為真腰痛,不可忽視。(《醫參》)

腎者,作強之官,技巧出焉。束骨而利機關,從腰膝始。腰胯痛者,知技巧無所施,而強者自弱。若寒、若濕,皆得擊我之弱而客之。彼客我主,只須強下焦之陽,勝之以主。主者,腎也。(程郊倩)

補編

虛勞腰痛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者,八味腎氣丸主之。○腎著之病,其人身體重,腰中冷,如坐水中,形如水狀;反不渴,小便自利,飲食如故;病屬下焦,身勞汗出,衣被冷濕,久久得之。腰以下冷痛,腹重如帶五千錢,甘姜苓朮湯主之。(《金匱》)

腰為腎之府,腎與膀胱為表裡。在經屬太陽,在臟屬少陰,又為沖、任、督、帶之要會。凡病腰痛者,多由真陰不足,最宜培補腎氣為主。○腰痛,虛證十居八九。察其既無表邪,又無濕熱,或以年衰,或以勞苦,或酒色斫喪,或七情憂鬱所致者,則悉屬虛證。其候:色必淡白,脈必細微,或行立不支而臥息少可,或疲倦無力而勞動益甚。

凡積而漸至者皆不足;暴而痛甚者多有餘。內傷稟弱者皆不足;外感邪實者多有餘。治當辨其所因。○丹溪云:諸腰痛不可用人參補氣,補氣則痛愈甚;不可峻用寒涼,得寒則閉遏而痛亦甚。此言皆未當也。

蓋凡勞傷虛損而陽不足者,多有氣虛之證,何為人參不可用?又如火聚下焦痛劇而不可忍者,速宜清火,何為寒涼不可用?但虛中挾實,不宜用參者有之;雖有火而熱不甚,不宜過用寒涼者亦有之。若謂概不可用,豈其然乎?(《景岳全書》)

白話文:

腰腿痛

經典理論

腰部是腎臟所主管的區域,如果腰部轉動困難,代表腎氣已經衰弱了。(《素問》)

肝經,屬於足厥陰經;如果肝經發病,會導致腰痛,身體無法向前彎腰或向後仰。膀胱經,屬於足太陽經;如果膀胱經發病,會導致氣向上衝,出現頭痛、眼睛好像要掉出來、脖子僵硬、背痛、腰好像要斷裂等症狀。(《靈樞》)

醫學哲理

腰痛的原因有十種:腎虛、痰飲、食積、跌打損傷、瘀血、風邪、寒邪、濕邪、熱邪、氣滯。(《東醫寶鑑》)

兩側腰眼橫向疼痛,屬於足少陰經;疼痛延伸到腿部,屬於足太陽經;疼痛連到背部和頸部,也屬於足太陽經;疼痛連到髖部,屬於足少陽經;疼痛連到膝蓋,屬於足少陰經和足厥陰經。(《醫階辨證》)

腰痛:如果疼痛持續不斷、感到疲勞痠軟,可能是因為性慾過度而傷害腎臟。如果骨頭好像要脫落、四肢感到疲倦,是因為勞累過度而損耗氣力。如果面色黯淡、腰部脹痛、無法久站,是因為意志消沉而傷害心臟,導致血脈不暢。如果腹脹、肌肉麻木、沒有食慾,是因為憂思過度而傷害脾臟,導致胃氣不順。如果胸脅腰部脹悶、筋脈鬆弛、出現遺精,是因為情緒抑鬱而傷害肝臟,而肝腎的關係密切。如果腰部冷痛、感覺沉重,陰雨天會加重,是因為濕邪入侵。如果腳冷、背部僵硬、身體怕冷發抖、肌肉痙攣,是因為寒邪入侵。

如果疼痛牽連左右兩側,腳和膝蓋感到僵硬,是因為風邪入侵。如果身體無法彎腰或仰頭,轉動身體困難,是因為挫傷所致。如果有固定痛處,皮膚肌肉呈現青白色,是因為痰飲所致。如果沒有固定痛處,感到脹滿連及腹部,是因為氣滯所致。如果大便不通、小便赤黃、煩躁口渴,是因為吃了太多肥甘厚味導致體內積熱。如果白天疼痛較輕,晚上疼痛加重,大便顏色黑,小便清澈,是因為跌打損傷導致瘀血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腰部是身體的要害部位,筋骨離它較遠,只有帶脈約束著腰部。帶脈下垂會導致腰部沉重,帶脈鬆弛會導致腰部腫脹,帶脈損壞會導致腰部像要折斷一樣。腰部是腎臟的所在,如果出現一點點疼痛,就代表是真正的腰痛,不可輕忽。(《醫參》)

腎臟主管強健,技巧也由此而生。它約束骨頭,使關節靈活,其作用從腰部和膝蓋開始。如果腰部和髖部疼痛,代表技巧無法施展,強壯的人也會變得虛弱。寒邪和濕邪都會乘虛而入,攻擊身體虛弱的地方。它們是外來的邪氣,而腎臟是自身的主導,只需加強下焦(腎臟所在位置)的陽氣,就能戰勝它們。腎臟是身體的主導。(程郊倩)

補充說明

虛勞導致的腰痛,伴隨少腹拘急、小便不利,可以用八味腎氣丸治療。腎著病,患者身體感到沉重、腰部發冷,像坐在水裡一樣,身體好像浮腫,但不會口渴,小便正常,飲食也正常。這種病屬於下焦病變,因為勞累出汗、衣服被褥潮濕而長時間累積導致。腰部以下感到冷痛,腹部沉重像掛著五千錢一樣,可以用甘姜苓朮湯治療。(《金匱》)

腰部是腎臟的府邸,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。在經絡上屬於足太陽經,在臟腑上屬於足少陰經,同時也是沖脈、任脈、督脈和帶脈的交會處。凡是腰痛,多半是因為腎臟的陰液不足,所以要以培補腎氣為主。腰痛,虛證佔了八九成。如果檢查後發現沒有外感邪氣,也沒有濕熱,可能是因為年紀衰老、勞累過度、沉迷酒色、或因情緒憂鬱所導致,這些都屬於虛證。虛證的症狀通常有:面色蒼白、脈搏細弱、站立不穩而躺下休息會比較舒服、感到疲倦無力且勞動後會更加嚴重。

凡是慢慢累積導致的腰痛,多半是虛證;突然發生且疼痛劇烈的,多半是實證。內傷體質虛弱的人多半是虛證;外感邪氣導致的腰痛多半是實證。治療時要辨別病因。朱丹溪說:各種腰痛都不可用人參補氣,補氣會讓疼痛加劇;也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因為寒涼會使氣機閉塞而讓疼痛也加劇。這些說法並不完全正確。

因為凡是勞損虛弱而陽氣不足的人,多半有氣虛的症狀,為何不能使用人參?又如火氣聚集在下焦導致疼痛劇烈且難以忍受時,應該趕快清熱瀉火,為何不能使用寒涼藥物?但虛證夾雜實證時,的確不宜使用人參;即便有火熱,如果熱象不嚴重,也不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。但如果說所有腰痛都不能使用人參或寒涼藥物,那就不對了!(《景岳全書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