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4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46)

1. 腹痛(附臍痛)

附臍痛

病人臍腫反出者,此為脾先死。(《難經》)

臍築湫痛,命將難全。(張仲景)

瘦人繞臍痛,必有風冷。穀氣不行而反下之,其氣必沖。(《金匱》)

臍者,齊也,言其上下齊也。伸臂指天,舒足至地,以繩量之,則中正當臍。天樞之穴,正當臍兩旁各二寸,是為身半也。

夫人之臍也,受生之初,父母精血,凝結成胎。在母腹中,母呼兒呼,母吸兒吸,是一身臍帶,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。既生之後,從口呼吸,臍門自閉。既長之後,外耗精神,內傷生冷,真氣不得條暢。所以蒸臍固蒂,如水灌土培,草木自茂也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胃之上口曰賁門,胃之下口曰幽門。計胃長二尺六寸,則當臍正屬胃之部分。脾之筋脈結於臍,胃之筋脈亦挾於臍,至腎之筋脈從腰貫脊,並不及臍。以大腹、少腹屬肝、脾,猶未盡然。而以臍腹屬腎,殊不可解。然則臍腹究何所屬?曰:屬胃。胃脾相表裡,屬胃仍屬脾也。

《難經》曰:臍上痛,心證也;臍下痛,腎證也;臍右痛,肺證也;臍左痛,肝證也;臍之上、下、左、右。《難經》既分屬心、腎、肺、肝,土居中央,臍腹非屬脾胃乎?

腸癰為病,繞臍生瘡,或膿從臍出。(《東垣十書》)

水腫,臍突出者死。(朱丹溪)

附方

營衛返魂湯,生首烏、當歸、赤芍、小茴、木通、甘草節、銀花、貝母、枳殼、白芷水酒煎服。

治陰證腹痛方,用雞蛋七枚煮熟,銀簪撥開一孔,合病人臍上,將手護住,稍涼即換,蛋完痛止。剖驗蛋黃,其色變黑。

驗陰證腹痛法,用雞蛋一枚煮熟,銀器乘熱插通,合病人臍上,將手護住。食頃,取出銀器驗之,如系陰證,銀色變黑。

白話文:

腹痛(附臍痛)

臍痛

如果病人的肚臍腫脹且向外突出,這表示脾臟已經衰竭。(出自《難經》)

肚臍部位抽痛,這表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。(出自張仲景)

瘦的人如果肚臍周圍疼痛,必定是因為受到風寒。這是因為飲食的精華無法正常運行,反而向下逆行,氣會向上衝。(出自《金匱》)

「臍」的意思是「齊」,代表上下對齊。伸開手臂指向天空,腳伸直到地面,用繩子測量,身體的中心點正好在肚臍。天樞穴在肚臍兩旁各兩寸的位置,這裡也是身體的一半。

人的肚臍,是從受孕之初,父母精血凝結成胎時形成的。在母親腹中時,母親的呼吸與胎兒的呼吸相連,依靠臍帶如同花果連著枝蒂一般。出生後,開始用口呼吸,臍門自然閉合。長大後,如果耗損精神,或內傷於生冷食物,體內真氣就無法順暢運行。所以要溫養肚臍,鞏固根基,就像用水灌溉土壤,培植草木,才能使其茂盛。(出自《醫學入門》)

胃的上口叫賁門,下口叫幽門。胃長約二尺六寸,那麼肚臍正好位於胃的範圍。脾的經脈連著肚臍,胃的經脈也靠近肚臍,而腎的經脈從腰部貫穿脊椎,並未到達肚臍。把大腹和小腹歸屬於肝和脾,並不完全正確。如果把肚臍腹部歸屬於腎,更是無法理解。那麼肚臍腹部到底屬於哪個臟腑呢?答案是:屬於胃。因為胃和脾互為表裡,所以說屬於胃也等於屬於脾。

《難經》說:肚臍上方痛,屬於心臟的問題;肚臍下方痛,屬於腎臟的問題;肚臍右邊痛,屬於肺臟的問題;肚臍左邊痛,屬於肝臟的問題。既然《難經》已經將肚臍的上下左右分別歸屬於心、腎、肺、肝,而脾胃居於中央,那麼肚臍腹部當然是屬於脾胃的。

腸癰這種病,會在肚臍周圍長瘡,或者膿液從肚臍流出。(出自《東垣十書》)

水腫的病人,如果肚臍向外突出,表示病危。(出自朱丹溪)

附方

營衛返魂湯:使用生首烏、當歸、赤芍、小茴、木通、甘草節、銀花、貝母、枳殼、白芷,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治療陰證腹痛的方子:用七個雞蛋煮熟,用銀簪在雞蛋上戳一個小孔,將雞蛋放在病人肚臍上,用手護住,稍微涼了就換一個,直到雞蛋用完,疼痛就會停止。剖開雞蛋黃,會發現顏色變黑。

檢驗是否為陰證腹痛的方法:用一個雞蛋煮熟,用銀器趁熱插進去,將雞蛋放在病人肚臍上,用手護住。過一會兒,取出銀器觀察,如果銀器顏色變黑,就表示是陰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