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44)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44)
1. 腹痛(附臍痛)
至於食滯消之,蛔擾安之,癥瘕理之,內疝平之,痧穢之候以芳香解之,偏積之類究其原而治之,是皆化裁之法也。(《臨證指南》)
寒滯之痛:有內寒者,如食寒、飲冷之類,隨其宜而治之。有外寒者,或觸不時之寒邪,或犯客令之寒氣,或受暴雨痧氣之陰毒,以致心腹攪痛,或吐、或瀉,或不吐瀉而為乾霍亂等。總由寒氣犯臟,或在上焦,或在中、下二焦。凡痛急在上者,用吐最妙;在中、下者,俱宜解寒行滯,以排氣飲為主,甚者宜四逆湯、理中湯。又神香散可解三焦之滯,隨證作引送之。
○血積腹痛有四:傷寒有蓄血證。成無己曰:邪氣聚於下焦,則津液不通,血氣不行,留滯於下,是生脹滿而硬痛也,詳《傷寒門》。婦人有蓄血痛證,詳《婦人門》。跌打損傷有蓄瘀腹痛證,但去其瘀而痛自愈。食鬱既久而胃脘有瘀血作痛者,宜生韭飲。○氣血虛寒不能營養心脾者,最多心腹痛證。
然必以積勞、積損,及憂思不遂者,乃有此病。或心、脾、肝、腎,氣血本虛而犯勞傷,或犯寒氣及飲食不調者,亦有此證。凡虛痛之候,每多連綿不止,而無急暴之勢,或按揉、溫熨,痛必稍緩。其在心、脾、胸、脅之間者,則或為慼慼,或為䰍䰍,或似𩞄非𩞄,或飢勞更甚,或得食稍可,或懊憹無跡,莫可名狀。或形色青黃,或脈微氣弱,是皆虛寒之證。
此非甘溫養血、補胃和中不可也,宜大小營煎、理陰煎之類主之。若氣虛者必加人參,陽衰者必佐以桂、附。○下虛腹痛,必因虛挾寒,或陽虛中寒,察無形跡而喜按、喜暖者是也。男子則間有之,惟女人居多。宜理陰煎主之。若虛中挾滯而血不行者,惟決津煎最妙。○火邪熱鬱,亦有心腹痛之證。
然火在上者,必煩渴喜冷;火在下者,必脹秘淋澀。務兼脈證,察其真有火邪,方可治以寒涼。○蟲痛證治詳《諸蟲門》。○痰飲停滯胸膈,亦能作痛。凡胸脅膨悶,漉漉有聲,或作醋心嘔惡,或痛連脅背者,皆其證也。治宜清膈煎、二陳湯之類。若郁痰凝結,消之不去者,非吐法不除。
○陰寒腹痛,凡男、婦有因房室後中寒而痛積者,先用蔥、姜熱熨臍腹,後用理中四逆湯治之。其有痛極至危者,須灸氣海等穴。(張景岳)
腹中寒痛,建中湯;熱痛,黃芩芍藥湯。(周慎齋)
腹屬坤土,久病宜和脾胃。如脈弦急,木剋土也;用建中湯,取芍藥味酸,於土中瀉木。如脈沉細,水侮土也;用理中湯,取乾薑味辛,於土中瀉水。如脈沉緩,腹痛自利,水穀不化;用平胃散,取蒼朮味苦,於土中瀉濕。胃氣陷者加升麻、柴胡以升之,有食積者,加山楂、麥芽以消之。(《醫學入門》)
脈候
凡病虛、實,辨脈皆易;惟心腹痛,脈多難辨。雖滑實有力者多實,虛弱無神者多虛,此其常也。然暴痛之極,每多沉伏、細澀,最似極虛。不知氣為邪逆,則脈道不行,因而沉伏。然細察之,必有梗梗然弦緊之意,此必寒邪阻遏陽氣,多有是脈。若火邪作痛則不然,不得因其細微認為虛脫。
白話文:
關於腹痛(包含肚臍周圍的疼痛),處理方法如下:
如果是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,就用幫助消化的藥物;如果是蛔蟲引起的,就用驅蟲藥;如果是腹部腫塊(癥瘕),就用理氣散結的藥物;如果是疝氣引起的,就用平疝的藥物;如果是中暑或穢濁之氣引起的,就用芳香的藥物來解;如果是偏於某處的積聚疼痛,就要找出原因再治療,這些都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的方法。
因為寒氣停留在腹部引起的疼痛,又分為內寒和外寒。內寒是指吃了寒涼食物或喝了冷飲等引起的,治療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處理;外寒是指感受了不合時節的寒邪,或是接觸到外界的寒氣,或是遭受暴雨夾雜的穢濁之氣,導致心腹絞痛,可能伴隨嘔吐、腹瀉,或者不吐不瀉而是乾霍亂等症狀。這些都是因為寒氣侵犯臟腑,可能在上焦(胸部以上)、中焦(脾胃)、或下焦(腹部以下)。疼痛劇烈在上焦的,用催吐的方法最好;在中下焦的,都適合用散寒、行氣、化滯的方法,可以用排氣飲為主方,嚴重的話可以用四逆湯、理中湯。另外,神香散可以解除三焦的氣滯,可以根據情況配合其他藥物一起服用。
因為血瘀引起的腹痛有四種情況:一是傷寒病中,有血積聚的症狀,成無己認為是邪氣聚集在下焦,導致津液和血氣不通暢,淤積在下腹,引起腹脹、硬痛,具體情況可以參考《傷寒門》的相關內容。二是婦女有血瘀腹痛的症狀,具體情況可以參考《婦人門》的相關內容。三是跌打損傷引起的血瘀腹痛,只要去除瘀血,疼痛自然會消失。四是食物積滯很久,導致胃部有瘀血引起的疼痛,可以用生韭菜汁來治療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氣血虛寒,不能夠滋養心脾,也常常會引起心腹疼痛。
這種疼痛通常是因為長期勞累、身體虧損、或者思慮過度而導致的。也可能是心、脾、肝、腎等臟腑的氣血本來就虛弱,又加上勞累損傷,或者感受寒氣、飲食不調等因素引起的。虛弱引起的疼痛,通常是連綿不斷,沒有突然發作的趨勢,按揉或溫敷後疼痛會稍微緩解。疼痛如果發生在心、脾、胸、脅這些部位,可能表現為悶悶不樂、隱隱作痛、或是像飢餓又不像飢餓的感覺,或是勞累後更痛,吃點東西會稍微好轉,或是煩躁不安,無法明確描述的各種感覺。可能還會伴隨面色青黃、脈搏微弱、氣虛等症狀,這些都是虛寒引起的表現。
這種情況必須用甘溫的藥物來補養氣血、健脾和胃,可以用大小營煎、理陰煎等方劑來治療。如果是氣虛,必須加人參;如果是陽氣衰弱,必須配合桂枝、附子等藥物。下腹虛寒引起的腹痛,通常是因為虛弱又夾雜寒邪,或是陽虛又感受寒氣,這種情況會比較喜歡按壓和溫暖腹部。這種情況在男性比較少見,在女性比較常見,可以用理陰煎來治療。如果虛弱又夾雜氣滯導致血行不暢,可以用決津煎來治療。
因為火熱邪氣鬱積,也可能引起心腹疼痛。如果火在上焦,會出現煩渴、喜歡喝冷飲;如果火在下焦,會出現腹脹、便秘、小便不暢等症狀。必須結合脈象和症狀,判斷確實有火熱邪氣,才能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。關於蟲積引起的疼痛,可以參考《諸蟲門》的相關內容。因為痰飲停留在胸膈部位,也可能引起疼痛。如果胸脅脹悶,有漉漉的水聲,或者有泛酸嘔吐的感覺,或是疼痛連及脅肋和後背,都是這種情況,可以用清膈煎、二陳湯等方劑來治療。如果痰凝結成塊,無法消除,就必須用催吐的方法才能去除。
因為陰寒引起的腹痛,男女都可能因為房事後受寒而導致腹部疼痛,可以先用蔥薑熱敷肚臍和腹部,再用理中湯、四逆湯來治療。如果疼痛劇烈,危急的話,必須針灸氣海等穴位。
腹部寒痛,可以用建中湯來治療;腹部熱痛,可以用黃芩芍藥湯來治療。
腹部屬於脾胃,如果久病,應該調和脾胃。如果脈象弦急,是肝木克脾土的表現,可以用建中湯,利用芍藥的酸味來瀉肝木;如果脈象沉細,是腎水欺侮脾土的表現,可以用理中湯,利用乾薑的辛味來瀉腎水;如果脈象沉緩,腹痛腹瀉,消化不良,可以用平胃散,利用蒼朮的苦味來瀉濕。如果胃氣下陷,可以加升麻、柴胡來升提胃氣;如果有食物積滯,可以加山楂、麥芽來幫助消化。
關於脈象:
一般來說,分辨虛證和實證的脈象比較容易;但是心腹疼痛的脈象,常常難以判斷。雖然脈象滑實有力的多為實證,虛弱無力的多為虛證,這是通常情況。但是,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,脈象常常是沉伏、細澀,看起來很像極度虛弱。這其實是因為氣機被邪氣阻礙,導致脈道不暢通,所以脈象沉伏。但是仔細觀察,一定會有一種梗梗的弦緊感,這說明是有寒邪阻礙了陽氣,多會出現這種脈象。如果是火邪引起的疼痛則不是這樣,不能因為脈象細微就認為是虛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