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33)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33)
1. 頭痛
夫六腑清陽之氣,五臟精華之血,皆會於頭,為至清至高之處,故謂之元首。至尊而不可犯也。苟外因風寒霧露之觸,內因痰火濕熱之熏,及偏正頭風之證,其痛不見殺人於數日之間。而殺人於數日之間者,則為內傷之真頭痛也。蓋腦為神臟,謂之泥丸宮,而精髓藏焉。人生精氣實於下,則髓海滿於上。
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?無如以酒為漿,以妄為常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。致腎陰不足,而陰火沖逆;腎陽不壯,而寒氣犯腦。醫者不達其故,復溫之、散之。夫既虧在陰矣,我又從而溫之,不益虧其真陰乎?既虧在陽矣,我又從而散之,不愈虧其真陽乎?無怪乎變證蜂起,痛極而厥,神為之昏,目為之定,牙為之噤,舌為之黑,面為之戴陽,手足為之抽掣,語言為之詀妄。
斯時真知其虧在陰也,則用六味歸芍湯,加人參、童便,壯水之主,以鎮陽光;真知其虧在陽也,則用八味養血湯,加人參、鹿茸,益火之原,以消陰翳。此證尤惟婦人血海空虛者,多有此患,安可不以補元為汲汲耶?奈何庸碌之輩,不明肝腎為髓海之原,精氣為神藏之根?一見頭痛,概以傷寒目之,及至病勢危篤,尚引傷寒書,需待用藥,不知病者竟以痛劇而頃刻亡矣!夫痛在經者,輕而易治;痛在臟者,重而難療。若頭風害目者,肝陰虧則內風動搖,邪害空竅,痛在經也。
頭痛昏憒者,腦臟傷則神志失守,心火不平,痛在臟也。頭痛而痰厥者,陽虛則氣寒飲聚,陰虛則火熾液凝,經脈不行,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也。頭痛而積熱在陽明,實火、實痰為虐,脈洪數而有力者,則又利於清涼攻下也。頭痛而紅腫、壯熱、口渴,脈浮數而有力者,此大頭天行時熱之邪,宜從疫法治也。
頭痛而手足寒,且青至節,脈懸懸欲絕者,此危脫之證。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,藥亦不能治也。(《會心錄》)
頭痛當先審久暫,次辨表裡。蓋暫痛者必因邪氣,久痛者必兼元氣。以暫痛言之,則有表邪者,此風寒外襲於經也,治宜疏散,最忌清降;有里邪者,此三陽之火熾於內也,治宜清降,最忌升散。此治邪之法也。其有久痛者,則或發、或愈。或以表虛者,微感則發;或以陽勝者,微熱則發;或以水虧於下,而虛火乘之則發;或以陽虛於上,而陰寒勝之則發。所以暫痛者當重邪氣,久痛者當重元氣,此固其大綱也。
然亦有暫痛而虛者,久痛而實者,又當因脈、因證而詳辨之。(張景岳)
頭為諸陽之會,與厥陰肝脈會於巔。諸陰寒邪不能上逆,惟陽氣窒塞,濁邪得以上據,厥陰風火乃能逆上作痛。故頭痛一證,皆由清陽不升,火風乘虛上入所致。如陽虛濁邪阻塞,氣血瘀痹者,用蟲蟻搜逐血絡、宣通陽氣。火風變動,與暑風邪氣上郁者,用荷葉、苦丁茶、蔓荊、山梔等,輕清辛散。
白話文:
頭部是六腑清陽之氣和五臟精華之血匯聚的地方,是至清至高的部位,所以被稱為「元首」,是極為尊貴且不可侵犯的。如果因為外在風寒霧露的侵襲,或是內在痰火濕熱的熏蒸,以及偏頭痛等情況,這種頭痛可能不會在幾天內就致命。但如果幾天內就會致命的,那多半是內傷引起的真頭痛。因為腦是神經中樞,被稱為「泥丸宮」,裡面儲藏著精髓。人體的精氣如果向下充實,腦髓就會充盈。
如果精神內守,就不會生病。但如果人把酒當水喝,把荒唐的事當作平常,為了慾望而耗盡精氣,耗散真元,就會導致腎陰不足,造成虛火上衝;腎陽不足,就會讓寒氣侵入腦部。醫生如果不能了解病因,反而用溫熱、發散的藥物來治療,那本來就虧損的陰液,再用溫熱的藥,豈不是更加耗損陰液嗎?本來就虧損的陽氣,再用發散的藥,豈不是更加耗損陽氣嗎?難怪會產生各種併發症,痛到極點就昏厥,神志不清,眼睛呆滯,牙關緊閉,舌頭發黑,臉色發紅像戴了帽子,手腳抽搐,說話胡言亂語。
到了這個時候,如果知道是陰液虧虛,就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加當歸、芍藥,再加人參、童便,來滋養腎水,鎮壓虛陽;如果知道是陽氣虧虛,就應該用八味地黃丸加人參、鹿茸,來溫補腎陽,消除陰寒。這種情況尤其容易發生在婦女身上,因為她們的血海空虛,更應該積極補養元氣。但是那些庸碌的醫生,不明白肝腎是腦髓的源頭,精氣是神經中樞的根本。一看到頭痛,就一概認為是傷寒,等到病情危急時,還在翻閱傷寒書籍,等著用藥,卻不知道病人已經因為劇痛而立刻喪命了!如果痛在經絡,病情較輕且容易治療;如果痛在內臟,病情較重且難以治癒。如果頭痛影響到眼睛,那是因為肝陰虧虛導致內風擾動,邪氣侵犯空竅,這種痛是在經絡。
如果頭痛且意識模糊,那是因為腦臟受到損傷,神志失守,心火不平,這種痛是在內臟。如果頭痛還伴隨痰厥,那是因為陽氣虛弱導致寒氣凝聚,陰氣虛弱導致火氣旺盛,津液凝結,經脈運行不暢,陰陽之氣無法順利交接。如果頭痛是因為陽明經有積熱,實火、實痰作祟,脈搏洪大且有力,就適合用清涼攻下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頭痛還伴隨紅腫、高熱、口渴,脈搏浮數且有力,這可能是得了流行性熱病,應該按照治療瘟疫的方法來治療。
如果頭痛還伴隨手腳冰冷,甚至發青到關節,脈搏微弱幾乎消失,這是病情危急的徵兆。早上發病,晚上就會死亡;晚上發病,早上就會死亡,即使吃藥也無法救治。(出自《會心錄》)
治療頭痛應該先判斷病程的長短,再辨別病邪是在體表還是在體內。如果是短時間的頭痛,通常是因為邪氣入侵;如果是長時間的頭痛,通常也伴隨元氣虛弱。就短時間的頭痛來說,如果病邪在體表,那是因為風寒侵襲經絡,治療應該疏散風寒,最忌用清涼降泄的方法;如果病邪在體內,那是因為三陽經的火氣過旺,治療應該清熱降火,最忌用升散的方法。這是治療邪氣的方法。如果是長時間的頭痛,病情可能時好時壞。如果因為體表虛弱,稍微感受到風邪就會發作;如果因為陽氣旺盛,稍微感到發熱就會發作;如果因為腎水不足,虛火上炎就會發作;如果因為上焦陽氣虛弱,陰寒內盛就會發作。所以短時間的頭痛應該注重邪氣,長時間的頭痛應該注重元氣,這是一個大的原則。
但也有短時間頭痛卻是虛證,長時間頭痛卻是實證的情況,所以還應該根據脈象和症狀來仔細辨別。(出自張景岳的著作)
頭部是諸陽之氣匯聚的地方,和厥陰肝脈會合於頭頂。諸陰寒邪氣無法上逆,只有陽氣阻塞,濁邪才能趁機上侵,厥陰的風火之氣才能逆行而導致頭痛。所以頭痛這種疾病,都是因為清陽之氣無法上升,火邪風邪乘虛而入所導致的。如果是陽虛導致濁邪阻塞,氣血瘀滯,就應該用蟲蟻類藥物來疏通血絡,宣通陽氣。如果是火風內動,或是暑邪風邪上鬱,就應該用荷葉、苦丁茶、蔓荊子、山梔等藥物,來達到輕清辛散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