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一·醫學溯源 (4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醫學溯源 (45)

1. 經絡(附骨、筋、爪、皮、肌、肉、腠理、竅)

故曰奇經八脈也。○其奇經八脈者,既不拘於十二經,皆何起何經也?然,督脈者,起於下極之俞,並於脊裡之上,至風府入屬於腦。任脈者,起於中極之下,以上至毛際,循腹裡,上關元,至咽喉上頤,循面、入目、絡舌。衝脈者,起於氣街,並足陽明之經,俠臍上行,至胸中而散。

帶脈者,起於季脅,回身一周。陽蹺脈者,起於跟中,循外踝,上行入風池也。陰蹺脈者,亦起於跟中,循內踝,上行至咽喉,交貫衝脈。陽維、陰維者,維絡於身,溢蓄不能環流灌溢諸經者也。故陽維起於諸陽會,陰維起於諸陰交。○奇經之為病何如?然:陽維維於陽,陰維維於陰。

陰陽不能自相維,則悵然失志,溶溶不能自收持。陰蹺為病,陽緩而陰急。陽蹺為病,陰緩而陽急。沖之為病,氣逆裡急。督之為病,脊強而厥。任之為病,其內若結,男子七疝,女子瘕聚。帶之為病,腹滿,腰溶溶若坐水中。陽維為病,苦寒熱。陰維為病,苦心痛。

○肺之原出於太淵,心之原出於太陵,肝之原出於太衝,脾之原出於太白,腎之原出於太谿,少陰之原出於兌骨,膽之原出於邱墟,胃之原出於衝陽,三焦之原出於陽池,膀胱之原出於京骨,大腸之原出於合谷,小腸之原出於腕骨。○唇為飛門,齒為戶門,會厭為吸門,胃為賁門,太倉下口為幽門,大腸、小腸會為闌門,下極為魄門。

○腑會太倉,臟會季脅,筋會陽陵泉,髓會絕骨,血會膈俞,骨會大杼,脈會太淵,氣會三焦。(《難經》)

哲言

手太陰肺,始於中焦,終於次指內廉出其端。手陽明大腸,始於大指、次指之端,終於上俠鼻孔。足陽明胃,始於鼻交頞中,終於大指間,出其端。足太陰脾,始於大指之端,終於注心中。手少陰心,始於心中,終於小指內側,出其端。手太陽小腸,始於小指之端,終於鼻至目內眥,斜絡於顴。

足太陽膀胱,始於目內眥,終於小指外側。足少陰腎,始於小指之下,終於注胸中。手厥陰心包,始於胸中,終於小指、次指,出其端。手少陽三焦,始於小指、次指之端,終於至目兌眥。足少陽膽,始於目兌眥,終於小指、次指之間,循大指歧骨內,出其端,貫爪甲,出三毛。

足厥陰肝,始於大指聚毛之際,終於注肺中。手之三陽,從手走頭,足之三陽,從頭走足。是高能接下也。足之三陰,從足走腹;手之三陰,從腹走手。是下能趨上也。○問手足太陽、陽明、少陽俱會於首,然六陽會於首者,亦有陰乎?答曰:有。六腑者,六陽也。五臟者,五陰也。

肺開竅於鼻,心開竅於舌,脾開竅於口,肝開竅於目,腎開竅於耳。是五陰也。又有厥陰與督脈會於巔,是六陰也。耳者,腎也,能聽聲,聲為金,是耳中有肺也。鼻者,肺也,能聞臭,是鼻中有心也。舌者,心也,能知味,是舌中有脾也。目有五輪,通貫五臟,口為脾,脾為坤土,主靜而不動,故無所兼,耳、鼻、舌各兼一,目兼四,此與督脈共計十三陰也。腦為諸體之會,即海也,腎主之。

白話文:

經絡(附骨、筋、爪、皮、肌、肉、腠理、竅)

奇經八脈並不遵循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,它們各自的起始和循行路線如下:督脈從尾椎骨(下極之俞)開始,沿著脊柱向上,到達風府穴,進入腦部;任脈從恥骨聯合下方(中極之下)開始,向上到達嘴唇上方(毛際),經過腹部內側,到達關元穴,沿著咽喉到下巴,再沿著面部,進入眼睛,與舌頭相連;衝脈從腹部氣街穴開始,與足陽明胃經同行,沿著肚臍上方向上,到達胸部然後散開;帶脈從身體兩側肋部(季脅)開始,環繞身體一周;陽蹺脈從腳跟(跟中)開始,沿著外踝向上,到達風池穴;陰蹺脈也從腳跟開始,沿著內踝向上,到達咽喉,與衝脈相交;陽維脈和陰維脈則像網狀般遍佈全身,調節經脈氣血的運行,陽維脈起於陽氣匯聚之處,陰維脈起於陰氣匯聚之處。

奇經八脈生病時的症狀如下:陽維脈生病,則陽氣不足,陰維脈生病,則陰氣不足,導致精神萎靡,難以自持;陰蹺脈生病,則陽氣虛弱,陰氣亢盛;陽蹺脈生病,則陰氣虛弱,陽氣亢盛;衝脈生病,則氣逆,腹部絞痛;督脈生病,則脊柱強直,身體冰冷;任脈生病,則腹部感覺有結塊,男性會出現七疝,女性則會出現腹部腫塊;帶脈生病,則腹部脹滿,腰部沉重,感覺像坐在水中;陽維脈生病,則感到寒熱交替;陰維脈生病,則感到心痛。

肺經的起始穴位是太淵穴,心經是太陵穴,肝經是太衝穴,脾經是太白穴,腎經是太谿穴,少陰經是兌骨穴,膽經是丘墟穴,胃經是衝陽穴,三焦經是陽池穴,膀胱經是京骨穴,大腸經是合谷穴,小腸經是腕骨穴。

嘴唇是飛門,牙齒是戶門,會厭是吸門,胃是賁門,胃的下口是幽門,大腸和小腸相交處是闌門,尾椎骨是魄門。

腑臟的會聚之處在胃部(太倉),臟器的會聚之處在脅肋部(季脅),筋的會聚之處在陽陵泉穴,骨髓的會聚之處在絕骨穴,血液的會聚之處在膈俞穴,骨骼的會聚之處在大杼穴,脈絡的會聚之處在太淵穴,氣的會聚之處在三焦經。

手太陰肺經從中焦開始,到拇指內側結束;手陽明大腸經從大拇指、食指開始,到鼻孔附近結束;足陽明胃經從鼻樑與額頭交界處開始,到拇指之間結束;足太陰脾經從大拇指開始,到心中結束;手少陰心經從心中開始,到小指內側結束;手太陽小腸經從小指開始,到鼻樑,經過眼睛內眥,斜著到顴骨附近結束;足太陽膀胱經從眼睛內眥開始,到小指外側結束;足少陰腎經從小指下方開始,到胸中結束;手厥陰心包經從胸中開始,到小指、無名指結束;手少陽三焦經從小指、無名指開始,到眼睛外眥結束;足少陽膽經從眼睛外眥開始,到小指、無名指之間,經過大拇指的骨骼內側,到爪甲,經過三毛穴結束;足厥陰肝經從大拇指的毛髮聚生處開始,到肺中結束。手部三陽經從手走到頭,足部三陽經從頭走到足;足部三陰經從足走到腹,手部三陰經從腹走到手。

問:手足太陽、陽明、少陽經都匯聚於頭部,那麼六陽經匯聚於頭部,是否也包含陰經呢?答:是的。六腑屬六陽,五臟屬五陰。肺經的竅穴在鼻,心經的竅穴在舌,脾經的竅穴在口,肝經的竅穴在目,腎經的竅穴在耳,這五個竅穴都屬陰。此外,還有厥陰經和督脈匯聚於頭頂,因此共有十三個陰經。耳朵屬於腎,能聽聲音,聲音屬金,所以耳朵內有肺經的氣息;鼻子屬於肺,能聞氣味,所以鼻子內有心經的氣息;舌頭屬於心,能嘗味道,所以舌頭內有脾經的氣息;眼睛有五輪,與五臟相通;嘴巴屬於脾,脾屬土,主靜不動,因此不與其他經絡相兼;耳朵、鼻子、舌頭各與一個經絡相兼,眼睛與四個經絡相兼,再加上督脈,總共有十三個陰經。腦部是全身經絡匯聚之處,就像大海一樣,由腎經所主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