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26)

1.

左耳聾,婦人多有之,以多忿怒故也;右耳聾,男子多有之,以多色欲故也;左右俱聾,膏粱之人多有之,以多肥甘故也。(《醫鑑》)

耳中有穴曰聽宮。其形如珠,皮膜包裹真水,最不可犯。皮膜一破,真水去而耳立聾。有為大聲所振而聾者,皮膜破也。有時或聾、或不聾者,心腎不交也。有先耳鳴而後聾者,外邪干,或腎熱也。惟傷寒少陽證耳聾,不關於此。膽脈繞耳輪,邪氣壅實,而聽宮為其所遮。三焦脈亦入耳,亦能挾邪為病。

然總不若聽宮為耳之主,為心腎會合之所而不可犯也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耳者腎之竅,足少陰之所主。人身十二經絡中,除足太陽、手厥陰,其餘十經絡皆入於耳。惟腎開竅於耳,故治耳者以腎為主。或曰:心亦開竅於耳,何也?蓋心竅本在舌,以舌無孔竅,因寄於耳。此腎為耳竅之主,心為耳竅之客爾。以五臟開於五部,分陰陽言之:在腎、肝居陰,故耳、目二竅,陰精主之;在心、脾、肺居陽,故口、鼻、舌三竅,陽精主之。《靈樞》云:腎氣通於耳,腎和則能聞五音。

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。故凡一經一絡有虛、實之氣入於耳者,皆足以亂其聰明而致於聾聵。此言暴病者也。若夫久聾者,於腎亦有虛、實之異。左腎為陰,主精;右腎為陽,主氣。精不足、氣有餘,則聾為虛。若其人瘦而色黑,筋健骨壯,此精氣俱有餘,固藏閉塞,則聾為實,乃壽徵也。

又有乍聾者,《經》曰:不知調和七損八益之道,早衰之節也。其年未五十,體重、耳目不聰明矣,是可畏也。其證耳聾面頰黑者,為精脫腎憊,安腎丸、八味丸、蓯蓉丸、薯蕷丸,選而用之。若腎經虛火,面赤口乾、痰盛內熱者,六味丸主之。至於陽虛者,亦有耳聾。《經》曰:清陽出上竅。

今人飲食勞倦,脾胃氣虛,不能上升而下流於腎、肝,故陽氣者閉塞,地氣者冒明,邪害空竅,令人耳目不聰明矣。治須補中益氣湯。(《趙氏醫貫》)

陰氣走下竅,而上入於陽位,則有窒塞耳鳴之候。故人當五十以外,腎氣漸衰於下,每每從陽上逆。而腎之竅開於耳,耳之聰司於腎。腎主閉臟,不欲外泄。因肝木為子,疏泄母氣而散於外,是以謀慮鬱怒之火一動,陰氣從之上逆,耳竅窒塞不清。較之聾病,一天一淵。聾病者,其中另有竅一膜,遮蔽外氣,不得內入,故以開竅為主。

至於高年,陰氣不自收攝,越出上竅之理,從無一人言及。不知陰氣至上,亦隔一竅膜,不能越出竅外,止於竅中汩汩有聲,如蛙鼓、蚊鑼,鼓吹不已。以故外入之聲,為內聲所混,聽之不清。方中大意,全以磁石為主,以其重能達下,性主下吸,又能制肝木之上吸故也。而用地黃、龜膠群陰之藥輔之,更用五味子、山茱萸之酸收之。

白話文:

左耳聽力障礙,在婦女中比較常見,多是因為經常生氣發怒的緣故;右耳聽力障礙,在男子中比較常見,多是因為性慾過度的緣故;左右耳都聽力障礙,在生活富裕、飲食豐盛的人中比較常見,多是因為吃太多肥膩甘甜食物的緣故。

耳朵裡有個穴位叫做聽宮,它的形狀像珠子,被皮膜包裹著真水,最不能損傷。皮膜一旦破裂,真水流失,耳朵就會立刻失聰。有因為被巨大聲響震動而失聰的,就是因為皮膜破裂了。有時候聽力時好時壞的,是因為心腎不協調。有先出現耳鳴然後才失聰的,是受到外邪侵擾,或是腎有熱。只有傷寒病中少陽證引起的耳聾,不屬於這裡說的情況。膽經的脈絡環繞耳輪,邪氣壅塞,聽宮被它遮擋住。三焦經的脈絡也進入耳朵,也能挾帶邪氣而導致疾病。

然而總的來說,聽宮是耳朵的主宰,是心腎精氣交會的地方,所以絕對不能損傷。

耳朵是腎臟的孔竅,是足少陰腎經所主管的。人體十二經絡中,除了足太陽膀胱經、手厥陰心包經,其餘十條經絡都與耳朵相通。只有腎開竅於耳,所以治療耳朵疾病要以腎為主。有人說:心也開竅於耳,為什麼呢?因為心本來的孔竅在舌頭,但舌頭沒有孔竅,所以就寄託在耳朵上。這是說腎是耳朵孔竅的主人,心是耳朵孔竅的客人。從五臟開竅於五官的陰陽來說:腎和肝屬於陰,所以耳朵和眼睛這兩個孔竅,由陰精主管;心、脾和肺屬於陽,所以口、鼻和舌這三個孔竅,由陽精主管。《靈樞》說:腎氣通達於耳朵,腎氣調和就能聽到五音。

五臟不調和,七竅就會不通暢。所以凡是經絡的虛、實之氣進入耳朵,都足以擾亂聽力,導致失聰。這是說突然發病的耳聾。如果說是長期失聰,腎也分虛實的差異。左腎屬陰,主管精;右腎屬陽,主管氣。精氣不足,則耳聾為虛證。如果這個人瘦而皮膚黑,筋骨強壯,這是精氣都有餘,但閉藏固澀,那麼耳聾為實證,反而是長壽的徵兆。

還有突然耳聾的,《黃帝內經》說:不了解調和陰陽、保養精氣的方法,是早衰的徵兆。不到五十歲,身體就沉重、耳目不聰明了,這是很可怕的。如果耳聾而且面頰發黑,這是精氣脫失、腎臟衰敗,可以使用安腎丸、八味丸、蓯蓉丸、薯蕷丸等藥方來治療。如果屬於腎經虛火,出現面紅口乾、痰多內熱,則以六味丸為主。至於陽虛的人,也會有耳聾的情況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清陽之氣上升於上竅。

現在的人飲食不節、過度勞累,導致脾胃氣虛,不能將清陽之氣上升,反而下流到腎和肝,所以陽氣閉塞,地陰之氣上湧,邪氣侵犯空竅,導致耳目不聰明。治療應當使用補中益氣湯。

陰氣向下流走,卻又向上侵犯陽位,就會出現耳鳴阻塞的症狀。所以人到了五十歲以後,腎氣逐漸衰弱,常常會導致腎陰之氣向上逆行。而腎的孔竅開在耳朵,耳朵的聽力功能由腎主管。腎主閉藏,不希望外泄。因為肝屬木,是腎的子,會疏泄腎的精氣而散發到外面,所以思慮過多、發怒動火,陰氣就會從而上逆,導致耳朵的孔竅閉塞不清。這與耳聾的病症,有天壤之別。耳聾的人,是因為耳朵裡有另外一層膜,遮蔽了外面的聲音,使其不能進入,所以要以開通耳竅為主。

至於老年人,陰氣不能自行收斂,反而越出上竅的道理,從來沒有人說過。不知道陰氣即使向上,也會被一層膜隔開,不能越出孔竅之外,只能停留在孔竅中發出汩汩的聲音,像青蛙叫、蚊子嗡嗡,不停地響。因此,外面的聲音被內在的聲音所干擾,聽不清楚。治療這類疾病,主要的思路是使用磁石,因為它的重量能使之下降,而且它的特性是向下吸引,也能抑制肝木之氣向上吸的作用。再輔以地黃、龜膠等滋陰的藥物,更要使用五味子、山茱萸等酸味收斂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