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24)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24)
1. 鼻(附嚏)
附嚏
帝曰:人之嚏者,何氣使然?岐伯曰:太陽之氣,和利而滿於心,出於鼻,故為嚏。(《靈樞》)
肺外證面白、善嚏。(《難經》)
夫中寒家,善欠。其人清涕出,發熱色和者,善嚏。(《金匱》)
欠為氣乏,嚏為氣通。○腠理不密實,嚏不已。(婁全善)
嚏者,鼻中因癢而氣噴作於聲也。鼻為肺竅,癢為火化,心火邪熱,干於陽明,發於鼻,則癢而嚏也。或以物擾之癢而嚏者,癢屬火故也。或視日而嚏者,由目為五臟之精華,太陽真火,晄耀於目,心神躁亂,而熱發於上,則鼻癢而嚏也。傷寒病,再經,邪衰而嚏者,由邪熱已退,虛熱為癢,癢則嚏也。
或風熱上攻,鼻竅壅滯,納藥鼻中,得嚏則壅滯通而愈也。或有痛處,嚏則痛甚不可忍者,因嚏氣衝結,痛不得通利故也。(劉河間)
癢為火化,外風欲入而內火拒格,故發為嚏。有嚏則風邪隨氣而散,不能入傷於經,是以傷風有嚏為輕。(《張氏醫通》)
白話文:
噴嚏
皇帝問:人打噴嚏,是什麼氣造成的呢?岐伯回答說:是太陽之氣,平和順利且充盈於心臟,從鼻子出來,所以就產生了噴嚏。《靈樞》上說,肺有問題的人,面色會發白,容易打噴嚏。《難經》中提到,身體受寒的人容易打哈欠。如果這個人流清鼻涕,發燒但面色紅潤,就容易打噴嚏。《金匱要略》說,打哈欠是氣虛的表現,而打噴嚏是氣通暢的表現。還有說,如果皮膚的紋理不夠緊密,就會不停地打噴嚏。
打噴嚏是因為鼻子裡癢,氣體突然噴發並發出聲音。鼻子是肺的孔竅,癢是火氣所化生的。心火的邪熱,侵犯到陽明經,發於鼻子,就會感到癢而打噴嚏。有時候因為外物刺激導致鼻子癢而打噴嚏,也是因為癢屬於火的緣故。有的人看到太陽就打噴嚏,這是因為眼睛是五臟精華匯集的地方,太陽的真火照耀眼睛,導致心神煩躁,熱氣向上發散,鼻子就會癢而打噴嚏。如果是傷寒病,經過治療,邪氣衰退而打噴嚏,那是因為邪熱已經消退,虛熱導致發癢,癢了就會打噴嚏。
有時風熱向上侵襲,鼻孔堵塞不通,把藥塞入鼻中,如果能打出噴嚏,就能使堵塞通暢而痊癒。有些人身體有痛處,打噴嚏會使疼痛加劇到難以忍受,這是因為噴嚏的氣衝撞瘀結的地方,導致疼痛無法疏通。
癢屬於火氣的表現,外面的風邪想要侵入,而體內的火氣拒絕它,所以會產生噴嚏。如果能打出噴嚏,風邪就會隨著氣散發出去,不能深入傷害經絡,因此,傷風感冒時打噴嚏算是比較輕微的症狀。《張氏醫通》認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