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23)

1. 鼻(附嚏)

曾不知辛散傷元,有升無降,有陽無陰。腎肝虛於下,肺氣虛於上,雖有盧、扁,奈之何哉?雖然,膽之火胡為而入腦也?經謂其脈起於目銳眥,上抵頭角,下耳後,曲折布於腦後,脈絡貫通,易於感召。惟其虛也,則灼腦炙髓,隨液下漏,治宜戒怒以養陽,絕欲以養陰。藥進補水保肺,俾水壯火熄、木榮金肅、膽汁充滿,而火自安其位矣。

倘脾胃漸虧,陽分漸弱,又宜變通:或脾、腎雙補,或陰陽兩救,庶幾有濟。且腦為諸陽之會,髓為至精之物,鼻屬金氣之路。治腦也補在髓,治鼻也清在金。腦滿可以生水而制火,金空可以化液而制木。而春升少陽之氣,與厥陰相為表裡,上屬於腦。如此,則《經》謂膽熱所關,義亦明矣。

(《會心錄》)

鼻鼽

鼻淵、鼻鼽,當分寒熱。若涕濃而臭者為淵,屬熱,清涼之藥散之;若涕清而不臭者為鼽,屬寒,辛溫之劑調之。(張路玉)

鼽者,鼻出清涕也。五行之理,微則當其本化,甚則兼其鬼賊。《易》曰燥萬物者莫熯乎火。以火鍊金,熱極而反化為水。肝熱甚則出淚,心熱甚則出汗,脾熱甚則出涎,肺熱甚則出涕,腎熱甚則出唾。凡痰、涎、涕、唾稠濁者,皆火熱極甚銷爍致之也。或言鼽為寒者,誤也,彼但見鼽嚏鼻窒,冒寒則甚,遂以為然。

豈知寒傷皮毛則腠理閉密,熱氣怫鬱而病愈甚也。(劉河間)

鼻瘜

鼻瘜肉,因上焦積熱鬱久而生。內服清火利膈之藥,宜涼膈散加減,須斷酒醴厚味。韓氏云:一貴人鼻中肉贅,臭不可近,痛不可忍。以白礬末加阿魏、腦、麝少許,吹其上,頃之,化水而消。內服勝濕瀉肺之藥。此厚味壅熱,蒸於肺門,如雨霽之地,突生芝菌也。按:瘜肉鼻痔,大同小異。

痛極而不下垂者為瘜肉,此血熱勝也;鼻痔則有物下垂而不痛,乃濕熱勝也。阿魏為血積之響導,白礬為滌垢之專藥,兼腦、麝以開竅也。(張路玉)

鼻齄

好飲熱酒,血熱入肺,覆被風寒外郁,則血凝於內、赤見於外,而為鼻齄。有不好飲而病此者,乃肺風熱也。(朱丹溪)

選案

一人久患鼻淵,濁涕腥穢。時逢長夏,醫命取艾絨四兩,攤作二餅,用新瓦兩片,烈日曝熱,攤艾絨於凹瓦上。先安一枕,以額抵之,冷則頻易,數日病除。此日炙針鋒相對,腦寒去矣。(許宣治)

黃介繁令眷,鼻中生一紅珠,狀如櫻桃,垂掛左竅,雖無痛苦,頗礙呼吸。予教用醋,日漱數遍,其珠自落。旬後,鼻出紅毛,長一、二寸,每日數十莖,群目為怪。此平日多食豬、羊血,蘊毒胃中,熏於肺竅,致嚏出血絲,隨風成線耳。與清解藥而瘥。(程華仲)

附方

硇砂散,治鼻生瘜肉。用硇砂五分、白礬一錢,研末,點之即消。

白話文:

鼻(附帶噴嚏)

過去不知道辛辣發散的藥物會損傷元氣,只會使氣往上升而不能下降,只有陽氣而沒有陰氣。腎和肝在下方虛弱,肺氣在上方虛弱,即使有像盧醫、扁鵲這樣的名醫,也無可奈何啊!雖然如此,膽的火為什麼會跑到腦部呢?經絡說它的脈從眼睛外角開始,向上到達頭角,向下到耳後,彎曲地分布在腦後,脈絡是貫通的,容易受到感應。正因為它虛弱,就會灼燒腦部和骨髓,隨著體液向下滲漏。治療應該戒除發怒來養陽氣,斷絕慾望來養陰氣。藥物要服用補水的藥來保護肺,使水強盛就能熄滅火氣,使肝木茂盛、肺金清肅,膽汁充滿,火自然就安穩在它應在的位置了。

如果脾胃逐漸虛弱,陽氣也逐漸衰弱,又應該變通治療:或者脾腎一同補養,或者陰陽一同救治,或許還能有幫助。而且腦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,髓是精華中的精華,鼻子是金氣出入的通道。治療腦要補益骨髓,治療鼻子要清肅肺金。腦髓充滿就可以產生水來制約火,肺金虛空可以化生津液來制約肝木。而且春季上升的少陽之氣,和厥陰之氣互為表裡,上行到腦部。這樣看來,《經》上說膽熱會影響到腦,意思就很清楚了。

鼻鼽(鼻炎、過敏性鼻炎)

鼻淵(鼻竇炎)、鼻鼽,應該區分寒熱。如果鼻涕濃稠而且有臭味,是鼻淵,屬於熱症,要用清涼的藥物來疏散它;如果鼻涕清稀而且沒有臭味,是鼻鼽,屬於寒症,要用辛溫的藥物來調和它。(張路玉的觀點)

鼻鼽,就是指鼻子流清鼻涕。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,病情輕微時,應該按照它原本的屬性來治療,病情嚴重時,會兼雜其他屬性的問題。《易經》說「乾燥萬物沒有比火更強烈的了。」用火來鍛鍊金屬,熱到極點反而會化為水。肝熱嚴重就會流淚,心熱嚴重就會出汗,脾熱嚴重就會流口水,肺熱嚴重就會流鼻涕,腎熱嚴重就會流唾液。凡是痰、涎、涕、唾等黏稠混濁的,都是因為火熱太盛,把津液燒灼成這樣的。有人說鼻鼽是寒症,這是錯誤的。他們只是看到鼻鼽時會打噴嚏、鼻塞,而且受寒時症狀更嚴重,就認為是寒症。

他們不知道,寒氣侵犯皮膚毛孔,會導致毛孔閉塞,熱氣鬱積在裡面,反而使病情更加嚴重。(劉河間的觀點)

鼻瘜(鼻息肉)

鼻息肉,是因為上焦積熱鬱積太久而產生的。內服清火、疏通膈膜的藥物,應該服用涼膈散加減,必須戒酒和肥甘厚膩的食物。韓氏說:一位貴人鼻中長了肉贅,臭氣難聞,疼痛難忍。用白礬粉末,加入少許阿魏、冰片、麝香,吹到息肉上,過一會兒,息肉就化成水消退了。內服祛濕、瀉肺的藥物。這是因為吃了太多肥膩的食物,熱氣壅塞在肺部,就像雨後潮濕的地上,突然長出蘑菇一樣。按:鼻息肉和鼻痔,大同小異。

痛到極點而且沒有垂下來的,是息肉,這是血熱太盛造成的;鼻痔則是有東西垂下來但是不痛,這是濕熱太盛造成的。阿魏是引導血積消散的藥物,白礬是清除污垢的專用藥,再加上冰片、麝香來開竅。(張路玉的觀點)

鼻齄(酒糟鼻)

喜歡喝熱酒,血熱進入肺,又被風寒外邪鬱積,就會導致血凝結在裡面,紅色顯現在外面,就形成了酒糟鼻。有的人不喝酒也會得這種病,這是肺部風熱造成的。(朱丹溪的觀點)

醫案選例

有一個人長期患有鼻淵,流出的濁涕腥臭難聞。正值盛夏,醫生讓他取四兩艾絨,攤成兩個餅狀,用兩片新的瓦片,在烈日下曬熱,把艾絨攤在凹瓦上。先放一個枕頭,讓額頭抵在上面,冷了就頻繁更換,幾天後病就好了。這是用太陽的熱氣來對付寒邪,腦部的寒氣就被去除了。(許宣治的醫案)

黃介繁的家人,鼻中長出一個紅色的珠子,形狀像櫻桃,垂掛在左邊的鼻孔,雖然沒有痛苦,但是很影響呼吸。我教他用醋,每天漱口幾遍,那珠子就自己掉下來了。十天後,鼻孔裡長出了紅色的毛,長一、二寸,每天長出幾十根,大家看到都覺得很奇怪。這是因為他平時吃太多豬血、羊血,毒素積存在胃中,燻蒸肺竅,導致打噴嚏時會出血絲,隨風飄散形成線狀。給他服用清熱解毒的藥,病就好了。(程華仲的醫案)

附方

硇砂散,治療鼻息肉。用硇砂五分、白礬一錢,研成粉末,點在息肉上就會消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