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19)

1.

牙證不外乎風、火、蟲、虛,此但言其痛耳。他如牙宣、牙菌、牙癰、穿牙毒、骨槽風、走馬牙疳之類,皆由於濕火熱毒蘊結牙床。須分上下二齒,辨明手、足陽明及少陰之異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齒牙之痛有三證:一曰火,二曰蟲,三曰腎虛。三者不同,辨得其真,無難治矣。○古有晨昏叩齒之說,雖亦可行,然而谷谷震動,終非善道。余每因勞、因酒,嘗覺齒有浮突之意,但輕輕咬實,漸咬漸齊,或一、二次而根自固。又小解時,先咬定牙根而後解,則腎氣亦賴以攝。非但固精,亦能堅齒。(張景岳)

今人漱齒,每以早晨,是倒置也。凡一日飲食之毒,積於齒縫,當於夜晚刷洗,則垢穢盡去,齒自不壞。故云:晨漱不如夜漱,此善於養齒者。(《金丹全書》)

唇腫、齒焦者死,脾、腎絕也。○齒變黑者死,少陰絕也。○陰陽俱竭,其齒如熟小豆者死。(扁鵲)

補編

濕熱齒痛者,承氣湯下之。上、下牙痛不可忍,牽引入腦,或喜寒惡熱,脈洪數有力者,涼膈散。腸熱齒齦脹痛者,清胃散。火鬱痛者,越鞠丸。腎虛痛者,六味湯加骨碎補。虛寒痛者,八味湯加骨碎補。風熱痛者,羌、獨、荊、防、芎、辛、薄荷、生地之類,水煎漱咽。風毒及熱壅上攻,牙齦痛或齦縫肉胬出者,消風散,臨臥漱服。

風寒入腦痛者,羌活附子湯。(薛立齋)

凡牙痛必用胡椒、蓽茇,能散浮熱。監以升麻、寒水石,佐以薄荷、荊芥、細辛之類。如用清涼藥痛反甚者,須從治之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凡飲食不潔,臭腐之氣淹積日久,由是熱盛生風,風勝生蟲,蛀食齒中。根有黑點,蝕盡一齒,又度其餘,甚至疳䘌皆其種類。宜清徹腸胃,以治其本;擦牙誅蟲,以理其標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牙床腐爛、齒牙脫落,謂之'走馬'。此蓋熱毒蘊畜而然,大為凶候。速瀉陽明之火,兼服綠豆飲;外用冰白散敷之。(張景岳)

溫熱病看舌後,亦須驗齒。齒為腎余,齦為胃絡,熱邪不燥胃津,必耗腎液。且二經之血,皆走其地,病深動血,結瓣於上。陽血色紫如干漆,陰血色黃如豆瓣。陽血若見,安胃為主;陰血若見,救腎為要。然豆瓣色者多險。若證不逆,尚在可治,否則難治。蓋陰下竭、陽上厥也。

○齒光燥如石者,胃熱甚也。若無汗、惡寒,衛偏勝也,辛涼泄胃透汗為要。若如枯骨色者,腎液枯也,為難治。若上半截燥者,水不上承,心火炎上也,急急清心救水,俟枯處轉潤為妥。○齘齒者,濕熱化風,痙病也。咬牙者,胃熱走絡也。若咬牙而脈證皆衰者,胃虛無穀氣內榮,虛則喜實也。

舌本不縮而硬,牙咬難開者,非風痰阻絡,即欲作痙也,用酸物擦之即開,酸走筋,木泄土故也。○齒垢如灰糕樣者,胃氣無權,津亡、濕濁用事,多死。○初病齒縫流血痛者,胃火沖激也;不痛者,龍火內燔也。齒焦無垢者死。齒焦有垢者,腎熱胃劫也,當微下之,或玉女煎,清胃救腎可也。

白話文:

牙齒的毛病,不外乎是風、火、蟲、虛這四種原因,這裡說的主要是牙痛。其他像是牙齦萎縮、牙菌斑、牙齦膿腫、牙齒穿孔、牙槽骨發炎、走馬牙疳等,都是因為濕熱毒素積聚在牙床上。要分辨是上牙還是下牙,並區分手、足陽明經和少陰經的差異。

牙痛的原因有三種:一是火熱,二是蟲蛀,三是腎虛。這三種原因不同,只要能辨別清楚,治療就不難了。古時候有早晚叩齒的說法,雖然可行,但用力震動牙齒並非好方法。我每次因為勞累或喝酒,常常覺得牙齒有浮動的感覺,但只要輕輕咬合,慢慢咬緊,或者一兩次,牙根就會自然穩固。另外,小便時,先咬緊牙根再解,可以幫助腎氣固攝。這不僅能固精,也能堅固牙齒。

現在的人習慣早上刷牙,這是錯的。一天下來,食物殘渣的毒素積存在牙縫中,應該在晚上刷洗,才能將污垢徹底清除,牙齒自然不易損壞。所以說,早上刷牙不如晚上刷牙,這才是善於保養牙齒的方法。

嘴唇腫脹、牙齒焦枯的人會死亡,這是因為脾、腎功能衰竭。牙齒變黑的人會死亡,這是因為少陰經氣絕。陰陽之氣都衰竭時,牙齒像煮熟的小豆一樣,也會死亡。

補充

濕熱引起的牙痛,可以用承氣湯來攻下。上下牙痛到難以忍受,牽連到頭部,或者喜歡冰涼、討厭熱,脈象洪大且數而有力,可以用涼膈散來治療。腸胃有熱而導致牙齦腫痛,可以用清胃散來治療。火氣鬱結導致的牙痛,可以用越鞠丸來治療。腎虛引起的牙痛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骨碎補來治療。虛寒引起的牙痛,可以用八味地黃丸加骨碎補來治療。風熱引起的牙痛,可以用羌活、獨活、荊芥、防風、川芎、細辛、薄荷、生地等藥材煎湯漱口吞服。風毒和熱邪上攻,導致牙齦疼痛或牙齦縫隙長出肉芽,可以用消風散,臨睡前漱口服用。

風寒侵入腦部引起的牙痛,可以用羌活附子湯來治療。

凡是牙痛,一定要用到胡椒、蓽茇,可以散發浮熱。再搭配升麻、寒水石,輔以薄荷、荊芥、細辛等藥材。如果用了清涼藥反而使疼痛加劇,就必須用與之相反的藥物來治療。

凡是飲食不乾淨,腐敗的氣味長期積累,就會導致熱盛生風,風勝則生蟲,蛀蝕牙齒內部。牙根有黑點,逐漸蛀蝕整顆牙齒,甚至會蔓延到其他牙齒,變成牙疳等疾病。應該清除腸胃的毒素,從根本上治療;同時擦拭牙齒來殺滅蟲子,來處理表面問題。

牙床腐爛、牙齒脫落,稱為「走馬」,這是由於熱毒蘊積引起的,屬於非常凶險的症狀。要趕快瀉陽明經的火氣,同時服用綠豆飲;外用冰白散敷在患處。

溫熱病看舌頭之後,也要檢查牙齒。牙齒是腎的餘氣,牙齦是胃的脈絡,熱邪如果不傷胃津,一定會耗損腎液。而且這兩條經脈的血液都會經過這裡,病情嚴重會導致出血,在牙齒表面形成血痂。陽經的血呈紫色,像乾漆一樣;陰經的血呈黃色,像豆瓣一樣。如果看到陽經的血,要以安胃為主;如果看到陰經的血,要以救腎為要。然而,血像豆瓣色多半比較危險。如果病情沒有惡化,尚可治療,否則難以治癒,因為這是陰氣衰竭、陽氣上逆的表現。

牙齒乾燥光亮如石頭,是胃熱非常嚴重。如果沒有出汗、怕冷,是衛氣偏盛,需要用辛涼的藥來疏泄胃熱、透發汗液。如果牙齒像枯骨的顏色,是腎液枯竭,難以治療。如果牙齒只有上半部分乾燥,是水液不能上承,心火上炎,要趕快清心救水,等乾燥的地方轉為濕潤才妥當。磨牙是濕熱化風,是痙攣的表現。咬牙是胃熱侵犯經絡。如果咬牙且脈象和證候都衰弱,是胃虛而沒有穀氣滋養,虛則喜歡實。

舌頭根部不能回縮且變硬,牙齒咬緊難以張開,不是風痰阻礙經絡,就是要發生痙攣了。用酸味的東西擦拭牙齒就能張開,因為酸味走筋,木能疏泄土。牙垢像灰糕一樣,是胃氣虛弱,津液耗竭、濕濁在起作用,多半會死亡。初病時,牙縫流血疼痛,是胃火上衝;不痛,是龍火內燔。牙齒焦枯沒有牙垢會死亡。牙齒焦枯有牙垢,是腎熱且胃的津液被耗損,可以用微量的瀉藥,或用玉女煎,來清胃救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