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7)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7)
1. 目
《經》云:五臟六腑之精華,皆上注於目。又云:目者,肝之竅。肝與膽為表裡,肝液、膽汁充足,目乃能遠視。故無論外感、內因,皆與肝膽有關係焉。夫六淫之邪,惟風、火、燥居多,寒、濕亦間有之。內起之證,肝、膽、心、腎為多,他臟亦間有之。至於論治,則外感之證,必有頭痛、寒熱、鼻塞、筋骨痠疼,脈見緊數浮洪,一切表證,方可清散。內因之證,有虛實之殊。
實者,肝、膽之風熱盛也。凡暴赤腫痛,脹悶難開,翳膜眵淚,酸澀作癢,皆實證也。當驅風散熱。虛者,腎經之水火衰也。凡久病青盲雀目,內障昏矇,五色花翳,迎風淚出,皆虛候也。治宜壯水益火。若陰血雖虧,而風熱未淨,則審其緩急,相參而治。若久服寒涼,虛陽轉盛,則當補以甘溫,從乎反佐。
此內治之大法也。若日久失調,氣血凝滯、火熱壅結而為赤腫腐爛、翳膜遮蔽,致成外障。譬之鏡受汙垢,必當濯磨,須用點藥。若但服藥,必不能愈。至於內障,但宜服藥,點藥徒傷血氣,無益有損。更當知目眥白珠屬陽,故晝痛,點苦寒藥可效。瞳子黑睛屬陰,故夜痛,點苦寒藥反劇。
是外治之法,亦當以陰陽區別也。更有肝陰虧耗,木火上炎,眼胞紅腫、睛珠刺痛、眵淚如膿、白晴如努、目珠上竄、不得寤寐,甚則巔腦如破,此內發之風,宜育陰熄風、柔肝滋腎。凡羌、防、芎、藁等藥,皆不可用,失治成痼而不可救。(《臨證指南》)
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,然血亦有太過、不及。太過則脈壅塞而發痛,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。熱則血行疾而多,寒則血行遲而少。目者,肝之外候也,在五行屬木。木之為物,太茂則蔽密,太衰則枯悴。蔽密則風不疏通,故多摧拉;枯悴則液不浸潤,故無榮華。人之有目,如天之有日月也。
目之有翳,如日月之有云霧也。凡云之興,未有不因蒸騰而起。隆冬猶然,況炎夏乎?目不因火則不病。氣輪變赤,火乘肺也;肉輪赤腫,火乘脾也;黑水神光被翳,火乘肝與腎也;赤脈貫目,火自甚也。能治火者,一句可了。在藥,則鹹寒吐之、下之;在針,則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項、百會。
翳可立退,痛可立止,昧可立明,腫可立消。小兒水在上,火在下,故目明;老人火在上,水不足,故目昏。《經》曰:血實宜決之。虛者補之,實者瀉之。(張子和)
張子和云:目不因火則不病,能治火者,一句可了。余獨補水以配火,亦一句可了。(趙養葵)
內障者,不疼不痛、無淚無眵,細觀如薄霧之形,久視如輕煙之狀。飛蠅散亂,懸蟲虛空,日漸月增。腦脂下結於烏輪,翳障漸生於黑水。(《醫方類聚》)
外障易治,內障難治;暴發者為表易治,久病者為里難治。(劉河間)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:五臟六腑的精華,都向上注入眼睛。又說:眼睛是肝臟的孔竅。肝臟和膽囊互為表裡,肝液和膽汁充足,眼睛才能看得遠。所以,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因引起的眼疾,都和肝膽有關係。外感引起的疾病,以風、火、燥邪氣居多,寒、濕邪氣也偶爾會出現。內在原因引起的眼疾,多與肝、膽、心、腎有關,其他臟腑也有可能影響。
至於治療方法,外感引起的眼疾,一定會有頭痛、發冷發熱、鼻塞、筋骨痠痛等症狀,脈象會呈現緊、數、浮、洪等表證,這時可以用清熱疏散的方法治療。內因引起的眼疾,則有虛實之分。
實證,是指肝膽的風熱過盛。凡是眼睛突然紅腫疼痛、脹悶難以睜開、有翳膜或眼屎、酸澀發癢等,都屬於實證,應當用驅風散熱的方法治療。虛證,是指腎經的陰液和陽氣衰弱。凡是久病引起的青盲、夜盲、內障、視力模糊、出現五色花翳、迎風流淚等,都屬於虛證,應當用滋養腎陰、溫補腎陽的方法治療。如果體內陰血虧虛,但風熱還未清除,就要根據情況,同時兼顧治療。如果長期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虛陽浮盛,就應當用甘溫的藥物來補益,再適當佐以寒涼藥物。
以上是內治的大原則。如果長期失調,導致氣血凝滯、火熱壅結,引起眼睛紅腫潰爛、翳膜遮蔽等外障,就像鏡子沾染污垢,必須擦拭才能恢復光明,需要點藥治療。如果只服藥,則無法治癒。至於內障,則只適合服藥治療,點藥反而會傷害氣血,有害無益。還應該知道,眼角的白睛屬於陽,所以白天疼痛,點用苦寒藥物可以有效。瞳孔的黑睛屬於陰,所以夜晚疼痛,點用苦寒藥物反而會加重。
這是外治的方法,也應當用陰陽的觀點來區分。還有肝陰虧損,導致肝火上炎,會出現眼皮紅腫、眼珠刺痛、流膿性眼屎、白睛像努張、眼珠向上移動、難以入睡,嚴重時甚至頭痛如裂,這是內發的風邪,應當用滋陰熄風、柔肝滋腎的方法治療。像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藁本等藥,都不宜使用,否則會延誤病情,導致頑疾無法治癒。(出自《臨證指南》)
古代聖人說眼睛得到血液的滋養才能看見,但血液也有太多或不足的情況。血液太多,脈絡會壅塞而疼痛;血液不足,眼睛會耗竭而失明。熱邪會使血液運行加快而增多,寒邪會使血液運行遲緩而減少。眼睛是肝臟的外在表現,在五行中屬木。木這種東西,太茂盛就會遮蔽,太衰弱就會枯萎。太茂盛就會風不流通,容易被摧折;太衰弱就會液體不足,沒有光澤。人有眼睛,就像天上有日月一樣。
眼睛出現翳膜,就像日月被雲霧遮擋一樣。凡是雲霧的產生,都是因為蒸騰而起。嚴冬尚且如此,更何況炎熱的夏天呢?眼睛不是因為火邪就不會生病。眼白變紅,是火邪侵犯了肺;眼皮赤腫,是火邪侵犯了脾;瞳孔被翳膜遮擋,是火邪侵犯了肝和腎;眼中有紅絲,是火邪過於旺盛的表現。能治療火邪,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。用藥的話,可以使用鹹寒的藥物來吐瀉;用針灸的話,可以針刺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項、百會等穴位。
這樣就能使翳膜立即消退,疼痛立即停止,視力立即清晰,紅腫立即消散。小孩子水液在上方,火氣在下方,所以眼睛明亮;老年人火氣在上方,水液不足,所以眼睛昏花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血液充實應該疏泄,虛弱的要補益,實證的要瀉火。(出自張子和)
張子和說:眼睛不是因為火邪就不會生病,能治療火邪,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。我卻獨自認為應該補水來制約火,這也是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。(出自趙養葵)
內障的症狀是,不疼不痛、沒有眼淚和眼屎,仔細觀察會像薄霧一樣,久看則像輕煙一樣。眼前會有飛蚊亂舞,或出現懸蟲在空中飄動的感覺,症狀會逐漸加重。腦中的脂肪會下行結聚在瞳孔周圍,翳膜也會逐漸在黑睛上產生。(出自《醫方類聚》)
外障容易治療,內障難以治療;突然發生的屬於表證容易治療,久病不癒的屬於裡證難以治療。(出自劉河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