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匯參 (5)

1.

五輪之中,惟瞳神乃照。或曰:瞳神,水耶?氣耶?膏耶?血耶?曰:非氣、非血、非水、非膏,乃先天之氣所生,後天之之氣所成,陰陽之妙蘊,水火之精華。血養水,水養膏,膏護瞳神。氣為運用,神即維持,喻以日月,理實同之。(《趙氏醫貫》)

肝熱則腫,心熱則眵;火盛則痛,水化則淚;血虛則酸,氣虛則澀,精竭則昏,神竭則黑,風勝則癢,熱勝則脹,濕勝則爛。(《繩墨》)

凡臟腑之精華,皆上注於目。然所以能光燭遠近者,陽之用也;濟之以令光明不竭者,陰之用也。陰陽合德而為精明,非氣血獨能充其力也。蓋氣血止為陰陽之標,非可以稱精華。而陰陽實為血氣之本,所以能致精華也。陰虧則熱,故病目也紅赤暴痛、眼珠刺疼、夜則更甚,然雖腫疼不能開目,若開目則視物能見,豈非陰虛則熱,而邪火乘之,耗其精華,無以為佐助清陽之用。可知陰病而陽不病,是為有火者也。

陽虛則寒,故病目也白翳遮睛、珠不甚痛、但如青盲,雖能開目,而視物則不見,豈非陽虛則寒,而濁陰犯之,遂失其如天與日之光而不彰乎?此乃陽氣自病,是為無火者也。熱者補其真陰,寒者補其真陽。如是則陰陽復能合德而為精明之用矣。請以淺近之理喻之,夫燈之能明者,火也;資其明之用者,膏也。

有膏無火,何以能明?有火無膏,則燎然猛烈。二者廢一,便難以成光明之象矣。所謂火中求水,其源不竭;水中求火,其明不滅。一屬有形,一屬無形。惟其無形,故能生出有形。蓋造化之理,皆生於無也。(《馮氏錦囊》)

生食五辛,乘熱飲食,爛頭出血,昏夜讀書,久處煙火,冒涉風霜,博奕不休,飲酒不已,抄寫細字,雕鏤細作,泣淚過多,房室不節,夜視星月,極目瞻視山川、草木,皆喪明之由也。(《千金方》)

《經》言,氣脫者,目不明。越人言:脫陰者目盲。何謂也?氣脫者,暴不明而寂無所見;脫陰則以漸而目昏暗。陽迅速而陰遲滯故也。○暗室置物,因燈而影生。一燈一影,兩燈兩影。無他,其光分也。人有兩目,而視物惟一,竅分而所以注竅之精不分。若精不相合,則視一為二矣。

故曰:精散則視歧。○人之倒視者,何氣使然?由目精內陷,不能上輸於瞳人也。陽燧者,鑑之凹然者也,其形中深邊淺,持以照物,無不顛倒。精不上輸於瞳人,則與陽燧無異,故視物亦倒也。其病有二:因阻塞而精不上輸者,可吐而愈;因精虧而不上輸者,非補不愈。(《醫參》)

東垣曰:目能遠視不能近視者,陽氣不足,陰氣有餘也。能近視不能遠視者,陽氣有餘,陰氣不足也。海藏曰:目能遠視,責其有火;不能近視,責其無水。目能近視,責其有水;不能遠視,責其無火。何二子之言相反也,豈無是非之辨哉?先儒謂金水內明而外暗,日火外明而內暗。

白話文:

眼睛在五個部位中,只有瞳孔能夠照亮事物。有人問:瞳孔是水、氣、膏、還是血呢?答案是:它既不是氣、也不是血、也不是水、也不是膏,而是由先天之氣所生,後天之氣所成,是陰陽的奧妙所在,水火的精華。血滋養水,水滋養膏,膏保護瞳孔。氣是用來運作的,神則是用來維持的,就像日月一樣,道理是相同的。

肝臟有熱會導致眼睛腫脹,心臟有熱會導致眼屎增多;火氣旺盛會導致眼睛疼痛,水分過多則會流淚;血虛會感到眼睛酸澀,氣虛會感到眼睛乾澀,精氣耗盡會導致眼睛昏花,神氣耗盡會導致眼睛發黑,風邪侵襲會感到眼睛發癢,熱邪旺盛會感到眼睛脹痛,濕邪旺盛會導致眼睛潰爛。

所有臟腑的精華都會向上注入眼睛。眼睛之所以能夠看見遠近的事物,是陽氣的作用;而能夠使眼睛光明不衰竭的,是陰氣的作用。陰陽和合才能使眼睛明亮,單靠氣血是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的。氣血只是陰陽的外在表現,不能稱為精華。而陰陽才是血氣的根本,才能產生精華。陰氣虧虛則會產生熱,所以眼睛會出現紅腫疼痛、眼珠刺痛、晚上更嚴重的症狀,雖然腫痛到睜不開眼睛,但如果勉強睜開眼睛仍然能看見東西,這說明是陰虛導致發熱,邪火趁機侵入,耗損精華,無法輔助清陽發揮作用。這可知是陰氣生病而陽氣沒有生病,這是有火的表現。

陽氣虧虛則會產生寒,所以眼睛會出現白翳遮擋視線、眼珠不太疼痛、但像青盲一樣的症狀,雖然能睜開眼睛,但卻看不見東西,這說明是陽虛導致發寒,濁陰侵犯,導致眼睛像失去了陽光一樣,變得黯淡無光。這是陽氣本身生病,是沒有火的表現。熱證要補養真陰,寒證要補養真陽。這樣陰陽才能恢復協調,使眼睛重新明亮。用一個簡單的道理來比喻,燈之所以能發光,是因為有火;而能維持光亮的,是燈油。

只有燈油沒有火,怎麼能發光呢?只有火沒有燈油,火就會猛烈燃燒。兩者缺一不可,都不能形成光明的景象。所以說要「在火中尋找水」,才能使燈油的來源不斷;要「在水中尋找火」,才能使燈的光明不滅。一個屬於有形,一個屬於無形。正是因為無形,才能產生有形。造化的道理,都是從無中產生的。

生吃辛辣食物,趁熱吃飯,熬夜讀書,長期處於煙火之中,冒著風霜行走,沉迷賭博,過量飲酒,抄寫小字,雕刻細物,過度哭泣,房事不節制,晚上看星星月亮,極目遠眺山川草木,這些都是導致眼睛失明的原因。

《經》上說,氣脫的人,眼睛會看不清楚。扁鵲說:陰氣脫失的人,眼睛會失明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氣脫的人,眼睛會突然看不清楚,然後就什麼也看不見了;而陰氣脫失的人,眼睛會逐漸變得昏暗。陽氣運行迅速,而陰氣運行遲緩,所以症狀有快慢之分。○在黑暗的房間裡放置東西,因為有了燈光,就會產生影子。一盞燈一個影子,兩盞燈兩個影子。沒有其他原因,只是因為光分散了。人有兩隻眼睛,看東西卻只有一個影像,是因為視覺的通道雖然分為兩個,但注入通道的精氣沒有分開。如果精氣不相合,就會看一個東西變成兩個影像。

所以說,精氣散亂就會產生重影。○人會看到倒影,是什麼氣導致的呢?是因為眼睛的精氣向下陷落,不能向上輸送到瞳孔。陽燧(凹面鏡)形狀是中間深陷,邊緣淺薄,用它來照東西,都會產生倒影。精氣不能向上輸送到瞳孔,就和陽燧的道理一樣,所以看到的東西也是倒著的。這種病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因為阻塞導致精氣無法向上輸送,可以通過催吐來治癒;另一種是因為精氣虧虛導致無法向上輸送,就必須通過補養才能治癒。

東垣說:眼睛能看遠不能看近,是陽氣不足,陰氣有餘。能看近不能看遠,是陽氣有餘,陰氣不足。海藏說:眼睛能看遠,是因為有火;不能看近,是因為無水。眼睛能看近,是因為有水;不能看遠,是因為無火。為什麼兩人的說法相反呢?難道就沒有對錯之分嗎?前人認為,金和水內斂,所以看得清近處,但看不清遠處;太陽的火向外發散,所以看得清遠處,但看不清近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