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43)
卷十·雜證匯參 (43)
1. 厥
或探喪入廟,暴絕,面赤不語者,名曰屍厥,亦宜醋炭熏鼻法,更服蘇合丸。有傷寒新瘥,與婦人交,忽患少腹急痛,外腎攣縮,面黑喘急,冷汗自出者,名曰脫元;有因大吐瀉後,卒然肢厥,不省人事者,名曰脫陽,俱急以蔥白縛切,安放臍上,再以熨斗熨之,後灌參附薑湯。又有男女交接而死者,有夢中脫泄而死者,治照前法,遲則不及。
○男女涎潮於心,卒然中倒,扶入暖室端坐,作醋炭熏之,令醋氣入鼻,其涎自退。輕者即醒,重者亦知人事,不可一點湯水入喉,使痰繫心包,必成廢人。初厥用生半夏或細辛、皂角末吹鼻,有嚏可治。(《證治匯補》)
凡中風、中氣、中暑、中寒、暴厥,俱不得妄動以斷其氣。《內經》明言:氣復返則生。若擾亂其氣,不得復返,致夭枉者多矣。(汪石山)
肝風內煽,發厥不省人事,重用茯神木治效。此病雖屬肝風內煽,然必上搏於心,心君為之不安。茯神本治心,而中抱之木又屬肝,以木製木,則風定心安而厥自止。(沈金鰲)
脈候
寸脈沉大而滑,為痰氣食厥諸有餘之證;微濡而弦,為陰陽虛厥諸不足之證;大小無常為屍厥;沉細無力為蛔厥。(《證治匯補》)
選案
扁鵲過虢,虢太子死,扁鵲至宮門下,問中庶子喜方者曰:太子何病?曰:太子病血氣不時,交錯而不得泄,暴發於外,則為中害。精神不能止邪氣,邪氣蓄積而不得泄,是以陽緩而陰急,故暴蹶而死。扁鵲曰:其死何如時?曰:雞鳴至今。曰:收乎?曰:未也。言:臣,秦越人也。
聞太子不幸而死,臣能生之。中庶子曰:先生得無誕乎?何以言可生也?扁鵲曰:子以吾言為不誠,試入診太子,當聞其耳鳴而鼻張,循其兩股以至於陰,當尚溫也。中庶子聞言,目眩舌撟。入報虢君,出見扁鵲於中闕曰:竊聞高義之日久矣,先生過小國,幸而舉之,偏國寡臣幸甚!扁鵲曰:若太子病,所謂屍蹶者也。乃使弟子子陽,厲針砥石,以取外三陽五會。
有間,太子蘇。使子豹為五分之熨,以八減之齊和煮之,以更熨兩脅下。太子起坐。更適陰陽,服湯二旬而復故。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。(《史記》)
宋仁宗寵妃,食次,忽仆倒身冷,急召孫尚杜任診視。奏曰:此氣厥也,吐後即蘇。御坐良久,果蘇。上問:因何得此疾?對曰:貴妃方食暴怒,氣上與食相併,故厥。吐則氣通,故蘇。(《赤水玄珠》)
一婦患病六七日,時時暈倒,口眼微歪,胸膈脹痛。診脈左關沉弦,右關搏指。詢知因食麵食,胸腹脹痛起,次日便暈倒,至今亦未大便。此食厥也。用枳、樸、山楂、陳皮、半夏、木香、神麯、麥芽、煨薑、大黃,使宿食去,胸膈舒,筋脈通利,各證自愈。(吳天士)
白話文:
如果有人去參加喪禮或進入廟宇,突然昏厥,臉色發紅且無法說話,這種情況稱為「屍厥」。可以使用醋浸泡過的炭熏鼻子的方法,並服用蘇合丸。另外,若是傷寒剛痊癒,就與女子行房,突然感到小腹劇痛,陰囊收縮,面色發黑、喘氣急促、冷汗直流,這種情況稱為「脫元」。若是因劇烈嘔吐或腹瀉後,突然四肢冰冷、昏迷不醒,則稱為「脫陽」。這兩種情況都應該立即用蔥白切碎後綁在肚臍上,再用熨斗熨熱,然後灌服人參附子生薑湯。此外,還有男女行房時猝死,或在睡夢中遺精而猝死的,治療方法也與前述相同,切勿延誤。
有些人是因為男女之間的情慾過盛,導致痰涎堵塞心竅,突然昏倒。此時應將其扶入溫暖的房間,讓他端坐,然後用醋浸泡過的炭熏他的鼻子,讓醋氣進入鼻孔,痰涎就會自行消退。情況輕微的立刻就會甦醒,情況嚴重的也會恢復意識。但千萬不能讓他喝任何湯水,以免痰液纏繞心包,變成廢人。初發昏厥時,可以用生半夏或細辛、皂角磨成粉末吹入鼻孔,如果能打噴嚏,就有希望治好。
所有中風、中氣、中暑、中寒、昏厥等情況,都不能隨意搬動,以免阻斷氣息。《內經》明白指出:氣息可以回返就能活。如果擾亂氣息,使其無法回返,導致死亡的案例很多。
肝風內動,引發昏厥不省人事,可以重用茯神木治療,效果很好。這種病雖然屬於肝風內動,但必定會上衝到心臟,使心神不安。茯神本來就能安定心神,而且茯神木的木性又屬於肝,用木來制約木,就能平息肝風,安定心神,昏厥自然停止。
脈象診斷
寸脈脈象沉大而滑,屬於痰氣食積導致的厥證;脈象微弱、濡軟而弦,屬於陰陽虛損導致的厥證;脈象大小不穩定,屬於屍厥;脈象沉細無力,屬於蛔蟲導致的厥證。
醫案選錄
扁鵲路過虢國,得知虢國太子去世。扁鵲來到宮門下,詢問喜歡醫術的宮廷侍從,問道:「太子得了什麼病?」侍從回答:「太子病在於氣血運行不順暢,交錯阻塞而無法宣洩,突然爆發於體外,就造成傷害。精神無法抵禦邪氣,邪氣積聚而無法宣洩,導致陽氣衰退而陰氣急迫,所以突然昏厥而死。」扁鵲問:「他死了多久?」侍從回答:「從雞叫到現在。」扁鵲問:「入殮了嗎?」回答:「還沒有。」扁鵲說:「我是秦越人,聽說太子不幸去世,我能使他復活。」侍從說:「先生莫非在說大話?怎能說可以使人復活?」扁鵲說:「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可信,可以試著進去診斷太子,應該能聽到他的耳鳴,看到他的鼻子張開,觸摸他的大腿直到陰部,應該還有溫熱感。」侍從聽了這話,感到驚慌,舌頭都僵硬了。他進去稟告虢國國君,出來在中門迎接扁鵲,說:「我早就聽聞先生的高尚醫術,先生來到我們小國,實在是我們國家的大幸!」扁鵲說:「太子的病,就是所謂的屍厥。」於是讓弟子子陽磨礪針石,用針刺取太子外三陽和五會穴。
過了一會兒,太子甦醒了。扁鵲讓子豹用五分之火溫熨,並用八減的藥物調和煮沸後,用來熱敷太子的兩側脅部。太子起身坐了起來。經過調整陰陽,服用湯藥二十天後,就恢復了健康。因此,天下人都認為扁鵲是能使人起死回生的神醫。
宋仁宗的寵妃,在吃飯的時候,突然倒地不起,身體冰冷。急忙召請孫尚杜任來診治。杜任奏報說:「這是氣厥,吐出來就會甦醒。」皇上坐了一會兒,寵妃果然甦醒。皇上問道:「她為什麼會得這個病?」杜任回答說:「貴妃剛才吃飯時突然大怒,導致氣往上衝,和食物一起阻塞,所以發生昏厥。吐出來後氣就順暢了,所以甦醒過來。」
一位婦人患病六七天,時常暈倒,口眼輕微歪斜,胸膈脹痛。診脈發現左關脈沉弦,右關脈搏動有力。詢問得知她因為吃了麵食,引起胸腹脹痛,隔天就暈倒,至今還未大便。這屬於食厥。於是使用枳實、厚朴、山楂、陳皮、半夏、木香、神麯、麥芽、煨薑、大黃等藥,使宿食排出,胸膈舒暢,筋脈通暢,各種症狀自然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