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雜證匯參 (39)

1. 癲狂癇

癇證往往生於鬱悶之人,多緣病後本虛,或復感六淫,氣虛痰積之故。蓋以腎水本虛,不能制火,火氣上乘,痰壅臟腑,經脈閉遏,故卒然倒僕,手足搐搦,口目牽掣,乃熱盛生風之候。雖分五癇,要以補腎為本,豁痰為標,隨經見證用藥。(張石頑)

《千金方》云:病先身熱,掣瘲驚啼叫喚,而後發癇,脈浮者,為陽癇,病在六腑,猶易治也;病先身冷,不驚掣,不啼呼,而病時發,脈沉者,為陰癇,病在五臟,為難治也。劉宗厚謂此論癇之陰陽,後世有認為寒熱者,誤也。蓋此疾皆以痰熱所作而得,在表而淺為陽,故云易治;入里而深為陰,故曰難治。乃表裡淺深之謂,非寒熱之謂也。(《赤水玄珠》)

癇證日久,宜以歸脾湯扶其氣血,六味丸治其龍雷之火。治癇之源,無出於此。(《傷寒百問》)

病笑不休,用鹽煆赤,研,入河水煎沸,啜之,探吐熱痰數升即愈。《素問》曰:神有餘則笑不休。神,心火也,火得風則焰,笑之象也。一婦病此半年,張子和用此方治愈。(《同壽錄》)

脈候

帝曰:癲疾何如?岐伯曰:脈搏大滑,久自已;脈小堅急,死不治。帝曰:癲疾之脈,虛實何如?岐伯曰:虛則可治,實則死。○心脈滿大,癇瘛筋攣。○肝脈小急,癇瘛筋攣。○二陰急為癇厥。○搏陽為癲疾。(《素問》)

心脈緩甚為狂笑,微澀為癲疾。○肺脈急甚為癲疾。○腎脈急甚為骨癲疾。(《靈樞》)

《素問》通評虛實論:癲疾,脈搏大滑,久自己,脈小堅急,死不治。按此癲疾之「癲」字,當是「狂」字。脈搏大滑,陽病得陽脈,故自愈;脈小堅急,陽病得陰脈,故死。觀下文即言癲疾之脈,虛則可治,實則死。狂與癲證別陰陽,合勘益審。(《醫參》)

選案

某姓少婦病狂四載,延余至,病者臥床上,甫就診,突被反手相掣,口出妄言。出謂其夫曰:脈雖未得,而劫奪之際,已領料其病情。訊其目珠之赤,蓋已三年。每發不必有因,唯自禁食,登高歌哭,厲聲叫喊,晝夜無眠,人莫能制,諸藥罔效。其發一月、十日不一,已則如平人,惟食飲逾常,潮信愆期耳。

為用大陷胸方,大黃一兩,芒硝、甘遂各三錢,加甘草錢許,服劑須臾,吐瀉交作,次日猶能起居。然靜而可診,兩脈皆堅銳而數,按有胃氣,因憶《內經》無過犯之旨,易以小劑,調胃承氣繼之。再瀉十餘行,口渴思飲,進稀粥碗余,熟睡一晝夜,起坐不支,然後以開竅利痰兼安撫藥調養月餘,最後以補心丸、歸脾丸間用,兩月尋愈。詢其前事,如夢初覺。

(曹恆占)

西園令弟陶士,狂證屢作,人莫能制,藥不肯飲。予因其愛酒,用新葫蘆一枚,去瓤,入濃酒盞許,封固,外加麵裹,水中煮透,倒出露一宵,飲之大吐,病去如失。(程華仲)

白話文:

癲癇這種疾病,常常發生在心情鬱悶的人身上,大多是因為生病後身體虛弱,或是又受到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襲,以及氣虛導致痰液積聚的緣故。主要是因為腎的精氣不足,不能控制體內的火氣,火氣往上竄,痰液阻塞在臟腑中,使得經脈閉塞不通,所以突然倒地,手腳抽搐,嘴角和眼睛都歪斜,這都是體內熱盛而生風的現象。雖然癲癇可以分為五種,但治療的根本還是要補腎,而化痰則是治標的方法,需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選用藥物。

《千金方》說:發病前身體先發熱,然後出現抽搐、驚恐啼哭,之後才發作癲癇,而且脈象浮現的,屬於陽癇,病在六腑,比較容易治療;發病前身體先發冷,沒有驚恐抽搐和啼哭,然後發作癲癇,而且脈象沉下的,屬於陰癇,病在五臟,比較難治療。劉宗厚認為這裡說的陰陽癲癇,後世有人認為是寒熱癲癇,這是錯誤的。因為這種病都是因為痰熱引起的,病在表淺的地方屬於陽,所以說容易治療;病在深層內部屬於陰,所以說難以治療。這裡指的是病位在表在裡的深淺程度,而不是指病性的寒熱。

癲癇病拖久了,應該用歸脾湯來調養氣血,用六味丸來治療體內過旺的火氣。治療癲癇的根本,不外乎這兩種方法。

有種病會不停地笑,可以用鹽燒紅後研成粉末,加入河水中煮沸,喝下去,然後吐出很多熱痰,就能痊癒。《素問》說:精神過於旺盛就會不停地笑。這裡的「神」指的是心火,心火得到風邪的助長就會燃燒更旺,所以產生笑的現象。有一個婦人得這個病半年,張子和用這個方法治好了她。

脈象診斷

皇帝問:癲癇這種病是怎麼回事?岐伯回答說:如果脈象大而滑,病就會自己好;如果脈象細小而堅硬急促,就無法治癒。皇帝問:癲癇的脈象,虛弱和強盛的情況如何?岐伯回答說:虛弱的可以治療,強盛的就沒救了。心脈如果充實而大,就會出現癲癇和抽搐;肝脈如果細小而急,也會出現癲癇和抽搐;如果兩陰脈急促,就會導致癲癇暈厥;如果陽脈搏動有力,就會導致癲癇。

心脈如果緩慢到極點,就會出現狂笑,如果細微而澀,就會出現癲癇;肺脈如果急促到極點,就會出現癲癇;腎脈如果急促到極點,就會出現骨癲癇。

《素問》的通評虛實篇說:癲癇這種病,如果脈象大而滑,病就會自己好;如果脈象細小而堅硬急促,就無法治癒。這裡說的癲疾的「癲」字,應該是「狂」字。脈象大而滑,是陽性疾病得到了陽性脈象的表現,所以會自己好;脈象細小而堅硬急促,是陽性疾病得到了陰性脈象的表現,所以會死亡。看下面的文字就知道說的是癲癇的脈象,虛弱的可以治療,強盛的就沒救了。狂病和癲病要區分陰陽,相互印證才能更準確。

案例選錄

有一位少婦患了狂病四年,請我去看病,病人躺在床上,我剛開始診斷,她突然反手抓住我的手,口中胡言亂語。我告訴她的丈夫:雖然還沒診脈,但從她發作的樣子,已經知道她的病情了。我問她的眼珠是不是發紅,說是已經三年了。她發病沒有什麼規律,只是會自己禁食,爬到高處唱歌哭鬧,大聲叫喊,白天晚上都不能睡覺,誰也制止不了她,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。她發病的時間不固定,有時候一個月一次,有時候十天一次,不發病時和正常人一樣,只是食量比平常大,而且月經也不正常。

我先用大陷胸湯來治療,用了大黃一兩,芒硝、甘遂各三錢,再加一點甘草,喝下藥後不久,就又吐又瀉,第二天還能勉強起床。這時她比較安靜,可以診脈了,發現兩脈都堅硬而急促,按下去有胃氣,我就想到《內經》不要過分用藥的道理,就改用小劑量的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又瀉了十幾次,她開始口渴想喝水,喝了一碗稀粥,睡了一天一夜,醒來後身體還是很虛弱。然後我再用開竅化痰和安神的藥物調理了一個多月,最後用補心丸和歸脾丸交替服用,兩個月後就痊癒了。問她以前的事情,她就像剛從夢中醒來一樣,完全不記得了。

(曹恆占的案例)

西園的弟弟陶士,患了狂病,經常發作,誰也管不了他,而且不肯吃藥。因為他喜歡喝酒,我就用一個新的葫蘆,去掉瓤,裝進一小杯濃酒,封好口,外面用麵裹住,在水中煮透,倒出來在外面放一晚上,讓他喝下後,他吐了很多,病就好了,就像沒得過病一樣。

(程華仲的案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