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3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雜證匯參 (35)

1. 不寐(附欠)

吐痰碗許而愈。(吳天士)

四明董生,病患神志不安,每臥覺身在床而神魂離體,驚悸無寐。醫作心病治,不效。予診之曰:此肝病也。肝虛,邪氣襲之。肝藏魂者也,遊魂為變。平人肝不受邪,臥則魂歸於肝,神安而得寐。今肝有邪,魂不得歸,是以飛揚若離體也。董生欣然曰:前此未之聞,雖未服藥,已覺沉疴去體矣,願求良治。

處方用珠母為君,龍齒佐之,珠母入肝,龍齒與肝相類。龍齒、虎睛,人以為鎮心之用,殊不知龍齒安魂,虎晴定魄,各從其類也。蓋東方蒼龍,木也,屬肝而藏魂;西方白虎,金也,屬肺而藏魄。龍能變化,故魂遊而不定;虎能專靜,故魄止而有守。治魄不守者宜虎睛,治魂飛揚者宜龍齒。

服藥一月而痊。(《赤水玄珠》)

有人臥則覺身外有身。蓋人臥則魂歸於肝,此由肝虛邪襲,魂不歸舍,名曰離魂。用人參、龍齒、茯神各一錢,煎湯,調硃砂末一錢,睡時服。三夜後,真者氣爽,假者化矣。(《同壽錄》)

附欠

腎為欠。○胃足陽明之脈,是動則病振寒,善數伸欠。○二陽一陰發病,主驚駭,善噫善欠。○瘧之始作也,善伸數欠。(《素問》)

帝曰:人之欠者,何氣使焉?岐伯曰:衛氣晝日行於陽,夜半則行於陰。陰者主夜,夜主臥。陽者主上,陰者主下,故陰氣積於下,陽氣未盡,陽引而上,陰引而下,陰陽相引,故數欠。(《靈樞》)

腎病,面黑,善恐數欠。(《難經》)

夫中寒家善欠。(《金匱》)

氣乏,故欠伸引之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《內經》雖以欠隸諸陽明,然必由少陰經氣下郁,不能上走陽明,胃氣因之不舒,而頻呼數欠,以泄其氣,舒其經。若少陰氣不下郁,胃氣雖泄,則但呵而不欠也。(張路玉)

陽引而上,陰引而下,寤後之欠然也。若將臥之欠,則必陰引而上,陽引而下矣。何也?肝上而腎居下也。(《醫參》)

白話文:

不寐(失眠)(附帶打呵欠)

有人吐了一碗痰就好了。(吳天士的例子)

四明有個姓董的書生,生病後精神恍惚,每次躺下睡覺時,都覺得身體還在床上,但靈魂卻離開了身體,因此感到驚恐害怕而無法入睡。醫生都當作心臟病來治療,但都沒有效果。我診斷後認為:這是肝病。因為肝氣虛弱,導致邪氣入侵。肝臟是儲藏靈魂的地方,如果靈魂遊蕩就會出現異常。正常人的肝臟不受邪氣侵擾,睡覺時靈魂就會回到肝臟,精神安穩就能睡著。現在因為肝臟有邪氣,靈魂無法歸位,所以才會像脫離身體一樣地飄蕩。董生聽了很高興地說:以前從未聽過這種說法,雖然還沒吃藥,但已經覺得多年的病痛減輕了不少,希望您能好好治療我。

我開的藥方是以珍珠母為主藥,龍齒為輔藥。珍珠母可以入肝,龍齒和肝臟性質相近。龍齒、虎睛,人們認為是鎮定心神的藥材,但其實龍齒是安定靈魂的,虎睛是鎮定魄力的,它們各自歸屬於同類。因為東方的青龍屬木,歸屬於肝臟而藏著靈魂;西方的白虎屬金,歸屬於肺臟而藏著魄力。龍可以變化,所以靈魂會遊蕩不定;虎可以專注靜止,所以魄力能夠安定守住。治療魄力不穩定的人應該用虎睛,治療靈魂飄蕩不定的人應該用龍齒。

董生服藥一個月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赤水玄珠》)

有人睡覺時會感覺身體外面還有一個身體。這是因為人睡覺時靈魂應該回到肝臟,現在是因為肝氣虛弱受到邪氣侵擾,導致靈魂無法回到自己的居所,這種情況稱為「離魂」。可以用人參、龍齒、茯神各一錢,煎成湯藥,再加入硃砂末一錢調勻,在睡覺前服用。服用三晚後,真正生病的人會感到精神清爽,假性的就會痊癒。(出自《同壽錄》)

附帶打呵欠

腎臟與打呵欠有關。胃經(足陽明之脈)如果受到邪氣侵襲,就會出現發冷顫抖,常常伸懶腰和打呵欠的症狀。如果出現兩條陽經和一條陰經同時發病的狀況,就會表現出驚恐、喜歡嘆氣和打呵欠。瘧疾剛開始發作的時候,也常常會伸懶腰和打呵欠。(出自《素問》)

黃帝問:人們打呵欠,是什麼氣在驅使?岐伯回答:衛氣白天在陽氣中運行,晚上到半夜則在陰氣中運行。陰氣主宰夜晚,夜晚主宰睡眠。陽氣主上升,陰氣主下降,所以陰氣積聚在下,陽氣尚未耗盡,陽氣向上引,陰氣向下引,陰陽相互牽引,所以就會頻繁地打呵欠。(出自《靈樞》)

腎臟有病的人,臉色會發黑,容易感到恐懼,而且常常打呵欠。(出自《難經》)

體內虛寒的人容易打呵欠。(出自《金匱》)

體內氣不足的時候,就會因為虛弱而打呵欠和伸懶腰。(出自《醫學入門》)

《內經》雖然將打呵欠歸屬於陽明經,但其實是因為少陰經的氣鬱結在下,無法上升到陽明經,導致胃氣不順暢,所以才會頻繁打呵欠來發散氣機,舒緩經絡。如果少陰經的氣沒有鬱結在下,即使胃氣發散,也只會嘆氣而不會打呵欠。(張路玉的觀點)

陽氣向上引,陰氣向下引,這是清醒後打呵欠的正常現象。如果是在即將入睡時打呵欠,則是陰氣向上引,陽氣向下引。為什麼呢?因為肝臟在上方,而腎臟在下方。(出自《醫參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