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一·醫學溯源 (4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醫學溯源 (40)

1. 臟腑(附腔子、脂膜)

《經》曰:腎者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,故五臟盛乃能瀉。是精藏於腎,非生於腎也。五臟六腑之精,腎藏而司其輸瀉,輸瀉以時,則五臟六腑之精,相續不絕。所以成其坎位,而上交於心,滿而後溢,生生之道也。《經》又曰:陰之所生,本在五味。褚澄曰:精血者,飲食五味之秀實也。

故東垣立言,首重脾胃。脾胃一虧,則生化之源絕矣,精何由生?腎氣雖強,可坐而敗也。可怪今之治虛損者,專以補腎為事,是不明腎者主水之文。若以精為腎之所專主,則何不曰腎氣盛,乃能瀉,而曰五臟盛,乃能瀉也?藕塘居士有云:錢糧貯在庫中,庫中不出錢糧,所謂民脂民膏者是也。善補腎者,當於脾胃求之。

(《怡堂散記》)

命門

兩腎中間一點明,逆為丹母順為人。(《仙經》)

命門穴,不在右腎,而在兩腎俞之中。(《銅人圖》)

命門為精血之海,脾胃為水穀之海,均為臟腑之本,然命門為元氣之根,為水火之宅,五臟之陰氣,非此不能滋,五臟之陽氣,非此不能發。而脾胃以中州之土,非火不能生。然必春氣始於下,則三陽從地起,而後萬物得以生化。豈非命門之陽氣在下,正為脾胃之母乎?○命門有火候,即元陽之謂也,即生物之火也。

然稟賦有強弱,則元陽有盛衰;陰陽有勝負,則病治有微甚。此火候之所以宜辨也。○命門有生氣,即乾元不息之機也。無生則息矣。蓋陽主動,陰主靜。陽主升,陰主降。惟動惟升,所以陽得生氣;惟靜惟降,所以陰得死氣。故乾元之氣,始於下而盛於上,升則向生也;坤元之氣,始於上而盛於下,降則向死也。

○命門有門戶,為一身鞏固之關也。《經》曰:倉廩不藏者,是門戶不要也;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故有為癃閉不通者,以陰竭水枯,乾涸之不行也;有為滑泄不禁者,以陽虛火敗,收攝之無主也。陰精既竭,非壯水則必不能行;陽氣既虛,非益火則必不能固。此固其法也,然精無氣不行,氣無水不化,此其中又有可分不可分之妙用。

○命門有陰虛,以邪火之偏勝也。邪火之偏勝,緣真水之不足也。故其為病,則或為煩渴,或為骨蒸,或為咳血、吐血,或為淋、濁、遺泄。此雖明是火證,而本非實熱之比。蓋實熱之火,其來暴而必有感觸之故;虛熱之火,其來徐而必有積損之因。(張景岳)

心包絡

心包絡一經,《難經》言其無形。滑伯仁曰:心包絡一名手心主,以臟象較之,在心下橫膜之上,豎膜之下,其與橫膜相黏,而黃脂裹者,心也。脂膜之外有細筋膜如絲,與心肺相連者,心包也。此說為是,言無形者非。按《靈蘭秘典論》十二官獨少心包一官,而多膻中者臣使之官一段,今考心包藏居膈上,正值膻中之所,位居相火,代君行事,實臣使也。此一官即心包無疑矣。

白話文:

臟腑(附腔子、脂膜)

經典記載:腎臟主水,接收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儲藏它,所以五臟充盛才能夠排泄。意思是精華儲存在腎臟,而不是產生於腎臟。五臟六腑的精華,由腎臟儲藏並負責其輸布和排泄,輸布排泄有節律,則五臟六腑的精華就能持續不斷。因此腎臟能完成其坎位的功能,向上傳輸到心臟,充滿後溢出,這就是生生不息之道。經典又說:陰氣的產生,根本在於五味。褚澄說:精血是飲食五味精華的物質基礎。

因此東垣派醫家立論,首先重視脾胃。脾胃一虛弱,則生化之源就斷絕了,精華從何而生?即使腎氣再強,也會因此而衰敗。奇怪的是,現在治療虛損的人,專門用補腎的方法,這是沒有理解腎臟主水的道理。如果認為精華是腎臟專門主管的,那麼為什麼不說腎氣盛才能夠排泄,而說五臟盛才能夠排泄呢?藕塘居士說得好:錢糧貯存在倉庫裡,倉庫不出錢糧,這就是所謂的民脂民膏。善於補腎的人,應該從脾胃入手。

命門

兩腎之間一點明亮的地方,逆行稱為丹田之母,順行則為人之命門。(《仙經》)

命門穴,不在右腎,而在兩腎俞穴之間。(《銅人圖》)

命門是精血之海,脾胃是水穀之海,都是臟腑的根本,但命門是元氣的根本,是水火的居所,五臟的陰氣,沒有它就不能滋養;五臟的陽氣,沒有它就不能發動。而脾胃以中州之土(脾土)為基礎,沒有火就不能生化。但必須春天之氣首先從下開始,然後三陽之氣從地底升起,萬物才能夠生長化育。難道不是命門的陽氣在下,正是脾胃之母嗎?命門有火候,就是元陽,也就是生物之火。

然而稟賦有強弱,則元陽有盛衰;陰陽有勝負,則疾病的治療就有輕重之分。這就是火候需要辨別的原因。命門有生機,就是乾元不息的機制。沒有生機,就會停止。蓋陽主動作,陰主靜止;陽主上升,陰主下降。只有運動和上升,所以陽氣才能得到生機;只有靜止和下降,所以陰氣才能得到死氣。所以乾元之氣,始於下而盛於上,上升則向著生長;坤元之氣,始於上而盛於下,下降則向著死亡。

命門有門戶,是一身鞏固的關卡。經典記載:倉庫不儲藏東西,這是門戶失守;泉水不停地流,這是膀胱不儲藏。所以有小便閉塞不通的,是因為陰氣衰竭,水液枯竭,導致不能排泄;有小便失禁的,是因為陽虛火衰,收攝無力。陰精已經衰竭,不壯水則必定不能排泄;陽氣已經虛弱,不益火則必定不能固攝。這是治療的方法,然而精氣沒有氣則不能運行,氣沒有水則不能化生,這裡面還有可分不可分的妙用。

命門有陰虛,是因為邪火偏盛。邪火偏盛,是因為真水不足。所以它的病症,可能是煩渴、骨蒸、咳嗽吐血、小便淋漓、白濁、遺精。這些雖然明顯是火證,但與實熱不同。蓋實熱之火,其來勢猛烈,必然有外邪侵犯的原因;虛熱之火,其來緩慢,必然有積累損傷的原因。(張景岳)

心包絡

心包絡是一條經絡,《難經》說它無形。滑伯仁說:心包絡又名手心主,以臟腑的形狀來比喻,在心臟下方橫膈膜之上,豎膈膜之下,它與橫膈膜相連,包裹著心臟的是黃色的脂肪,脂肪膜之外有細小的筋膜像絲線一樣,與心臟肺臟相連,這就是心包。這個說法是對的,說它無形是不對的。按《靈蘭秘典論》十二官獨少心包一官,而多膻中者臣使之官一段,現在考證心包藏在膈膜之上,正好在膻中穴的位置,位於相火,代替君主行事,實際上是臣僕之官。這個器官就是心包,毫無疑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