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雜證匯參 (20)

1. 喘(附短氣少氣)

其有外見浮洪,或芤大至極,而稍按即無者,此無根之脈也。或往來弦甚,而極大極數,全無和緩者,此胃氣之敗也。但脈之微弱者,真虛易知;脈之浮空弦搏者,假實難辨。微弱猶順而易醫,浮空最險而多變。若弦強之甚,則為真臟,真臟已見,不可為矣。(張景岳)

補編

咳而上氣,此為肺脹。其人喘,目如脫狀,脈浮大者,越婢加半夏湯主之。○肺脹,咳而上氣,煩躁而喘,脈浮者,心下有水,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。(《金匱》)

喘證之因,在肺為實,在腎為虛。實之寒者,必挾凝痰宿飲,上干阻氣,如小青龍、桂枝加樸杏之屬也;實而熱者,不外蘊伏之邪,蒸痰化火,有麻杏甘膏、葦莖之治也。虛者有精傷、氣脫之分,填精以濃、厚之劑,必兼鎮攝,腎氣加沉香,都氣入青鉛,從陰從陽之異也;氣脫則根浮,吸傷元海,危亡可立而待,思草木之無情,剛柔所難濟,又有人參、河車、五味、石英之屬,急續真元,挽回頃刻。更有中氣虛餒,土不生金而喘者,則用人參建中。

層次輕重之間。絲絲入扣,學者宜深玩而得焉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喘者,促促氣急不能平臥也。外感邪入而為喘,屬肺受風寒,其來暴,其脈實,其人強壯,數日之間,忽然氣壅喘咳,乃肺經受病,藥宜甘桔湯加減。此屬實喘也。若內傷作喘,其來漸,其脈虛,其人倦怠,或因病後,或因咳久,而喘促漸甚,乃腎元虧損,腎氣不納而上出於肺,肺為門戶而主氣,腎氣上衝,肺不能主,出多入少,又肺葉脹大,不能收斂,臥則葉向脊上,阻塞氣道之路,因而喘咳更甚矣。此屬虛喘也,治宜大補肺腎之原。

第內傷之喘,有陰虛陽虛之異:如面赤口渴,大便秘,屬陰虛;如面白不渴,大便泄,手足冷,屬陽虛。陰虛者,六味湯加麥冬、沙參、玉竹、阿膠、童便之屬;陽虛者,八味湯加人參、河車、枸、菟、杜仲、鹿膠之屬。然陰虛作喘,補陰是矣,第陰中有陽,若服六味湯不應,又宜加人參、枸、菟、杜仲、河車,取陰陽互根之義也。

陽虛作喘,補陽是矣,第陽中有陰,若服八味湯不應,又宜加沙參、麥冬、玉竹、童便,取陰陽相濟之義也。(《會心錄》)

實喘之證,以邪實在肺也。肺之實邪,非風寒即火邪耳。蓋風寒之邪,必受自皮毛,所以入肺而為喘;火之熾盛,金必受傷,故亦病肺而為喘。治風寒之實喘宜溫散,治火熱之實喘宜清涼。○虛喘之證,無非由氣虛耳。氣虛之喘,十居七、八,但察其外無風邪,內無實熱者,即皆虛喘之證。

若脾、肺氣虛者,不過在中、上二焦,化源未虧,其病猶淺。若肝腎氣虛,則病出下焦,而本末俱病,其病則深,速救其根,接助真氣,庶可回生。○其有久病而加喘者,或久服消痰散氣等劑而加喘者,或上為喘嗽而下為泄瀉者,或婦人產後亡血,營氣暴竭,孤陽無依而為喘者,凡此皆為孤陽絕陰剝極之候,均為難治。(張景岳)

白話文:

喘(附帶短氣、少氣)

有些人的脈象,摸起來感覺浮大有力,或者大到極點且呈空虛狀,稍微用力按下去就感覺不到脈搏,這表示脈象沒有根基。有些人的脈象,感覺來回跳動像琴弦一樣繃緊,而且脈搏又快又大,完全沒有緩和的跡象,這表示胃氣已經衰敗。如果脈搏微弱,明顯是身體虛弱;如果脈搏浮在表面又空又像弦一樣,則屬於假性的實證,比較難以分辨。脈象微弱雖然是虛證,但屬於比較順的狀況,容易治療;脈象浮在表面又空虛的情況則非常危險,而且變化很多。如果脈象強硬到極點,則是臟腑衰竭的徵兆,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就很難治療了。(張景岳)

補充說明

咳嗽且呼吸急促,這是肺脹。病人會喘氣,眼睛看起來像要掉出來一樣,脈搏浮大,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湯來治療。肺脹的症狀是咳嗽且呼吸急促,煩躁不安而且喘氣,脈象浮現,表示心下有積水,可以用小青龍加石膏湯來治療。(《金匱要略》)

喘的病因,在肺部多屬於實證,在腎臟則屬於虛證。實證屬寒的,一定夾雜著凝固的痰液或停留在體內的飲邪,向上干擾阻礙氣的運行,這時可以考慮使用小青龍湯或桂枝加樸杏湯之類的藥方。實證屬熱的,多半是體內潛藏的邪氣,蒸發痰液變成火,可以使用麻杏甘膏湯或葦莖湯來治療。虛證則有精氣損傷和元氣脫失之分,補充精氣可以用濃厚的滋補藥劑,同時也要兼顧鎮定收斂的作用,例如腎氣虛可以加入沉香,都氣虛可以加入青鉛,這些都是從陰陽不同的方面來考慮的。元氣脫失則會導致根氣浮散,表示吸氣的能力已經損害到元氣的根本,情況非常危險,可能很快就會死亡,草木藥物可能難以濟事,需要考慮使用人參、河車、五味子、石英之類的藥物,緊急補充元氣,盡快挽救生命。另外,如果因為中氣虛弱,導致脾土無法滋養肺金而引起喘的,則可以使用人參建中湯。

這些病情的輕重緩急之間,環環相扣,學習的人應該深入研究才能理解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喘的症狀是指呼吸急促,躺不平。外感邪氣侵入引起的喘,屬於肺部感受風寒,發病很快,脈象有力,病人身體強壯,數日內忽然出現呼吸阻塞、喘咳,這是肺經生病,可以用甘桔湯加減藥物治療。這種屬於實喘。如果是內傷引起的喘,發病較慢,脈象虛弱,病人疲倦,可能是病後或者久咳之後,喘促逐漸加重,這是腎元虧損,腎氣無法納入而向上衝到肺部,肺是呼吸的門戶,主司呼吸,腎氣上衝,肺無法主導呼吸,導致呼出多吸入少,而且肺部脹大無法收縮,躺下時肺葉會壓向背部,阻礙氣的運行,因此喘咳更加嚴重。這種屬於虛喘,治療上應該大補肺腎的根本。

內傷引起的喘,又分為陰虛和陽虛兩種情況:如果面色潮紅、口渴、大便乾硬,屬於陰虛;如果面色蒼白不渴、大便稀溏、手腳冰冷,屬於陽虛。陰虛的,可以用六味湯加入麥冬、沙參、玉竹、阿膠、童便等藥物;陽虛的,可以用八味湯加入人參、河車、枸杞、菟絲子、杜仲、鹿膠等藥物。然而陰虛引起的喘,應該以補陰為主,但陰中帶陽,如果服用六味湯效果不明顯,則應該加入人參、枸杞、菟絲子、杜仲、河車,取陰陽互補的意義。

陽虛引起的喘,應該以補陽為主,但陽中帶陰,如果服用八味湯效果不明顯,則應該加入沙參、麥冬、玉竹、童便,取陰陽相濟的意義。(《會心錄》)

實喘的病證,是因為邪氣實在肺部。肺部的實邪,不是風寒就是火邪。風寒之邪,一定是從皮膚毛孔侵入,所以會進入肺部引起喘;火熱之邪太過,會導致肺金受傷,所以也會引起喘。治療風寒引起的實喘,應該用溫散的方法;治療火熱引起的實喘,應該用清涼的方法。虛喘的病證,多半是由於氣虛引起的。氣虛引起的喘,十之七八都是這種情況,只要觀察到體表沒有風邪,體內沒有實熱,就屬於虛喘的病證。

如果脾肺氣虛,則病變只在上中二焦,化生氣血的源頭沒有虧損,病情還算輕淺。如果肝腎氣虛,則病變會出現在下焦,是根本和末梢都生病,病情就比較深重,應該盡快救治根本,接續真氣,或許可以挽救生命。如果病情長久,喘的症狀加重,或是長期服用化痰散氣的藥物後喘的症狀加重,或是上部有喘嗽,下部有泄瀉,或是婦女產後失血過多,導致營氣耗竭,孤陽無所依附而引起喘,這些都是陰陽極度衰敗的徵兆,都屬於難治的情況。(張景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