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雜證匯參 (18)

1. 咳嗽

閱方皆天麥冬、丹皮、地骨皮、花粉、黑參、黃芩、貝母、枇杷葉、旋覆花、白前、桑皮、蘇子等項。余曰:如此之脈,毫無火氣,奈何猶寒涼不休?嗽久肺氣不足,奈何猶降瀉不已?推子受病之初,不過風入肺竅,開手不用疏利,遂用寒潤,錮住風邪,使不得出,是以愈服藥愈增嗽。且肺為嬌藏,畏熱尤畏寒,久服寒藥,直使金寒水冷,致肺成死金而音失矣。

況金之為物,虛則鳴,今以寒藥錮其外,使寒痰凝結,填塞肺竅,虛靈之孔,俱被塞實,何能出音?宜先宣通肺竅,使竅開風出,再用溫養肺氣之法,庶幾金復生而音復出也。方用前胡、杏仁、橘紅、細辛、蘇梗、桔梗、甘草、半夏、茯苓、生薑。服藥一劑,是夜嗽減。再與四劑而嗽全愈。

後用溫肺湯合六君子湯,溫養肺氣,音亦漸出。(吳天士)

一人久嗽,得藥如水,委命待盡。姑乞診之,問飢時胸中痛否?曰:大痛。視其上唇有白點,痛發則口角流涎,此蟲齧其肺,故咳嗽耳。用百部、烏梅煎膏與服,十日而嗽竟止。家人從淨桶中索得寸白蟲數十條,自是永不復發。(李士材)

附方

潤嗽膏,治肺燥咳嗽。杏仁去皮四兩,柿霜一兩,白蜜二兩,同研爛蒸透,每用三四匙,放舌上潤下。此治嗽第一妙方。

周慎齋溫肺湯,治肺寒喘嗽。人參、旋覆花、細辛、桂心、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桔梗、生薑。

吳天士溫肺湯,治肺氣虛寒,咳嗽喘促。人參、茯苓、橘紅、肉桂、黃耆、白朮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炮薑、桔梗。

治勞嗽方,用雄豬肺一具,不見水,將肺管朝下,掛一宿,待血水流去,以布揩淨,再用川貝母五錢去心,京杏仁五錢去皮,同研,裝入管內,線捆管口,清水煮爛,不放鹽。候病人五更醒時,將肺一碗與食,服二三具即愈。但不可坐起,坐起則肺合,開聲則肺亦合。服時,病人自以手拍床沿照會。

又方,治勞嗽,單煮百合,吃法與上同。又煮燕窩一味,吃法亦同。

白話文:

咳嗽

有醫生開的藥方,都用了麥門冬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花粉、黑參、黃芩、貝母、枇杷葉、旋覆花、白前、桑白皮、紫蘇子等等藥材。我認為,這種脈象明明沒有火氣,為什麼還要一直用寒涼的藥物?咳嗽這麼久,肺氣應該不足了,為什麼還一直用降瀉的藥物?推斷這個人剛開始生病時,應該只是風邪侵入肺部,沒有及時疏散,反而用了寒涼滋潤的藥物,把風邪困在體內,導致越吃藥咳嗽越嚴重。而且肺是很嬌弱的器官,既怕熱又怕冷,長期吃寒涼藥,會讓肺變得寒冷,失去生機,聲音也發不出來。

況且金屬(在這裡指肺)虛弱時會發出聲響,現在用寒涼藥把外面的邪氣困住,讓寒痰凝結,阻塞肺部孔竅,使肺部空虛的地方都被塞住,怎麼能發出聲音?應該先宣通肺部的孔竅,讓風邪排出,再用溫養肺氣的方法,這樣肺才能恢復生機,聲音才能恢復。開的藥方是:前胡、杏仁、橘紅、細辛、蘇梗、桔梗、甘草、半夏、茯苓、生薑。服用一劑,當晚咳嗽就減輕了。再服用四劑,咳嗽就完全好了。

之後用溫肺湯和六君子湯,溫養肺氣,聲音也漸漸恢復了。(吳天士醫案)

另外有一個人咳嗽很久,吃藥效果像水一樣,認為自己快不行了。我暫且為他診斷,問他肚子餓的時候胸口會痛嗎?他說:「很痛」。看他的上嘴唇有白點,疼痛發作時嘴角會流口水,這是因為有蟲咬他的肺,才會咳嗽。用百部、烏梅煎成藥膏給他服用,十天後咳嗽就停止了。家人從便桶裡找到數十條寸白蟲,之後就再也沒有復發。(李士材醫案)

附方

潤嗽膏,治療肺燥引起的咳嗽。用杏仁(去皮)四兩,柿霜一兩,蜂蜜二兩,一起研磨爛,蒸透,每次用三四匙,放在舌頭上慢慢潤下去。這是治療咳嗽最好的藥方。

周慎齋溫肺湯,治療肺寒引起的喘嗽。用人參、旋覆花、細辛、桂心、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桔梗、生薑。

吳天士溫肺湯,治療肺氣虛寒,引起的咳嗽喘促。用人參、茯苓、橘紅、肉桂、黃耆、白朮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炮薑、桔梗。

治療勞嗽(慢性咳嗽)的藥方,用一具雄豬肺,不沾水,將肺管朝下掛一個晚上,等血水流出,用布擦乾淨,再用川貝母五錢(去心)、京杏仁五錢(去皮),一起研磨,裝入肺管內,用線紮緊管口,用清水煮爛,不要放鹽。等病人五更(凌晨三點到五點)醒來時,將一碗肺給他吃,服用二三具就會痊癒。但服用時不能坐起,坐起來肺就會閉合,開口說話肺也會閉合。服用時,病人自己用手拍床沿作為信號。

另一個藥方,治療勞嗽,單獨煮百合,吃法和上面一樣。也可以單獨煮燕窩,吃法也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