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16)
卷十·雜證匯參 (16)
1. 咳嗽
久嗽,有痰者,燥脾化痰;無痰者,清金降火。蓋外感久則鬱熱,內傷久則火炎,俱須開鬱潤燥。七情氣逆者,順氣為先;停水宿食者,分導為要。氣血虛者,補之斂之,不宜妄用澀劑。(《醫方集解》)
凡病人久嗽聲啞,乃是元氣不足,肺氣不滋,宜補元氣,養金潤燥,其聲自亮。若虛勞之人,則宜滋腎水潤肺金為本,訶子百藥煎收斂以治其標,標本兼治,此十全也。(徐春甫)
咳嗽,治有斂、散二法:斂者,謂收斂肺氣也;散者,謂解散寒邪也。宜散而斂,則將寒邪斂住,為害非輕;宜斂而散,則走泄正氣,害亦非小。又如感風咳嗽,散後表虛,復感寒邪,虛邪相乘,若欲散風,則愈虛其肺,若欲收斂,則愈滯其邪。當先輕解,漸次斂之,肺不致虛,邪不致滯,其嗽自止矣。(徐叔拱)
頓嗽之證,大都肺燥津傷,故咳劇痰不易出,宜仿清燥救肺湯大意。其中妙在枇杷葉清肺降氣,氣下則火降痰順,而逆者不逆,斯咳漸平矣。此所謂肺苦氣上逆,急食苦以降之,杏仁又在所必需也。(方星岩)
岐伯雖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然其所重,全在於肺。蓋皮毛者,肺之合也。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以從其合,其寒飲食入胃,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,肺寒則內外合邪,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此舉形寒飲冷傷肺之一端,以明咳始之因耳。"內外合邪"四字扼要比類之法,重在於此。
夫形寒者,外感風寒也;飲冷者,內傷飲食也。風寒無形之邪入內,與飲食有形之邪相合,留戀不捨。治之,外邪須從外出,內邪須從下出,然未可表裡並施也。《金匱》五方,總不出小青龍湯為加減。進而求之暑濕,蓋暑濕之外邪內入,必與素釀之熱邪相合,增其煩咳,宜從辛涼解散,又當變青龍為白虎而兼天水、五苓之屬矣。
進而求之於火,則有君相之合,無內外之合,以心肺同居膈上,心火本易於剋制肺金,然君火無為而治,恆不自動,惟相火從下而上,挾君火之威而刑其肺,上下合邪,為患最烈。治之亦可從內外合邪之例比擬,或引或折,以下其火,俾不至於燎原耳。於中咳嗽煩冤,腎氣之逆,亦為上下合邪,但濁陰之氣,上干清陽,為膈肓遮蔽,任其煩冤,不能透出,亦惟下驅其濁陰而咳自止矣。
進而求之於燥,或因吐、汗而津越於外,或因瀉利而陰亡於下,或營血衰少,不養於筋,或精髓耗竭,不充於骨,乃致肺金日就乾燥,火入莫御,咳無止息。此時亟生其津,亟養其血,亟補其精髓,猶可為也。失此不治,轉盼甕乾杯罄,毛瘁色敝,筋急爪枯,咳引胸背,吊脅疼痛,諸氣膹郁,諸痿喘嘔,種種危候,相因而見,更有何法可以沃其焦枯耶?○風寒外束者,華蓋散。遇冷咳發者,橘皮半夏湯。
白話文:
咳嗽,如果咳很久,有痰的話,要用燥濕健脾的方法來化痰;沒有痰的話,要用清肺火的方法。一般來說,外感風寒太久會產生鬱熱,內傷太久會造成火氣上升,這兩種情況都需要疏解鬱結、滋潤乾燥。如果因為情緒不順導致氣逆,就要先順氣;如果是因為飲食停滯或積水,就要想辦法分導疏通。氣血虛弱的人,要用補氣血的方法,不要亂用收澀的藥。
如果病人咳嗽很久、聲音沙啞,是因為元氣不足、肺氣虛弱,應該補元氣、滋養肺陰、潤燥,聲音自然會好轉。如果體質虛弱,就應該滋養腎水,潤澤肺金為根本,再用訶子百藥煎等藥來收斂,這樣標本兼治才是最完善的。
咳嗽的治療有收斂和疏散兩種方法:收斂是指收斂肺氣;疏散是指解散寒邪。如果應該疏散卻用收斂,會把寒邪困住,造成更嚴重的危害;如果應該收斂卻用疏散,會耗損正氣,危害也很大。舉例來說,感冒咳嗽後,如果用疏散的方式,會導致表虛,再次感受寒邪,虛邪相乘,如果想散風,會讓肺更虛,如果想收斂,會讓邪氣滯留。所以應該先輕微地疏散,然後逐漸收斂,這樣肺不會虛弱,邪氣也不會滯留,咳嗽自然會停止。
頓嗽這種症狀,大多是肺燥津液不足,所以咳嗽劇烈且痰不容易咳出來,應該參考清燥救肺湯的藥理。其中關鍵在於枇杷葉能夠清肺降氣,氣降火就降,痰也就順利排出,咳嗽就會漸漸平息。這就是所謂的「肺苦氣上逆,急食苦以降之」的道理,杏仁也是必要的藥材。
雖然岐伯說五臟六腑都會引起咳嗽,但他最重視的是肺。因為皮膚毛髮是肺的外在表現,邪氣會先侵犯皮膚毛髮,然後通過它們與肺相連的通道進入體內,如果飲食寒冷傷到胃,寒氣會從胃脈上行到肺,導致肺寒,肺寒就會內外邪氣相互結合,然後停留在肺,形成肺咳。這只是舉例說明寒涼飲食傷肺導致咳嗽的原因。「內外合邪」這四個字點明了重點,是重要的歸類方法。
所謂的「形寒」,是指外感風寒;所謂的「飲冷」,是指內傷飲食。風寒這種無形的邪氣進入體內,與飲食這種有形的邪氣結合,留滯不去。治療時,外邪要從體表排出,內邪要從下方排出,但不能同時使用表裡兼治的方法。《金匱要略》的五個方子,都是從小青龍湯變化加減而來的。再進一步分析暑濕,暑濕這種外邪進入體內,一定會與體內原本就有的熱邪結合,加重咳嗽,應該用辛涼解散的方法,還要將小青龍湯變化成白虎湯,搭配五苓散等藥。
再進一步分析火邪,火邪又分為君火和相火。心和肺都位於膈膜之上,心火本來容易克制肺金,但君火無為而治,不會主動發動,只有相火從下往上,挾帶君火的威力來剋制肺,上下火邪結合,危害最嚴重。治療也可以參照內外合邪的原則,或是引導、或是折制,讓火降下來,才不會造成燎原之勢。如果咳嗽時感到煩躁不安,是因為腎氣上逆,也是上下邪氣結合所致,但因為濁陰之氣上擾清陽,被膈膜阻礙,使得煩躁無法排解,只能用下行的藥來驅除濁陰,咳嗽自然就會停止。
再進一步分析乾燥,乾燥可能是因為嘔吐、出汗導致津液外洩,或是因為腹瀉導致陰液耗損,也可能是因為營血不足,不能滋養筋脈,或是因為精髓耗盡,不能充養骨骼,導致肺金日益乾燥,火邪內侵無法控制,咳嗽不停。這時候要趕快生津液、養血、補精髓,或許還能有所幫助。如果錯過治療時機,很快就會變得枯竭,毛髮枯槁、臉色衰敗、筋脈抽緊、指甲枯乾,咳嗽牽引到胸背、肋部疼痛,氣機鬱結、肢體萎軟、喘促嘔吐,各種危險症狀接踵而至,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滋潤這已經枯竭的身體呢?
風寒束縛體表的,可以用華蓋散。遇到寒冷就咳嗽的,可以用橘皮半夏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