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雜證匯參 (15)

1. 咳嗽

故欲治上者,不在乎上而在乎下;欲治下者,不在乎下而在乎上。知氣中有精,精中有氣,斯可以言虛勞之嗽矣。○一外邪證,多有誤認為勞傷而遂成真勞者,此必其人體氣柔弱,醫家望之,已有成心,故見其發熱,遂認為火,見其咳嗽,遂認為勞,率用滋陰降火等劑。寒邪在表,涼藥妄投,表裡合邪,稽留不解。

俗云:傷風不愈變成勞。夫傷風豈能變勞,特以庸醫誤治,久而不愈,不至成勞不已也。○乾咳嗽證,在丹溪云乃痰鬱火邪在肺中,宜用苦梗開之,下用補陰降火,不已則成勞,須用倒倉法,此證多因不得志者有之。愚謂此說不然。夫既云不得志,則其憂思內傷,豈痰火病乎?又豈苦梗倒倉所宜攻乎?蓋乾咳嗽者,以肺中津液不足枯涸而然。此明系內傷虧損,肺腎不交,氣不生精,精不化氣,所以乾澀如此。

但其有火、無火,亦當辨治。若臟平無火者,止因肺虛,故必先補氣,自能生精。若臟氣微寒者,非辛不潤,故必先補陽,自可生陰。若兼內熱有火者,須保真陰,故必先壯水,自能制火。若但知消痰開鬱,將見氣愈耗,水愈虧,未免為涸轍之鮒矣。(張景岳)

一嗽痰即出者,脾濕勝而痰滑也。連嗽十數聲痰不即出者,肺燥勝而痰澀也。嗽而無痰者,以甘寒潤其肺。痰多致嗽者,以辛平燥其脾。(張路玉)

肺胃俱寒,郁住皮毛,氣道不宣,則痰內生而作嗽。散寒所以治標,溫里所以治本,凡形寒飲冷傷肺者,不出二法範圍。若水氣射肺而咳者,責之膀胱與腎,是小青龍、真武之事也。(程郊倩)

今人但知肺主皮毛,一遇外感風寒,概行溫散,不知久則傳裡,變為郁咳,遂成勞瘵,多由不分內外所因,新久之異。夫形寒飲冷,新咳痰稠,固宜溫散。若氣動火炎,久咳無痰,又當清熱潤燥,溫散在所禁矣。常見勞證每由咳嗽而起,治者不究其源,印定傷風,屢用辛溫,卒成不救者有之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有肺伏火邪,腠理不閉,風邪易乘,遇感頻發者,當兼清火。若數行解散,則重亡津液,邪蘊而為肺癰,不可不慎。(薛立齋)

虛嗽有二:日間嗽,多吐咯白沫,或噁心者,為氣虛,宜六君湯,加款冬花、五味子。夜嗽多渴,痰不易出,或發熱者,為血虛,宜六味湯,加麥門冬、五味子。(《馮氏錦囊》)

虛火炎上,傷肺咳嗽,該用熟地黃者,先將生地黃代之,二、三服以清其肺,然後用之。不然,則火鬱於肺,有肺痿之患。(羅赤誠)

夜嗽日久,多屬腎真虧損,火炎水涸,津液泛而為痰,須用六味丸加二冬以滋化源。(《萬病回春》)

肺,出氣也;腎,納氣也。肺為氣之主,腎乃氣之根。凡咳嗽暴重,引動百骸,氣從臍下奔逆而上者,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原,當以安腎丸主之。毋徒從事於肺,此虛則補子之義也。(楊仁齋)

白話文:

治療上身疾病,不應該只關注上身,而要從下身著手;治療下身疾病,不應該只關注下身,而要從上身著手。了解氣中含有精華,精華中含有氣,這樣才能談論虛勞引起的咳嗽。

有些外感風邪引起的咳嗽,常常被誤認為是勞傷所致,最後真的變成勞損。這通常是因為患者體質虛弱,醫生先入為主,看到發熱就認為是火氣,看到咳嗽就認為是勞傷,於是就用滋陰降火的藥物。寒邪還在體表時,就亂用寒涼藥物,導致表裡都有邪氣,久治不癒。

俗話說:「傷風感冒不好好治會變成勞損。」其實傷風感冒本身不會變成勞損,是因為庸醫誤治,久病不癒,才會變成勞損。

乾咳的病症,丹溪認為是痰鬱積在肺中,導致火邪產生,應該用桔梗開解,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,如果還是不好,就會變成勞損,需要用「倒倉法」治療。這種病症多發於不得志的人身上。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對。如果是不如意,那麼就是憂思導致內傷,怎麼會是痰火病呢?又怎麼會適合用桔梗或倒倉法來攻邪呢?乾咳是因為肺中津液不足,乾燥枯竭造成的。這明顯是內傷虧損,肺腎陰陽失調,氣無法化生精,精無法化生氣,才會導致如此乾燥。

但有火或無火,也要辨證治療。如果身體平和沒有火,只是因為肺虛,就應該先補氣,氣足了自然能產生津液。如果身體偏寒,沒有辛溫的藥就無法滋潤,就應該先補陽,陽氣足了才能產生陰液。如果兼有內熱火氣,就要保護真陰,就應該先壯水,水足了才能制火。如果只知道消痰開鬱,只會使氣更耗損,水更虧乏,就像乾涸水坑裡的小魚一樣,無法生存。

咳嗽一聲痰就出來的,是脾濕過重導致痰液滑膩。連咳十幾聲痰都出不來的,是肺燥過重導致痰液黏滯。咳嗽沒有痰的,應該用甘寒的藥物來滋潤肺。痰多導致咳嗽的,應該用辛平的藥物來燥濕健脾。

肺和胃都受寒,寒邪鬱積在皮膚毛孔,導致氣機不暢,痰液就會在體內產生,引起咳嗽。發散寒邪是治標,溫補脾胃是治本,凡是因受寒飲冷導致傷肺的,都逃不出這兩種治療方法。如果是水氣上衝到肺導致咳嗽,就要從膀胱和腎臟著手,這時可以使用小青龍湯或真武湯來治療。

現在的人只知道肺主皮膚毛孔,一遇到外感風寒,就用溫散的藥物,不知道久了會傳到內部,變成鬱積的咳嗽,最後形成勞瘵,這多半是因為沒有分清病因是內在還是外在,是新病還是舊病。如果體受寒飲冷,新發的咳嗽痰液黏稠,當然適合溫散。如果氣機妄動,火邪上炎,久咳無痰,就應該清熱潤燥,絕對不能用溫散的方法。常常看到勞損病症都是從咳嗽開始的,醫生不追究病因,就認定是傷風感冒,一直用辛溫的藥物,最後導致無法救治。

有些人因為肺有伏藏的火邪,毛孔閉合不緊,容易受到風邪侵襲,經常感冒發病,這時就應該同時清火。如果多次用發散的方法,會大量損耗津液,導致邪氣鬱積而形成肺癰,不可不慎。

虛勞引起的咳嗽有兩種:白天咳嗽,多吐出白色泡沫痰,或伴有噁心的,是氣虛,應該用六君子湯,加上款冬花、五味子來治療。晚上咳嗽,口渴,痰不易咳出,或伴有發熱的,是血虛,應該用六味地黃丸,加上麥門冬、五味子來治療。

虛火上炎,損傷肺導致咳嗽,應該用熟地黃的,可以先用生地黃代替,服用兩三次,先清除肺中的火氣,然後再用熟地黃。不然,火會鬱積在肺中,可能會導致肺痿的病症。

夜間咳嗽持續很久,多半屬於腎的真陰虧損,導致虛火上炎,陰液耗竭,津液向上泛溢而形成痰,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麥冬和天冬來滋養陰液的源頭。

肺是呼出氣的地方;腎是納入氣的地方。肺是氣的管理者,腎是氣的根本。凡是咳嗽突然加重,牽動全身,氣從肚臍下面向上衝逆的,這是腎虛不能納氣歸原,應該用安腎丸來治療。不要只關注肺,這是虛則補其母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