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雜證匯參 (13)

1. 咳嗽

咳嗽一證,諸家立論太繁,以余觀之,止惟二證:一曰外感,一曰內傷,而盡之矣。夫外感之咳,必由皮毛而入。蓋皮毛為肺之合,而凡外邪襲之,則必先入於肺,久而不愈,自肺而傳於五臟也。內傷之嗽,必起於陰分。蓋肺屬燥金,為水之母,陰損於下,則陽孤於上,水涸金枯,肺苦於燥,肺燥則癢,癢則咳不能已也。

總之,咳證雖多,無非肺病,而肺之為病,亦無非此二者而已,但於二者之中,辨陰陽分虛實耳。(張景岳)

《內經》:"秋傷於濕,冬生咳嗽"。此脫文也,今特正之。曰:夏傷於暑,長夏傷於濕,秋必痎瘧。秋傷於燥,冬生咳嗽。六氣配四時之理,燦然明矣。蓋濕者,水類也。燥者,火類也。濕病必甚於春夏,燥病必甚於秋冬。痎瘧明是暑濕合邪,然濕更多於暑,何反遺而不言?至於咳嗽,全是火燥見病,何反以為濕耶?(喻嘉言)

五臟勞咳:疲極傷肝,咳則左脅引痛;勞神傷心,咳則咽乾咯血;勞力傷脾,咳則短氣無力;叫呼傷肺,咳則嘔吐白沫,口燥聲嘶;房勞傷腎,咳則腰背引痛,寒熱夜發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先嗽後痢,肺虛陽氣下陷也;先嗽後瘧,金衰不能平木也。(周慎齋)

嗽而復瀉者,為肺移熱於大腸,臟腑俱病;嗽而發熱不止者,為陰虛火炎。皆難治。(《醫方集解》)

補編

咳嗽治分四時:春氣上升,潤肺抑肝;夏火炎上,清金降火;秋濕熱甚,清熱瀉濕;冬風寒重,解表行痰。(《明醫雜著》)

咳嗽一證,有外感內傷之分,陰陽虛實之別。外感之咳,因偶受風寒,由皮毛而入肺,其證頭痛身痛,惡寒發熱,鼻塞聲重,鼻涕氣急,其脈浮大而緊,或弦大而數,及素無積勞虛咳之證,而忽病咳不已者,即外感之證也。宜用甘桔湯,升發肺氣,使邪從外達,疏通肌腠,使熱從表散,此治外感咳嗽之法也。

內傷之咳,凡肝腎陰虛於下而木火刑金者,其證灑寒潮熱,形瘦容減,痰多帶血,氣短喉干,其脈弦大而空,或弦細而數,及素有酒色勞傷之患,而致咳嗽日增者,即內傷勞損陰虧之證也。宜用六味湯,補陰斂陽,使肺氣充實,補水保元,使虛火歸根,此治陰虧咳嗽之法也。

又有元陽下虧而水冷金寒者,其證畏寒喘促,嘔惡泄瀉,水泛痰冷,腹脹食減,其脈細澀而微,或浮大而遲,及素有下元虛寒之患,而漸至咳嗽日甚者,即內傷陽虧勞損之證也。宜用八味湯,溫補真元,使生氣上布,填助真火,使陰寒冰消,此治陽虧咳嗽之法也。

且內傷之咳,不獨肺金為患也,《經》謂腎脈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,循喉嚨,所以肺金之虛,多由腎水之涸,而腎與肺又屬子母之臟,呼吸相應,金水相生,苟陰損於下,陽孤於上,肺苦於燥,不咳不已,是咳雖在肺,而根實在腎。奈何近日庸工,每遇內傷之咳,惟投清金之藥,以為穩當,蓋不知肺受他人之侮,我又從而侮之,是以治咳而咳愈甚矣。

白話文:

咳嗽這種病症,各家提出的理論太過繁雜,依我看來,其實只有兩種情況:一是外感,一是內傷,這樣就說盡了。外感引起的咳嗽,一定是從皮膚毛孔入侵。因為皮膚毛孔是與肺相連的,凡是外來的邪氣侵襲,一定先進入肺,久久不癒,就會從肺傳到其他五臟。內傷引起的咳嗽,一定是從身體的陰分開始的。因為肺屬性是燥金,是水的母親,陰液在下損耗,陽氣就會孤立在上,水枯竭而金也枯燥,肺就會感到乾燥,肺乾燥就會發癢,發癢就會咳個不停。

總之,咳嗽的病症雖然很多,無非都是肺的疾病,而肺的疾病,也不外乎這兩種情況,只是在兩種情況中,要分辨陰陽的虛實。 (張景岳)

《內經》說:「秋天受濕邪侵擾,冬天會產生咳嗽。」這是脫漏的說法,現在特別改正它。應該是:「夏天受暑邪侵擾,長夏受濕邪侵擾,秋天一定會得瘧疾。秋天受燥邪侵擾,冬天會產生咳嗽。」六氣配合四時的道理,非常明顯。因為濕屬於水類,燥屬於火類。濕病一定在春夏兩季比較嚴重,燥病一定在秋冬兩季比較嚴重。瘧疾明顯是暑濕兩種邪氣結合引起的,但濕邪比暑邪更為主要,為什麼反而沒有提到濕邪呢?至於咳嗽,完全是火燥引起的疾病,為什麼反而認為是濕邪引起的呢?(喻嘉言)

五臟勞損引起的咳嗽:過度疲勞損傷肝臟,咳嗽時會牽引到左邊的肋部疼痛;過度勞神損傷心臟,咳嗽時會咽喉乾燥,咳出血絲;過度勞力損傷脾臟,咳嗽時會氣短無力;大聲叫喊損傷肺臟,咳嗽時會嘔吐白沫,口乾聲音嘶啞;過度性生活損傷腎臟,咳嗽時會牽引到腰背疼痛,發冷發熱在夜晚發作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先咳嗽後拉肚子,是肺虛導致陽氣下陷;先咳嗽後得瘧疾,是金氣衰弱不能平抑木氣。(周慎齋)

咳嗽又拉肚子的,是肺的熱氣轉移到了大腸,內臟都生病了;咳嗽又發燒不止的,是陰虛火旺,這些情況都很難治療。(《醫方集解》)

補編

治療咳嗽要根據四時變化:春天陽氣上升,要潤肺抑制肝氣;夏天火氣炎上,要清肺降火;秋天濕熱嚴重,要清熱祛濕;冬天風寒嚴重,要解表化痰。(《明醫雜著》)

咳嗽這種病症,有外感和內傷之分,也有陰陽虛實的區別。外感引起的咳嗽,是因為偶然感受風寒,從皮膚毛孔進入肺,症狀是頭痛、身體疼痛、怕冷發熱、鼻塞聲音沉重、流鼻涕、呼吸急促,脈象是浮大而緊,或是弦大而數,以及平時沒有積勞虛損咳嗽的病症,而突然咳嗽不停,這就是外感的病症。應該用甘桔湯,升發肺氣,使邪氣從外排出,疏通皮膚紋理,使熱從體表散去,這是治療外感咳嗽的方法。

內傷引起的咳嗽,凡是肝腎陰虛在下而導致木火剋金的,症狀是發冷發熱、形體消瘦、痰多帶血、氣短喉嚨乾燥,脈象是弦大而空,或是弦細而數,以及平時有飲酒、好色、勞損的毛病,導致咳嗽日益加重,這就是內傷勞損陰液虧損的病症。應該用六味湯,補陰斂陽,使肺氣充實,補水保養元氣,使虛火回歸本源,這是治療陰虛咳嗽的方法。

還有元陽下虧導致水冷金寒的,症狀是怕冷喘促、噁心嘔吐、拉肚子、水樣痰冷、腹脹食慾減退,脈象是細澀而微,或是浮大而遲,以及平時有下元虛寒的毛病,而逐漸導致咳嗽加重,這就是內傷陽虧勞損的病症。應該用八味湯,溫補真元,使生氣向上布達,補充真火,使陰寒消散,這是治療陽虛咳嗽的方法。

而且內傷的咳嗽,不單單是肺金的問題。《經》中說,腎脈從腎向上穿過肝膈,進入肺中,沿著喉嚨,所以肺金的虛損,多半是因為腎水的枯竭,而腎和肺又是母子臟器,呼吸相應,金水相生,如果陰液在下損耗,陽氣就會孤立在上,肺就會感到乾燥,不咳就沒辦法停止,這說明咳嗽雖然發生在肺,但根源實在於腎。無奈的是,現在的庸醫,每次遇到內傷的咳嗽,只投用清肺金的藥,以為這樣穩妥,卻不知道肺是受到別人的欺侮,我又跟著欺侮它,這樣治療咳嗽反而會讓咳嗽更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