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九·雜證匯參 (4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·雜證匯參 (46)

1.

治疝之法,當察所由,此雖以受寒受濕因而成疝,然或以色欲,或以勞損,或以鬱怒,或以飲食酒酪之後,不知戒慎,致受寒邪,則以陰求陰,流結於沖、任血氣之海,而下歸陰分,遂成諸疝。

故其為病,則有遇寒而發者;有郁久成熱,遇熱而發者;有鬱則氣逆,遇鬱怒而發者;有濕因寒滯,遇濕而發者;有疲極傷筋,遇勞苦而發者;有虛邪在少陰、厥陰,遇色欲而發者;有飲食之濕在陽明、太陰,遇酒酪而發者。至其久也,則正氣陷而不舉,邪氣留而不去,而為㿗為木,難於愈矣。

必當求其所因,辨而治之。○治疝當先治氣,故病名曰疝氣,非無謂也。但寒有寒氣;熱有熱氣,濕有濕氣,逆有逆氣。氣在陽分,則有氣中之氣;氣在陰分,則有血中之氣。凡氣實者,必須破氣;氣虛者,必須補氣。故治疝者,於諸證中但當兼用氣藥。(張景岳)

古人治疝,每用五苓散加行氣藥多效。蓋豬苓、澤瀉,分理陰陽,和心與小腸之氣;白朮滲腰間濕與死血,又助中氣以運藥力;茯苓淡滲而行膀胱之水;肉桂伐肝邪而溫散通行;茴香治小腸之氣;金鈴、橘核去膀胱之滯;檳榔下氣開導;少加木通以導小腸之火。疝證未有不因內虛外襲,然須先疏其氣,所謂通則不痛。若驟用補,必致攻腹生變。(馮楚瞻)

諸疝皆屬於肝。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。此疾雖因虛而得,然不可驟補。所謂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;留而不去,其病為實。故必先滌去所蓄之邪,然後議補。(《本事方》)

按:疝證雖始為因虛而得,然必邪實迫痛而未下者,故當先瀉而後補也。至有虛甚迫痛,或上為嘔逆,或下有遺精者,此邪實正虛之甚矣,而欲不補可乎?但恐補之則無益,瀉之則正氣轉陷,幸而獲生者鮮矣。(劉宗厚)

疝證,由肝腎虛而致者居多,肝乃腎之子,前陰腎之竅,欲補其肝,能無顧其母乎?世執肝無補法之論,每逢疝證,輒謂肝實,過用克伐,死者多矣。丹溪云:疝有挾虛而發者,當以參、術為君,疏導藥佐之,何嘗無補法哉?仲景治寒疝,腹痛裡急,主以當歸生薑羊肉湯,豈非補肝之一效乎?予每治疝,痛甚,氣上衝心危急者,以八味丸投之立應,又補腎之一驗也。(《醫論》)

疝證,多用辛散苦降,以解寒熱錯綜之邪。然厥陰一經,內藏龍火,稍涉辛溫,如烏頭、桂枝、肉桂、茴香之類,每致濕熱鬱遏,而為囊癰腫潰者多矣。(張路玉)

疝病之本,不離乎肝,又不越乎寒,以肝脈絡於陰器,為至陰之臟;足太陽之脈屬腎絡膀胱,為寒水之經。故仲景所云:寒疝,腹中痛,逆冷,手足不仁,腹滿,脈弦而緊,惡寒不欲食,繞臍痛,及脅痛裡急。是內外皆寒氣作主,無復界限。其烏頭二方,專以破邪治標;其當歸羊肉一方,專以補虛固本。

白話文:

治療疝氣的方法,應該要仔細觀察病因。雖然說疝氣多半是因為受寒受濕而形成,但也可能是因為縱慾、勞累過度、憂鬱憤怒,或是飲食不節制,飲酒過多之後,不注意保暖,導致寒邪入侵。這樣一來,陰氣會吸引陰邪,聚集在沖脈、任脈這兩條掌管血氣的經脈中,然後向下流到陰部,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疝氣。

所以,這種疾病會有遇寒就發作的;也有因為情緒鬱悶太久,化熱,遇熱就發作的;有的是因為情緒不暢,氣機逆亂,遇上生氣就發作的;有的是因為濕氣因寒氣而停滯,遇上潮濕就發作的;有的是因為過於疲勞,損傷筋骨,遇上勞累就發作的;有的是因為虛弱的邪氣跑到少陰、厥陰經脈,遇上性慾就發作的;還有的是因為飲食不潔,濕氣積在陽明、太陰經脈,遇上飲酒就發作的。如果時間拖久了,正氣會下陷無法提升,邪氣則會滯留在體內不肯離開,就可能變成難以治癒的睪丸腫大或陰莖僵硬。

因此,一定要找出病因,仔細辨別後再對症下藥。治療疝氣應該先調理氣機,所以才會稱作「疝氣」,並不是沒有道理的。但寒邪有寒氣,熱邪有熱氣,濕邪有濕氣,氣機逆亂也有逆氣。氣在陽分,就會有氣中之氣;氣在陰分,就會有血中之氣。凡是氣機壅盛的,必須要破氣;氣機虛弱的,必須要補氣。因此治療疝氣,在各種證候中都應該同時使用理氣的藥物。(張景岳的觀點)

古人治療疝氣,經常使用五苓散再加一些行氣的藥物,效果很好。五苓散中的豬苓、澤瀉可以調理陰陽,調和心臟和小腸的氣;白朮可以滲透腰部濕氣和瘀血,又能幫助中氣來運化藥力;茯苓可以滲利,使膀胱的水液排出;肉桂可以驅散肝邪,並溫暖散開,使氣機暢通;茴香可以治療小腸的氣滯;金鈴子、橘核可以去除膀胱的阻塞;檳榔可以降氣開導;再加入少量的木通,引導小腸的火氣下行。疝氣的發生,沒有不是因為內虛外感,但必須先疏通氣機,所謂「通則不痛」。如果貿然使用補益藥,一定會導致腹部不適,產生變化。(馮楚瞻的觀點)

各種疝氣都與肝臟有關。肝臟喜歡疏散,所以應該趕快食用辛味的食物來疏散它。這種疾病雖然是因為虛弱而得,但不能馬上使用補藥。所謂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,但如果邪氣停留不去,就會變成實證。所以必須先清除積聚的邪氣,然後再考慮補虛。(《本事方》的觀點)

按:疝氣雖然一開始是因為虛弱而得,但一定是邪氣實盛,導致疼痛沒有緩解,所以應該先瀉邪,然後再補虛。如果虛弱到極點,疼痛難忍,或是出現嘔吐,或是出現遺精,這就是邪氣實盛、正氣虛弱到極點了,這種情況能不補虛嗎?但又擔心補益反而沒有幫助,瀉邪又怕正氣更加虛弱,能僥倖活下來的人很少。(劉宗厚的觀點)

疝氣這種疾病,多半是因為肝腎虛弱所導致的。肝臟是腎臟的兒子,陰部是腎臟的出口,想要補養肝臟,怎能不考慮到母親腎臟呢?世俗執著於肝臟沒有補益方法的說法,每次遇到疝氣,就說肝臟實證,過度使用剋伐的藥物,導致死亡的人很多了。朱丹溪說:「疝氣有夾雜虛弱而發作的,應當以人參、白朮作為主藥,再用疏導的藥物來輔助」,難道就沒有補益的方法嗎?張仲景治療寒疝,腹痛裏急,就用當歸生薑羊肉湯,難道不是補益肝臟的有效方法嗎?我每次治療疝氣,疼痛劇烈,氣上衝心導致危急的情況,使用八味丸就能馬上見效,這也是補腎的驗證啊!(《醫論》的觀點)

疝氣這種疾病,多半使用辛散苦降的藥物,來解除寒熱交錯的邪氣。然而厥陰經脈,內藏龍火,稍稍使用辛溫的藥物,如烏頭、桂枝、肉桂、茴香之類,常常會導致濕熱鬱積,而形成陰囊膿腫潰爛的情況。(張路玉的觀點)

疝病的根本,離不開肝臟,也離不開寒邪,因為肝脈絡於陰部,是至陰的臟腑;足太陽膀胱經脈屬於腎,與膀胱相連,是寒水之經。所以張仲景說:「寒疝,腹中痛,逆冷,手足不仁,腹脹滿,脈弦而緊,怕冷不想吃東西,肚臍周圍疼痛,以及肋痛裏急。」這些都是內外皆有寒氣作祟,沒有明顯的界限。他使用的烏頭兩個方子,專門用來攻邪治標;他使用的當歸羊肉湯一方,專門用來補虛固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