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九·雜證匯參 (4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·雜證匯參 (47)

1.

子和所云:疝不離乎肝者,以疝病有陰囊腫脹,或痛而裡急筋縮,或莖中作痛牽引睪丸,或少腹攻衝作痛,或由號笑忿怒而致,此皆肝經脈絡之見證。其金鈴子散一法,泄肝散逆,以肝主疏泄故也;其虎潛丸一法,柔緩導引,是治肝而顧及於腎也。先生治疝之法,其旨以暴疝多寒,久疝多熱,為病之大綱。

其餘隨證施治,如氣墜下結者,以鹿茸、鹿角升陽;其脹結有形,痛甚於下者,宗丹溪通陽泄濁為治;其火腑濕熱鬱結不通者,用柔苦制熱,反佐辛熱以開血中郁痹;其寒濕下墜,膀胱之氣不和,二便不通利者,用五苓散加減,以通太陽膀胱;如濕熱久聚,氣墜少腹陰囊者,用控涎丹、浚川丸等,逐痹通腑分消;如下焦陰陽兩虛者,用有情溫通,以培生氣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木腎者,心火下降,則腎水不患乎不溫;真陽下行,則腎水不患乎不和,安有所謂木腎者哉?夫惟嗜欲內戕,腎家虛憊,故陰陽不相交,水火不相濟,而沉寒痼冷凝滯脹大作痛,頑痹結硬。不可純用燥熱,當溫散、溫利以逐其邪,邪氣內消,營衛周流,譬如寒谷春回,蓋有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之妙矣。(戴復庵)

脈候

黃脈之至也,有積氣在腹中,有厥氣,名曰厥疝。○腎脈大急沉,肝脈大急沉,皆為疝。心脈搏滑急為心疝,肺脈沉搏為肺疝。三陽急為瘕,三陰急為疝。(《素問》)

選案

《衍義》云:仲景治寒疝,用當歸生薑羊肉湯,無不應驗。一婦,產當冬月,寒入產門,腹臍以下脹滿,手不欲犯,此寒疝也。醫將治以抵當湯,謂有瘀血。非其治也。服羊肉湯二劑遂愈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白話文:

疝氣

有位醫生說:「疝氣的病因都脫離不了肝臟,因為疝氣的症狀有陰囊腫脹,或者疼痛時會感到腹部內部肌肉緊縮,或是陰莖疼痛牽引到睪丸,或是小腹突然抽痛,又或是因為大聲笑、發怒而引發。這些都是肝經脈絡出現問題的表現。像是金鈴子散這個方劑,可以疏泄肝氣、使之逆轉向下,因為肝臟主要的功能就是疏泄;而虎潛丸這個方劑,作用是溫和舒緩、引導氣機,這是治療肝臟的同時也兼顧到腎臟。先生治療疝氣的方法,主要原則是將急性發作的疝氣多半屬於寒證,而慢性疝氣多半屬於熱證,作為辨別病症的主要依據。

其餘的治療方式則會根據不同的症狀來處理,像是氣往下墜造成鬱結的,會用鹿茸、鹿角來提升陽氣;如果腫脹結塊明顯,下方疼痛劇烈的,就遵循朱丹溪的方法,以疏通陽氣、排除濁氣為治療原則;如果因為火熱蘊積在臟腑,濕熱鬱結不通暢的,會用性質寒涼的藥來抑制熱,再搭配少許辛溫的藥來打開血液中的阻塞;如果因為寒濕向下墜,導致膀胱的氣機不順暢、大小便不通暢的,就用五苓散加減來疏通膀胱經;如果濕熱長久聚集,導致氣往下墜到小腹及陰囊,就用控涎丹、浚川丸等方劑,來排除阻塞、疏通腸胃、分解濕氣;如果下焦的陰陽兩虛,就用性質溫和的藥物來補養,以培養身體的生機。

所謂「木腎」,是指心火能夠向下溫煦,腎水就不會感到寒冷;真陽之氣能夠向下運行,腎水就不會感到不調和,哪裡會有什麼「木腎」的問題呢?只不過是因為過度沉迷於慾望,損傷了腎臟,導致陰陽不能互相交通,水火不能互相濟助,於是就出現了沉寒痼冷的症狀,導致凝滯脹大、疼痛,甚至變得麻木僵硬。不能單純地使用燥熱的藥物,應該用溫散、溫利的方法來祛除邪氣。當邪氣被消除,身體的氣血運行順暢時,就像是寒冷的谷地迎來春天一樣,自然會慢慢康復。

脈象

如果把到黃脈,表示腹中有積氣,或是氣逆,這就叫做厥疝。腎脈如果出現又大又急又沉的脈象,肝脈也是又大又急又沉的脈象,這些都表示患有疝氣。心脈呈現滑而急的脈象,表示是心疝;肺脈呈現沉而搏動的脈象,表示是肺疝。三陽經脈的脈象急促,表示是瘕病;三陰經脈的脈象急促,表示是疝氣。

案例選錄

有書中記載:「張仲景治療寒疝,使用當歸生薑羊肉湯,沒有不見效的。」有個婦女,在冬天生產後,寒氣侵入產道,導致肚臍以下脹滿,用手按壓會覺得不舒服,這是寒疝。醫生打算用抵當湯來治療,認為是有瘀血。這是不對的。服用羊肉湯兩劑之後,病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