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九·雜證匯參 (4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·雜證匯參 (45)

1.

蓋疝病在中極之下,少腹之間,總諸陰之會而上於關元,無不由任脈為之,以任總諸陰之所聚也。其證或由熱,或由寒,或由勞,或由虛,而犯陰傷筋則同,故其病皆在陰,其傷皆在筋,其動為風,其聚如山,所以有疝之名也。(沈金鰲)

《內經》以任脈為病,內結七疝,總言病之原也。所云沖、狐、㿗、厥、瘕、㿉、癃,分言疝之狀也。巢氏強分厥、症、寒、氣、盤、胕、狼之七種,子和非之,及其立論,但辨陰器專屬肝病,與小腸、膀胱、腎絕不相干,又分寒、水、筋、血、氣、狐、㿗之七名,此其謬與巢氏無異矣。

不知《內經》自有七疝,而任脈為七疝之原,若言疝為筋病,皆挾肝邪則可,若言止在厥陰,不幾與《經》文相反耶?大抵寒則多痛,熱則多縱,濕則腫墜,虛者亦然,在血分者不移,在氣分者多動。蓋睪丸有兩,左丸屬水司血,統納左之血者,肝也;右丸屬火司氣,統納右之氣者,肺也。

故諸寒收引,則血泣而歸肝,下注於左丸;諸氣膹郁,則濕聚而歸肺,下注於右丸。且睪丸所絡之筋,非盡由厥陰,而太陰、陽明之筋亦入絡也。丹溪以疝始於濕熱鬱久,濕盛濁凝,併入血隧,流於厥陰,肝性急速,宜其痛甚,此可補前人之未備,未可守為規則也。(《醫宗必讀》)

疝氣病者,凡小腹睪丸為腫為痛,止作無時者,皆是也。但疝證不一,如《內經》所謂狐疝者,以其出入不常也;有言㿗疝者,以其頑腫不仁也;有沖疝者,以其自少腹上衝而痛也;有厥疝者,以結氣在陰而氣逆為病也;有疝瘕者,以少腹冤熱而痛,出白,一名曰蠱也;有六經風疝者,如《四時刺逆從論》所言者是也;有小腸疝者,如《邪氣臟府病形》篇所言者是也。凡此七者,總皆疝之為義。

然疝病不獨男子有之,而婦人亦有之。《經》曰:有積氣在腹中,有厥氣,名曰厥疝,女子同法,又曰:厥陰所謂㿗疝,婦人少腹腫者是也。至沖疝、疝瘕之屬,亦皆男、婦之所同病;惟睪丸之病獨在男子,今人但言男子之疝,而不知婦人之疝,殊失之矣。(張景岳)

有惡風發熱,耳後紅腫脹痛,名曰痄腮。腫痛將退,睪丸忽脹,似乎偏墜而實非。蓋耳旁乃少陽膽經部位,肝膽相為表裡,少陽感受風熱,邪遺於肝經也。(《馮氏錦囊》)

補編

腹痛,脈弦而緊,弦則衛氣不行,即惡寒;緊則不欲食,邪正相搏,即為寒疝,繞臍痛。若發則白汗出,手足厥冷,其脈沉緊者,大烏頭煎主之。○寒疝,腹中痛,及脅痛裡急者,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。○寒疝,腹中痛,逆冷,手足不仁。若身疼痛,灸、刺、諸藥不能治,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。(《金匱》)

按:此條脈重出,下條有證無脈。其脈沉緊者之五字,當在下條裡急之下。然脈弦而緊,是勁急之甚,當屬寒疝之重者。其白汗之白字,當是自字。下條其脈沉緊,是里痛之脈,當屬寒疝之輕者,必是傳寫之偽。○按:抵當二字,衍文也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白話文:

疝氣這種病,發生在肚臍下方,小腹的部位,這裡是所有陰經脈交會的地方,向上連到關元穴,都受到任脈的影響,因為任脈是所有陰經匯聚的地方。這種病的病因,可能是因為熱、寒、勞累或虛弱,但都會侵犯陰部、損傷筋脈,所以病都在陰部,傷害的都是筋,發作時像風一樣變化無常,聚積起來像山一樣,所以叫做疝。

《黃帝內經》認為任脈有病,會在體內結成七種疝氣,這是總括地說病因。所謂的沖疝、狐疝、㿗疝、厥疝、瘕疝、㿉疝、癃疝,則是分別描述疝氣的各種症狀。巢元方強行將疝氣分為厥疝、症疝、寒疝、氣疝、盤疝、胕疝、狼疝七種,朱丹溪反對這種分法,他認為疝氣是陰莖所屬的肝病,與小腸、膀胱、腎沒有關係,又將疝氣分為寒疝、水疝、筋疝、血疝、氣疝、狐疝、㿗疝七種,這和巢元方的錯誤其實沒有區別。

《黃帝內經》本身就有七疝的說法,並且認為任脈是七疝的根本原因。如果說疝氣是筋病,而且都和肝邪有關,這樣說還說得過去。如果說疝氣只在足厥陰肝經,這不是和《黃帝內經》的說法相反嗎?大致來說,寒邪引起的疝氣通常會比較疼痛,熱邪引起的會比較鬆弛,濕邪引起的會腫脹下墜,虛弱引起的也是這樣。在血分方面的疝氣不容易移動,在氣分方面的疝氣比較容易移動。睪丸有兩個,左邊的睪丸屬水,主管血液,統管左邊血液的是肝;右邊的睪丸屬火,主管氣,統管右邊氣的是肺。

所以,寒邪收縮,會使血液凝滯而歸於肝,下注到左邊的睪丸;氣機鬱悶,濕氣積聚而歸於肺,下注到右邊的睪丸。而且,睪丸周圍的筋絡,不只來自足厥陰肝經,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筋脈也會進入連結。朱丹溪認為疝氣是因為濕熱鬱積太久,濕氣過盛而凝結成濁物,進入血脈,流向足厥陰肝經。肝的性質急迫,所以疼痛劇烈,這可以補充前人的不足,但不能把它當作固定的準則。

疝氣病,凡是小腹或睪丸腫脹疼痛,時常發作的,都屬於這種病。但疝氣的症狀有很多種,像是《黃帝內經》說的狐疝,是因為它時有時無;有人說㿗疝,是因為它頑固腫大,麻木不仁;沖疝是因為它從下腹部向上衝擊而痛;厥疝是因為陰部氣機鬱結,氣往上逆而發病;瘕疝是因為小腹鬱熱疼痛,並排出白色的分泌物,也叫做蠱;還有六經風疝,就像《四時刺逆從論》所說的;小腸疝就像《邪氣臟府病形》篇所說的。以上這七種,都屬於疝氣的範疇。

但是,疝氣不只有男性會得,女性也會得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有積氣在腹中,或是氣機上逆,叫做厥疝,女性也是一樣的道理,又說,厥陰所指的㿗疝,就是婦女小腹腫脹的病。至於沖疝、瘕疝等,也是男女都會得的病。只有睪丸的疾病只發生在男性身上。現在的人只說男性的疝氣,卻不知道女性也有疝氣,實在是很不對的。

有人得了惡風發熱,耳朵後面紅腫脹痛,這叫做痄腮。腫痛快要消退時,睪丸忽然腫脹,看起來像是偏墜,但實際上不是。因為耳朵旁邊是足少陽膽經的部位,肝和膽是表裡的關係,少陽經感受風熱,邪氣就會遺留在肝經。

補編

腹痛,脈象是弦而緊的,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暢,所以會怕冷;緊脈表示不想吃飯,這是邪氣和正氣在搏鬥,就是寒疝,會繞著肚臍痛。如果發作時會流白汗、手腳冰冷,脈象是沉而緊的,用大烏頭煎來治療。寒疝引起的腹痛,以及脅肋疼痛、腹部拘急的,用當歸生薑羊肉湯來治療。寒疝引起的腹痛,身體冰冷,手腳麻木,如果身體疼痛,用灸、針刺、各種藥物都無法治好的,用抵當烏頭桂枝湯來治療。

按:這條的脈象重複了,下一條只有症狀沒有脈象。所以「其脈沉緊者」這五個字,應該在下一條的「裡急」之後。但是,脈象弦而緊,表示脈搏勁急,屬於寒疝比較嚴重的情況。白汗的「白」字,應該是「自」字。下一條說的「其脈沉緊」,是腹部裡痛的脈象,屬於比較輕的寒疝,應該是抄寫的錯誤。「抵當」這兩個字,是多餘的文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