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九·雜證匯參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·雜證匯參 (24)

1. 大便

今日雖取一時之快,來日必愈結,再下之,後日雖鐵石亦不能通矣。(趙養葵)

腸痹,較之燥矢堅結欲便不通者稍緩,但開降上焦肺氣,上竅開泄,下竅自通矣。若燥矢堅閉,則有用三承氣、潤腸丸、通幽湯之類。然傷寒急下之條無幾,余皆六淫之邪病後而成者為多,斯時胃氣未復,元氣已虛,下藥難進,莫若外用導法為穩。

○按:大便不通,有血液枯燥者,則用養血潤燥;若血燥風生者,則用辛甘熄風,或酸苦入陰,如三才、五仁、通幽等法;若血液燥而氣亦滯,致氣血結痹者,又當於養陰潤燥劑中酌加行氣活血之品;若火腑秘結,宜苦滑重鎮者,用更衣丸;老人陽衰風閉,用半硫丸;腑陽不行,則用玉壺丹;陽窒陰凝,清濁混淆痞脹者,則用來復丹;若鬱熱阻氣,則用苦寒泄熱,辛以開鬱,或用三焦通法;若濕熱傷氣,阻遏經腑者,則理肺氣以開降之。○大便燥結,本有承氣湯、更衣丸下之,外用豬膽、蜜煎導之,可謂無遺蘊矣。

然竟有效有不效者,蓋因燥糞未嘗不至肛門,奈肛門如錢大,燥糞如拳大,縱使竭力努掙,終不肯出,下不得出,則上不能食而告危矣。余友教人先以膽汁或蜜煎導之,俟糞既至肛門,令病者以中指染油,探入肛內,將燥糞挖碎而出,竟有一次燥糞挖作百餘塊而出者。此法輾轉救人多矣,勿嫌穢而棄之。

(《臨證指南》)

大便欲去不去,或著而不出,氣虛;了而不了,血虛。俱宜補中。裡急後重,初起皆屬於熱,日久作虛治之。(周慎齋)

世人但知熱秘,不知冷秘。冷秘者,冷氣凝結,津液不通,如天寒地凍,水結成冰之義,治宜八味丸、半硫丸溫而通之。(張潔古)

桃、杏仁俱治大便秘,當以血氣分之。晝則便難行,陽氣也,宜用杏仁;夜則便難行,陰血也,宜用桃仁。(王海藏)

古方通大便,皆用降氣之劑,蓋肺氣不降,則大便難於傳送,用杏仁、枳殼、沉香等是也。老人、虛人、風人,津液少而秘者,宜以藥滑之,用麻仁、芝麻、阿膠等是也。若妄以峻劑逐之,則津液走,氣血耗,雖暫通而復秘,更生他病矣。(朱丹溪)

有病大小便秘者,用通利藥而罔效,重加升麻而反通。(《醫方集解》)

古方治老人燥結,多用蓯蓉,不知胃氣虛者,入口即作嘔吐,肥人胃多痰濕,尤非所宜。惟命門火衰,開闔失職者,方為合劑。然須丸服,作湯亦必作吐,以其味鹹氣濁也。○豬膽導,非傷寒邪熱不可輕試。胃氣虛者用之,往往有呃逆之虞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脈候

便閉脈多沉伏,陽結沉數,陰結沉遲;風燥則浮,血燥則洪。老人、虛人便秘,脈見雀啄者不治。(《脈訣》)

選案

一儒官初患小便時閉,服五苓散、八正散不效。醫診尺脈俱無,作下元虛涸,用八味丸,服之三日,大便亦閉,渴干煩滿。又用脾約丸、潤腸丸,小便點滴,大便連閉十日,腹滿難禁。眾議承氣下之,微利隨閉,更加少腹脹痛。復投舟車丸,日利數次,裡急後重,糞皆赤白,如此半月,日夜呻吟,惟飲米湯盂許。

白話文:

今天為了貪圖一時的暢快,將來一定會更加便秘。如果再用藥瀉下,往後就算吃鐵石也無法順暢排便。(趙養葵)

腸道堵塞,比起大便乾硬結塊、想排卻排不出來的情況稍微緩和,只要疏通上焦的肺氣,讓上竅開通,下竅自然就會暢通。如果是大便乾硬阻塞,則需要使用三承氣湯、潤腸丸、通幽湯之類的藥物。然而,傷寒病需要緊急瀉下的情況不多,大多是因六淫邪氣病後才產生的便秘,這時胃氣尚未恢復,元氣已虛,瀉下的藥物難以吸收,不如用外用導瀉的方法比較穩妥。

按:大便不通,如果是因為血液枯竭乾燥,就用養血潤燥的方法;如果是血燥生風,就用辛甘熄風的方法,或者用酸苦入陰的方法,例如三才湯、五仁丸、通幽湯等;如果血液乾燥而氣也停滯,導致氣血阻塞,就應該在養陰潤燥的藥方中,適當加入行氣活血的藥材;如果是因為火熱積聚在腸胃導致便秘,適合用苦味、滑潤、重鎮的藥物,可以使用更衣丸;如果是老年人陽氣衰弱、風邪閉塞,可以使用半硫丸;如果是因為腑陽不足,無法正常運行,就用玉壺丹;如果是陽氣阻塞、陰液凝滯,導致清濁混雜、胸腹痞脹,則使用來復丹;如果是因為鬱積的熱氣阻礙氣機,就用苦寒的藥物來瀉熱,用辛味的藥物來開鬱,或者用疏通三焦的方法;如果是因為濕熱損傷氣機,阻礙經絡和臟腑,就調理肺氣以達到開通下降的作用。大便乾硬結塊,原本可以使用承氣湯、更衣丸來瀉下,外用豬膽汁、蜜煎來導瀉,可謂毫無遺漏了。

然而,實際效果卻有有效和無效的情況,這是因為乾燥的糞便常常已經到達肛門,但是肛門只有錢幣大小,乾燥的糞便卻像拳頭大小,縱使竭盡全力掙扎,糞便仍然排不出來。下面排不出來,上面就無法進食,病情就會危險。我的朋友教人先用膽汁或蜜煎來導瀉,等到糞便到達肛門後,讓病人用中指沾油,探入肛門內,將乾燥的糞便挖碎取出,竟然有人一次就挖出一百多塊乾燥的糞便。這個方法反覆救過很多人,不要因為覺得髒就拋棄它。

(《臨證指南》)

大便想排卻排不出來,或是黏在腸道卻出不來,是氣虛的表現;排不乾淨,則是血虛的表現。兩種情況都應該補益中氣。裡急後重,剛開始通常屬於熱證,時間久了就轉為虛證,需要用虛證的方法治療。(周慎齋)

世人只知道熱秘,卻不知道冷秘。冷秘是因為冷氣凝結,津液不通,就像天氣寒冷、地面結冰一樣。治療應該使用八味丸、半硫丸之類的藥物來溫熱通便。(張潔古)

桃仁、杏仁都能治療便秘,應該從血氣來區分用藥。白天排便困難,屬於陽氣的問題,宜用杏仁;夜晚排便困難,屬於陰血的問題,宜用桃仁。(王海藏)

古代治療便秘的藥方,大多使用降氣的藥物,因為肺氣如果沒有下降,大便就難以傳送。所以使用杏仁、枳殼、沉香等藥材。老年人、體質虛弱的人、有風邪的人,因為津液不足而便秘,應該用滑潤的藥物來幫助排便,例如麻仁、芝麻、阿膠等。如果隨意使用強力的瀉藥來瀉下,就會耗損津液,損耗氣血,雖然暫時通便,但很快又會再次便秘,還會產生其他的疾病。(朱丹溪)

有些疾病導致大小便都不通暢,使用通利的藥物也沒有效果,如果加上升麻反而能夠通暢。(《醫方集解》)

古代治療老年人便秘,大多使用肉蓯蓉,卻不知道胃氣虛弱的人,服用後會立刻嘔吐。肥胖的人胃裡多痰濕,更加不適合使用肉蓯蓉。只有命門火衰、開闔功能失常的人,才適合使用肉蓯蓉。而且必須製成丸藥服用,如果用湯藥,也一定會導致嘔吐,因為它味道鹹而且氣味渾濁。豬膽汁導瀉,不是傷寒邪熱引起的便秘,不可以輕易嘗試。胃氣虛弱的人使用,常常會有打嗝的危險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脈象

便秘的脈象大多是沉伏的,陽氣結滯的脈象是沉而數,陰氣結滯的脈象是沉而遲;風邪燥熱的脈象是浮,血燥的脈象是洪大。老年人、體質虛弱的人便秘,脈象呈現雀啄狀,屬於危險的脈象。(《脈訣》)

醫案選例

一位儒官最初小便不通暢,服用五苓散、八正散都沒有效果。醫生診斷後,發現他的尺脈都沒有脈象,認為是下元虛弱枯竭,於是使用八味丸,服用三天後,大便也開始不通,同時感到口渴、煩躁、腹脹。又使用脾約丸、潤腸丸,小便只有點滴,大便連續閉塞十天,腹脹難忍。大家建議使用承氣湯瀉下,雖然稍微排便,但隨即又閉塞,而且更加感到少腹脹痛。於是又改用舟車丸,一天瀉下數次,出現裡急後重的症狀,糞便都是紅白相間的,這樣持續了半個月,每天都在呻吟,只能喝一點米湯度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