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九·雜證匯參 (22)
卷九·雜證匯參 (22)
1. 大便
經義
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。○脈盛,身熱,腹脹,前後不通,悶瞀,此謂五實。身汗得後利,則實者活。○熱氣留於小腸,腸中熱,癉熱焦渴,則堅幹不得出,故痛而閉不通也。○陽不勝其陰,則五臟氣爭,九竅不通。(《素問》)
哲言
一日一便為順,三、四日不便為秘,一日便三、四次為利。(《醫學入門》)
仲景云:脈有陽結陰結者,何以別之?曰其脈浮而數,能食不大便者,此為實,名曰陽結。其脈沉而遲,不能食,身體重,大便反硬,名曰陰結。實秘、熱秘,即陽結也。虛秘、冷秘,即陰結也。(《證治準繩》)
實秘者,秘物也;虛秘者,秘氣也。(張潔古)
秘結一證,在古方書有虛秘、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等證,東垣又有熱燥、風燥、陽結、陰結之說。立言太煩,徒滋疑惑,不知此證之當辨者惟二,則曰陰結、陽結而盡之矣。蓋陽結者,邪有餘也,宜攻宜瀉;陰結者,正不足也,宜補宜滋。知斯二者,即知其綱領矣。
欲究其詳,則凡云風秘者,蓋風未必能秘,但風勝則燥,而燥必由於火,熱則生風,即陽結也。豈謂因風而宜散乎?有云氣閉者,蓋氣有虛實,氣實者,陽有餘,即陽結也;氣虛者,陽不足,即陰結也。豈謂因氣而宜破乎?至若熱秘、寒秘,亦不過陰陽之別名耳。再若濕秘之說,則濕豈能秘,但濕之不化,由氣之不行,氣之不行,即虛秘也,亦陰結也。
總之,有火者便是陽結,無火者便是陰結。以此辨之,豈不了然。(張景岳)
凡人大便秘結,皆由房勞過度、飲食失節,或恣飲酒漿、過食辛熱。飲食之火,起於脾胃;淫欲之火,起於命門,以致陰虛而血耗,火盛水虧,津液不生,故傳道失職,漸成燥結之證。又有年高血少,津液枯涸;或因有所脫血,津液暴竭;或新產之婦,氣血虛耗,以致腸胃枯澀;或體虛之人,攝養乖方,三焦氣澀,運化不行,而腸胃壅滯,遂成秘結。惟當養血滋陰,滑澀潤燥,不可妄用通利,恐傷元氣,耗散真陰,則秘結愈甚也。
(《醫學正傳》)
濁氣在上,則填實肺氣,肺不能行降下之令,故大便閉。(周慎齋)
內傷大便不通,月餘亦不欲去,飲食至多而皆化者,以五臟六腑悉皆燥火,水穀被火銷爍,直待久久,脾氣漸旺,邪氣漸衰,始成糟粕。須至糟粕欲去而不能,可潤大腸以導之。(查了吾)
陰血外溢則為汗,陰血下潤則便通。(《己任編》)
凡小便閉而大便通調者,或膀胱熱結,或水源不清,濕證居多。若大便閉而小便通調者,或二腸氣滯,或津液不流,燥證居多。若二便俱閉,當先通大便,小溲自利。(《臨證指南》)
補編
少陰不得大便,以辛潤之;太陰不得大便,以苦泄之。陽結者清之,陰結者溫之,氣滯者疏導之,津少者滋潤之。大抵以養血清熱為先,急攻通下為次。(《證治匯補》)
白話文:
大便
經義
北方對應黑色,與腎臟相通,並在大小便的排泄孔開竅。如果脈象強盛,身體發熱,肚子脹氣,大小便都不通暢,感到胸悶煩躁,這是屬於「五實」的表現。如果身體出汗後能順利排便,那麼這種「實證」就可以好轉。如果熱氣積留在小腸,導致腸道發熱,出現煩躁口渴,就會使大便乾硬無法排出,因此感到疼痛且排便不順暢。如果陽氣無法勝過陰氣,就會導致五臟氣機混亂,九竅都不通暢。
哲言
一天排便一次是順暢的,三、四天不排便就是便秘,一天排便三、四次就是腹瀉。
張仲景說:脈象有陽結和陰結的區別,如何分辨呢?脈象浮而數,能吃東西但大便不通,這是實證,稱為陽結;脈象沉而遲,不能吃東西,身體感到沉重,大便反而乾硬,稱為陰結。實證便秘和熱證便秘,都屬於陽結;虛證便秘和冷證便秘,都屬於陰結。
實證便秘是因有「實物」堵塞,虛證便秘是因「氣虛」導致。
關於便秘這個問題,古書中記載了虛秘、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等許多證型,李東垣又提出了熱燥、風燥、陽結、陰結等說法。說法太多反而讓人疑惑,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只在於分辨陰結和陽結。陽結是因為邪氣有餘,應該攻伐或瀉下;陰結是因為正氣不足,應該補養滋潤。了解了這兩種情況,就掌握了重點。
要深入探究,所謂風秘,並非風能導致便秘,而是風盛會導致乾燥,而乾燥通常是由於火熱,熱會生風,這其實就是陽結。難道要因為有風就用疏散風邪的方法嗎?所謂氣閉,氣也有虛實之分,氣實是因為陽氣有餘,也就是陽結;氣虛是因為陽氣不足,也就是陰結。難道要因為有氣滯就用破氣的方法嗎?至於熱秘和寒秘,也只是陰陽的另一種說法。至於濕秘,濕本身並不會導致便秘,而是因為濕邪阻礙了氣的運行,氣的運行不暢就屬於虛秘,也是陰結。
總之,有火熱的表現就是陽結,沒有火熱的表現就是陰結。這樣來區分,就非常清楚明白了。
凡是人出現便秘,都是因為房事過度、飲食不節制,或過度飲酒、過食辛辣燥熱的食物。飲食的火熱,來源於脾胃;淫慾的火熱,來源於命門。這些都會導致陰液虧虛、血液耗損,火盛而津液不足,因此腸道傳導功能失常,逐漸形成乾燥的便秘。另外,年老體衰、血液不足,津液枯竭;或因失血過多,津液驟然耗盡;或產後婦女氣血虛弱,導致腸胃乾澀;或者體質虛弱的人,不注意調養,三焦氣機不暢,運化功能失常,腸胃壅滯,也會形成便秘。遇到這些情況,應該以養血滋陰、潤滑腸道為主,不可隨意使用通便藥,以免損傷元氣,耗散真陰,反而使便秘更加嚴重。
濁氣如果停留在上焦,就會阻塞肺氣,肺氣無法正常向下運行,就會導致大便不通。
內傷導致大便不通,可能一個多月都不想排便,吃再多東西都能消化,這是因為五臟六腑都有燥火,水谷被火燒灼,只有等到脾氣逐漸旺盛、邪氣逐漸衰退時,才會形成糟粕。等到糟粕想排出但又排不出來時,可以潤滑大腸來幫助排便。
陰血如果向上外溢就會變成汗,陰血如果向下滋潤,就能使大便通暢。
如果小便不通暢,大便卻正常,可能是膀胱有熱結,或者是體內水液不清澈,多半是濕邪所致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小便卻正常,可能是大小腸氣機不暢,或是津液無法順利運行,多半是燥邪所致。如果大小便都不通暢,應該先疏通大便,小便自然會恢復正常。
補編
少陰經脈不通導致大便不通,應該用辛溫滋潤的方法來治療;太陰經脈不通導致大便不通,應該用苦寒瀉下的方法來治療。陽結應該用清熱的方法,陰結應該用溫補的方法,氣滯應該用疏導的方法,津液不足應該用滋潤的方法。總的來說,應該以養血清熱為先,快速通便為次要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