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一·醫學溯源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醫學溯源 (34)

1. 臟腑(附腔子、脂膜)

肺大,則多飲,善病胸痹、喉痹、逆氣。肺高,則上氣、喘息、咳。肺下,則居賁迫肺,善脅下痛。肺堅,則不病咳、上氣。肺脆,則苦病消癉、易傷。肺端正,則和利難傷。肺偏傾,則胸偏痛也。○肝小,則臟安,無脅下之病。肝大,則逼胃、迫咽、苦膈中,且脅下痛。肝高,則上支賁切,脅悗為息賁。

肝下,則逼胃,脅下空則易受邪。肝堅,則臟安難傷。肝脆,則善病消癉、易傷。肝端正,則和利難傷。肝偏傾,則脅下痛也。○脾小,則臟安,難傷於邪。脾大,則苦湊䏚而痛,不能疾行。脾高,則䏚引季脅而痛。脾下,則下加於大腸,臟苦受邪。脾堅,則臟安難傷。脾脆,則善病消癉、易傷。

脾端正,則和利難傷。脾偏傾,則善滿、善脹也。○腎小,則臟安難傷。腎大,則善病腰痛,不可以俯仰,易傷以邪。腎高,則苦背膂痛,不可以俯仰。腎下,則腰尻痛,不可以俯仰,為狐疝。腎堅,則不病腰背痛。腎脆,則善病消癉、易傷。腎端正,則和利難傷。腎偏傾,則苦腰尻痛也。

○胃為水穀之海。衝脈者,為十二經之海。膽中為氣之海。腦為髓之海。○氣海有餘者,氣滿,胸中悗息面赤;氣海不足,則少氣不足以言。血海有餘,則常想其身大,怫然不知其所病;血海不足,亦常想其身小,狹然不知其所病。水穀之海有餘,則腹滿;水穀之海不足,則飢不受穀食。

髓海有餘,則輕勁多力,自過其度;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酸眩冒,目無所見,懈怠安臥。(《靈樞》)

憂愁思慮則傷心,形寒飲冷則傷肺,恚怒氣逆則傷肝,飲食勞倦則傷脾,強力入水則傷腎。(《難經》)

臟象應天地

人身首尊而足卑,天地定位也。脾胃相為子母,山澤通氣也。肝膽主怒與動,雷風相搏也。心高腎下,水火不相射也。八卦相錯,人亦肖之。妙哉《易》也!(滑伯仁)

臟腑貴賤

《內經》十二臟之相使貴賤,則臟如一家中之上人,各藏其神、魂、意、魄、志,為神明之臟,運用於上,傳注於下。所謂勞其心者也。腑如一家中之奴婢,塊然無知,承接上令,各司乃職,溲便糟粕,傳運啟閉。所謂勞其力者也。惟心腎兩家更勞,猶一家中之主人、主母,坎離互為其配,水火互為其根。

蓋神明之用,無方無體。醫者可不加意於心腎二家者歟?(《馮氏錦囊》)

臟腑命名釋義

肺者,市也。百脈朝會之所也。心者,深也。言深居高拱,相火代之行事也。肝者,干也。其性多動而少靜,好乾犯他臟者也。脾者,卑也。裨助胃氣以化谷也。腎者,任也。主骨而任周身之事,故強弱系之。《甲乙經》曰:腎者,引也。能引氣通於骨髓。《卮言》曰:腎者,神也。

白話文:

肺部過大,容易多喝水,且容易患胸痛、喉嚨痛和逆氣。肺部位置過高,會出現上氣、喘息、咳嗽等症狀。肺部位置過低,會壓迫胃部,容易出現脅肋下疼痛。肺部堅實,就不容易咳嗽和上氣。肺部脆弱,則容易患消瘦、虛弱的疾病,也容易受傷。肺部位置端正,則氣血運行順暢,不易受損。肺部位置傾斜,則會出現胸部偏側疼痛。

肝臟過小,臟腑安寧,不會有脅肋下疼痛的疾病。肝臟過大,會壓迫胃部和咽喉,造成胸膈不舒服,且伴有脅肋下疼痛。肝臟位置過高,會向上牽拉胃部,導致脅肋下脹滿和呼吸困難。肝臟位置過低,會壓迫胃部,脅肋下空虛,容易受邪氣侵犯。肝臟堅實,臟腑安寧,不易受傷。肝臟脆弱,則容易患消瘦、虛弱的疾病,也容易受傷。肝臟位置端正,則氣血運行順暢,不易受損。肝臟位置傾斜,則會出現脅肋下疼痛。

脾臟過小,臟腑安寧,不易受邪氣侵犯。脾臟過大,會感到腹部脹滿疼痛,行動不便。脾臟位置過高,會牽拉肋骨和脅肋部,造成疼痛。脾臟位置過低,會下垂壓迫大腸,臟腑容易受邪氣侵犯。脾臟堅實,臟腑安寧,不易受傷。脾臟脆弱,則容易患消瘦、虛弱的疾病,也容易受傷。脾臟位置端正,則氣血運行順暢,不易受損。脾臟位置傾斜,則容易感到腹部飽脹。

腎臟過小,臟腑安寧,不易受傷。腎臟過大,容易患腰痛,無法彎腰和仰卧,也容易受邪氣侵犯。腎臟位置過高,會感到背部和腰部疼痛,無法彎腰和仰卧。腎臟位置過低,會感到腰部和臀部疼痛,無法彎腰和仰卧,也可能患上狐疝。腎臟堅實,就不容易患腰背痛。腎臟脆弱,則容易患消瘦、虛弱的疾病,也容易受傷。腎臟位置端正,則氣血運行順暢,不易受損。腎臟位置傾斜,則會感到腰部和臀部疼痛。

胃是水穀(食物)的消化器官。衝脈是十二經脈的總匯。膽囊是氣的聚集場所。腦是髓液的聚集場所。

氣海充盈,則氣血旺盛,胸部脹滿、呼吸急促、面紅;氣海不足,則氣虛乏力,說話無力。血海充盈,則感覺身體膨脹,渾身不適;血海不足,則感覺身體瘦小,渾身不適。水穀(食物)消化器官充盈,則腹部飽脹;水穀(食物)消化器官不足,則飢餓難耐,飲食不進。

髓海充盈,則身體輕盈有力,精力充沛;髓海不足,則頭暈耳鳴,小腿酸痛,頭昏眼花,視力模糊,疲倦嗜睡。

憂愁思慮傷心,受寒飲冷傷肺,憤怒暴怒傷肝,飲食過度勞累傷脾,用力過度或涉水受寒傷腎。

人體頭部高而足部低,符合天地定位的原則。脾胃相互依存,如同山澤之氣互相流通。肝膽主怒和運動,如同雷風相搏。心臟位置高,腎臟位置低,如同水火不相侵犯。八卦相互交錯,人也像它一樣。易經的道理妙不可言。

內經中將十二臟腑的運用分為貴賤,臟腑如同一個家庭中的長輩,各自掌管神、魂、意、魄、志,是神明之臟,主導人體的運作,傳達指令。這如同勞心費神一樣。腑如同一個家庭中的僕人,沒有意識,只負責承接指令,執行排泄、運輸等功能。這如同勞力做事一樣。而心腎兩臟最為辛苦,如同一家之主和主婦,坎離相配,水火相生。

神明的運用無形無象。醫生是否可以不用過多關注心腎呢?

肺是人體的中心,百脈彙集之處。心臟深藏於胸腔,如同深居高位,依靠相火(心臟的陽氣)來運作。肝臟的特性是多動少靜,好干涉其他臟腑。脾臟位於腹部下部,輔助胃氣消化食物。腎臟主導骨骼和全身的功能,人體的強弱都與它有關。甲乙經中說:腎臟有引導氣血通行於骨髓的作用。卮言中說:腎臟是人的精氣所在。